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水利工程原理(都江堰水利工程简介)

都江堰三大重大工程?

1、鱼嘴分水堤

鱼嘴分水堤又称“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成都鱼嘴分水堤位于都江堰最深处,是都江堰水利工程中最壮观最值得一看的地方,可视为都江堰的精髓。传说当年日本侵华期间,曾派轰炸机来炸毁都江堰,但是轰炸机在空中盘旋,并没有发现想象中的大坝,结果就保住了都江堰这个奇迹。事实上,鱼嘴就是起到分流内江和外江的大坝。它使得江水在雨季飞流直下,流入外江;而在枯水期保留足够的水,流入内江,从而使成都盆地农作物得以生存。

2、飞沙堰溢洪道

飞沙堰溢洪道是都江堰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它的主要作用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飞沙堰真是善解人意、排人所难,将上游带来的泥沙和卵石,甚至重达千斤的巨石,从这里抛入外江(主要是巧妙地利用离心力作用),确保内江通畅,确有鬼斧神工之妙。

3、宝瓶口引水口

宝瓶口,是指起“节制闸”的作用的河口,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在湔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特,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

为什么说都江堰是生态水利工程?

都江堰的建造以最小的工程量成功解决了引水、泄洪、排沙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治水哲学,都江堰也因此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水利工程和生态水利工程的典范。该工程的设计、施工及利用彰显着古蜀人民治水的大智慧。

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腹心地带水害逐步得到控制,暴虐的岷江走向驯服,润泽西蜀大地2000多年,孕育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天府之国。都江堰水利工程无论从地理角度还是历史角度,都堪称滋润“天府之国”2000多年的源头。

都江堰水利工程讲解?

都江堰水利工程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No.1鱼嘴工程

第一道工程是鱼嘴工程,它修建在岷江的弯道处,汹涌的水流到了这里会被这道“分水堤”分为内江和外江,外江排洪,内江通过宝瓶口流入成都平原。

四六分水:李冰治水时让内江河床低于外江,在冬、春枯水季节,岷江水位较低,河流主流线多靠近河谷凹岸流去,分水堤将约十分之六的江水流入内江,十分之四的江水流入外江,保证了灌区的用水量。

夏、秋洪水季节,岷江水位相对升高,河流主流线相对变直,大部分江水流向凸岸,故分水堤又将十分之六的江水排入外江,十分之四的江水注入内江。

这种自动分配内外江水量的设计就是“四六分水”

二八分沙:在鱼嘴分流的地方,内江处于凹岸,外江处于凸岸,根据弯道的水流规律,澄澈的表层水流流向凹岸,浑浊的底层水流流向凸岸,所以,很大一部分的沙石都会被外江带走。

No.2飞沙堰工程

飞沙堰是内江外侧的一道低矮堰坝,加上离堆的顶托作用,从鱼嘴进入内江的水流在飞沙堰附近形成漩涡。

水中剩余的沙石大量被漩涡甩出飞沙堰,其余的沙石在飞沙堰对面的回水区凤栖窝沉淀,每年有河工掏出清理,这样就有效的防止了泥沙淤积导致的河流溃堤。

在飞沙堰与离堆之间,又修建了一条长200米的溢洪道。在水量较大时,溢洪道自动泄洪,使多余的内江的水排入外江正流使内江不受洪灾。

No.3宝瓶口工程

宝瓶口这里本来是玉垒山的一段石壁,李冰治水时,花了8年时间将石壁凿开,形成了如今千年不变的宽度,因为它的形状像瓶口,顾命名宝瓶口,被分开的玉垒山形状如石堆,后人称之为离堆。

修建宝瓶口的目的是分流和灌溉,约束进入成都平原的水量,如果遇到洪水时期,大量的水被宝瓶口阻拦,水面就会上升,当水面超过旁边的飞沙堰时,就会被飞沙堰后面的排洪渠排往外江,达到二次排洪。

最古老的世界水利工程为何经久不衰、屹立不倒,至今仍能发挥愈加重大的作用。

都江堰最伟大的发明是尊重自然规律,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

都江堰水利工程反映了古人怎样的生态智慧,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水利工程首先体现了工匠精神,2000多年得历史古迹现在依然在造福人类,配套的岁休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工程体系。

其次体现了道家精髓,因势利导,顺其自然,人不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顺应时代潮流做该做的事情,以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灌溉了大片农田,沃野千里天府之国,使四川成为安稳的大后方,历史留下了浓重一笔。

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主要组成及运用到的水力学基本原理?

都江堰水利工程原理:

1.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

2.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位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3.泄洪道具有泄洪排沙的显著功能,故又叫它飞沙堰。 飞沙堰是都江堰三大组成部分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 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

都江堰水利系统?

我国古代工程建设中已经懂得并成功实践了系统的思想,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代蜀郡守李冰父子主持设计修建的四川都江堰水利工程就是一个突出的范例。

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由分水导流工程、溢流排沙工程和引水口工程组成。

施工中,先开凿玉垒山,解决水患,然后筑分水堰,把岷江水流分为内江和外江两股水道,根治了水害,再建飞沙堰,解决了溢洪排沙问题,最后,为了长久地发挥都江堰的作用,又创立了科学简便的岁修方法,两千多年来持续不断。

分水导流工程为利用江心洲建成的分水鱼嘴、百丈堤和金刚堤,它们把岷江分为内外两江。

内江一侧建有由平水槽、飞沙堰以及具有护岸溢流功能的人字堤等组成的溢流排沙工程。内江水流由上述导流和溢洪排沙工程控制并经宝瓶口流向川西平原,汛期内江水挟沙从飞沙堰顶溢入外江,保证灌区不成灾。

宝瓶口是控制内江流量的引水通道,由飞沙堰作为内江分洪减沙入外江的设施,外江又设有江安堰、石牛堰和黑石堰三大引水口。

整个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都十分合理;通过鱼嘴分水,宝瓶口引水、飞沙堰溢洪,形成—个完整的功效宏大的“引水以灌田,分洪以减灾”的分洪灌溉系统。

都江堰工程生动地体现了严谨的整体观念和开放、发展的系统思路,从现在的观点看,仍不愧为世界上一项杰出的系统工程建设。

我国古代重大工程的施工管理已经注意到把工程项目当作一个整体系统来对待的基本观念,一方面注重系统整体中各个部分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另一方面又不忽略从环境的角度来观察、分析以至规划、协调和控制系统的变化,力求达到最好地处理—切问题。这种认识和处理事物的思路与方法,正是今天项目管理的基本特点。

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之前啥样的?

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之前,成都平原逢涝一片汪洋,逢旱则赤地千里。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先民,饱受涝旱双重之苦。

公元前256年,历史由此改变。秦国蜀郡郡守李冰花费数年,在前人治水基础上凿开玉垒山,设宝瓶口引水,灌溉广袤的成都这片平原。

世界第一水利工程?

都江堰。

世界水利工程的鼻祖是都江堰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科学家李冰为了治理岷江水患并用于灌溉,在此兴修大型水利工程,创建渠首三大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多久开工?

公元前256年开工的。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这项工程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

该工程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