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随想
清明随想
忽然,有些许久未见的,曾经共度过青葱岁月的同窗们提议近期聚聚。我心里很诧异,他(她)们不是都很忙吗?怎么有时间聚会呢?
原来又快到清明了。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历书》有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回升,人们开始春耕春种;气清景明,人们会踏青游景。
在我们中国,清明还是人们祭奠哀悼先人的日子。
这有一个典故,话说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晋献公有一妃子名叫丽姬,她想让她的儿子溪齐继王位,于是逼死太子申生。申生的弟弟公子重耳被迫流亡异国他乡。
他的追随者有不少离开的,但也有一些忠义之士与他患难与共一路追随,介子推就是其中的一位。因为流亡在外食不足果腹,有一天重耳因为营养不良饿得昏了过去。介子推就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一块下来,做成羹汤,给重耳补充营养。重耳很感动,决定以后若得势,一定好好对待介子推。
后来,重耳报仇雪恨,得国登基作王,在封赏臣子时却把介子推给忘了。介子推呢,没有发牢骚也没有埋怨,就回家孝敬老母亲去了。有一天,有人在重耳(这时叫晋文公了)面前提起了介子推,晋文公就一下子把介子推的事都想起来了。几次派人去请介子推回来给他封赏。介子推却躲山林里,坚决不出来见晋文公。这时有人出主意从三面烧山,只在一面留路,把介子推逼出来。结果介子推和他老母亲相互依抱着烧死在老柳树下也没出山。在老柳树的树洞里介子推留一血书:
割肉奉君尽丹心,
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
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
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
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心下凄然,就下令从今以后这个日子不准人们用火烧东西吃,人们叫这节期为寒食节。他把这血书常带在身边,真的勤政清明,成了春秋五霸之一。第二年,晋文公在介子推的忌日到那山上祭奠哀悼他,看见那棵柳树复活且生长茂盛,便叫那柳树为清明柳,那日为清明节。
如今的清明节对青少年而言是踏踏青,扫扫墓;对一些(特别是父母不在这世上的)中年人而言,成了彰显孝顺的最佳节日。他们不惜巨资买各样祭品摆放、焚烧在父母的墓前。竭力地想让别人看见自己有多孝顺,并百般去诋毁一些因种种原因这日没到父母墓前祭奠哀悼的人们。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想过,或者是后悔过,父母还在世的时候为什么不常常到父母身边多陪陪他们呢?为什么不多问问他们需要什么呢?你们现在在父母墓前摆设满汉全席,金山银山,与他们有一点关系吗?
“子欲养而亲不在”,别再让这种悲哀成为一生的遗憾。
请趁着父母还健在的日子,好好尽尽孝心:“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千万别再把父母活着时的话语当作耳边风,别再嫌父母唠叨……千万别等到了清明节才在父母的墓前表达孝心。
有的人在父母墓前絮絮叨叨,“你们在天堂里别再舍不得花钱了”或是“天堂里有什么你们就买什么,别再省了”……我听了觉得刺耳。天堂在哪里啊?天堂是什么地方啊?那是主耶稣基督为他门徒们预备的地方啊!耶稣告诉他的门徒“我要去的地方,你们将来也要去。我在那里你们也要在那里。”你们不信耶稣的人,凭什么能在天堂里呢?活着的日子里,各样借口理由不信耶稣,死了却都想进天堂。
上帝要人孝敬父母,并且应许孝敬父母的人可以在世长寿得福。孝敬的是活着的父母,这和儒家的教训一样。儒家教训人不要等父母不在了才想着自己还没尽孝心,都是要人在父母活着的日子里尽孝心。而现在的人们呢?大都把孝敬父母的时间搞错了,父母活着时,也许一年甚至几年都难见一面;倒是在父母离世了以后,年年的清明成了尽孝的节日。真真可悲可叹!
多么期待清明成为真正清明的节期,弟兄姐妹聚在父母墓前,为父母的墓除除草,添添土,献几束花,洒几滴泪,彼此怀念怀念有父母同在的日子……
如此,多么的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