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PK希特勒,看两国元首是怎样在苏德战场上分出高下的

都知道苏德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场战争也是两个人的战争,是苏德两国的元首斯大林和希特勒之间的战争。这两个人物都是二战时期顶级的风云人物,两国的交锋,其实也是两人在胆略和智慧上的交锋。人们都知道,战争以苏联对德国的完全胜利结束,其实也可以说是以斯大林对希特勒的完胜结束,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斯大林完胜希特勒,才导致苏联完胜德国。
(斯大林像)
苏联和德国两国的制度虽然截然不同,但两国却被西方国家通称为集权国家,西方这么说显然有贬低苏联的意思,但是两国确实是高度集权的国家。斯大林在苏联当时有绝对的权威,他手里握着苏联的党政军大权,而希特勒也同样掌握着纳粹党的大权,掌握着德国的军政大权。两人可以说在自己的国家都是说一不二的领导者。
(希特勒像)
正是因为这样,两人的决策对两国的交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下面我们就分别看一下,在苏德战争中,两国元首都做了哪些影响战局的重要决策。
先看希特勒。
1、希特勒发动对苏联的突然袭击,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决策。
在发动苏德战争之前,希特勒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战果,他拿下了几乎所有欧洲国家,西部只剩下英国,隔着英吉利海峡在那里苟延残喘。这样的战绩让希特勒头脑发热,以为拿下苏联也不是难事。他的“巴巴罗萨计划”于是应运而生,他打算用三个月的时间打败苏联。事实证明他严重低估了苏联的实力和抵抗意志。这是他犯的最大的错误。
(德军进攻苏联形势图)
2、过于迷信“闪电战”。
希特勒用“闪电战”对付其他欧洲国家,屡屡得手,于是产生了一个错觉,以为用“闪电战”同样可以打败苏联。他搞错了一个问题,苏联的体量太大了。“闪电战”只适合于解决体量小的国家。对付超级大国苏联,单纯靠“闪电战”是不行的。可以打这么个比方,欧洲其他国家相当于一棵树,包括法国这样的大国也不过是一棵大点的树,他一个闪电就能解决,但是苏联是一片树林。他用闪电,打坏了苏联的一棵或者几棵树,并不能给苏联造成致命的打击,但是他又没有新的招数,所以最后只好等着挨打。
“闪电战”在苏德战争初期确实发挥了作用,让苏联丧师失地,短短几个月就让苏联失去几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几百万士兵。但苏联有充足的兵源和战争潜力,当德军打到列宁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等地的时候,他的“闪电”已经用尽,而苏联很快就满血复活,德军就只有挨打的份了。
(希特勒像)
3、急功近利、急躁冒进,致使德军占领区成为游击队活动的沃土。
希特勒急于事功,命令他的部队疾速向苏联腹地推进,但他却没有很好地消化占领区,致使占领区内苏军游击队异常活跃,这些游击队不仅动摇德军对占领区的统治,而且还骚扰他的部队,破坏德军的后方补给线,给德军造成很大的困扰,而一旦苏军正面部队展开反攻,这些游击队又可以跟苏军里应外合,给德军造成巨大的打击。
3、没有利用占领区的民族矛盾,笼络民心。
有些德军占领区的加盟共和国原先跟苏联有矛盾,有的矛盾还很深,有的地区甚至一度把德军视为解放者。德军占领以后原本可以笼络这部分人,但希特勒却继续奉行极端民族政策,比如残害犹太人,对占领区的其他民族也实行法西斯统治,终于失去占领区的民心。
4、整个战争过程出现一系列的战略失误。
苏德战争过程中,希特勒出现很多决策失误,例如:在进攻莫斯科的时候,分兵进攻基辅,虽然打赢了基辅战役,但却输掉了莫斯科战役;错误发动库尔斯克战役,致使德军彻底失去战略主动权,并使德军迅速转入败退模式。
5、越俎代庖,瞎指挥。
希特勒常常对一线的将军指手画脚,代替他们指挥。最典型的就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他拒绝保卢斯撤退的请求,命令保卢斯死守斯大林格勒,致使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全军覆没,并最终导致苏德战争发生转折,德军由进攻转入防御。
(被俘后的保卢斯)
6、德军败退过程中,希特勒一味命令德军死守,不放弃每一寸土地。
