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姓女孩名字大全高评分(孙姓女孩名字大全2021属兔)

孙姓女孩名字大全高评分(孙姓女孩名字大全2021属兔)

珠佩(珠珮),◆亦作“珠珮”。◆珠玉綴成的佩飾。○[唐][李白]《宮中行樂詞》:“素女鳴珠珮,天人弄綵球。”○[宋]徐鉉《雜歌辭》之五:“拂匣收珠佩,迴燈拭薄妝。”○[明][楊慎]《玉臺體》詩之四:“珠佩雙皋冷,羅裙十里香。”

贊佩(赞佩),◆贊美佩服。○[魏巍]《東方》第四部第十四章:“‘好快喲!’[郭祥]兩眼放光,又是羡慕又是贊佩地說。”○[峻青]《山鷹》:“老漢聽了,興奮的點着頭,以一種自豪而又贊佩的口吻說:‘這小夥子真行,你簡直不相信他是個雙目失明的人。’”

雜佩(杂佩,◆亦作“雜珮”。◆1.總稱連綴在一起的各種佩玉。○《詩?鄭風?女曰雞鳴》:“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毛]傳:“雜佩者,珩、璜、琚、瑀、衝牙之類。”一說指佩玉的中綴,即琚瑀。○[王夫之]《<詩經>稗疏?鄭風》:“下垂者為垂佩,中綴者為雜佩。雜之為言閒於其中也。則雜佩者專指琚瑀而言。”○[晉][陸機]《贈馮文羆》詩:“愧無雜珮贈,良訊代兼金。”○[唐][嚴維]《奉試水精環》詩:“未肯齊玟價,寧同雜佩聲。”○[清][厲鶚]《東城雜記?玉玲瓏閣》:“玉玲瓏,[宋][宣和]花綱石也……叩之聲如雜佩。”◆2.指文章的變化句式。○[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麗辭》:“迭用奇偶,節以雜佩,乃其貴耳。”○[詹鉠]義證引[張嚴]《論詮》:“惟奇句力弱,偶句氣王,偏於偶者板滯,偏於奇者緩散。奇偶互用,可以成雄奇變化之文。故曰‘迭用奇偶,節以雜佩,乃其貴耳’。”

玉佩(玉珮),◆亦作“玉珮”。◆古人佩掛的玉製裝飾品。○《詩?秦風?渭陽》:“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贈之?瓊瑰玉佩。”○[宋][梅堯臣]《天上》詩:“紫微垣裏月光飛,玉佩腰間正陸離。”○[清][孔尚任]《桃花扇?栖真》:“何處瑤天笙弄,聽雲鶴縹緲,玉珮丁冬。”○[冰心]《寄小讀者》二四:“其餘眾人,或挂[中國]的玉佩,或著[中國]的綢衣。”

羽佩,◆以翠羽為飾的佩帶。○[南朝][梁][沈約]《麗人賦》:“陸離羽佩,雜錯花鈿。”○[黎經誥]注:“羽佩者,[交趾]有鳥名翡翠,其羽或用為飾。”

魚佩(鱼佩,◆古代官吏佩帶於身的魚符。○[唐][白居易]《喜劉蘇州恩賜金紫遙想賀宴以詩慶之》:“魚佩葺鱗光照地,鶻銜瑞帶勢衝天。”○[元][宋褧]《日出齊化門》詩:“士者趨名譽,魚佩鏘琳琅。”

幽佩,◆用幽蘭連綴而成的佩飾。語本《楚辭?離騷》:“扈江離與薜芷兮,紉秋蘭以為佩。”○[宋][蘇軾]《刁景純賞瑞香花憶先朝侍宴次韻》:“欲贈佳人非泛[洧],好紉幽佩弔沈[湘]。”

印佩,◆官印。古人常將官印佩帶在腰間,故稱。○[漢]徐幹《中論?亡國》:“是則以綸組為繩索,以印佩為鉗鐵也。”○[唐][羅隱]《秋日有酬》詩:“腰間印佩黃金重,卷裏詩裁白雪高。”

