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孔子
如何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教育工作
- 如何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教育工作
- 一、如何看待学困生:常听老师们在一起讲我们班谁谁是差生,是后进生。有教育专家对这个说法提出了异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石中英博士指出,“差生”的提法带有侮辱性。“差生”也是人,不能将他们划为二等公民。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身心和谐、人格健全的人,区分差学生、好学生已经偏离了这一目标。是来自于成人社会的傲慢与偏见造就了“差生”的标签,也让他们抬不起头来。在看了石中英博士的网上文章后,一位叫“无伞”的网友在新教育论坛中讲,差生、后进生都是人们后来起的概念,几千年前孔子早就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生原本差别并不大,但我们似乎只看见孩子的弱点,于是便有了这样那样的称呼,我们呼吁全社会关注每个孩子的正常发展,消除差生等概念。一位叫辰宇的网友说,当你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里,或许你的心目中就没有差生和后进生这样的概念了。看到这,我就想: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要想真正了解他们,转化他们,不妨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看一看,了解了解他们的真实情感。现在不少学者提出了这样的称谓:一是“学困生”;二是 “问题学生”。所谓学困生,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学习有困难,跟不上教学节奏,不能随堂学习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智力正常,但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方法比较缺乏。下个定义的话就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但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用我们通俗的话讲就是不达标、不及格的学生。实际上,我们很多老师所说的“差生”就是学习成绩差,他们在思想品德方面并不差。在学校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似乎把教育放在了第二位,所以我们容易以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的好坏,学习成绩差就是差生、后进生,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所以,“学困生”这个概念对这部分学生比较合适。问题学生呢,是由于教育链的某些环节脱节,造成学生在某些方面应有的培养和教育延滞,最终导致学生在心理、性格或行为习惯等方面产生缺陷甚至偏激,出现诸如爱打架、迷恋上网和小偷小摸等恶习,我们习惯把这类学生统称为“问题学生”。这些“问题学生”大部分会使教育者甚感头疼。也有人称之为“待进生”。这是刚刚出现的一个新词。其外延应该是等同于“后进生”,但本质的内涵是不同的。“待”是期待、期望的意思,我们期待和期望他们在教师的努力粻骸纲缴蕺剂告烯梗楼下,得到卓有成效的转化。 二、“学困生”、 “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我觉得只有弄清了“学困生”、 “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和转化。(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内部原因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很多孩子不明白为什么要上学,要学习,以为到年龄就得来。因此,他们缺乏上进心,上课不愿听讲、做小动作,作业不按时完成,有时偷工减料应付老师,从没想过要提高自己。 2、意志力不强。学习的毅力和耐力较差,只有三分热情,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由于学困生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处于被遗忘、被摒弃的角落,他们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以至于认为自己不行,没有出路,造成对教师缺乏信任或对老师怀有敬而远之、敬而怕之的心理,很少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太多的失败使学困生常感到学习很无聊、很枯燥,情绪非常低落、沉闷,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自己学习进步缺乏自信心。 4、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学困生并不是一天两天就形成的,他们的知识不连贯,脱节多;知识结构不完整,缺漏多。像英语、数学等学科,知识网络连接出现漏洞,时间长了,知识衔接不上,就出现了学习困难。 5、学习方法差、学习……余下全文
