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曾被大陆、台湾、日本都禁过的“黄色歌曲”,是中国摇滚的启蒙

时隔两年,[看理想]的音乐视频节目《听说》第二季终于回归,第一集讲的是邓丽君和她的《何日君再来》。很早以前,主页菌和同事们就看过样片,以致有一段时间,办公室始终被这首“靡靡之音”围绕着,今天终于能和大家分享了。
大概少有人没听过这首歌吧?但如标题所言,如今的年轻一代,不知有多少还了解,在长达半个世纪里,这首歌曾在大陆、台湾、日本都被禁过,被鉴定为“黄色歌曲”,却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期,成为中国摇滚的启蒙。
且边听歌,边听马世芳娓娓道来。
《听说》第一集 精彩抢先看
这首歌曾经跟所谓万恶的旧社会连在一块儿,它曾经被安上了黄色歌曲的帽子,被贬为靡靡之音,在这么多年,它相继被查禁、禁唱,但是这首歌还是流传了下来,大家还是在唱。
曾经这首歌的君,被解释成是日军也好,是“国军”也好,是八路军也好,那个时代都过去了。
现在我们听到《何日君再来》,这个君字,我想我们想到的,还是邓丽君的君吧。这首歌在邓丽君演唱之后,就永远跟她的名字连结在一块儿了。
——马世芳
本集完整视频请扫描二维码收看
以下为节目文本节选
[ 看 理 想 ]
听 说
把耳朵借给我
跟着声音去旅行
以下本文节选自 马世芳[ 听说 ] 第二季-第一说
乱 世 中 的 小 确 幸
「何 日 君 再 來」
人生难得几回醉
不欢更何待
来来来
喝完了这杯再说吧
今宵离别后
何日君再来
这首歌是邓丽君1978年的时候,录的《何日君再来》。我跟很多的观众朋友一样,多年来都一直以为《何日君再来》这首歌,是邓丽君唱红的。后来才弄明白,这首歌早在1937年就已经写好了。
纵观整个中文流行音乐的历史,大概很少有作品像《何日君再来》这首歌一样,它传唱得这么广,但是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陆续被查禁,列为毒草,不准唱、不准播,但还是不能阻止它的流行。
① 众多女神演唱过的经典
《何日君再来》这首歌,它居然在不同的时代,接连地被好几位女神级的歌手拿来演唱,每个版本都变成了一个时代的经典。
玉漏頻相催
良辰去不回
一刻千金價
痛飲莫徘徊
今宵離別後
何日君再來
最早是在1937年的时候录成唱片的,那个歌手的名字叫做周璇。周璇是1930年代上海滩的歌后,当时她的绰号叫做金嗓子。录制《何日君再来》的时候,周璇这个小姑娘当年才十七岁。
周璇(1920-1957)
《何日君再来》歌谱
这首歌的作曲人,是鼎鼎大名的作曲家,刘雪庵先生。最早这个作品它有点像是一个即兴的游戏之作,在一个大家聚会的场合,他就即兴把这个曲子做出来了。
刘雪庵(1905-1985)
到后来,这个歌才因为要配合一部电影的上映,才由那个电影的编剧黄嘉谟先生填上了词,交给周璇来演唱,那部电影叫做《三星伴月》,这个电影女主角就是周璇。
电影《三星伴月》宣传海报
②洋人对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贡献
在1930年代,上海是整个东亚的电影工业跟唱片工业的重镇。当时这首歌的手风琴的演奏者,名字叫做杜甫。这个杜甫考察起来是一个洋人,这位法国人的姓氏用法文来念叫做Dofour,所以大概就有中国人帮他取了一个谐音的名字,就叫杜甫吧。
《何日君再来》黑胶唱片
我相信这个杜甫先生,绝对不是当年唯一在上海滩,投身到唱片工业的洋人。当时甚至很多日本人,他们要玩最正宗的爵士乐,他们必须要到上海来找师傅来学的。所以早在三十年代,像杜甫先生这样的乐手,就已经贡献到中国流行音乐的历史了。
我们现在听《何日君再来》的原始版本,你会注意到它的手风琴,拉的是一个探戈的节奏,但它的主旋律是中国的五声音阶,所以这是一个东西混杂的一个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曲子。
这个探戈的音乐风格,怎么会在1937年来到了中国呢?当时其实发源自阿根廷的探戈音乐,已经传遍了全世界。
【探戈音乐】
音乐小常识
探戈音乐最早是在阿根廷的最底层的社会,发展出来的民间音乐形式。
它起初是在青楼妓院里面,为舞客跟妓女一块儿跳舞,来为他们助兴的音乐。
这个发展的历程,跟美国的爵士乐其实有点像。我们知道爵士乐的根源,来自美国南方纽奥良的妓女户,到后来爵士乐慢慢地发展,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精致。
探戈音乐也是这样,到了1930年代,探戈已经变成了一门广受欢迎的流行音乐的门类。
③乱世之歌
1937年,这个唱片发行的日期差不多是七月份吧。1937年七月卢沟桥事变,很快地中日抗战全面爆发,接下来淞沪会战,录制这首歌的百代唱片的所在地上海,也陷入了战火之中。