遺佩(遗佩,◆亦作“遺珮”。◆1.丟棄佩物。語本《楚辭?九歌?湘君》:“捐余玦兮江中,遺余佩兮[醴]浦。”代指別離;分手。○[南朝][齊][王融]《游仙詩》之四:“遺珮出長浦,舉袂望增城。”○[唐][李群玉]《將之京國贈薛員外》詩:“[澧]浦一遺佩,[郢]南再悲秋。”○[元][丁鶴年]《題<風雨歸舟圖>詩》:“挂席正思遺珮浦,推篷已過濯纓亭。”◆2.相傳古代[鄭交甫]於[漢皋]遇二女,與談,二女解所佩之珠贈之。分手時回望,二女已不見。事見[漢][劉向]《列仙傳?江妃二女》。後遂用為典實。○[清][尤秉元]《芙蓉映水曲》:“遺佩飄香散作花,一枝艷質臨江映。”

香佩帶(香佩带),◆佩有香囊等飾物的衣帶。○[宋][朱敦儒]《浣溪沙》詞:“結子同心香佩帶,帕兒雙字玉連環,酒醒燈暗忍重看。”

銜佩(銜佩),◆謂銜在口中,佩在身上。引申為牢記,銘感。○[三國][魏][曹植]《謝妻改封表》:“況臣含氣,銜佩弘惠,沒而後已。”佩,一本作“珮”。○[南朝][宋][鮑照]《通世子自解啟》:“感今惟昔,銜佩無已。”

銜華佩實(衔华佩实),◆1.謂草木開花結果。○[南朝][梁][沈約]《愍衰草賦》:“銜華兮佩實,垂綠兮散紅。”◆2.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內容都很完美。○[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徵聖》:“然則聖文之雅麗,固銜華而佩實者也。”○[清][錢謙益]《復徐巨源書》:“竊觀古人之文章,銜華佩實。”

五兵佩,◆[晉]時婦女所戴狀如兵器的髮飾。○《宋書?五行志一》:“[晉][惠帝][元康]中,婦人之飾有五兵佩,又以金、銀、玳瑁之屬為斧、鉞、戈、戟,以當笄□。”

委佩(委珮),◆亦作“委珮”。◆1.恭敬貌。謂俯身行禮時佩飾拖垂至地。語出《禮記?曲禮下》:“立則磬折垂佩,主佩倚,則臣佩垂;主佩垂,則臣佩委。”○[鄭玄]注:“君臣俛仰之節,倚謂附於身,小俛則垂,大俛則委於地。”○[唐][劉禹錫]《問大鈞賦》:“乃遽衣促盥,竭慮滌想。委佩低簪,持簿叩顙而言。”佩,一本作“珮”。2.指下垂的佩玉。○[唐][杜甫]《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詩:“宮草霏霏承委珮,鑪煙細細駐游絲。”○[元][柳貫]《送李士弘侍讀攝祠王屋》詩:“林光忽與升煙合,雲氣初承委佩重。”

設佩(设佩),◆謂備置事佩。事佩,木燧、大觿一類的生活用品。○《禮記?玉藻》:“君在不佩玉,左結佩,右設佩。”○[鄭玄]注:“謂世子也。出所處而君在焉,則去德佩而設事佩,辟德而示即事也。”○[孔穎達]疏:“謂世子出所處而與君同在一處,則不敢佩玉。玉以表德,去之,示己無德也……右設佩者,結左邊玉佩而設右邊事佩,。事佩是木燧、大觿之屬。”

瓊佩(琼佩,◆亦作“瓊珮”。◆玉製的佩飾。○《楚辭?離騷》:“何瓊佩之偃蹇兮,眾薆然而蔽之。”○[晉][陸機]《日出東南隅行》:“金雀垂藻翹,瓊珮結瑤璠。”○[唐][韋應物]《黿頭山神女歌》:“陰深靈氣靜凝美,的礫龍綃雜瓊珮。”○[清][黃鷟來]《馮公澤先生招看紅梅漫成長句》:“又疑帝子列華宴,霞裾瓊珮光參錯。”

傾佩(倾佩),◆欽佩。○[洪深]《電影戲劇表演術》第二章三:“能夠使得看客們沒有一個不傾佩他,沒有一個不稱贊他。”

