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郭巨埋儿揭示主旨 朝花夕拾郭巨埋儿的故事概括

朝花夕拾郭巨埋儿

《郭巨埋儿》原文: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白话译文:有个姓郭名巨的人,家里很穷苦。他有个儿子还很幼小。郭巨的母亲常常把自己吃的东西,分给孙儿吃。郭巨因为家里穷得不能够奉养母亲。现在儿子又要分母亲的食物。如何是好呢。于是总等着儿子走出的时候。

再到母亲里去进食物。有一天。儿子跌在水里死了。郭巨的妻子惊慌得了不得。哭着。郭巨说。你不要惊动了母亲。儿子可以再有的。母亲是不可以再得的。何不把儿子埋葬了。郭巨的妻子不敢违背他丈夫的话。

就在地上掘坑。掘到三尺多深。忽然一个霹雳。把儿子震活了。并且地里有一釜的黄金。上面有字写着。说是上天赐给孝子郭巨的。

出处:出自晋代郭居敬《二十四孝》中的《郭巨埋儿》。

延伸阅读

二十四孝中的埋儿葬母是否真实发生

二十四孝中的埋儿葬母真实发生过,下面具体叙述一下

《二十四孝》中的郭巨“埋儿奉母”,原文是这样的:

“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父母之食,盍埋此子。及掘坑三尺,得黄金一釜。上云‘官不得龋民不得夺’。有诗为颂,诗曰:郭巨思供亲,埋儿为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就这个官方认定的故事而言,郭巨的“残忍”很难成立。物质极度匮乏的时代,“人相食”也是正常的,让大家都活下来才是真“残忍”!

但要寻找真实的细节,又并非易事,因为《二十四孝》中的故事,大都取材于刘向的《孝子传》,也有一些取材《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而“郭巨埋儿”更有正史支撑,《晋书》所载与之并无二致,看来郭巨确实是个好人!

怎样看待二十四孝的《郭巨埋儿》

《郭巨埋儿》出自《二十四孝》,讲的是汉代有个叫郭巨的人,担心若拿钱供养了儿子,就会影响供养母亲,于是夫妻商议:不如亲手埋掉自己的儿子,节省粮食供奉母亲。

这就是所谓的“埋儿奉母”的“孝亲”故事。类似“郭巨埋儿”这样的所谓孝亲故事在近代以来备受争议,那么在重新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我们怎样看待类似的事情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传统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逐渐被专制统治阶级所绑架和利用,其结果就是不断被阉割变造。经典儒家虽然讲了很多,但只有五个概念是核心内容,就是仁义礼智信这“五常”,而五常之中,“仁”又是根本。所以衡量一件事情是不是真正符合儒家文化的理念,归根结底看他是否符合“仁”道。在郭巨埋儿案例中,杀死自己的亲生骨肉能是仁者所为吗?显然不是。郭巨的母亲会愿意自己的儿子杀死他的孩子来奉养自己吗?显然也不会。那郭巨违逆母命,陷母亲大人于不仁不义,这实际上是极大的不孝。所以,郭巨埋儿实际上是统治阶级为了达到其特殊目的而树立的一个变异的典型,这个典型跟儒家倡导的仁爱思想是完全背道而驰的。这不是真孝,而是假孝。那么统治阶级为什么要树立这样的典型? 因为他们要“移孝作忠”,要用像郭巨埋儿这样的愚孝来培养愚忠的臣民。为什么要臣民愚忠? 答案显而易见。就是为了维持其专制统统。其实先秦的中国人从来就不讲愚忠。周武王是历史上谁也不敢否认的圣王之一。可武王的功绩是什么?武王伐纣啊!解民于倒悬,救民于水火。杀一人而救天下,大仁大义啊!如果讲愚忠,那何来“武王伐纣”? 辅佐武王的姜子牙在他的《六韬》中说,“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义之所在,天下赴之。……道之所在,天下归之。”从姜太公的话里,哪里看得到“愚忠”?如果硬要说有,那也是对于“仁”“义”“德”“道”的“愚忠”,而不是对于某个人的“愚忠”。我们在今天拨乱反正,重新倡导和弘扬传统文化,这是大大的好事。但是善良的人们啊,一定要警惕!警惕别有用心的势力再度绑架和变造传统文化为其专制统治服务。