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肯定是很好,可是出去外面的人就不是了,都要与自己谈利益,也不能太苛刻外面的人,
- 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肯定是很好,可是出去外面的人就不是了,都要与发甫篡晃诂浩磋彤单廓自己谈利益,也不能太苛刻外面的人,可是外面社会磕磕碰碰真的在所难免
- 完成这个任务的主要途径是靠熏陶和情感的渗透,使孩子理解和领会,也不是靠说教和强制性灌输。这里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应以什么样的形象才能受到熏陶和情感渗透的良好效果?它不是靠高消费、高脂肪、高蛋白,用一大堆金钱去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而是靠父母遵循教育规律的家庭教育的艺术。具体来说,父母在孩子心目中应树立“导师、榜样、参谋、朋友”的形象,则容易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1、 父母是孩子的导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孩子从哇哇落地来到这个世界开始,父母从孩子的呀呀学语,教他说第一句话,教他第一个动作,让他懂得第一个道理,教孩子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样的行为是文明礼貌的,什么样的行为是粗野卤莽的……如此等等,都是父母在孩子婴幼儿时期所担任的导师角色形象。孩子上了小学以后,父母又如何去当导师呢?我认为除了教会孩子怎样学习、怎样生活、怎样活动、怎样交友外,主要应指导孩子去开始了解社会和做好准备去迎接未来的挑战。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的一大缺陷就是远离社会,害怕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许多做父母的对孩子说:“放学后赶快回家,不要和社会上的人来往”。有的父母干脆来一个包接包送,这就使孩子脱离了社会,使孩子不了解社会,缺乏社会知识。有的甚至犯有“社会无知症”、“社会幼稚症”或“社会恐惧症”。孩子不能在温室中长大,而要经得起社会的风吹雨打。这就必须让孩子多接触社会,多了解社会,让他在社会中识别是非好歹,使孩子更好地成熟起来。改革开放的时代呼唤着孩子更多地参加社会实践,父母要指导孩子如何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帮助孩子从小适应场经济对人的要求,立足于社会,在激烈的竞争中打好基础,为将来成才做好准备。2、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榜样是一种示范教育,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的榜样形象是很重要的。这是家里最有权威的教育手段,他比教训孩子更有力得多。当你同孩子上街时,孩子随手将冰棍纸扔在地上,做父母的没言语,而是把自己手中的冰棍纸送进乐果皮箱,孩子见了,忙拾起他扔的那张冰棍纸,也投入了果皮箱。诸如此类的无声身教比言教更能生效。孩子的行为举止大多是模仿而来的,是染于青则青,染于黄则黄。为此,父母要特别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尊敬老师、关心他人,父母也应该尊敬老师和关心他人。如果父母很任性,那么教育孩子克制感情便是白费力气的;如果父母的行为邪恶,举止无礼,孩子的行为也会邪恶,举止无礼。所以,父母应时时留心、严格要求自己,不可让孩子受到不良的榜样影响。父母的榜样行为会对孩子产生终身的影响,父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要以自身的优良品质去陶冶和熏陶孩子。3、 父母是孩子的参谋父母不仅是孩子的导师、榜样,还应该是孩子的参谋。特别是孩子在社会生活中遇到了麻烦、不解和病苦时,父母要当好孩子的参谋,要替孩子出好主意、好办法。就拿小学生打架一事来说,许多父母都是教育自己的孩子“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孩子当然是服从的,但在年幼孩子的心目中往往认为,不论出于什么原因,战而能胜者就是好样的,就能受到小朋友的尊敬;相反,不管你怎样拥有真理,只要被人击败了就是耻辱,有时孩子在外面打架吃了败仗,虽然孩子在心理上用“文明有教养”战胜发甫篡晃诂浩磋彤单廓了对手的野蛮,但在感情上,特别是在自己心上感到窝囊透顶,想到被人打了,吃了败仗,还要无条件接受父母的训导,更感到愤愤不平,于是孩子开始不听从“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教导了。这时,父母就要当好参谋:(1) 让孩子懂得打架的是非和道理。:要告诉孩子不论出于……余下全文
赞扬老师名言
- 赞扬老师名言