青佩(青珮),◆見“青珮”。

佩紫懷黃(佩紫怀黄),◆腰間佩掛紫色印綬,懷裡揣着黃金官印。○[漢]代丞相、太尉等皆金印紫綬。因以“佩紫懷黃”指身居高官。語出《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吾持粱刺齒肥,躍馬疾驅,懷黃金之印,結紫綬於要,揖讓人主之前,食肉富貴,四十三年足矣!”○《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對揚我高祖之休命”[裴松之]注引[晉][王沈]《魏書》:“列侯諸將,幸攀龍驥,得竊微勞,佩紫懷黃,蓋以百數。”○[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今功臣名將,鴈行有序。佩紫懷黃,讚帷幄之謀;乘軺建節,奉疆埸之任。”

佩紫,◆佩掛紫色印綬。○[漢]代相國、丞相皆金印紫綬。因以“佩紫”借指榮任高官。○[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吾聞丈夫處世當帶金佩紫。”○《晉書?夏侯湛傳》:“被朱佩紫,耀金帶白。”

佩章,◆1.指古代官員佩帶的印章。○[宋][沈括]《夢溪筆談?器用》:“今人地中得古印章,多是軍中官。古之佩章,罷免遷死皆上印綬,得以印綬葬者極稀。土中所得,多是沒於行陣者。”◆2.佩帶在胸前的獎章、勛章。如:市長親自頒給她佩章。

佩玉(珮玉),◆1.古代繫於衣帶用作裝飾的玉。○《禮記?玉藻》:“君子在車,則聞鸞和之聲,行則鳴佩玉。”○《左傳?哀公二年》:“大命不敢請,佩玉不敢愛。”○[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諧隱》:“[叔儀]乞糧於[魯]人,歌佩玉而呼庚癸。”○[唐][劉長卿]《游四窗》詩:“長笑天地寬,仙風吹佩玉。”◆2.佩帶玉飾。○《禮記?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清][沈初]《西清筆記?紀文獻》:“﹝[劉文正]﹞真有冠冕佩玉之風。”

佩魚(佩鱼),◆1.[唐朝]五品以上官員所佩帶的魚袋。其制:三品以上飾以金,五品以上飾以銀。始於[唐高宗][永徽]二年。○[宋]並賜近臣,以別貴賤。○《新唐書?車服志》:“[中宗]初,罷龜袋,復給以魚,郡王、嗣王亦佩金魚袋。○[景龍]中,令特進佩魚,散官佩魚自此始也。”○[宋][曾慥]《高齋漫錄》:“給舍為舊一等,並服赬帶排方佩魚。”◆2.佩帶魚袋。○《新唐書?車服志》:“[開元]初……五品以上檢校、試、判官皆佩魚。”○[宋][宋祁]《宋景文筆記?釋俗》:“近世授觀察使者不帶金魚袋。初,名臣[錢若水]拜觀察使,佩魚自若。”○[明][陳繼儒]《枕譚》:“佩魚始於[唐][永徽]二年,以鯉為[李]也。”○《續資治通鑒?宋仁宗皇佑三年》:“中書堂後官自今毋得佩魚,若士人選授至提點五房者,許之。”

佩印,◆佩掛官印。借指任命官職。○[唐][王維]《既蒙宥罪旋復拜官》詩:“聞道[百城]新佩印,還來雙闕共鳴珂。”○[唐][韋莊]《東陽贈別》詩:“去時此地題橋去,歸日何年佩印歸。”

佩香,◆1.供佩用的香塊。用金玉鑲孔製成。○[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卷五:“﹝龍涎香﹞其模製甚大而質古……金玉穴,而以青絲貫之,佩於頸,時於衣領閒摩挲以相示,坐此遂作佩香焉。”◆2.[宋][宣和]年間宮中對香的一種稱謂。○[宋][趙令畤]《侯鯖錄》卷六:“[宣和]五六年間……漆冠子,作二桃樣,謂之‘並桃’。天下效之。香謂之‘佩香’。”

佩銅(佩铜),◆佩帶銅質官印。○[唐]制諸司皆用銅印,故以“佩銅”借指官員。○[唐][黃滔]《貽宋評事》詩:“[河陽]城裏謝城中,入曳長裾出佩銅。”

