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服务标语(第85条标语:保护邮局)

热情服务标语
井冈山“邮乐购”站点游客熙熙攘攘
廖奶奶咸鸭蛋合作社作业繁忙
华水林的果蔬进城收寄点订单不断

在江西这片红土地上,邮政人的身影一直活跃。九十年前,无数邮政先辈在这里点燃红色邮政的星星之火,他们经历血与火的洗礼,用坚定信念保护党的机密文件,以革命热情服务党政军民。

日前,记者踏上江西大地,探寻红色邮迹。行走在烽火邮路上,我们看到中国邮政从何而来;来到基层,我们看到邮政人新时期如何肩负起乡村振兴的新使命。

01
万山红遍砺初心

从南昌出发,沿着赣江一路向南,记者来到此行第一站——吉安。

在吉安市青原区富田古镇的居民街巷中,随处可见当年红军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的痕迹。沿着鹅卵石铺就的小路,记者在匡家村一栋青砖黛瓦的旧民居前停下脚步,门的侧面挂着“江西省赤色邮局旧址”的牌匾。该局的前身是全国首个赤色邮政总局——赣西南赤色邮政总局。

墙面上“保护邮局”四个大字依稀可见。东固革命根据地研究会会长丁仁祥告诉记者,“保护邮局”最初是由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红军所到之处,都会刷写“保护邮局”的大幅标语。

? “保护邮局”标语。温晓俊 摄

据《红色邮电风云录》记载,红军每攻占一座城镇,毛泽东无论多忙,总是带着警卫员,先到当地邮局看看有无新来的报纸杂志,作为了解、分析外界情况的参考资料。红四军政治部发布标语口号,其中第85条就是“保护邮局”。这些措施保障了邮路的畅通,沟通了苏区和白区的通信联系。

沿着匡家村继续前行,不远处就是犁头咀村,赣西南赤色邮政总局的旧址就在这里。

? 江西省赤色邮局旧址。图片来源:中国邮政

1930年3月,赣西南特委建立的同时,赣西南赤色邮政总局也随即成立。总局的成立标志着赤色邮政由小到大,由分散到集中,形成从上到下比较完善的邮政通信体系,进入集中和统一领导的新时期。

事实上,在赣西南赤色邮政总局成立之前,各地就开办了一些交通站和递步哨,1928年5月设立在吉安县东固镇的平民信局以及1929年3月底建立的东固赤色邮政分局就是其中的代表。平民信局是革命根据地创办最早的邮政组织之一,也是红色邮政的先声。

吉安是红色邮政的发源地。在这里,红色邮路由点连线成面,一步步发展壮大。在今天,无数“绿衣人”不忘邮政先辈来时的路,仍然守护着脚下这片先烈用血肉闯出来的邮路。

? 红军传令兵吴朝先使用过的邮包。温晓俊 摄

5月18日下午,安吉市青原区新圩镇邮政所邮递员钟积立正冒着大雨奔跑在送邮件的路上。“现在正是种植蔬菜的节令,可不能误了农时,最近的邮件有不少是乡亲们网购的蔬菜种子。”钟积立说。

“老俵,院子里的蔬菜熟了,给你带一些吧!”镇上的村民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俵”(在江西为表亲的意思,一种亲切的称呼)。钟积立是镇上唯一的邮递员,他承担着1个居委会、13个建制村近2万名居民的邮件收寄配送服务,为了让村民们早点拿到快件,他常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

在吉安,还有无数位像钟积立一样勤勤恳恳、为民服务的“绿衣人”,他们时刻不忘肩负的使命。

02
星星之火可燎原

“共产党的邮政事业正是从红色地下交通起步的。”据丁仁祥介绍,地下交通员先是为党内传递文件,后来革命武装队伍扩大,交通员又开始为根据地之间的联络服务,邮政业务逐步扩大,最终满足老百姓的用邮需求。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内,一张红色绸布交通证分外显眼。它的主人是井冈山上的红色情报交通员欧阳倬。

? 地下交通员欧阳倬的交通证。温晓俊 摄

在茶陵到永兴这条红色交通线上,欧阳倬总是夜半出发,举着火把翻山越岭,步行十几里的羊肠小道,将信件安全送达。

为了防止身份暴露,连累家人,他将亲生儿子送给好友抚养,没有告诉家人他是一名交通员。直到一次执行任务过程中,他受了重伤,在家疗养,才把真实身份告诉母亲。

后来,敌人知道了欧阳倬的身份,对其进行搜捕。他转移到陕江县,藏身深山野林艰难度日,直到1949年全国解放,才回到家乡。

井冈山上的红军在没有任何通信设备和现代化交通工具的情况下,靠双腿开辟了多条交通线,一个又一个“欧阳倬”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行走在烽火邮路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不变的是他们“人民邮政为人民”的初心。

在井冈山景区邮乐购电商服务站点内,一箱箱游客挑选好的农特产品码放得整整齐齐,它们即将“乘坐”邮车去往全国各地。

“我曾经是名军人,退役后跟着表姐做起了山货生意。”服务站点站主李俊清说,为了拓宽农产品销路,帮助农民一起致富,他做过不少功课,他曾读过300本电商和市场营销方面的书籍。2016年4月,在江西邮政与政府合作开展的井冈山电商助农创业培训活动中,李俊清结识了江西邮政的工作人员。与邮政结缘,使他通过电商帮助井冈山农民脱贫的梦想变成现实。