郭巨埋儿天赐黄金是什么意思

郭巨是东汉隆虑人,既今天的河南林县人,因家贫如洗,靠给人打长工为生,养活母亲、妻子和幼儿。

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孙子,自己总舍不得吃饭,却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孙子吃。

郭巨因此深感不安,为了赡养老母,他说服了妻子,决定将不懂事的幼儿埋掉。

当他们抱着幼儿在荒郊野外掘地时,却意外地挖出一个罐子,里面全是黄金,罐内还有帛纸一张,上面写着“这罐黄金是上天赐给郭巨的,官府不得夺走,别人不得拿取。”

从此,郭巨不仅过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顺”的美名传遍天下,成为后世所列“二十四孝”之一。这个故事荒诞愚昧,迷信色彩甚浓。但根据古书记载分析,主人公郭巨可能确有其人,于是便成为封建社会宣扬儒家孝悌思想的典型人物,成为封建文人的笔下素材,通过夸张虚构,以说教世人效仿。鲁迅先生在读了《二十四孝图》中“郭巨埋儿”的故事之后,不无讽刺地说道,不仅他自己打消了当孝子的念头,而且也害怕父亲做孝子特别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况下,若父亲真当了孝子,那么该埋的就是他了。

什么是郭巨埋儿啊

译文:汉郭巨,家里贫穷.有一个三岁的儿子,母亲常常把自己吃的东西分给孙儿吃。有一天,郭巨对妻子说:“我们家里十分贫困不能供养母亲,儿子又把母亲的食物分走了一份,何不把这孩子给埋了,儿子可以再有,但母亲却是不可能再有的了.”

妻子不敢违背,郭巨挖了一个三尺有余的大坑,忽然一个晴天霹雳.把儿子震活了.并且地里有一釜的黄金.上面有字写着.说是上天赐给孝子郭巨的,官员不得夺取,百姓不能抢夺。

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

简介

1、老莱娱亲

春秋时,楚国有位老莱子。老莱子非常孝顺父母。老莱怕父母担忧,想着法子让父母高兴。于是,专门做了一套五彩斑斓的衣服,走路时装着跳舞的样子,父母看了乐呵呵的。一天,他不小心跌了一跤,害怕父母伤心,故意装着婴儿啼哭的声音,并在地上打滚,来让父母看了开心。

2、郭巨埋儿

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孙子,自己舍不得吃饭,把食物留给孙子吃。郭巨觉得养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面写:”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从此,郭巨不仅过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顺的美名传遍天下。

故事

老莱娱亲:
  春秋时,楚国有位隐士,名叫老莱子.这个老莱子非常孝顺父母,对父母体贴入微,千方百计讨父母的欢心.
  为了让父母过得快乐,老莱子特地养了几只美丽善叫的鸟让父母玩耍.他自己也经常引逗鸟儿,让鸟儿发出动听的叫声.父亲听了很高兴,总是笑着说:“这鸟声真动听!”老莱见父母脸上有笑容,心里非常高兴.
  老莱子其实也不小了,也年过70.一次,父母看着儿子的花白头发,叹气说:“连儿子都这么老了,我们在世的日子也不长了.”
  老莱害怕父母担忧,想着法子让父母高兴.于是,他专门做了一套五彩斑斓的衣服,走路时也装着跳舞的样子,父母看了乐呵呵的.
  一天,他为父母取浆上堂,不小心跌了一跤.他害怕父母伤心,故意装者婴儿啼哭的声音,并在地上打滚.父母还真的以为老莱是故意跌倒打滚的,见他老也爬不起来,笑着说:“莱子真好玩啊,快起来吧.”
郭巨埋儿: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孙子,自己总舍不得吃饭,却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孙子吃.郭巨因此深感不安,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从此,郭巨不仅过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顺”的美名传遍天下,后成为二十四孝故事之一.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