佩青,◆1.腰邊掛着青色的印綬。○[漢]代御史大夫銀印青綬。因以“佩青”借指身為貴官。○[三國][吳][張悛]《為吳令謝詢求為諸孫置守冢人表》:“﹝[孫氏]﹞懷金侯服,佩青千里。”◆2.泛指任官。○[清][唐孫華]《憶頤兒時就婚外家》詩:“子衿雖佩青,頑璞尚未剖。”

佩囊,◆隨身繫帶的用以放零星物品的小口袋。○[宋][周密]《癸辛雜識續集?成都惡事》:“莫曉其為何物,姑收置之佩囊中。”○《清史稿?高宗本紀》:“二月甲午朔,獲[林爽文],賞[福康安]、[海蘭察]御用佩囊,議敘將弁有差。”參見“佩袋”。

佩離(佩离),◆繫結女子上衣的帶子。

佩刻,◆銘刻,銘記。○[宋][蘇軾]《與滕達道》之二三:“某再啟:別諭具感知愛之深,一一佩刻。”

佩玖,◆作佩飾用的淺黑色美石。○《詩?王風?丘中有麻》:“彼留之子,遺我佩玖。”○[毛]傳:“玖,石次玉者。”○[漢][王逸]《九思?逢尤》:“握佩玖兮中路躇,羨咎繇兮建典謨。”

佩劍(佩剑),◆腰間佩帶的劍。○[唐][杜甫]《人日》詩之二:“佩劍衝星聊暫拔,匣琴流水自須彈。”○[元][楊載]《次韻袁伯長》:“佩劍黃金環,咀丹白玉盤。”

佩環(佩环,◆1.指玉質佩飾物。○[唐][柳宗元]《小石潭記》:“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後多指婦女所佩的飾物。○[宋][柳永]《柳腰輕》詞:“顧香砌、絲管初調,倚輕風、佩環微顫。”○[清][龔自珍]《夢玉人引》詞:“奏記簾前,佩環聽處依稀。”◆2.借指女子。○[宋][姜夔]《疏影》詞:“想佩環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

佩龜(佩龟),◆佩帶龜袋。○[唐]初五品以上官員佩魚袋。○[武后]時,改內外官所佩魚袋為龜袋。○《舊唐書?崔義玄傳》:“伏以五品已上所以佩龜者,比為別敕徵召,恐有詐妄,內出龜合,然後應命。”○[明][陳繼儒]《枕譚》:“[武后][天授]元年改佩龜,以玄武為龜也。”參見“佩魚”。

佩服(珮服),◆1.佩帶;佩掛。○[漢][王充]《論衡?自紀》:“有寶玉於是,俗人投之,[卞和]佩服,孰是孰非,可信者誰。”○[唐][白居易]《唐銀青光祿大夫安定皇甫公墓志銘》:“﹝公﹞自武騎尉纍勳至上柱國,自布衣而佩服金紫,自旋食而廟向祖考。”○[宋][司馬光]《和錢君倚日本刀歌》:“百金傳入好事手,佩服可以攘祅凶。”◆2.銘記;牢記。○[南朝][梁][劉孝威]《謝晉安王賜婚錢啟》:“曲降隆慈,俯垂珍錫……佩服寵靈,殞越非報。”○[宋][朱熹]《答呂伯恭書》:“人各有偏,非見徹克盡所不能免。此誠至論,佩服不敢忘也。”○[清][錢泳]《履園叢話?雜記上?廿一經》:“庶學者誦習佩服既久,於訓詁名物制度之昭顯,民情物理之隱微,無不瞭若指掌。”◆3.猶言遵循。○[唐][白居易]《祭李侍郎文》:“代重名義,公能佩服。德潤行羶,溫溫郁郁。”○[宋][朱熹]《朱子語類》卷一一四:“久侍師席,今將告違。氣質偏蔽,不能自知。尚望賜以一言,使終身知所佩服。”○[明][沈德符]《野獲編?內閣三?宰相對聯》:“庭訓尚存,老去敢忘佩服;國恩未報,歸來猶抱慚惶。”◆4.亦作“佩伏”。欽佩;信服。○[唐][杜甫]《湘江宴餞斐二端公赴道州》詩:“鄙人奉末眷,佩服自早年。”○《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前日承見賜《詩說》,極其佩服。”○[蘇曼殊]《與高天梅書》:“大著精妙無倫,佩伏佩伏。”○[曹禺]《雷雨》第一幕:“[四鳳]是個好女孩子,她背地總是很佩服您,敬重您的。”

