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也许被严重高估了

晋文公,姬姓,晋氏,名重耳,他的父亲是晋国晋献公,母亲是戎族狐姬,他是晋献公的第三子。而他的一生也挺传奇的。
他生于公元前697年,42岁那年,他的哥哥太子申生被献公的宠姬迫害而自杀,他也开始了流亡之路。先后经历狄、卫、齐、曹、宋、郑、楚、秦八国,历时十九年左右,62岁才回到晋国当继承君位。
而他继位后短短八年内,尊王攘夷,平定王子带的叛乱,匡扶周室,护送周襄王回京城;征伐曹、卫,城濮之战大败楚军,称霸诸侯。这也不能不说是一位传奇人物。
但是他的成就大多靠的是其父晋献公打好的基础。献公当年也颇具文治武功,其在位时,“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声名远播,晋国当时就是是诸侯敬畏的强国。因此,即使发生“骊姬之乱”,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如此,晋文公继位时,才能短时间就称霸诸侯。
公元前656年,献公年高,始有骊姬之乱,这期间晋国动荡不堪。到公元前651年,献公逝世,,荀息当国相,继母骊姬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国君。后来里克砍死奚齐,又活活鞭杀了后母骊姬,荀息自杀,里克派人迎接重耳回国即位,重耳辞谢。
重耳辞谢的说法是当初没有遵从父亲的旨意而出逃,父亲死的时候我也没有去奔丧,怎么能有脸面回去继承君位呢。说辞上冠冕堂皇,但其实也是担心晋国时局动荡,回去也可能遭遇不测。所以干脆待在外面观察情况,以后再图谋回国。却没想到这一耽误就是十几年,也是有些讽刺。
而在他流亡的过程中,也是诸多艰难险阻,不仅要提防父亲兄长所派刺客的刺杀,还有流离失所的动荡不安,更有不时的忍饥挨饿。最严重时,他的辅臣介子推甚至割下大腿肉炖汤给他吃。
因此后来到了齐国时,在齐桓公送他20辆马车,并将宗族之女齐姜许配给他之后,他慢慢在这种安逸的生活里面沦陷了,甚至忘记了自己恢复君位的愿望。
人就是这样,尤其是经历了生活的重重打磨,一旦得到一点生活或心灵上的慰藉,特别会自我安慰,很容易就停滞不前了。
所以说重耳其实也无异于常人,在齐国这种安逸的生活节奏里他很享受,也根本不想回国的事情。但皇帝不急太监急啊,他的辅臣们不答应了,你不想当国君我们还要飞黄腾达呢,一个劲劝说重耳不能忘却回国继位的梦想,尤其前639年齐桓公去世齐国内乱时,但重耳并不为所动。
后来他的夫人齐姜为了成全他,于重耳醉后自刎,而后他的辅臣们强行带走了重耳。因为她知道如果她活着,他是不会离开她的。今天来看或许我们难以理解,但是仔细一想,确实又在情理之中。
重耳最后在秦国的护送下回国继承君位,而出发之前,他就把之前流亡时睡的草席立马扔掉了。后来介子推为何甘于归隐深山,主要也是重耳忘恩负义,慢待当初与自己同患难的股肱之臣,没有对他进行封赏,而他本身也淡泊名利,不屑于去主动邀功,最后火烧绵山,介子推抱其母死于其中,才有了“寒食节”来历。说起来真的也是可悲可叹。
尽管在后面的城濮之战中,重耳遵守了当初与楚成王的约定,在于楚军的对战中退避三舍,也算守住了自己君子的承诺。
但重耳的一生总的看来,没有与其霸主地位相匹配的能力与德行。负妻负妾,更负了臣下。所以说,晋文公重耳的霸主地位,是被严重高估的。
THE END
晚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