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经循行路线图详解:揭示足厥阴肝经的奇特脉络

肝经循行路线图详解:揭示足厥阴肝经的奇特脉络

在中医学说中,肝经是重要的经络其中一个,通称足厥阴肝经。这篇文章小编将为无论兄弟们呈现一份详尽的肝经循行路线图,帮助无论兄弟们深入了解其经穴及对应位置,以便更好地运用在中医治疗中。

1. 肝经概述

肝经,即足厥阴肝经,起始于大敦(LR1),最终止于期门(LR14)。它涵盖了许多参与调节体内脏腑功能的经穴,涉及肠腹疾病、前阴病和胆囊相关健壮难题。了解肝经的循行路线,对于中医操作者和健壮爱慕者都有助益。

2. 肝经循行路线图

肝经的主要经穴及其位置如下:

1. 大敦(Dàdūn,LR1):位于足大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属于肝经的井穴。

2. 行间(Xíngjiān,LR2):位于足背第一、第二趾之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为肝经的荥穴。

3. 太冲(Tàichōng,LR3):在足背,第1、第2跖骨之间的凹陷中,属于肝经的输穴和原穴,可触摸到动脉搏动。

4. 中封(Zhōngfēng,LR4):位于踝区,内踝前,胫骨前肌腱的内侧缘凹陷处,为肝经经穴。

5. 蠡沟(Lígōu,LR5):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为肝经络穴。

6. 中都(Zhōngdū,LR6):小腿内侧,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属于肝经的郄穴。

7. 膝关(Xīguān,LR7):在膝部,胫骨内侧髁的下方,靠近阴陵泉(SP9)后1寸。

8. 曲泉(Qūquán,LR8):膝部腘横纹的内侧端,位于半腱肌肌腱内缘凹陷中,为肝经合穴。

9. 阴包(Yīnbāo,LR9):位于股前区,髌底上4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

10. 足五里(Zúwǔlǐ,LR10):股前区,气冲(ST30)直下3寸,动脉搏动处。

11. 阴廉(Yīnlián,LR11):股前区,气冲(ST30)直下2寸。

12. 急脉(Jímài,LR12):腹股沟区,横平耻骨联合上缘,前正中线旁开2.5寸处。

13. 章门(Zhāngmén,LR13):在侧腹部,第11肋游离端的下际,属于脾经的募穴。

14. 期门(Qīmén,LR14):位于胸部,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为肝经的募穴。

3. 肝经在临床中的应用

肝经在中医治疗中具有重要影响。通过调理肝经,可以有效改善肝功能,缓解心情难题,促进消化健壮,甚至调节月经周期。掌握肝经的循行和经穴定位,不仅有助于疾病的预防,也为治疗提供了有效手段。

小编归纳一下

了解肝经的循行路线图,不仅是进修中医基础智慧的重要部分,也是掌握维护身体健壮的关键。希望这篇文章小编将的肝经循行路线图能帮助无论兄弟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关注自身的健壮,利用中医智慧实现身心的和谐与平衡。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