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若处子,动如脱兔;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是什么意思?
1、静若处子,动若脱兔(jìng ruò chǔ zǐ,dòng ruò tuō tù)
指军队未行动时像未出嫁的姑娘那样沉静,一行动就像飞跑的兔子那样敏捷。意同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一般会用在女生一会文静,一会活蹦乱跳的情况。
①处子:未嫁的女子,即处女;
②脱兔:逃跑的兔子。
用于兵法 《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古人说”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也就是不动的时候要像大姑娘深藏闺中,动起来像脱网的兔子那么快。 ——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35章
2、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ù míng zé yǐ,yī míng jīng rén,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成语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本成语出自西汉司马迁对战国齐国的记载,但最早的蓝本为战国韩非记载的春秋楚庄王的典故。这或许并不矛盾,可能齐威王也被问过这个隐语,然后想起楚庄王说过的话也顿然醒悟,脱口而答。
延伸阅读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个成语说的是什么?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个成语说的是淳于髡。淳于髡,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其具体生卒时间不详,然与邹忌同时,略长于孟子,主要活动在齐威王和齐宣王之际。淳于髡以博学多才、善于辩论著称,是稷下学宫中最具有影响的学者之一。他长期活跃在齐国的政治和学术领域,上说下教,不治而议论,曾对齐国新兴封建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对齐国的振兴与强盛,对威、宣之际稷下之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曾经辅佐过魏惠王、陈轸等人。【成语】: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拼音】:bù míng zé yǐ,yī míng jīng rén【解释】:鸣;鸟叫。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含义是什么?
出 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意思:这种鸟不飞翔就罢了,要是飞翔便会冲向广阔的蓝天.不鸣叫就罢了,要是鸣叫就会使他人惊讶。 ,原文:
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呜,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