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互市名词解释 茶马互市名词解释汇总

茶马互市名词解释?

“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是中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

唐宋时期茶马互市安化古道图

茶马互市雏形大约起源于公元5世纪,南北朝时期。唐代时逐渐形成了规则,宋朝时进一步完善,甚至设置了“检举茶监司”这样的专门管理茶马交易的机构,明朝基本上沿袭了宋朝的做法,在交易的地方设置“茶马司”。

湟源–茶马互市湟源县西邻藏地,是古代汉地西面最边缘的地区,这个地理位置使它自古以来就是汉藏通商的“口岸”,是一处著名的“茶马互市”故地。茶马互市是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

延伸阅读

茶马互市兴于唐宋元明清的哪里?

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的西北地区,主要为陕西、甘肃、青海等地。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和边疆地区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分川藏、滇藏两路。

茶马古道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茶马古道分陕甘、陕康藏、滇藏大概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东非红海海岸

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朝?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和西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茶马古道分川藏、滇藏两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尼泊尔、印度境内(此为滇越茶马古道),直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

由明代陕西商人与古代西北边疆的茶马互市形成。而此时所谓的茶马古道主要的运输工具是骆驼。而茶、马,指的是贩茶换马(这里的茶和马均是商品)。之所以用骆驼是因为明朝时要有数百万斤茶叶要贩运(从陕南到四川康定一带),到清朝时达到了数千吨,马不能胜任,所以用骆驼。由于明清时政府对贩茶实行政府管制,贩茶分区域,其中最繁华的茶马交易市场在康定,称为—蹚古道,因此陕西茶马古道是当时唯一可以在国内跨区贩茶的茶马古道。

茶马互市开始盛于明清的什么?

茶马互市盛于明清的西北地区,主要为陕西、甘肃、青海等地,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而茶马古道分川藏、滇藏两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茶马互市的兴盛对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明史·食货 四》中说:“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因以病。故唐宋以来,行以茶易马法,用制羌戎……”茶马交易来往运输均借助于马帮,所以唐宋以后逐渐将这样的通道称为茶马古道。

而明代的茶马贸易, 主要还是与北部与西部的蒙、藏等少数民族间进行。所易之茶, 初期仍是唐宋以来传统的“ 巴茶”,后来逐渐为物美价廉的湖南伏茶所取代。

明朝还对茶马互市采取了一系列的新举措,以保障茶马互市的正常进行。一是在洪武十六年出台了“土赋”制度。二是实行金牌信符制度,即差发马制度。

明洪武初相继在秦州、河州、洮州、庄浪、西宁、甘州设立茶马司,负责用四川、汉中等地出产的茶换取西宁卫、河州卫、甘州卫等地所产的马。洪武三十年间,对西北各“纳马之族”给发金牌,以为纳马凭证。

金牌信符成为明代茶马贸易的合法凭证。三是实行“收纳差发马匹,给以价差”的茶马比价制度。蒙古族地区每年输出如此大量的马匹, 但他们的生活必需品茶叶却受到明廷的限制, 经常得不到满足。

于是“ 万历五年俺答款塞, 请开茶市”,反映了蒙古游牧民族对扩大茶叶贸易的迫切要求。明代政治相对于宋代较为安定,少数民族地区的畜牧业也较为发达,这使得明代的茶马互市贸易十分活跃。

清初延续了明代的“茶马互市”制度。顺治二年(1645年)设西宁、甘州等5个茶马司,由陕西茶马御史督理。

即西宁司驻西宁;洮州司駐岷州(今岷县);河州司驻河州(今甘肃临夏);庄浪司驻平番(今甘肃省永登);甘州司驻兰州。以后茶马政策松弛,雍正十三年后,官营的茶马政策终结。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中止以茶易马事务,改征茶叶税款并且允许商人自由贸易。随着清朝在全国范围内统治秩序的建立、社会的安定, 以及农牧业经济的发展和民间贸易的繁盛, 茶法、马政也开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清朝政府在康熙二十年( 1681年) 、二十二年(1683年)分别平定“三藩”和收复台湾之后基本达到了全国的政治统一,朝廷对茶马贸易开始淡化。雍正九年因用兵新疆,恢复“茶马互市”,仍设西宁等地茶马司。

对新疆的军事行动结束,所需马匹数量已大不如战时,仅靠贡赋形式就可以满足。延续近千年的茶马互市制度至此正式宣告结束,茶马贸易转由民间经营。

而在一般研究者的叙述中,对西南地区的茶马古道着眼较多,大致将其分为滇藏、川藏两条主线。而当时内地与藏区之间最大的贸易中转地为四川打箭炉(今康定)。

康熙三十五年(1696)康熙帝批准在打箭炉进行茶马互市,使得打箭炉发展为以茶马交易为主的商贸中心,以此为始,其远端可达尼泊尔、印度,甚至西非的红海沿岸地区。

但从广义上讲,茶马古道还应该包括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的西北地区陕甘茶马古道,尤其在清代,它成为了晋商与西北边陲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进行茶马互市的另一条重要路线。

在这条古道上,由于运输工具主要依靠驼队,因而运输量大,至清代,每年经由这条路线输往北地的茶叶已经达到数千吨。这样的贸易量在当时是非常惊人的。陕甘茶马古道当时的运输量远远高于滇藏、川藏的运输量。

而且这是一条被明清政府认可了的,在国内跨区贩茶的通道,有着独特的重要性。陕甘茶马古道的开辟,晋商功不可没。

茶马互市是什么意思?