“江西邮政会经常派人来井冈山教我们做助农项目,也会组织我们去南昌进行培训。”李俊清说,他成为站主两年的时间里,对接了20多户当地“老俵”。借助旅游区线下流量以及邮乐网平台,农产品销售额达到500多万元,他对接的贫困户全部脱贫。

? 井冈山“邮乐购”电商服务站点站主李俊清为游客介绍产品。温晓俊 摄

近年来,江西邮政在全省陆续建成1403个邮政电商脱贫站点,乡镇覆盖率达100%,而像李俊清这样的电商脱贫带头人全省还有1500余人。乡村振兴,已成燎原之势。

03
红星闪闪放光芒

从井冈山出发,沿着泉南高速公路,记者一行驱车前往此行的第二站,红色故都、共和国的摇篮——瑞金。

一颗大大的红色“五角星”雕塑横跨苏维埃大道,车辆缓缓驶过“五角星”,时空交错,我们仿佛回到了历史现场,成为那段红色历史的亲历者、见证者。

上世纪30年代初,蒋介石征集大量兵力对中央苏区进行军事“围剿”,由于反“围剿”带来的兵力不足,苏维埃政府动员苏区的青壮年男子参军参战。

在扩红队的唢呐、山歌声中,瑞金市叶坪镇华屋村的华质彬、华钦良、华钦材等17位青年先后参军。“种棵树吧,树有根,人‘光荣’了,树还在。”有人提议。临行前,他们上后山栽下17棵青松。

出征这天,大雨倾盆。华质彬和同行的红军一起冲入大雨之中。

青松依旧在,不见儿郎归。5月20日,依旧是个雨天,在华屋村后山脚下,记者遇到87岁的耄耋老人华崇祁,他正是革命先烈华钦材之子。“我没有见过父亲,我出生一个月前,父亲就上前线了。”想念父亲时,他就上后山去看看。华崇祁自豪地告诉记者,他9个孙儿个个都是大学生。他的儿子华水林,正为乡亲们的果蔬事业忙碌着。

? 华屋村村民将蔬菜送去果蔬进城扶贫工程收寄点。温晓俊 摄

因为革命,华屋很红;也因革命,华屋很穷。战争创伤加之资源匮乏,华屋村长期处于深度贫困之中。近来来,在江西省政府和江西邮政的大力帮扶下,华屋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从后山下来,驻足华屋村前,一边是老旧的土坯房,一边是崭新的客家楼房。一面是早已挥就的“脱贫画卷”,一面是正徐徐展开的“乡村振兴图”。眼前这片果蔬大棚正是华崇祁之子、瑞金果蔬进城扶贫工程华屋村收寄点负责人华水林承包下来的。

华水林告诉记者,他曾在外打工,后来瑞金邮政来到村里开展邮政果蔬进城项目,他就回到村子里和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2018年,华屋村实现全面脱贫摘帽。

行走江西大地,“红色”随处可见。穿梭在瑞金市叶坪革命旧址群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局旧址”的牌匾映入眼帘。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局旧址。图片来源:中国邮政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苏区的邮政通信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苏维埃邮政时期。1932年5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邮政总局成立。

红军信柜、特别快信、免费邮件、革命报刊发行……走进苏维埃邮政旧址,可以看到当年苏区的特色邮政业务,既能感悟到党“保护邮局”、保护人民通信权利的政策,也能体会到苏维埃邮政“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斗争精神。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总局铜质印章。温晓俊 摄

“他们既是红军,又是邮递员。既护送党的秘密信件,又随时准备为革命献出生命。”据瑞金邮政综合办经理沈忠平介绍,苏区的邮务工作者一般会随身携带武器,随时准备作战。

瑞金邮局副局长谢德桃,送特别快信去汀江,在山间险道上遇到敌人的包围,他果断地将信件吞入腹中,纵身一跃跳下山崖,用年轻的生命保住了党的机密,武夷山见证了他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

据不完全统计,仅江西一省牺牲的交通邮电烈土就有1780多人。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赞扬:“苏区邮政人员艰苦创业,担负着机要交通和邮件传递的双重任务,为苏区开辟了一条条畅通无阻的红色邮路。”

一枚枚邮票承载着革命必胜的信念,传出苏区、传到全中国,让生活在黑暗中的中国人民看到了光明和希望。而在今天,苏维埃邮政局旧址仍然承担着将苏区精神发扬光大的神圣职责。

据沈忠平介绍,2015年瑞金邮政在中华苏维埃邮政局旧址内成立了苏维埃主题邮局。作为一家苏区邮政服务体验式邮局,主题邮局内有苏区时期的珍贵邮票,还有各种红色主题邮品。

“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人流量确实很大,我每天接待的游客超过500人。”苏维埃主题邮局工作人员许丽仙说,因为主题邮局,她也结识了很多朋友。

“在重要的纪念日,我也会收到这些朋友寄来的明信片,心里特别暖。”许丽仙说,作为红军后代,看到这么多人通过苏维埃主题邮局学习瑞金革命历史、了解苏维埃邮政,她发自内心自豪。

? 游客给苏维埃邮政局旧址寄来的明信片。温晓俊 摄

烽烟已去,邮政人始终悉心“养护”着这条新时代的红色邮路。

温晓俊
投稿邮箱:xww@zgjtb.com

责编 | 廖芊

热情服务标语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