- 1、您的工作在今朝,却建设着祖国的明天;您的教学在课堂,成就却是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2、您的岗位永不调换,您的足迹却遍布四方;您的两鬓会有一天斑白,您的青春却百年不衰。 3、在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愚昧走向文明的路上,您用生命的火炬,为我们开道。 4、教师的春风,日日沐我心。 5、一位好老师,胜过万卷书。 6、亲爱的老师,您那赤诚的爱,唤醒了多少迷惘,哺育了多少自信,点燃了多少青春,摧发了多少征帆。 7、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 8、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9、片言之赐,皆我师也。 10、园丁,崇高的称号,祝您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 11、江河把我们推向浩瀚的大海,曙光给我们带来明媚的早晨;亲爱的老师,您把我们引向壮丽的人生。 12、老师,人说您在培育祖国的栋梁,不如说您就是祖国的栋梁,正是您,支撑起我们一代人的脊梁。13、老师,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14、您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讥耿罐际忒宦闺为酣力洁。您——老师的爱,天下最伟大,最高洁。 15、老师,我们身上散发的智慧之光,永远闪烁着您亲手点燃的火花。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 2.身教重于言传。 ——王夫之 3.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 4.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陶行知 5.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李贽 6.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爱因斯坦 7.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 ——乌申斯基 8.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乌申斯基 9.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 ——卢梭 10.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 ——车尔尼雪夫斯基 您用火一般的情感温暖着每一个同学的心房,无数颗心被您牵引激荡,连您的背影也凝聚着滚烫的目光…… 您不是演员,却吸引着我们饥渴的目光;您不是歌唱家,却让知识的清泉叮咚作响,唱出迷人的歌曲;您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一批批青年人的灵魂……老师啊,我怎能把您遗忘! 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头上的名字也未必流芳百世;老师,您的名字刻在我们心灵上,这才真正永存。 您的思想,您的话语,充溢着诗意,蕴含着哲理,又显得那么神奇――呵,在我的脑海里,它们曾激起过多少美妙的涟漪! 您推崇真诚和廉洁,以此视作为人处世的准则。您是我们莘莘学子心目中的楷模。 我崇拜伟人、名人,可是我更急切地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一位普通的人――我的老师您。 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作出的奉献!诗词歌赋,颂不完对您的崇敬!您用知识甘露,浇开我们理想的花朵;您用心灵清泉,润育我们情操的美果。在这不寻常的节日里,献上我们深深的祝福。 “桃李满天下”,是老师的荣耀。——值此日丽风清、秋实累累的园丁佳节,祝敬老师康乐如意,青春永葆。 我们从幼苗长成大树,却永远是您的学生;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在您的节日里,我要把一份崇高的敬意送给您。 敬爱的老师,您的谆谆教诲如春风,似瑞雨,永铭我……余下全文
雅思考试有哪些常识需要注意
- 雅思考试有哪些常识需要注意
- 潜规则一:不能只说Sorry谦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影响并反映在每一个中国人身上。时至今日还有不少人在奉行着孔子在两千多年前的信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固然是一种优点,但在实际操作的时候还要讲求方法。拿雅思口语考试来说,费闻立指出,如果考生不认识或听不懂考题中的某个单词,他们完全有权利来问考官,而且不会潜规则二:话语中一定要有something original先问一个常识性的问题,希望大家能不加思考地回答我:如果你是一位雅思口语考官,每次考试要接待30个考生,而每次问到food时,30个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delicious;每次问尝珐佰貉脂股拌瘫饱凯到What do you think of Shanghai?时,30个人的开场白都是Shanghai is a beautiful city …,这时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和心情?拿费闻立的话来说,“You will be bored to death!”(你会郁闷到死!)