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闲聊】准头无所谓,纯粹靠气势?早期火铳到底能不能瞄准?

李翰屏:最近看中国火古代火器史, 有一点想不明白, 一直以来玩投射兵器,如弓弩之类, 都有”瞄准”这玩意。但看早期火铳 如手铳, 快枪等, 都在铳尾有一金属管, 用来装一直身木柄, 士兵则以右腋夹住這木柄来操作火铳,但这么发射就没有啥瞄准可言了。那么:
(1)没有瞄准动作, 那火铳其实用来干啥 子弹都不知打了去哪, 如何进行杀伤?(2) 还是有其自身的瞄准方法
闻葛格:如果说是14到15世纪那种原始火铳的话,凭着一个指向性来进行初步的瞄准。再远就算瞄准了,精度也不允许。
李翰屏:也就是”凭直觉”
闻葛格:说是凭直觉,也不完全是凭直觉。就像是你伸直胳膊去指一个目标,在一定的距离内我可以保证目标就在我手指的正前方。
深潜者:貌似就算是18世纪的燧发枪也只是有一个准星而已。
莫德里德:抵腰射击是霰弹枪的标准姿势之一啊,二战一些时候的手枪在近距离也采用抵腰射击的方式,比如盒子炮,早期的好莱坞电影里也经常出现手枪抵腰射击。
黑武士:突击步枪在进距离,也是这样。
ProjectCatalyst:早期火铳击发前人都要转过脸去吧,应该没啥瞄准,按着伍长的口令,装填端平击发就行了。
同人男:原始火铳主要是惊吓马匹吧,火绳枪在有经验的人手中精度很好。
萌古大酋长:欧洲的火门枪,明朝的手铳和安南神枪等一类早期火铳都没有瞄准装置,当然也没有瞄准射击一说。当时火铳的射程有限,近距离集火齐射是主要战术,射击时产生的声、光和烟雾也可对敌人造成强烈的震慑作用,子窠、霰弹杀伤敌兵马倒在其次。
火绳枪粗线后才开始装配准星装置,明朝军队是嘉靖时期才引入的。
由于射击时会有黑火药气体、烟雾和火焰从药室传火孔喷溅粗来,火枪兵们射击时会转过脸去保护自己,所以准星虽然粗线了,实际作用并不大。
欧洲军汉们在19世纪后装来复枪登场后,改掉了这个保护自己的坏习惯。
但中国的丘八们则把这个陋习沿袭至抗战时期,以至于国内军阀混战的年代里,枪弹消耗很大,战场伤亡却很小。来复枪虽然弹道很精确,没奈何丘八们开枪不瞄准。
莫德里德:凡鸟铳手,须眼看两照星,铳去不动手,不转头,又中多者为上,打放如式而中少者次之,转头摇手,虽中而在下等。
李翰屏:看来我把早期火铳看得太高了…….
莫德里德:不是绝对的。
凡边铳手,当俱令一手拿在铳前,铳身夹在腋窝之内,不转头,不摇前手,又中者为上。转头摇手,虽中不取。一班放毕,照鸟铳手,又装起为快。
李翰屏:”照鸟铳手,又装起为快。”<<–这是指比鸟铳好,填装较快
莫德里德:不是,是参照鸟铳考试的演法。“再放为快”,同样意思,能够射完了马上填装算动作快计分。
gzchytao:火绳枪和燧发枪的结构不存在精确瞄准的可能性,除非射手不需要眼睛,药池点燃的时候那火星冒得…….
莫德里德:戚继光的条例总比你在这猜靠谱点吧?
zi_:优酷上有视频可以看看,其实总地说准确度还好……
gzchytao:燧发枪的视频网上大把,那药池的火星串得老高…….
黑甲螃蟹:那很多是为了好看,加了镁粉一类了,特别是影视作品中。
southeast:当年的炮灰不瞄准还有个原因就是火枪质量太差,会炸膛。今天拿来玩的火枪,用得着担心这问题?
Gustavus:“要让士兵接受射击训练,仅仅使其知道如何射击是不够的,他应当学会瞄准射击。”
——拿破仑致欧仁
库图佐夫则在他于1786年撰写的猎兵训练手册(其全称为《关于特别包括猎兵在内的步兵勤务注解》Примечания о Пехотной Службе Вообще и о Егерской Особенно)中指出,射手应当在100阿尔申(71米)距离上瞄准目标膝盖,150阿尔申(107米)距离上瞄准人体半高,200阿尔申(142米)距离上瞄准胸部,250阿尔申(178米)距离上瞄准面部,300阿尔申(213米)距离上瞄准头顶上方半阿尔申(36厘米)。法国于1808年颁布的《步兵手册》则要求步兵在150步(98米)距离上对准目标膝盖,300步(195米)距离上对准腰部,450步(293米)距离上对准军帽,600步(390米)距离上瞄准头部上方一尺(32厘米)。
沙恩霍斯特在检讨普军1806-07年的惨败时反省说,“我们在战前让士兵迅速装填,却不管效果如何;让士兵快速射击,却不让他们瞄准。这种想法大错特错,因此,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弥补这一过失。”法军巴尔丹上校则在他1808年出版的大作《步兵军官备忘录》(Mémorial de l’officier d’infanterie)中要求,“倘若步兵的火力未能造成应当取得的效果,那必定要归咎于缺乏训练。就这一目的而言,(单纯)追求射击次数是有害的,在训练中,应当更强调精准、明确而非速度。”
发宏论之前读书为好,普鲁士人旧式步枪不瞄准的最大原因是枪托结构会导致瞄准打脸,不是什么炸膛问题。
李翰屏:这么看来, 恕小的讲句不成熟的话, 玩单兵火铳还不如玩一条二人操作的轻型火炮, 放一斤散弹, 如百子铳、抬炮那类啊!
莫德里德:作用不同,抬枪的地位其实挺尴尬的,在架空区有过讨论,作为小炮发射霰弹威力不足。作为枪的话打单弹威力过剩。机动性当然也不如单兵。其实就想想为啥机枪出现后步枪还继续存在就知道了。
深河:“中世纪后期的火绳枪异常精准,熟练的使用者可以用它们击中50码上的纸牌,或者100码外的鹿。”——罗杰·福特,《HandGuns》
军队使用的那些为了降低成本和大量快速生产的简陋产品还是得跟精致的民用枪械区分开来的。
橙色指挥官:明代单兵火器发展走了两个方向,一个是三眼铳那样的,射程不远,讲究速度、密度,“第临阵张皇之际,岂暇细认照准星,只要演得苗头不低不高,临事点放得齐,后边装替得快,装不误打,打不误装,更番熟习如雨不绝,斯为得法。”
另一个方向就是鸟铳那样的,鲁密铳之类的都是有照星的!但是即便是这种有照星的,一样有快速射击方法:“凡贼至十步之外,不及对照星,将铳尾紧倚肋上,前执托手,捏机便发,大概至十数步外。若铳手神闲气定,不必对照,无有不中之理。”
“凡贼逼近,若铳已装饱,不必着火绳于龙头上,只须用左手攒定铳床,用右手向火门点着,自然中贼,到此全凭胆气,慌张则不能杀贼矣。”
正义必胜:试火器,以八十步立五尺高、二尺阔木牌,三发一中,十发七中为精。——戚继光
阅读原文,了解详情,请登录北朝论坛。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