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九江曾经繁盛一时,为何却在20世纪30年代走向没落?

在江西西北部,有一座对全省都极为重要的港口城市——九江,虽然由于整体实力不强,江西省在国内的存在感都不算高,被戏称为“阿卡林”省,但九江在全国的知名度却不低,这很大程度是沾了庐山、长江、鄱阳湖等山水的光。
不过,虽然绝大部分人都欣慕庐山名胜,江湖雄奇,但是对于这山水滋养出的九江城,还是缺乏认识,甚至很多九江人都一样,这是因为九江这座城市,在近代的变化确实特别大。
一, 古代九江:政治中心经济边缘
先问一个问题:九江重要吗?
当然重要,江西三面环山,只有北方有一小块平坦的出口,而九江正在这出口上,九江是长江黄金港口,也是江西对外联络的重要通道,坐拥天时地利。目前,九江的经济总量在江西排第三且和第二的赣州极为接近,且发展势头迅猛,乃江西经济重镇。
不过,在古代,九江在江西经济上的地位并不高,近代之前,九江的地位可以用一句话总结:政治中心,经济边缘。
1361年,朱元璋击败陈友谅,占领九江,改江州路为九江府,下辖德化、湖口、彭泽、德安、瑞昌等五县,明清两代,九江便一直稳定在此格局。
在政治上,九江城一直是整个赣北的中心,九江至迟在隋大业初年即己成为郡级治所,江西地方行政中心之一。以后政区虽常变,但其作为郡(府、州)级治所的地位是没有改变。
还不仅如此,明洪武九年(1376年),江西十三府被划为南瑞、九江、湖东、湖西、岭北等五道。九江道下辖饶州、南康、九江三府,道治在德化县(九江府附郭县),而清代广饶南九道(即广信府、饶州府、南康府、九江府)治所同样驻九江。
毫无疑问,在政治地位上九江是相当高的,这主要得益于其地理位置,九江乃长江中下游交接之处,是重要的军事力量集结中心,还是南中国中心南京在上游的重要藩辅。
不过在经济上,九江的地位则远不如今,省城南昌当然比不了,和赣州,鄱阳,景德镇等相比九江也差很多。
原因同样在于位置:九江偏了。
古代,水运是经济命脉,隋朝开了大运河后,江西内部形成了一条最重要的黄金水道——京广大水道,即运河一长江一~鄱阳湖一赣江一大庚岭一北江一广州,这是全国漕运和南北货物对流的运输线。
这条运输线造就了樟树镇,吴城镇,赣州等古代江西经济重镇。
此外,江西东北地区,闽、浙、皖、赣重要水运出入商道——信江也繁忙起来,河口镇,饶州府城鄱阳等地也日渐繁华。
那九江不是也有长江水道吗?
但当时江西经济并不依靠长江,故九江和江西腹地的经济联系很少,九江府五县被鄱阳湖分为东西两部。东部的湖口、彭泽与省内水运商业、长江下游地区的经济往来相对密切,但由于湖口地势不好,风力强劲,难以设关,所以也没得到发展;而九江府治地德化及德安、瑞昌三县境内无赣江支流,亦无可通商舟的河流相通,所以无法和省内的水运商业网充分联系,只能靠长江。
加之九江地区农业发展条件并不好,其平原很多,山地多,“沃衍无多,物产非饶”,所以九江既不能靠农业,也不能靠商业成为繁华市镇。
不过九江也不是一点经济地位也没有,毕竟长江也有水运商业价值,但当时江西除少数几种商品外,大部分商品并不从长江转运发销。所以,九江在明清时只是一个商品周转城市,发挥着全国货物的调剂和转输功能,其经济联系主要和长江一带有关,和江西内陆联系不紧,明天启三年(1624年),九江城人口只有20955人,规模很小。
总的来说,古代九江只是一个长江上普通的商业税关和军事要塞,经济地位并不显赫。
二, 九江开埠!
但是到了近代,风云突变,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放了更多口岸,1860 年 11 月,英国驻华大使向清政府的代表恭亲王奕欣提出了将汉口和九江作为第一批长江口岸。
1862 年 2 月 21 日,九江海关正式开始开关征税,九江开埠,这给这座城市的命运带来了极大的改变!
九江英租界
英国人为什么想要九江呢?这正是看中了九江的地理位置,由于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广州“一口通商”的局面被打破,上海逐渐成为对外贸易中心,传统的京广水道被长江水道取代,而“北阻长江,南屏庐阜,上控武汉,下扼皖吴,截天堑之中流,据溢口为门户”的九江水陆交通便利,是长江中下游主要物资集散地之一。且九江腹地广阔,可以辐射到整个江西省甚至湖北东部,安徽南部等地,九江港的条件又优良,航道顺直,江面宽阔,水深适宜,终年不冻。港内既可靠泊大小商船,又可靠泊军用舰艇,是英国人理想的殖民据点。
开埠以后的九江是江西省唯一的对外开放口岸,贸易发展极为迅速,传统京广水道上的吴城,樟树等镇以及信江流域的鄱阳,河口等镇衰落;而九江则开始崛起,成为著名的“四大米市”,“三大茶市”之一。
这使得九江城市人口规模也得到扩大,开埠前,九江城人口大概之后2万多,而开埠后的1870年,九江城人口达到4万,1928年,九江城人口达到8万多人!