佩伏,◆見“佩服”。

佩刀,◆佩在腰間的刀。古代男子服飾之一,佩之以示威武。○《漢書?王尊傳》:“願觀相君佩刀。”○[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二》:“昔[貳師]拔佩刀刺山,飛泉湧出。”○《晉書?王祥傳》:“[呂虔]有佩刀,工相之,以為必登三公,可服此刀。”○[清][沈初]《西清筆記?紀文獻》:“公子中惡,引佩刀自剸其腹,幾殆。”參閱《後漢書?輿服志下》。

佩帶(佩带),◆1.佩掛;繫帶。○[冰心]《瞻仰毛主席紀念堂》:“他的胸前佩帶着上面有‘為人民服務’的紀念章。”如:佩帶袖章;佩帶手槍。2.感銘。○《北齊書?李元忠傳》:“久相嘉尚,嗟詠無極。恒思標賞,有意無由。忽辱蒲桃,良深佩帶。”參見“佩戴”。◆补证条目■佩挂;系带。○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礼异》:“梁諸臣從西門入,著具服……雙雙佩帶劍。”

佩筆(佩笔),◆1.古代一種佩掛在腰帶上的毛筆。○《舊唐書?李彥芳傳》:“其佩筆尚堪書,金裝木匣,製作精巧。”○《新唐書?李彥芳傳》:“其舊物有佩筆,以木為管弢,刻金其上,別為環以限其間,筆尚可用也。”◆2.佩帶毛筆。猶言懷筆。○[清][曹寅]《雨夕偶懷桐皋僧》詩:“晚衙鼓鼕鼕,簿牒清擾擾。佩筆二十年,畫字苦不了。”

鳴佩(鸣佩,◆亦作“鳴珮”。◆1.佩玉。○《文選?謝朓<直中書省>詩》:“茲言翔鳳池,鳴珮多清潔。”○[李周翰]注:“鳴珮,所佩玉也。”◆2.比喻出仕。○[明][唐順之]《贈袁御醫芳洲》詩:“鳴佩偶隨供奉侶,下簾長對道家言。”參見“鳴玉”。

落佩倒冠,◆指辞官隐居。○宋辛弃疾《水调歌头·九日游云洞和韩南涧韵》词:“翳鳳驂鸞公去,落佩倒冠吾事,抱病且登臺。”○宋韩淲《醉桃源·昌甫有曲名之濯缨因和》词:“閒來落佩倒冠纓,尚餘親舊情。”

敬佩,◆敬重佩服。○[清][龍啟瑞]《復唐子實書》:“高識遠見,匡我不逮,雖至愚不敏,敢不敬佩!”[巴金]《隨想錄?觀察人》:“在我非常敬佩的某些人身上,我也發現過正在鬥爭着的矛盾。”

景佩,◆仰慕佩服。○[魯迅]《集外集拾遣補編?關於<子見南子>》引[宋還吾]《答辯書》:“[蔡先生]復[林琴南]書,猶在《言行錄》中,[蔣先生]主編《新教育》,[何廳長]著文《新潮》,[還吾]在當時景佩實深,追隨十年,舊志未改。”

驚佩(惊佩),◆驚奇佩服。○[聞一多]《<西南采風錄>序》:“他這種毅力實在令人驚佩。”○[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二九章:“把[生寶]當做生活指導者的[歡喜],驚佩地盯着‘老師’。”

金佩(金珮),◆亦作“金珮”。◆襟帶上飾金的佩物。○[元][方回]《七月十□有感》詩:“借服初金佩,峨冠尚黑頭。”○[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一摺:“風弄竹聲,只道金珮響。”

