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历史》读后感800字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500字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

第一次知道黄仁宇,是读他的那本著名的《万历十五年》。角度非常独特,后来了解了黄仁宇的个人经历,才知道了缘由。他年轻的毕业于黄埔军校,干了很多年的革命。后来去美国当上了历史学的博士。

有了这种前半生当兵,后半生在美国当学者的独特经历,我认为这使得他的书有浓厚的西方学术派风格和家国情怀。这本《中国大历史》,也是跳出了传统地解读历史的角度,不从仁义道德出发,而是以一个客观公正的态度,把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梳理了一遍,寻找中国历史整体的发展脉络。

我认为整本书都在核心叙述一个观点:在中国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作用下,中国政治统一的程度远超过国内的经济组织,继续发展的结果,只有使两者都受挫折。

中国几千年,黄河的无数次改道都使得依靠黄河耕种的中华农耕民族吃了无数苦头,还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带来的每隔几年就必有旱灾和涝灾的大量人间悲剧。这使得这个农耕民族在几千年前就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政治组织把力量统一集中起来去修水利设施对付黄河,需要粮食贮藏应对灾年。

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中国在公元前的秦国就统一了,取消了封建制,走向了郡县制。比西方国家早了几千年。这种政治上带来的过早成熟,和经济上力量无法得到有效的累积,这两者的矛盾,成了中国几千年历史的主要旋律。

一种大而无当的官僚组织治理一个大而无当的农民集团。

历朝历代,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这样的“马尔萨斯陷阱”就会重复出现。国家体制的最大功用是将千万的农村纠结在一起。意识形态较科技优先,读后感.文化上的影响比经济重要,各级官僚的消极性比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还要被重视。甚至边境上的武装冲突也不足改变这作风。这使得中国处于一种长期的“停滞”。

例如黄仁宇在讲唐朝李世民和武则天的英明神武时,说到了科举考试、推崇儒家对于体制的更新适应这个新的环境,建立了盛世,维系发展这个超大帝国的重要作用。

但是分析安禄山之后唐朝的衰亡时,他说唐代之覆亡不由于道德败坏,也不是纪律的全部废弛,而是立国之初的组织结构未能因时变化,官僚以形式为主的管制无法作适当的调整,以致朝代末年彻底的地方分权只引起军阀割据。

而解放后的“土改”成功的改造了中国的底层结构,它的用处在于使中国能在数目字上管理。当然这里我只是提一下。

这本书读完之后的收获是对整个漫长的中国历史有了再次的熟悉与了解,并从美国历史学家的角度看中国。豪强兼并,从众多的农村如何收税,是中国过去几千年这个农业帝国遇到的核心问题。

延伸阅读

中国大历史难读吗?

不难读。只要记住几个要点就行。历史是记录过去和现在所发生的事件,记载天时、地利、人和。历史要真实,不能虚假,如果记录虚假,伪造历史在一个时期内会产生不良后果。

记录历史要有它的真实性,要有发生事件的背景,过程,后果。记录历史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中国大历史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内容简介

中国历史典籍浩如烟海,常使初学者不得其门而入。作者倡导“大历史”(macro-history),主张利用归纳法将现有史料高度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纲领,然后在与欧美史比较的基础上加以研究。本书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中国历史的进程,着眼于现代型的经济体制如何为传统社会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机使其在中国土地上落脚。

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中国过去150年内经过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革命,从一个闭关自守中世纪的国家蜕变而为一个现代国家,影响到10亿人口的思想信仰、婚姻教育与衣食住行,其情形不容许我们用寻常尺度衡量。

不以道德论史,不以考据为文,纵横捭阖梳理千年历史,三言两语点破王朝利弊,尺度拿捏之处尢见黄仁宇独到的史家眼光。

黄仁宇这部书以短短的二十余万字的篇幅,勾画了整个中国历史长达数千年的全貌。但是,他不是以其短、或未能对于历史的人物与事件细细地加以描述来显示其“大历史”的特点的。大历史之为“大”历史的理由在于,作者一改以往中国历史学家的著述进路,不以史料的堆砌为著述的目的,也不以单一历史事件的描述为著作的主要关注点,更不以对接近作者时代的历史大事的欢呼喝彩为能事。在著作的意图上,首先确立起一个大意向,“利用归纳法将现有的史料高度的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纲领,和西欧与美国史有了互相比较的幅度与层次,”然后去做进一步的研究。可见,这种“大”历史的著述方式,注重的是对历史宏观线条的勾画,注重的是历史本身相沿成型(即汤因比所说的文明类型,或斯宾格勒所说的文化形态)的状描,并且是在区域历史的相互比较中凸现其历史特质。这种历史著述,固然没有引经据典满篇考证那样的学理感,没有继承传统史学用以佐政或臧否人物的用途,但是却可以使我们免除习史的价值负累。因此,我们不必将历史读作“资治通鉴”,不必将历史认作弘扬某种道德理念的工具。跳出历史“应当如是”的价值旋流,满足人们习史对历史“何以如是”的因果关系的好奇心。

中国大历史值得读吗?