“茶马互市” 对维护宋朝在西南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起到重要作用,是两宋王朝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的治边政策。通过茶马贸易,还满足了封建王朝对战马的需要,又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的茶利收入,解决军费之需。

从历史的角度说说“茶马互市”的故事?

中国古代以官茶换取青海、甘肃、四川、西藏等地少数民族马匹的政策和贸易制度。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行茶马法,于成都置都大提举茶马司主其政。明洪武四年(1371),户部确定以陕西、四川茶叶易番马,于是在各产茶地设置茶课司,定有课额。又特设茶马司于秦州(今甘肃天水)、洮州(今甘肃临潭)、河州(今甘肃临夏)、雅州(今四川雅安)等地,专门管理茶马贸易事宜。明代的茶马政策有着明显的政治目的。由于茶是边疆少数民族生活的必需品,因此明统治者严格控制茶叶的生产和运销,并严禁私贩。以茶易马,在满足国家军事需求的同时,也以此作为加强控制少数民族的重要手段和巩固边防、安定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策略。后来随着内地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交流的发展,民间往往突破明朝政府的禁令进行贸易。后茶马贸易制度崩坏日甚,虽时下禁私茶之令,但民间茶马贸易愈益兴盛。

茶马互市的理解及历史意义?

茶马交易,最早出现于唐代,但直到宋朝才成为定制。

宋朝统治阶级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主要原因是为了维护宋朝的边疆安全。宋朝初年,内地用铜钱向边疆少数民族购买马匹,但是这些地区的牧民则将卖马的铜钱渐渐用来铸造兵器,这在某种程度上威胁到宋朝的边疆安全,因此,宋朝在太平兴国八年,正式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布帛、茶叶、药材等来进行物物交换,为了使边贸有序进行,还专门设立了茶马司,茶马司的职责是:“掌榷茶之利,以佐邦用;凡市马于四夷,率以茶易之。”这就是茶马互市的源起。而且,茶马互市也是制约藏族的一种重要方式。由于自然环境方面的原因,藏族对茶叶十分依赖,茶能解毒去病,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因此,控制了茶叶的供给,就等于控制了藏族人的生活,所以,茶叶自宋以来不但成为中原王朝与西北和西南地区的藏族之间的大宗经贸产品,而且也成为与藏族之间保持友好关系的物质手段。“茶马互市” 对维护了宋朝在西南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起到重要作用,是两宋王朝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的治边政策。其次,通过茶马贸易,还满足了封建王朝对战马的需要,又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的茶利收入解决军费之需。意义宋代茶马贸易政策已臻完善,各种举措也很有力。如易马数额与价格“随市增减,价例不定”;“马价分九等”,各等按马骏驾折茶不一;买马的茶价低于专卖的价格,“马来既众,财售茶亦多”有利多销;又规定品质好的雅州名山茶专用于博马,在博马任务没有完成之前,禁止商人贩运等等。所有这些规定都是符合商品交换原则和商品经济市场客观规律的,赢得了少数民族的欢迎和拥护,使茶马贸易得以持续开展,所以笔者认为茶马互市贸易是双方经济上的互相依赖,物资上的余缺调剂,是互惠互利的,是符合人民共同利益的。宋代与吐蕃等少数民族通过茶马互市贸易促进了经济的紧荣。首先扩大了茶和马的市场,推动了畜牧业和茶业的发展;同时带动了其他商品的交换,高寒草原地区的牛,羊、兽皮、药材和其他农副上特产大量流入汉族地区,而汉族地区的绢、布、陶瓷、食盐及其他手工业品和农副土特产也大量进入少数民族地区,不但促进了当地手工等产业的发展,同时频繁的经济贸易活动,也促进了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交流,对推动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社会进步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宋代茶马贸易在政治上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统一。吐蕃驱马来买茶,少则几百人,多则几千人,既有官员,也有百姓,与汉族各阶层人士进行广泛的联系和接触,这就有利于促进双方的沟通,增进理解与友谊。西北地区的吐蕃就是通过茶马交往而愿意接受宋王朝的统治,边疆地区也比较安宁,并共同抵抗西夏的进攻。西夏与宋对峙,茶无来源,也引起了人民的不满,迫使与宋一度议和,购进茶叶。而宋孝宗时,四川黎州青塘羌族就是因为宋朝一度中断茶马贸易而聚众扰边,要求恢复互市。所以茶马贸易对增强民族团结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对宋王朝的巩固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