解佩(解珮),◆1.解下佩帶的飾物。○[漢][劉向]《列仙傳?江妃二女》:“[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遊於[江][漢]之湄,逢[鄭交甫],見而悅之,不知其神人也,謂其僕曰:‘我欲下請其佩。’……遂手解佩與[交甫]。”○[五代][李瀚]《蒙求》詩:“淵客泣珠,[交甫]解佩。”○[宋][歐陽修]《玉樓春》詞:“聞琴解珮神仙侶,挽斷羅衣留不住。”○[元][李裕]《次宋編修顯夫南陌詩四十韻》:“[楚]女窺墻日,[文園]病渴年。合歡連組帶,解佩雜芳荃。”○[清][鈕琇]《觚賸?河東君》:“蓋就新去故,喜極而悲,驗裙之恨方殷,解珮之情逾切矣。”◆2.佩是古代文官朝服上的飾物,因謂脫去朝服辭官為“解佩”。○《文選?鮑照<擬古>詩》:“解佩襲犀渠,卷帙奉盧弓。”○[李周翰]注:“佩,文服也。犀渠,甲也。帙,書衣也。盧弓,征伐之弓。謂棄筆從戎也。”○[南朝][梁][鍾嶸]《詩品》卷上:“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揚娥入寵,再盼傾國。”◆3.《漢書?龔遂傳》載:[宣帝]任[遂]為[勃海]太守,其地因歲饑,多盜劫。○[遂]到任後,勸民務農桑,民有持帶刀劍者,使賣劍買牛,賣刀買犢。後因以稱買牛務農為“解佩”。○[宋][蘇軾]《侄安節遠來夜坐》詩之三:“腰下牛閑方解佩,洲中奴長足為生。”參見“賣劍買牛”。

角佩,◆以角錐製成的佩飾。○《晉書?藝術傳?索紞》:“[索綏]夢東有二角書詣[綏],大角朽敗,小角有題韋囊角佩,一在前,一在後。○[紞]曰:‘大角朽敗,腐棺木。小角有題,題所詣。’”

交佩,◆1.謂左右佩帶。○《楚辭?九章?思美人》:“解萹薄與雜菜兮,備以為交佩。”◆2.指[漢皋]神女解佩贈[鄭交甫]的故事。○[唐][王勃]《采蓮曲》:“不惜[西津]交佩解,還羞[北海]雁書遲。”參見“交甫”。

將軍佩(将军佩),◆指[漢][李廣利]以佩刀刺山出泉事。○《東觀漢記?耿恭》:“[李貳師將軍]拔佩刀刺山,而泉飛出。”○[唐][杜甫]《信行遠修水筒》詩:“詎要方士符,何假將軍佩。”

江邊解佩,◆同“漢皋解佩”。○清毛奇龄《采莲曲》:“亦有江邊解佩人,蘭橈桂楫傍江春。”

劍佩(剑佩,◆亦作“劍珮”。◆寶劍和垂佩。○[南朝][宋][鮑照]《代蒿里行》:“虛容遺劍佩,實貌戢衣巾。”○[隋][王通]《中說?周公》:“衣裳襜如,劍珮鏘如,皆所以防其躁也。”○[唐][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詩:“我家公相家,劍佩嘗丁當。”○[宋][蘇轍]《次韻子瞻感舊》詩:“久從江海游,苦此劍珮長。”

簡佩(简佩),◆指手板、魚袋等官服制度規定的佩帶物。○[宋][莊季裕]《雞肋編》卷下:“[錢諗]以郎官作[張浚]隨軍轉運使,自請乞超借服色,既得之,遂誇於眾云:‘方患簡佩未有,而[富]樞以笏相贈,[范]相亦惠以金魚。’”

環佩(环佩,◆亦作“環珮”。◆1.古人所繫的佩玉。後多指女子所佩的玉飾。○《禮記?經解》:“行步則有環佩之聲,升車則有鸞和之音。”○[鄭玄]注:“環佩,佩環、佩玉也。”○《史記?孔子世家》:“夫人自帷中再拜,環珮玉聲璆然。”○[唐][韓愈]《華山女》詩:“抽釵脫釧解環佩,堆金疊玉光青熒。”○《花月痕》第五二回:“萬點秋光上畫屏,隔花環佩響東丁。”○[蘇曼殊]《吳門依易生韻》:“月華如水浸瑤階,環珮聲聲猶夢懷。”◆2.借指美女。○[三國][魏][阮籍]《詠懷》之四:“二妃遊江濱,逍遙順風翔。○[交甫]懷環珮,婉孌有芬芳。”○[唐][杜甫]《詠懷古跡》之三:“畫圖省識春風面,環珮空歸月夜魂。”○[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二:“[蔣廷鎔]有句云:‘自從環佩無消息,簷馬丁東不忍聽。’”

