《山海经》记载的“涿鹿之战”好像高科技战争,是现在的文明“倒退”了吗?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字数:字数2230,阅读时间:约5分钟
历史提问《山海经》记载的“逐鹿之战”好像高科技战争,是现在的文明“倒退”了吗?
答:作为一部两千多年前就以奇幻想象力包罗万象,甚至深深影响到鲁迅等近代大师的先秦典籍。《山海经》里的“逐鹿之战”桥段,即使今天回看,依然充满了“科幻大片”的既视感。“逐鹿之战”,正确名应是“涿鹿之战”。这场“黄帝战蚩尤”的经典碰撞,记录于《山海经.大荒北经》里,虽然只有短短一百字,却字字惊心动魄:杀红了眼的双方,除了动用千军万马外,还屡屡施放“大招”——黄帝驱赶着神兽“应龙”向蚩尤发起攻击,蚩尤这边的“风伯”和“雨师”,却做法掀起暴雨狂风。吃了血亏的黄帝,又从天上请来天女“魃”助战,这才止住了蚩尤的“暴雨狂击”,艰难惨胜。如此山川失色的画面,倘若换成影像,也必然是一幕幕震撼的大场面。倘若那“神兽”加“风雨交加”的攻击手段,并非来自于“神力”,那分明更像许多人预言的“未来高科技战争”,哪怕对照当代文明,也足以让人发出“现代科技不够用”的感叹。那真的是“现代科技不够用”了?其实,倘若纵览《山海经》,就可见这类“科学无法解释”的段落,简直一翻一大把。
且不说书中那各种奇特的“神兽”,以及匪夷所思的山川地貌,就说书中记录的种种“海外异人”,各个都能让读者“脑补”出奇特画面。比如胸前有两个大洞的“贯匈人”,长着三个脑袋的“三首人”,身上长着羽毛能飞的“羽民人”,蛋中孵化出的“卵民人”,骑着“乘黄”野兽能活两千岁的“白民人”。每一笔记录,都勾勒着一个遥远且奇幻的世界。如此奇特的记录,也超越了历史,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特别是对于多少人的童年来说,其对于成长的意义,也恰如大文豪鲁迅的那声感慨:“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而如果我们把《山海经》,看做是一部文学典籍的话,那这些令人深感“现代科技不够用”的描述,也恰恰注解了其重要的意义:那几乎天马行空,为多少国人插上腾飞翅膀的精彩想象力。其实,说起如此“放飞”的想象力,《山海经》也绝非是独一号。就以“科幻大片”的效果来说,诞生于东晋十六国乱世年代,由前秦学者王嘉完成的小说集《拾遗记》,也充满了类似的震撼场面。在“滑稽好语笑”的王嘉笔下,上古尧帝统治年间,就曾有巨大的飞船“浮于西海”,而且“乍大乍小”,“若星月之出入矣”,场景十分震撼。而且千万别以为,王嘉只是轻描淡写的叙说一些奇景象。比起《山海经》里的“黄帝战蚩尤”来,王嘉对一些“上古高科技”的描绘,更是十分细化。比如能自己操纵转动的“玉人”,满是人工智能的模样。又比如神兵利器“曳影之剑”,平日放在木匣子里,只要哪里打仗,立刻呼啸而出,朝着目的地“腾空而舒”。还有“引气而喷”的神技,只要这么来一下,别管酷热大旱,分分钟就是“云起雪飞”,转眼就是冰天雪地。
另外还有神秘的“浮玉山”,这座西海之西的大山洞穴里,水的颜色如火。在尧帝在位时,这座山曾热烈燃烧,以至于东边的国人,都可以凭着那火光,看到西边的群山……甚至对一些奇幻的小细节,《拾遗记》也刻画的惟妙惟肖,比如那满天飞的“羽人”,不但可以“无翼而飞”,而且吃着黑河的水藻,喝着阴山上的桂脂,每次都是“凭风而翔,乘波而至”,满是优雅的画面感。秦始皇接见的“宛渠之民”,乘坐着可以“沉行海底”的“螺舟”,用着一种叫“燃石”的材料来照明。这种“燃石”像粟米一样大小,是从神秘的“燃山”采来,小小一粒就可“辉映一堂”……
这精细的刻画,好些个细节,都可“代入”到现代科幻电影里。至于《拾遗记》里那“浮于西海”的大家伙“贯月槎”,那更是令现代科技都自叹不如的“超大飞船”。不但能在海面上空飞翔,而且那些能飞的“羽人”也栖息在上面,每十二年它绕行四海一周,直到夏朝年间突然消失……
而比起这类古代版的“科幻专著”,许多其他类型的古代典籍,有时也常见笔锋一转,以奇幻的想象惊艳后人。比如唐朝人段成式的《酉阳杂俎》里,就好好描绘了一番月球上的风光:两个游山玩水的秀才,误打误撞遇上了月球人,得知月亮上有八万两千个“月球修理工”,还吃了月球上的“玉屑饭”。同样是《酉阳杂俎》里,还有奇人异士用纸剪成月亮贴墙上,黑夜的房间,立刻就亮如白昼……唐代的《博异记》里,还记录了匪夷所思的“时空穿越”故事,一个人向下打井,不知不觉打了三年,深入到幽深的地方,竟误打误撞来到了另一个琼楼玉宇的世界。等他几天后从这个世界返回大唐后,却发现大唐已经过去了八十年,连自己的家人都找不到了……
另外还有唐代《朝野佥载》里,可以喝酒交游的木制机器人,明代《五杂俎》里吓坏诸葛亮的“机械怪兽”,清代《镜花缘》里周游世界的神奇飞车。这些奇特的想象力,总在不经意间,惊艳后世的读者们。虽然对这样的想象力,中国古代历代“正统文人”们,常见狠踩痛批。比如唐代学者刘知己就大骂《拾遗记》“全构虚辞,用惊愚俗。”但不争的事实是,即使在那观念束缚科技有限的古代,中国人探索世界的勇气与大胆的假想,也从未被限制。而这样的想象力,恰恰是一个民族创新的翅膀。读懂那些看似“奇幻”的故事,或许,就看懂了古代中国,多少辉煌背后的动力。参考资料:孔庆东《中国科幻小说概说》、刘振修《古人幻想的神舟号》、詹鄞鑫 《古代的科幻故事》、中华书局1912《中国最早的科幻小说集:拾遗录》、刘黎平《古人“科幻”脑洞也不小:秦始皇接见外星潜水艇队》、张甜燕《山海经中的“海外异人”研究》往日文章回顾: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过得如何?生了十七个儿子的他,晚年真的幸福吗?
历史上有哪些很尴尬的事实?
卫太子刘据—原来太子也不是那么好当的,一个不注意成为全民公敌
有在看吗?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