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风唤雨的意思
文/北京亦庄实验小学 杨瑞霞
一、 文本教学解读《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一篇逻辑清晰缜密、语言理趣兼容的科学小品文。课题中“呼风唤雨”格外引人入胜,“呼风唤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的巨大力量,称一个世纪能够“呼风唤雨”,势必会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什么是“呼风唤雨”的世纪?那个世纪里发生了什么事?谁在呼风唤雨?如何呼风唤雨?当这些疑问充斥着你的大脑时,我想不用别人催,你也会赶紧继续阅读下去吧。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是一句气势恢宏的中心句,也是能帮助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关键语句,读到作者如此笃定的结论句,读者自然而然会产生这样的质疑: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课文的第二自然运用两个设问开篇,通过简洁的自问自答,让我们了解到:20世纪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了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明和发现,而且这些发明和发现给人类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细细咀嚼会发现,第二自然段中许多词语都与“呼风唤雨”相照应,比如“100年”和“上百万年”、“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明和发现”、“大大改观”,准确的用词再次让我们感受到“呼风唤雨”的20世纪的巨大魅力。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开篇总结了人类上百年历史中一直依赖于自然的一种生活状态,从人类上百年的历史说起,增加了全文的纵深感,“慢吞吞、静悄悄、黑暗无光”的精准描述,也让读者对于人类农耕时代的生活有了更直观的感受,此时向读者介绍人类用神话中的“千里耳”、“顺风眼”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读者也对神话故事的由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段落的结尾处作者笔锋一转,将话题引向了20世纪的科学成就,在形成鲜明对比的同时,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课文的第四自然段通过具体事例展开描述了现代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改观。这一自然段中“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和“探索奥秘”等丰富而准确的动词搭配值得学生积累运用。课文的第五自然段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再次强调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的表达说服有力。结尾处“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这句话中饱含了作者对未来科学技术的美好憧憬,但“必将”一词却令人不禁深入思考: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全是好处吗?如果师生能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得到锻炼。本单元阅读训练要素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通过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应该具备针对课文部分内容、全文提出问题的能力,或者能从内容、写法、启示等角度提出问题,在学生提出诸多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以‘是否有助于自己理解课文内容’为评价标准,思考并交流哪些问题是有价值的问题,并作出判断和解释,这个学习过程是提升学生提问能力的生长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以此为切入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语言表达,发展思维。根据上述文本教学解读,本节课的学习活动设计如下:1. 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习生字新词,认识“唤、技、获、赖”等12个生字,通过观察比较,学写“唤、纪、技”等15个生字。2. 通过边读边批注,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尝试给问题归类,形成问题清单;通过对比问题清单,认识三种提问类型,思考并判断最有价值的问题。3. 通过思考并交流最有价值的问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
二、 学习活动设计板块一:自主提问,自觉归纳1. 缘题质疑,随题识字。(1) 出示课题,读题解词(呼风唤雨);提示:“呼风唤雨”的意思是比喻具有能够支配自然的巨大力量。(2) 随题识字,指导书写;提示:“呼”和“纪”是这篇课文中要求会写的生字,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左右结构的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左窄右宽(教师示范书写)。2. 缘题质疑,归类提问。(1) 思考并交流:看到课题,你有哪些疑问?提出自己的问题,根据前两课所学内容给问题归类。(2) 教师总结归纳,形成问题清单。预设:为什么是“呼风唤雨”的世纪?那个世纪里发生了什么事?谁在呼风唤雨?如何呼风唤雨?问题清单:
问题类型 | 具体问题 |
1. 为什么是“呼风唤雨”的世纪?2. 那个世纪发生了什么事? |
1. 谁在呼风唤雨?2. 如何呼风唤雨? |
…… |
…… |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的题目引人入胜,初读课题,学生的目光可能会被“呼风唤雨”所吸引,‘读题解词’和‘缘题质疑’两个学习环节,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回顾之前所学内容,而且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随文写字’学习环节的设计,也能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3. 默读课文,归纳提问。(1) 自主默读课文,边读边批注问题;(2) 小组交流讨论,合并相同或相似问题,按照分类标准梳理问题清单;预设:
问题类型 | 具体问题 |
1. 为什么是“呼风唤雨”的世纪?2. 那个世纪发生了什么事? |
1. 谁在呼风唤雨?2. 如何呼风唤雨?3. “发明”和“发现”有什么区别? |
1. 课文第三自然为什么要写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2. 为什么要引用唐诗和名人名言? |
1. 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还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2. 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全是好处吗? |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学生能主动思考,提出“真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有价值的问题,也可能是为了提问而提出的问题,这就给后面学习活动的展开做了铺垫,此外,这一学习环节的设计,还是对之前两篇课文学习内容的再回顾。】板块二:对比提问,价值判断1. 对比课后题里的问题清单,思考交流启示。(1) 利用多媒体平台展示各小组问题清单,肯定学生之前所学成果;(2) 出示课后题第二题中的问题清单,思考并交流自己的发现;(3) 想一想:如果按照这个小组的思路来梳理问题清单,那表格应该怎么画?尝试画出表格;预设:
问题类型 | 具体问题 |
2. 根据表格内容,重新梳理问题清单;(1) 利用多媒体平台展示表格内容,请学生说明这样画的理由;(2) 小组为单位,按照表格内容,重新梳理刚才提出的问题,形成新的问题清单;预设:
问题类型 | 具体问题 |
1. “发明”和“发现”有什么区别?2. 那个世纪发生了什么事?3. 谁在呼风唤雨? |
1. 为什么是“呼风唤雨”的世纪?2. 课文第三自然为什么要写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 |
1. 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全是好处吗?2. 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还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 |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前后两种不同思路的问题清单,思考并交流自己的发现,在此基础上画出表格,并按照要求填写内容,这一学习支架的设计,旨在外显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他们主动思考两种问题清单表现不同背后的原因,即划分的角度不同,引导他们认识三种新的划分角度,也为之后“判断问题价值”的学习环节作准备。】3. 价值判断,深入思考;(1) 选出对理解课文内容最有帮助的问题,思考并交流自己的想法;(2) 教师梳理总结,引出“最有价值的问题”;(3) 关注引发深入思考的问题,比如“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全是好处吗”,通过列举事例的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有价值的问题的具体含义,即对理解课文内容最有帮助的问题。关注引发深入思考的问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长按图片,进入“谷里云书店”
有大量精选好书等着你
《我在小学教语文》当当、淘宝、京东均可购买
编辑&审稿 | 刀客 合作联系微信:18514471276 扫码关注“我在小学教语文”谢谢阅读!请随手点亮“在看”,写下留言!有您鼓励,我们会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