直白地说,考官也是人啊,也有人的所有感情及情绪啊,每天都听到delicious, beautiful, important, international这些陈词滥调,不烦闷才怪呢!因此,费考官强烈建议考生:You must say something original and don’t say “beautiful” all the time. 也就是说,在考官心目中,原创的精神比什么都重要,再好的词汇、再优美的语言,一旦成了人人口中的陈词滥调或“口水话”(英文叫cliché),就比任何东西都要糟糕。就刚才的food问题,我们完全可以说fantastic, incredible, marvelous等表示赞赏的词,而谈到对Shanghai的看法,情愿用Shanghai is a great city潜规则三:最恨两样东西 – generalized & memorized在感觉与费闻立先生熟络了之后,并发现他的话匣子已经打开,我就单刀直入地问他,“What do you hate most in a candidate’s response?”略加思索后,他直言不讳地告诉我,他最恨两样东西,一个是过于笼统抽象的回答(generalized response),另一个是死记硬背的答案(memorized answer),并坦白地说,一旦他发现有这种倾向性,会立即纠正或警告考生,而如果考生继续一意孤行的话,就把他们直接“打入地狱”。通常的做法是bring them back to a narrower topic或者interrupt their memorized answer and ask them a very different question,由此可见考官对整个考试的操作灵活度是相当大的,也同时对各位考生提出了一种警示:胆敢用事先背好的答案在资深考官面前“耍大刀”无异于在玩一场极其危潜规则四:我们的弹性很足!这是费闻立的原话,“We can use a lot of flexibility in the exam。”后来仔细听下来,发现这种弹性对于考生来说,既有有利的地方,也有不利之处。举例来说,在Part 2有道题目是Describe a structure that you like,在老外的生活常识里面,structure一般是指一种人工建筑(楼房、大厦或像长城那样的土木工程),但如果某位考生不太理解这一点,而去描述了the structure o……余下全文
为什么这样说?
- 为什么这样说?他跟朋友喝酒,乏紶催咳诎纠挫穴旦膜然后说有个女的还喜欢他,说看到他了,然后他朋友说,你去见她,你看你老婆无不无所谓。
- 孔子说:颜回呀,他听了我所讲的话没有不喜悦的,这样对我来说是没有帮助的。 因为在孔子心目中他除了有对颜回乏紶催咳诎纠挫穴旦膜的赞赏外,还隐隐地告诉我们不要一味的从表面上去奉承领导人,因为这样做法不是对领导的忠诚,而是在对领导者的不负责任。 教育不能…
MBA越来越火:为什么每年都有这么多人选择MBA
- MBA越来越火:为什么每年都有这么多人选择MBA
- 从2016年底取消10月联考,统一参加12月月底统考;从取消单证到双证,MBA逐渐走进大多数人的视线,并且越来越受欢迎。MBA起初诞生于美国,经过百年的探索和努力,它培养了为数众多的优秀工商管理人才,创造了美国经济发展的神话和奇迹。MBA被誉为"天之骄子"和“管理精英”,成为企业界乃至社会敬重笭担蒂杆郦访垫诗叮涧和羡慕的特殊人物,甚至在公众心目中被视为“商界英雄”。据统计,美国最大的500家公司的总经理、董事长等高层主管,绝大多数都是MBA。这一惊人的事实,是对MBA教育的成功业绩的最好说明。MBA意味着超群的能力、胆识、品德;代表着财富、地位、权力、荣誉;预示着希望、成功和辉煌。作为一个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决策者,其学识、行为关乎不止是一个人的生活。孔子曾教育弟子:“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对于当今社会瞬息万变,人也变得浮躁不安,很难静下心来思考、审视自身的不足。中国现在管理者多出身于技术和销售行业,做技术的大多个性内敛,不善交际,做销售的对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及企业系统运营比较陌生,做家政服务还需培训上岗,更何况是企业管理?所以我们需要及时审视自己,是否是一名合格的管理者?许多管理者认为企业应该“先生存,后发展”,实际上,这是一个战略误区。优秀的企业应该是先有思维后有企业。令人遗憾的是,现在许多管理者还没。有这个能力,甚至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与其说企业需要文化,不如说是管理者需要文化,未来企业竞争的实质应该是管理者全新素质和管理创新能力的竞争。需要不断充电,许多老板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开始去听一些名师讲座或者到高校管理学院读MBA,但是效果如何?其实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关键看你是否得到了你想要的。是否找到了能够真正帮助你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获得了工作职位的提升。MBA对于高层领导又有怎么样的用处呢?例如针对总裁们来说时间非常宝贵,他们花时间听课学习,实际上更像一场赌局,能让他们获得最大的收益,因此,MBA培训机构应该懂得珍惜听课者的时间。总裁培训是为了用,用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那么得出高层次接受MBA教育的归宿应该是提高企业绩效。
求《红岩》读后感2篇。不胜感激!!!
