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7首《从军行》?
王昌龄七首《从军行》
(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拓展资料
王昌龄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有“开天圣手”“诗天子”的美誉,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表达的想法
中心想法:
1、诗的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廷伸的祁连山脉。青海与玉关物品相距数千里,却同在一幅画面上出现,于是对这两句就有种种不同的解说。有的说,上句是向前极目,下句是回望故乡;
2、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两个路线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关。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职责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3、表达了诗人感叹戍边时刻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
从军行七首王昌龄诗词
- 从军行七首王昌龄诗词
- 从军行七首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玉门山嶂几千重笭肠蒂段郦灯垫犬叮华,山北山南总是烽。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