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放射学的名词解释?
介入放射学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以影像诊断学和临床诊断学为基础结合临床治疗学原理,利用导管、导丝等材料对各种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的一系列技术,即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比如X线、超声、CT、磁共振的引导下通过经皮穿刺途径或通过人体原有孔道将特制的导管和器械插在病变部位进行诊断性造影和治疗的学科,它也可以进行组织采集,进行细胞学、细菌学及生化检查。由于介入放射学近年来在医学领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许多过去需要外科手术才能治疗或手术都无法治疗的疾病通过微创介入手术就能治疗,介入治疗已经成为与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并列的第三大临床治疗手段。
延伸阅读
介入放射学是一门怎么样的学科?
介入手术科的出现对患者来说是个很大的福音,在影像设备的铺助下不用开刀就可以医治大部分疾病,就可以治愈疾病或者使病情好转,是一门在国内外发展速度最快的一门学科。国家将外科、内科,介入科定为是医疗的三大科,在全国普及推广
介入医生都是什么专业毕业的?
一般是放射、影像专业它。
介入放射学,又称介入治疗,是集影像诊断与临床治疗为一体的新兴学科。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超声和磁共振(MR)成像设备的指导和监督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和其他介入装置通过天然将特定仪器引入人体病变部位是一系列技术的总称。小肠或微创治疗。
介入放射学基础名词解释?
介入放射学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以影像诊断学和临床诊断学为基础,结合临床治疗学原理,利用导管、导丝等器材对各种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的一系列技术。
介入放射学分为哪两大技术?
介入放射学是指在影像诊断学、选择或超选择性血管造影,细针穿刺和细胞病理学等新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包括两个基本内容:
1、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利用导管等技术,在影像监视下对一些疾病进行非手术治疗。
2、在影像监视下,利用经皮穿刺,导管技术,取得组织学、细菌学、生理和生化资料,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分血管性和非血管性。
介入放射学的特点?
介入放射学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并在影像设备的导向下,利用经皮穿刺和导管技术对一些疾病进行非手术治疗或者用以取得组织学、细菌学、生理和生化材料,以明确病变性质。
介入放射学具有以下特点。
1.损伤小,安全易行。
2.定位准确,疗效发生快而确定。
3.副作用和并发症少,临床上形成的微创治疗实际上即为介入治疗。
介入放射学怎么样?
介入放射学按目的可分为介入诊断学和介入治疗学;按技术可分为:血管性介入放射学(药物灌注;栓塞技术;成形支架;滤器技术等)和非血管放射介入学(穿刺活检;引流技术;异物取除;腔道支架等);按临床应用范围可分为肿瘤介入放射学、非肿瘤介入放射学、神经介入放射学等等。 虽然CT、MR、B超对某些血管病已具有诊断价值,但血管造影仍是诊断的金标准,尤其辨别出血管动脉、细小血管病变和血流的动态观察等仍然不可被替代。在某些血管病、肿瘤的治疗上介入治疗已成为首选,如肾动脉狭窄,肝癌的治疗等。 特别是对血管外一些管道狭窄性病变的开通如食管、胆管、气管、泌尿系狭窄甚至鼻泪管狭窄都有明显疗效。介入放射学的技术分类
一、血管介入放射学亦称介入性血管造影学(Interventionalangiography),是指在诊断性血管造影的同时,自导管向血管管腔内注射药物或某些物质或施行某种措施,以达治疗目的。 常用血管介入技术有三种。1、血管内灌注药物治疗(1)血管收缩治疗经导管向有关动脉内滴注加压素,以控制胃肠道出血,例如食道胃静脉曲张出血、胃粘膜弥漫性出血及结肠憩室出血等等。(2)肿瘤化疗导管留置于供应肿瘤的动脉,滴注化疗药物,使局部用药浓度加大,避免或减轻化疗引起的全身反应。 2、经导管血管栓塞法(Transcatheterembolization)经原血管造影的导管或特制的导管,将栓塞物送至靶血管内,一是治疗内出血如外伤性脏器出血、溃疡病、肿瘤或原因未明的脏器出血。 