- 600字不要抄袭
- 《论语》读后感 《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历代的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统治中国近2000年。《论语》当然也就稳坐了2000年的宝座。直至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论语》的地位才开始动摇。文化大革命时期深刻的“批林批孔”,更进一步瓦解了儒家思想对人们的束缚,《论语》从此埋没人间。 《论语》究竟是什么内容?为什么他被古人视为经典,而后又成为所谓“封建统治者的工具”呢?怀着这些疑问,我漫步于《论语》的花园,尝试着去感受其中的奥秘。 粗看《论语》,不过是一本语录,和《毛主席语录》没什么差别。可细细品来,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几乎都包含在语录的字里行间。《论语》里最常见的词汇,无非是中庸、君子、礼仁云云。 中庸却是《论语》里最容易理解的而最难做到的。中庸指的是“对人处事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衷的态度”。这种思想体现了当今北京居民的“忍”文化。对中庸的字面理解就是:惹不起躲得起、始终保持中立。这固然是好的,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争端,但过度的“忍”却能使一个民族沉睡,古代中国的发展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中庸是儒家的为人之道,体现了儒家学派的软弱性。 君子是一个意义深刻的词。从小就听说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观棋不语真君子”等,感觉君子就像个呆呆的人似的。事实上,君子就是孔子他们儒家学派的一种自称,是理想的“中庸”的人。比如“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斗”,都体现了君子的优良品质。与君子相对的当然就是小人了,小人并非是坏人,只是素质没有君子高罢了。《论语》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然而,君子的物质地位往往与小人相差甚远。毛泽东说过:“小人累君子,君子当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可见君子的物质生活是那么的悲惨! 礼,表现了孔子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孔子生活在动荡不安的春秋时代,诸侯国不遵守“周礼”,闹得一团乌烟瘴气。孔子的礼的核心是“正名”,即“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孔子致力于维护三纲五常,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因此,当鲁国大夫季氏“八佾舞于庭”时,孔子愤怒地说:“是可忍也,熟不可忍也?” 仁,是孔子的道德观,这后来发展成为了他学生孟子的政治主张。孔子认为,“克己复礼为仁”。克制自己,遵循“礼”,这就便是“仁”了。“仁者爱人”,这里爱的“人”是指上层社会的王室贵族;尊重朝廷贵族,“不犯上”,也说明孔子对“礼”的尊重。此外,孔子还把“仁”当作“人”的标准:“仁者,人也。” 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说过:孔子“这种所谓仁道,很显然的是顺应着奴隶解放的潮流的。这也就是人的发现。” 纵然,《论语》经历了两千个春秋,并不能完全适合我们现在的思想,但是它毕竟是经典中的经典。经典永远不会过期,我们要批判地继承这些中华传统文化,让《论语》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总之,《论语》是我们必读之经典,我受它的感化甚深
佛教理论已经可以解释一切事物了,是不是说哲学已经不可能再有什么突破了呢?
- 佛教理论可以算作哲学的一部分,还是说佛教理论高于哲学与科学?佛教理论要是突破了会是什么样啊?让我们进化成比佛祖更厉害的存在吗?