懷黃佩紫(怀黄佩紫),◆謂懷裡揣着金印,腰間佩着紫綬。指身居高官顯位。○《梁書?陳伯之傳》:“懷黃佩紫,贊帷幄之謀;乘軺建節,奉疆埸之任。”

漢佩(汉佩,◆亦作“漢珮”。◆即[漢皋]珠。○[宋][孫光憲]《臨江仙》詞之二:“終是有心投[漢]珮,低頭但理[秦]箏。”○[清][魏源]《秦淮燈船引》:“泉落鮫宮萬游戲,[漢]佩[湘]珠千出沒。”

冠佩(冠珮),◆亦作“冠珮”。◆1.指古代官吏的冠和佩飾。○[南朝][梁][江淹]《雜體詩?效魏文帝<游宴>》:“月出照園中,冠珮相追隨。”○[宋][蘇轍]《次韻姚道人》之一:“他年解冠佩,共遊無邊疆。”◆2.指官吏。○[宋][范成大]《晝錦行送陳福公判信州》詩:“[漢]家[麟閣]多王侯,冠佩相望經幾秋。”○[清][顧炎武]《十廟》詩:“復見十廟中,冠佩齊趨蹌。”◆3.婦女用的帽子與佩飾。○[元][郝經]《天賜夫人詞》:“負來燈下驚鬼物,雲鬢欹斜倒冠佩。”

感佩,◆1.感動於心,永不忘懷。○[唐][李商隱]《上尚書范陽公啟》之三:“特蒙仁恩,賜備行李……感佩恩私,不知所喻。”○[宋][曾鞏]《回人賀授舍人狀》:“未遑削牘之勤,遽辱騰書之貺,其為感佩,曷罄敷陳。”○《紅樓夢》第九三回:“倘使得備奔走,糊口有資,屋烏之愛,感佩無涯矣!”◆2.猶欽佩。○[葉聖陶]《倪煥之》三:“過了兩年,他又換過學校,卻遇見了一個值得感佩的同事。”○《人民的好總理續編?戰鬥在龍潭虎穴之中》:“﹝[周總理]﹞這種認真嚴謹,緊張忘我的工作精神,使每一個接觸他的人都極為感佩。”

風佩(风佩,◆亦作“風珮”。◆指在風中搖動的玉佩。亦用來比喻像玉佩一樣擺動或相碰時發出聲音之物。○[唐][駱賓王]《在江南贈宋五之問》詩:“露金薰菊岸,風佩搖蘭阪。”○[陳熙晉]箋注:“《楚辭?離騷經》:‘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曹植]《公讌詩》:‘秋蘭佩長阪,朱華冒綠池。’”[宋][陸游]《枕上》詩:“商略明朝當少霽,南簷風珮已鏘然。”自注:“都下新作藥玉,風響如古玉珮,珩璜琚瑀悉備。”

倒冠落佩(倒冠落珮),◆見“倒冠落珮”。

帶佩(带佩,◆1.腰帶上的佩飾。○《後漢書?禮儀志上》:“最後親陵,遣計吏,賜之帶佩。”亦作“帶珮”。○[漢]徐幹《中論?修本》:“上懸乎冠緌,下繫乎帶珮。”◆2.比喻眾溪流入一川,如諸佩飾繫於一帶。○[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渭水》:“[蘭渠川]水出自[北山],帶佩眾溪,南流注于[渭]。”

帶金佩紫(带金佩紫),◆古時三公等皆佩帶金印紫綬。後用以指居高官顯位。○[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吾聞丈夫處世,當帶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執絲婦之事?”

翠佩(翠珮),◆猶翠珮。○[唐][張祜]《華清宮和杜舍人》:“細音搖翠佩,輕步宛霓裳。”

寶佩(宝佩),◆佩玉的美稱。○[南朝][梁][王僧孺]《詹事徐府君集序》:“寶佩鳴風,豐貂映日。”○《宋史?樂志十六》:“袞衣輝煥,寶佩琳琅。”

鉤佩(钩佩),◆佩帶上的飾物。○《後漢書?楊賜傳》:“詔賜御府衣一襲,自所服冠幘綬,玉壺革帶,金錯鉤佩。”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