另一是用栓塞法治疗肿瘤,因肿瘤循环部分或全部被栓塞物阻断,以达控制肿瘤之生长,或作为手术切除的一种治疗手段;亦可用于非手术脏器切除,例如注射栓塞物质于脾动脉分支内,即部分性脾栓塞,以治疗脾功亢进,同时不影响脾脏的免疫功能。 常用的栓塞物质如自体血凝块、明胶海绵、无水酒精、聚乙烯醇、液体硅酮、不锈钢圈、金属或塑料小球及中药白芨等。3、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PTA)60年代开始应用于动脉,使狭窄的血管扩张,70年代研制双腔气囊导管成功后,得到广泛应用,多用于髂、股、腘动脉及肾动脉。 肾动脉PTA(或PTPA)多用于肾源性高血压,使狭窄肾动脉扩张,从而降低血压。PTA亦可用于冠状动脉,称为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PTCA),使硬化的冠状动扩张,以达到治疗冠心病的目的。 PTA使用的导管为带胶囊的双腔导管,将胶囊段置于狭窄血管处,囊内注入含有造影剂的液体,加压至3~6个大气压,每次持续10—15o。加压可重复3~4次,多数能使狭窄血管达到扩张的效果。PTA多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血管,其机理是粥样斑块受压,内膜和中层撕裂、伸展,使管腔增宽。 其他原因的血管狭窄,如多发性大动脉炎,先天性血管狭窄,有时也可用PTA治疗。
二、非血管性介入放射学1、经皮穿刺活检(Percutaneousneedlebiopsy,PNB)使用细针(22~23号,外径0。 6~0。7mm)经皮直接穿刺身体各部位病变区,由于针头有特殊装置,便于取出病变的活检标本。也可用细针直接抽吸病变的组织碎块,再作活检。胸部PNB用以诊断肺脏、纵隔和胸壁病变,对肺内球形病籵及纵隔包块的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准确率可达85%。 较常见的并发症为气胸、出血、但用细针的并发症甚少,腹部PNB应用较多,肝、胆、胰、脾、肾及腹后壁包块均可,诊断准备性亦高;骨骼穿刺须用较粗骨穿针,可诊断骨肿瘤。此外还用于穿刺甲状腺肿块,眶内肿块等等。 为保证针刺安全到达待查病变处,须用电视荧屏、CT、B超、及有关造影检查,以便指引穿刺方向。2、经皮穿刺引流(1)经皮肝穿胆道引流(Percutaneoustranshepaticcholedochusdrainage,PTCD或PTD)由于恶性(如胆管癌、胰头癌)或良性(如总胆管结石)病变,引起肝外胆道梗阻,临床出现黄疸。 PTCD可行胆道内或胆道外胆汁引流,故而缓解梗阻,减轻黄疸,为根治手术提供有利条件。行PTCD前需先做经皮肝穿胆管造影(Percutaneoustranshepatic),确定胆管梗阻的部位、程度、范围与性质。 PTCD有内外引流之分,通过PTC的穿刺针引入引导钢丝,而后拔出穿刺外地,沿引导钢丝送进末段有多个侧孔的导管,导管在梗阻段上方的胆管内,其内口亦在该处,胆汁经导管外口连续引流,是为外引流;若导管通过梗阻区,留置于梗阻远端的胆管内或进入十二指肠,胆汁则沿导管侧孔流入梗阻下方的胆管或十二指肠,是为内引流。 (2)经皮肾穿肾盂造瘘术(Percutaneoustransrenalpyelotomy)主要用于尿路梗阻引流,也可利用造瘘术的导管将肾盂或输尿管内结石向下推移,送至膀胱排出。造瘘术方法同上,使用细针经皮穿肾,进入肾盂,先做经皮顺行肾盂造影(Percutaneousantigradepyelography)观察尿路形态、狭窄或梗阻部位及其程度,而后沿穿刺针送进引导钢丝,再将导管插入,留置于肾盂内。 按临床应用分类1、血管性疾病:(1)PTA+Stent治疗血管狭窄。(2)溶栓+PTA和(或)Stent治疗血管狭窄。(3)应用栓塞材料,钢圈,内支架治疗动脉瘤、AVM、动静脉瘘,血管性出血。 (4)应用穿刺术+PTA+Stent治疗门脉高压症,布加氏综合症。(5)应用栓塞术或血管加压素治疗胃肠道血管出血。(6)下腔静脉滤器预防下肢、腹盆部血栓脱落。2、心脏疾病:(1)应用闭合伞治疗ASD、VSD。 (2)应用钢圈或粘堵剂治疗PDA。(3)应用球囊扩张治疗肺动脉瓣、二尖瓣狭窄。(4)应用PTA+Stent治疗冠状动脉狭窄。(5)射频消融治疗心动过速。(6)心脏起搏器治疗各种心率过缓。3、肿瘤:(1)选择性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恶性肿瘤。 (2)经皮穿刺注入无水酒精、沸水治疗恶性肿瘤。(3)应用栓塞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子宫肌瘤,骨肉瘤,鼻咽部纤维血管瘤等。(4)热消融治疗肝癌,肺癌。4、非血管性疾病:(1)应用PTA+Stent或单纯PTA治疗消化道,泌尿道、胆道、气道、鼻泪管狭窄。 (2)应用栓塞术或经输卵管注入硬化剂治疗宫外孕。(3)应用扩张术治疗输尿管狭窄。5、穿刺活检术:应用特制穿刺针抽吸或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按所应用的设备分类1。在X线透视引导下。2。在CT引导下。 3。在B超引导下。4。在MRI引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