- 佛法是不是哲学 ──太虚大师十四年初春在武院讲 佛法是哲学抑非哲学?在通常人之心目中似无研究之必要。无如乐道探玄之士,从幽渺之心曲中放其智慧之光焰,必欲照澈宇宙之谜以为快,于是佛法是否哲学遂成问题。又若佛法,大家公认其为哲学,则不生问题;或大家公认其非哲学,则亦不成问题;奈现在学界诤论不已,各执一端以衡量佛法:例如内学院之欧阳竟无居士则以佛法为非宗教、非哲学;章太炎居士则谓佛法是哲学;北大教授梁漱溟亦曾持此说以拟议佛法。其一是一非,究竟谁为当理,则成为问题矣!吾人虽雅不欲附和任何方面以鸣其得意,然既身处佛化之中,责任所在,则佛法是否哲学,不得不辨。 夫名字之界说不定,最足以引争端;故孔子从政,必先正名。盖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自然之理、必然之势也。今此问题,譬如因明之宗体,以是否二字缀成敌对之二宗。而佛法与哲学,则应为先极成之宗依,若于宗依有含混,则宗亦非真能力也。故现对于佛法,约略下一定义如左: 一、佛开示之法,斯又分二:一曰、教为能开示之法,乃如来所现之身,所说之言,亦即众生所见所闻者。二曰、理为所开示之法,即教之所诠表者,亦即众生依圣教而研索以求之者。所谓教也、理也,名义虽异,而皆为佛如来所开示之法则同。二、佛悟入之法,此亦分二:一曰、能悟入之法,如四众弟子、三乘圣贤,本戒定慧三学所起种种之行也。二曰、所悟入法,此在佛法上所谓如来之果,为我佛如来亲所证得之果法也,亦即三乘圣众所汲汲以求之者;要言之,亦不外于佛所悟入之法。由上以观,可知依佛开示之教理而起万行,希圣希贤以及所有自利利他之一切言行,皆佛法也。 佛法之界说既明,且言哲学之概要。哲学一语,出自日本转译西洋语而来。若我国所有之学,三皇、五帝之所授受,姬、孔之所阐演,诸子之所发明,要皆可称道学。迨后有魏晋人之玄学,宋明儒之理学,他若圣学,性学等,而未有哲学之名也。自西洋之学说流行,东亚学子见其有似我国向时之道学、理学等而研究之,仍日人转译,亦曰哲学。探本而论,在英文为『裴洛所裴』(Philosphy) 译为哲学。其原文出自希腊古语,实合裴利亚(Fhileo)及所裴亚(Sobphia)二语根而成,其义即求知之意,亦有译为爱智者。即形容斯学之专由爱乐智识而来,在目的上专为求得真确之智识耳。盖凡人之性情莫不欲有所为,而欲有所为必先有所知,以无所知则无能为也。故求知之冲动,实人类之天性,亦即学术之动机也。哲学原语虽远源于希腊,然用为学术之名,则自柏拉图始。其言曰:『惟神有智,人则止能爱乎智而已』。又曰:『已有智者及愚昧不学者,均不得谓之哲学者』。此殆现时译义择意之滥觞欤。 以上所述,哲学之语义虽略为解释,然于哲学之定义则觉难以置辞。盖凡世间一切学问皆含有求智之冲动,乃至日常生活应用之智识,人类道德实践之轨范,与夫物质生长萎顿分化凝聚之故,诸如此类,凡足以引吾人思想之索求,无不可归诸哲学旗帜之下。其意义之宽泛,又岂片言只字之所能概其蕴耶?虽然,所谓求知,非求人类谋生活之常识,亦不问所学之实利为如何,与夫能否合宜于时世潮流;其学虽涵含一切学术思想,而独于观察事物之理上透澈一层,于吾人之常识上高深一级,以探其本源之理也。茍疑吾言,请喻以譬:夫昭昭者吾知其为日月矣,苍苍者吾知其为天空矣,团团者吾知其为地球矣,莽莽天地一群动物,日相遂于不识不知,吾亦知其为若者角、若者羽、若者毛、若者鳞矣。然此物类之有从何来?无复安往?何以角者不可以为鳞?毛者不可以为羽?其演化之因果何在乎?其显现之形形色色果如何存在乎?即如吾人之心,托六尺之躯以为庐,寄百里之感以为思,所谓:「人生不满百,……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