所以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乱世,这首歌曲折的命运,到了1939年,有了一个大的转折。它出现了日文的版本,有一个日本的填词人叫做长田恒雄,帮《何日君再来》写了日文版的歌词,这首歌从此就在日语世界传开来。
下一个演唱这首歌的女神级的歌手,叫做李香兰。她的本名是山口淑子。
李香兰(1920-2014)
李香兰唱的这个声音是很雍容的,是很细致的。她在演唱《何日君再来》的时候,也才十九岁,那个时候她是所谓“满洲国”出身的巨星,当年没有人知道她真正的身份其实是日本人,大家都以为她是中国姑娘。
在“满洲国”的时代,她演唱并且演电影,是当时不折不扣的超级巨星。有趣的是,李香兰演唱的《何日君再来》,在当时军国主义的日本统治者眼里,也不是一个可以随随便便唱的作品。
有两种理由,第一个,在军国主义的意识形态底下,他们不允许社会上流行这种软弱的恋爱歌曲,这个在意识形态上不可以的。
李香兰(1920-2014)
另外就是《何日君再来》,这个君你也可以解释成军人的军、军队的军,那你这个是不是企盼什么时候“国军”要回来,这个不可以的,里面可能会有歪曲的解释。
④她14岁结缘“问题歌曲”
日本人不让唱《何日君再来》,那么在当时的大后方也不可以。因为在某一些日本的占领区,他们刻意地把《何日君再来》这首歌,故意改成“贺日军再来”,他们把这个歌变成了完全不一样的意思。
再到后来“国共内战”的时候,你可以说这个《何日君再来》,你是期盼八路军再回来吗,还是你是期盼“国军”再回来,所以不管是在谁的控制底下的区域,这首歌也都不能随便唱了,就变成一个很有问题的歌。
这首歌的作曲人刘雪庵,到了1957年反右斗争的时候,《何日君再来》这首歌被扣上了汉奸歌曲,还有黄色歌曲的大帽子。刘雪庵为了这首歌,吃了很多的苦头。
他有生之年看到了自己的平反,但是在他的平反文件里面,仍然注明他创作的作品之中,《红豆词》和《何日君再来》,仍然定性为黄色歌曲。
那么在国民党统治之下的台湾,《何日君再来》就可以唱了吗?开禁了吗?也没有,不过在1967年的时候,有一位14岁的小姑娘,在她生平的第一张专辑里面,录了这首歌。这个小姑娘名字叫做邓丽君。
邓丽君(1953-1995)
邓丽君出版了第一张专辑,叫做《凤阳花鼓》。这里面你看唱片,没有《何日君再来》这首歌。原来当时这首歌还是禁歌,所以他们就把歌名改了叫做《几时你回来》。
《凤阳花鼓》专辑
当时发行这张唱片的公司叫宇宙唱片。所以伴奏乐团就叫做宇宙中西乐团,是一个东西混杂的编制。
你在里面会听到,还是保留了探戈的节拍,但是它也有丝竹管弦的音色,也就是所谓国乐,或者说民乐的元素在里头。这跟后来七十年代邓丽君录的版本,也非常不一样。
⑤她唱出人与人之间最私我的空间
1970年代后期,“文革”终于结束了,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当时,来自台湾的流行音乐,最早通过收音机的电波,传到了大陆。
我很尊敬的作家阿城先生,他写过一篇文章,就叫作”听敌台”。在七十年代听境外的广播,叫作”听敌台”。
当年阿城在云南的山沟里,当时是知青下乡。那个时候他们就听收音机,听的是澳洲台播台湾的广播连续剧《小城故事》。大家一起听这个广播剧,阿城他说邓丽君的歌声一起,杀人的心都有了。
民谣歌手周云蓬,他也回忆了自己青春期,第一次听到邓丽君的歌声,他也是听澳洲之声,他说当时听到邓丽君的歌声,简直就是天籁。
后来,再进一步地开放,很多的海外华侨回到了大陆去,他们就带着邓丽君的录音带,带着刘文正、凤飞飞的录音带,这些录音带一传十、十传百,变成了千千万万的听众,他们在自己家里偷偷拿着手提式的录音机,在放的是很重要的这个生活的寄托。
她的歌传到了大陆,那是一个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年代,有很长的时间,在大陆你只听得到革命歌曲、样板歌曲,也许有一小部分的地方民谣,所谓的流行歌曲是不存在的。
从封闭走向开放,这个过程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重新找回了个人的空间,私我的空间。邓丽君的歌,她在唱的是爱情,她在唱的是人跟人之间,最私我的、最亲昵的这种柔情蜜意。
⑥菲靡靡之音
这首歌在当时的大陆,是不允许公开讨论、公开演唱的。它被认为是黄色歌曲、靡靡之音。了解了这段历史,我才明白为什么后来有这么多在中国玩摇滚、玩民谣的先驱,都把邓丽君看成是启蒙的女神。
《怎样鉴别黄色歌曲》1982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邓丽君是在1995年在泰国去世的,她只活了四十二岁。她去世的时候,王菲正在筹划一张向邓丽君致敬的专辑,她本来有一首歌想要邀请邓丽君跟她合唱,但是没来得及,邓丽君先走一步。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这张专辑就叫作《菲靡靡之音》,它显然就是要向大家走过的那个年代,以这样的标题来致意。