中国大历史值得读呀!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知道中国的历史,就知道指导我们现在的行走之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我们学历史就是要扬长避短。从古人的经验中,我们能够汲取非常有用的信息。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一个历史,研究了我们大中国的历史,就能是我们自己的道路走得更加的顺遂。

中国大历史的作品目录?

自序: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

第一章 西安与黄土地带

第二章 亚圣与始皇

第三章 土壤、风向和雨量

第四章 兵马俑的幕后

第五章 第一帝国:树立楷模

第六章 名士成为军阀

第七章 长期分裂的局面

第八章 历史向侧面进出

第九章 统一的途径

第十章 第二帝国:已有突破,但未竟事功

第十一章 北宋:大胆的试验

第十二章 西湖与南宋

第十三章 蒙古人的插曲

第十四章 明朝:一个内向和非竞争性的国家

第十五章 晚明:一个停滞但注重内省的时代

第十六章 满洲人的作为

第十七章 1800年:一个瞻前顾后的基点

第十八章 从鸦片战争到自强运动

第十九章 百日维新、民国成立和五四运动

第二十章 现代中国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第二十一章 台湾、香港与澳门

中国大历史按什么编写的?

中国大历史是以历史事件为经,以经济、文化、社会制度、风俗为纬,详细地记叙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发展、制度变迁、社会风俗更易、疆域的变化和文化的演变等编写的。

《中国大历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也是吕思勉先生的第一部通史著作。1923年9月出版,此后一再重印,成为20世纪发行量最大、最受欢迎的一部中国通史。《中国大历史》以历史事件为经,以经济、文化、社会制度、风俗为纬,详细地记叙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发展、制度变迁、社会风俗更易、疆域的变化和文化的演变等,内容极为丰富。一书在手,中国历史全知道。《中国大历史》原名《白话本国史》,此次出版,改名为《中国大历史》。为方便读者阅读,将繁体字转化为简体字,史料和文字做了精细校对,书中的民国纪元改为公元纪年。

中国大历史摘抄?

第一章 西安与黄土地带

西安,十一朝古都。

现在能确切证明之中国历史,始自公元前约1600年的商代。

第二章 亚圣与始皇

文化:商朝,万物有灵;周朝:祖先崇拜。

周朝创始人,周文王 西伯;周武王,发 结束了商朝的兄终弟及制。

传统上东周又被分为两个阶段,两个阶段之间并不衔接。自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1年为“春秋时代”。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221年为战国时代。这是根据两部历史书籍而来的。《春秋》是鲁国的史书,以春去秋来的方式即在前一阶段的重要事迹。《战国策》是一部不具作者姓名的著作,片段叙述秦统一之前约一百八十二年各国间的军事与外交,两书各有独到精彩之处。

第三章 土壤、风向和雨量

黄河泛滥,季节性雨水,饥荒导致人口迁移,激起边界矛盾,边界新的划分…..

“十五分寸等雨线” 当中的一段与长城大致符合。

第四章 兵马俑的幕后

秦始皇是吕不韦私生子原来是写在《史记》里的啊!!!

嬴政铁腕统治十二年后,亡,又三年,秦亡。

第五章 第一帝国:树立楷模 (第一帝国,黄仁宇应该指的是汉朝)

汉朝:一个由平民创造的朝代。汉朝在公元前后各经历约二百年(前202-220年),创立者刘邦是秦帝国里位卑职微的地方巡警官,他的两个丞相,萧何和曹参,曾任县级的小官僚。樊哙日后为大将,当日不过是屠夫。

汉帝国的统治政策,封王封侯。

刘彻谥号汉武,他在位于公元前141年至公元前87年。这54年的御宇期间,在全汉朝是最长久的,对以后的影响也最深远。刘彻的意识形态宗旨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西汉(西安) |公元23年| 东汉(洛阳)——光武帝 刘秀

第六章 名士成为军阀

汉代的青铜器、漆器、泥土模型可补成文史之不足

汉时的主要农作物为米麦及稷黍。妇女以蚕桑为常业。尽管东汉时政府已取消盐铁专卖制度,盐铁生产仍为汉代公营事业之大宗。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