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母是何?解析贝母的来源与药用价格

贝母是何?解析贝母的来源与药用价格

贝母(Bulbus Fritillariae)是我国传统医学中一味应用广泛的中药材,以其卓越的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功效而著称。贝母的来源主要为百合科贝母属(Fritillaria)植物的地下干燥鳞茎。在全球范围内,贝母属植物大约有140种,而在中国分布的贝母种类则有20多种,几乎全部具备药用价格。

贝母的历史渊源

贝母的名称最早可追溯至东汉时期的药学经典《神农本草经》。此后,著名医籍如《名医别录》(魏晋时期)、《本草经集注》(南北朝时期)、《新修本草》(唐代)和《图经本草》(唐代)等均对贝母有详细记载。现代研究显示,中国早期的贝母可能源自葫芦科的假贝母(Bolbostemma paniculatum),而自唐代以来,百合科的贝母属植物逐渐成为中药材的主流。

贝母的主要品种

在历史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贝母属植物是最早被使用的,主要以浙贝母(F. thunbergia)和湖北贝母(F. hupehensis)为代表。明代中后期,四川地区的贝母属植物逐渐进入中药领域,因其质量上乘,被广泛称为“川贝母”,主要包括卷叶贝母(F. cirrhosa)和暗紫贝母(F. unibracteata)等。

至清末民初,新疆和东北地区的贝母物种也开始被广泛认识和应用。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里面收录了五大类贝母药材,分别是浙贝母、湖北贝母、平贝母(F. ussuriensis)、伊贝母(F. pallidiflora 和 F. walujewii)以及川贝母(F. cirrhosa 等)。这些药材的分布基本反映了贝母属植物在中国的地域特征。

贝母的药用效能

在临床应用上,贝母类药材最常用于治疗各种上呼吸道疾病,包括哮喘、支气管炎、肺结核及咳嗽等。除了这些之后,贝母在南亚的阿育吠陀体系及中西亚的阿拉伯-尤纳尼体系(波斯医学中)也被用作传统药物,虽然所使用的种类与中国有所不同。

由于用量较大,目前在中国,贝母类药材的栽培已特别普遍。以浙江为例,浙贝母因其卓越的质量而被誉为“浙八味”其中一个。在四川和青海,川贝母的种植也逐渐增多,暗紫贝母、瓦布贝母及太白贝母均已成功实现了规模化种植。在新疆伊犁地区,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伊犁贝母的种植面积达两千余亩,基本满足市场需求。在东北的吉林和辽宁地区,平贝母则以高产著称。

拓展资料

贝母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其丰盛的药用价格和深厚的历史渊源,使其在传统和现代医学中均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未来的研究与应用中,贝母有望继续为更多患者带来治疗效果,同时也助力中药产业的提高。了解贝母是何,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利用这一珍贵的天然资源。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