⑦邓丽君对中国摇滚的启蒙
也是在这一年,一家日本的唱片公司,邀请了几支北京摇滚的指标性的乐队,一起来录一张向邓丽君致敬的纪念专辑。
这张专辑《告别的摇滚》,当年我也是听了这张专辑,才真切地感觉到,原来邓丽君对中国摇滚的发展,起了这么重大的启蒙作用。这张专辑收录了臧天朔、一九8九、轮回、黑豹、郑钧这些人的作品。

专辑里面,我自己最喜欢的作品之一,是郑钧翻唱的《甜蜜蜜》。这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歌,在他的重新诠释之下,有了完全不同的新鲜的样子。
在哪里
在哪里见过你
你的笑容多么熟悉
我一时想不起
啊 在梦里
关于邓丽君对中国独立音乐的影响,周云蓬在2006年的时候,他跟朋友们一块儿办了一场纪念邓丽君的小型演出,写下了这么一段话,也算是很深情的告白了。
邓丽君,我们音乐的后娘,我们色情的大姐姐,如果你生在二十一世纪的北京,一定会成为若干地下乐队的女主唱。北京的沙尘暴,将使你的支气管无比坚韧。北京强悍的摇滚音乐人,绝不允许你至死未嫁抱憾终生。
——周云蓬
周云蓬与邱大立在邓丽君墓前合影
⑧何日“君”再来,就是她的名字
到了现在,《何日君再来》当然已经不再是禁歌了。曾经这首歌的君,被解释成是日军也好,是“国军”也好,是八路军也好,那个时代都过去了。
现在我们听到《何日君再来》,这个君字,我想我们想到的,还是邓丽君的君吧。这首歌在邓丽君演唱之后,就永远跟她的名字连结在一块儿了。
多年来中文流行歌曲,翻唱日文歌的例子是非常多的,但是反过来一首中文流行歌变成了日文版,并且在日本流行起来,这样的例子非常少,《何日君再来》算是少数中文歌的逆输出的例子之一吧。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那是乱世里面的一个小小的角落。甚至我觉得《何日君再来》,根本就是一个乱世中的小确幸之歌。
这首歌曾经跟所谓万恶的旧社会连在一块儿,它曾经被安上了黄色歌曲的帽子,被贬为靡靡之音,在这么多年,它相继被查禁、禁唱,但是这首歌还是流传了下来,大家还是在唱这个歌。
因为它是多少人,对于一种世俗情感的寄托,即使是在乱世,尤其是在生活最艰难的时刻,你更需要去渴望这种世俗的情感,你更需要这样的寄托。所以这么一首所谓的靡靡之音,这么一首抒情的软绵绵的情歌,居然展现了比什么作品都还要更顽强的生命力。
(以上为节目文本节选)
收看完整节目
点击阅读原文/ 扫描二维码
编 后 记
上世纪70年代《何日君再来》这首歌刚刚传到大陆的时期,也正是小编的父母正当年轻,喜欢听流行音乐的时候。
很感谢马世芳老师的这期节目,让我们了解了上一代人都经历过的一段时代变迁。也因此听父母回忆了那些偷偷听邓丽君磁带的往事。让我感觉这歌声好像又多了一层美妙。
也许你也可以和父母一辈的人聊聊关于这些歌曲的记忆。他们是否也“听敌台”?他们是否也喜欢邓丽君?
扫描二维码,收藏本集歌单

《听说》第二季
4月11日起
每周二优酷播出
新增互动环节
# 马芳答客问 #
▽扫描二维码,提问马世芳

本文编辑 | 灰灰
商业合作或投稿
请发邮件至:chenteng@imaginist.com.cn
转载:联系后台 | 观看节目完整版:点击“阅读原文”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