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理论为什么被称为深沉心理学? 精神分析理论为什么被称为深沉心理学流派

精神分析理论为什么被称为深沉心理学

精神分析理论之所以被称为深层心理学其原因是:十分强调深层的潜意识对人类心理的作用。精神分析理论,是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

精神分析论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之一,又称精神分析理论。该理论是弗洛伊德从对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工作中发展出来的,后来成为一种强调无意识过程的心理学理论,有时称为“心理动力学”。创立者为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早期精神分析理论也称弗洛伊德主义。

延伸阅读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五个观点

五大观点之一:心理结构分区观点

精神分析理论把人的心理结构: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前意识是潜意识进入意识的过度区域,意识是心理结构的表层。潜意识通过梦、口误、或者对于某个事物的观点可以窥见。

五大观点之二:人格结构观点

精神分析理论把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追求生物本能欲望的满足,追求的是一种快乐原则,不顾及伦理,体现了人的生物性。“超我”是人格的社会面,是一种良知,是良心的发现,遵循道德原则,受到舆论和从众影响,人的“超我”就会展现出来。“自我”是“本我”和“超我”的协调者,根据现实来决定是否暴露本我,遵循现实情况的原则。打个比方,如果“本我”是一匹脱缰的野马,“超我”是一架马车的话,那么“自我”就是驾驭马车的车夫,实现二者的平衡,如果失去平衡,就会发生心理上的问题。

五大观点之三:生命动力观点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性本能和营养本能同时促进心理发展。性和营养给予人“生”的力量,相反则是“死”的能量,体现了没有对外连接“死”的力量,是一种趋向破坏、毁灭的力。

五大观点之四:人的成长发展阶段观点

精神分析理论把性心理发展分为口欲、肛欲、性器、潜伏和生殖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聚焦的点。俗话说:多大的人干多大的事,在任何阶段如果不能满足或者满足过度,都会对心理造成影响。比如:婴儿,绝不能忽略对他口 欲的满足,安抚奶嘴应该持续合理的时间。

五大观点之五:适应观点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一旦陷入焦虑,自身心理会产生保护作用,就是防御机制。防御机制是自我在承受本我的欲望压力和现实要求的压力时,形成的一种调整欲望与现实矛盾的行为方式。常见防御机制形式包括压抑、投射、置换、反向、合理化、升华、转移等。比如压抑,就是把意识层的你不喜欢的东西压到潜意识里不去想,可能会出现“躯体化”症状或者强迫性观念。

近代心理学三大流派及其主张

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最大,被称为心理学的三大主要势力
一、精神分析学派

代表人物为弗洛伊德(以及其后的荣格)
精神分析由弗洛伊德开创,其后被不断修正与发展,影响力远远超出心理学,所以读者群相应更为广泛。
观点:精神分析学派是弗洛伊德在毕生的精神医疗实践中,对人的病态心理经过无数次的总结、多年的累积而逐渐形成的。主要着重于精神分析和治疗,并由此提出了人的心理和人格的新的独特的解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它重视人格的研究、重视心理应用。

二、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为华生 、斯金纳。
华生创立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在20世纪20年代风行一时,深刻地影响了心理学的进程。在其后,行为主义得到不断发展,以斯金纳最有影响。
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行为主义可以被区分为旧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旧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
华生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斯金纳认为心理学所关心的是可以观察到的外表的行为, 而不是行为的内部机制。他认为科学必须在自然科学的范围内进行研究,其任务就是要确定实验者控制的刺激继之而来有机体反应之间的函数关系。当然他不仅考虑到一个刺激与一个反应之间的关系,也考虑到那些改变刺激与反应的关系的条件,他的公式为:R=f(SoA)
哲学背景:20世纪初,把人当作机器的机械唯物主义思潮(包括笛卡尔关于人的身体机制的机械论思想、拉o美利特等把人看做机器的观点),以及以经验事实作为勾销主客观界限的工具的新实在论都对华生有很大的影响。
观点: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三、人本主义代表人物:马斯洛、 罗杰斯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 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需要,他将其分为两大类、七个层次、好象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罗杰斯让人领悟自己的本性,不再倚重外来的价值观念,让人重新信赖、依靠机体估价过程来处理经验,消除外界环境通过内化而强加给他的价值观,让人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由自己的意志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掌握自己的命运,修复被破坏的自我实现潜力,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观点:人本主义反对将人的心理低俗化,动物化的倾向,反对仅仅以病态人作为研究对象,把人看为本能牺牲品的精神分析学派,也反对把人看作是物理的、化学的客体的行为主义学派。主张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

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人格构造理论及心理动力主要观点是什么

一、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构造主义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是心理学的第一个理论学派。

主要观点:认为心理学是研究意识(经验)的科学。

他把意识分为感觉、意象和感情三个基本元素,认为所有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由这些基本元素构成的。

冯特首创实验内省法。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詹姆士,机能主义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

主要观点:比较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认为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其著名代表人物还有杜威、安吉尔、桑代克、卡尔等。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产生于1913年,主要观点:反对心理学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把刺激一反应(S-R)作为解释行为的公式。

行为主义反对内省,主张使用客观研究方法。四、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惠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格式塔心理学1912年诞生于德国,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

后期代表人物是勒温。

主要观点:格式塔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解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心理组织的意义。五、精神分析心理学代表人物: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学产生于1900年主要观点:该学派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该学派的理论根据是来自对精神病患者诊断治疗的临床经验。六、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等。

主要观点:该学派反对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对心理学研究问题的窄化和偏颇,被称为现代心理学的第三种势力。

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七、认知心理学起源于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反对。

代表人物是奈塞和皮亚杰,主要观点:其主要理论是信息加工理论,所以又称信息加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信息处理系统,由感官搜集的信息,经分析、储存、转换并加以利用。

这些活动叫做信息加工过程。

广义的认知心理学也包括皮亚杰学派,皮亚杰学派主张心理学应研究儿童的认知活动,并着力探索智慧的性质及其结构和机能。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