德军转入败退之后,希特勒对他的元帅和将军们发布的命令几乎都是坚守阵地,决不放弃一寸占领区的土地。这样教条的做法,是让德军不仅失去大量土地,而且损失了大量的有生力量。
7、没有进行全国总动员,来补充前线的兵源损失。
苏德战争中,德军遇到了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强大对手,部队伤亡很大,但是他却很难补充损失的兵力。他原本可以实行全国总动员的政策,大规模征兵,但他没有这么做。
8、他在西线布置重兵,五十多个师白白浪费了好几年。
德军为了防止英国登陆,布置了重兵对英军进行防御。到诺曼底登陆的时候,德军有五十八个师。其实早在1941年,希特勒就命令建造“大西洋壁垒”。这可以说是希特勒的一个误判。因为敦刻尔克大撤退,英国人虽然撤走了三十万大军,但是重型装备悉数丢弃,英国人根本没有力量登陆欧洲大陆。只是后来希特勒愚蠢地向美国宣战以后,由于美国的加入,才有了后来的诺曼底登陆,但登陆发生在1944年6月,在三四年的时间里,西线其实是安全的。希特勒完全可以把部分兵力调往东线,支援苏德战场。
(希特勒像)
再看斯大林。
战争初期和战争之前,斯大林确实犯了很多错误,比如在军队中肃反,对德军的进攻缺乏准备,苏联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但是后期斯大林的一系列正确决策,无疑对苏德战争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
1、发布全国动员令。
苏德战争爆发10天后,斯大林就发布全国动员令,号召全苏联人民参加伟大的卫国战争。全国动员不仅为卫国战争提供了充足的兵源,而且提供了充足的战争物质,为取得最后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斯大林像)
2、把重要工厂企业转移到大后方。
斯大林还有一个英明的决策,就是把重要的工厂企业特别是一些军工企业转移到了东部地区,这些工厂在后方的生产,为战争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为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重用有才能的军事将领。
斯大林在苏联军队中有绝对的权威,但他却不滥用自己的权威,而是对元帅和将军们给予充分的信任,特别是重用有才能的将领。当时明星将领朱可夫就很受斯大林的信任和重用,朱可夫指挥打赢了莫斯科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等一系列关系苏联存亡的重大战役,被人们称为“救火员”。
(朱可夫像)
4、重新起用被关押的将领和人才。
斯大林搞肃反,关押了很多将领和其他领域的人才,战争期间,是用人之际,他重新起用这些将领和人员,让他们“戴罪立功”,使这些人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5、跟苏联军民生死与共。
在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的危机时刻,在很多重要的机构包括政治局成员都撤出莫斯科的情况下,斯大林留了下来,跟前线战士同甘共苦,生死与共。他还为这场战争牺牲了自己的宝贝儿子。他的儿子在战场被俘,当德国人提出用他的儿子交换被俘的德军元帅保卢斯的时候,遭到他的断然拒绝,他说:“我不会用一个将军去交换一个士兵。”他的儿子最终死在德国的集中营。
(斯大林像)
6、莫斯科战役期间,从远东调来援军。
德军包围莫斯科的时候,斯大林得到日军不会进攻苏联远东地区的可靠情报后,大胆从远东调来有生力量,打赢了莫斯科战役,不仅挫败了德军,而且极大地鼓舞了苏联军民。
7、举行红场大阅兵。
在莫斯科被德军重兵包围的危机时刻,斯大林还举行了著名的红场大阅兵。这场阅兵,不仅向德军示威,更令苏联军民精神振奋。
(悲壮的红场大阅兵)
8、发布著名的227号命令。
面对凶恶的德军,很多苏联士兵败退,为此,斯大林发布第227号命令,要求苏联士兵“一步也不许后退”,后退就要受到军法处置。这道严酷的命令,看似有些不近人情,其实却成为一个象征,一个誓死抵抗的象征。所以它虽然有一些负面的东西,但主导方面还是积极的,为赢得战争胜利,发挥了作用。
纵观希特勒和斯大林在苏德战争期间的重大决策,可以看出,斯大林在胆略和智慧方面胜过希特勒。两人的战争已决出了胜负,两国战争的胜负也判然分明。
作者:土老帽
参考文献:
黄玉章:《第二次世界大战》
马夫:《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