九江茶市米市广场雕塑群
民国初,九江“扼沪汉交通之咽喉,轮船接迹,铁轨交驰,赣省商业集中于此。森林矿产,靡不以此埠为转运夏积制造之所气”,“本省一切输出物产,莫不以此为输运枢纽”(《工商通讯》),成为江西省最为繁华的港口城市。20世纪20年代,九江经济已经初具规模,“米谷、瓷器、 茶叶、夏布、纸、竹木、钨以及植物油等,均有大宗出口, 值动辄百万,悉皆由此转入长江各口,行掉销国内外。九江各大码头及货栈,悉皆堆货累累,转运栈、报关行、押款钱庄, 以及各种行栈庄客, 林立栉比, 较之南昌, 有过之而无不及”(《申报》)
1927年,九江设市。
不过,九江的繁华有些“昙花一现”,它没有像上海、武汉一样发展成一个大都市,而是盛极而衰。
三, 近代衰落
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九江经济开始走向衰落。
1935年申报如此报道九江:“各业在五年中, 新增者仅六七十家, 而歇业者总数达562家, 而相比较实减495家, 商业之衰弱, 实是惊人。” “即以商业的赖以为活动之钱庄而言, 于5年内歇业者18家, 20年仅增加1家, 现硕果仅存者14家而已” ,“百业萧条, 大有江河日下之势。”。
这个衰落是长期的,一直到建国后,九江都没有恢复在江西省内举足轻重的经济地位。
九江为何会衰落?原因有多方面,其最重要的原因便在于其经济结构不合理,九江的经济中商贸占的比例太大了,所以其仅仅是一个商品的中转站和集散地,并没有实质性的生产基地,这使得九江经济极为脆弱,1929年-1933年,世界范围内都爆发了经济危机,这使得九江进出口贸易锐减,大批商店关门。
此外,九江的经济水平也不高,汉口等地有张之洞等重臣发展工业,但九江却没有,九江的近代工业底子非常薄弱,虽兴办了一些新工业, 但数量不多, 都是轻工业或公用事业, 缺乏相当规模的重工业,周边农村地区更是几乎没有得到发展,所以九江的发展缺乏底气。
汉口则转型成功,成为大都市
同时,九江的港口经济还受到强邻的排挤,本来在上海、汉口东西两大强邻的掣肘下,九江抢肉吃已经很艰难了,而随后芜湖、宜昌、沙市、长沙等口岸也开始开放,近一步瓜分了九江的经济腹地。
九江不仅仅经济地位丧失了,就连地盘都缩小了,1930年,民国政府对赣鄂皖三省重新划界并决定以长江为界,1936年九江在长江以北的属地正式被全部划给了湖北和安徽,由于产业不兴,九江市人口也有8万到减少到7万多。
注:民国时,九江城市人口最多也才只有8万多,这其实也反映了九江产业不足的问题,其实一直到现在,中心城区人口聚集都是九江很重视的一个工作。
1927年,由于民众冲击,九江英租界也被收回,使得九江政治地位下降, 1930年,因九江市人口未符合新颁定的《市组织法》规定,九江被撤市,并入九江县,九江城市经济功能大为减弱。
注:关于德化县,德化县是明清九江府附郭县,其县城即九江城,1914年,因与福建省的德化县同名改为九江县,1927年,将九江县城划出设立九江市,九江县县治便迁往沙河镇,现在是九江柴桑区,目前九江市区内仍然有很多地方有德化字眼,比如德化路,德化小区等,这不仅仅是一种地名沿革,也是对之前失去的江北属地(多属德化)的一种怀念。图为九江南山公园里的德化楼。
20世纪20年代,南昌取代九江成为了江西省的交通中心,1936年浙赣铁路的开通更是加强了南昌的地位,而且由于“剿共”需要,国民政府在江西修了很多公路,30年代江西的交通可以说是突飞猛进,九江就连命脉港口经济都保不住。
更糟糕的是,由于九江在军事上的重要性仍在,所以其还屡受兵灾,1922年,九江发生兵变,城内一片狼藉,损失惨重,抗战时期,九江深受日寇荼毒,成为江西省内受创最惨的地方之一,元气大伤。
一直到现在,九江都没有恢复到鼎盛时期的经济地位。
四, 结语
九江是一座很奇特的城市。
九江是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但是,九江却不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目前有景德镇市、南昌市、赣州市、瑞金市四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主要原因便是战争的破坏,由于九江地处要塞,历史上屡遭兵祸,最后一次大浩劫是在1858年5月19日,湘军攻破九江城并屠了城内2万军民,城市几乎全城被毁,现在的九江老城(浔阳区)的风貌基本是这之后才形成的,九江城内的名胜古迹也几乎全毁,仅剩下锁江楼塔和能仁寺中的一座明代大胜塔为古代建筑(浔阳楼、烟水亭等古迹全为建国后重建的),现在九江市的文化古迹几乎都是民国时期的(不过也有相当多保存不善,或被拆除)。
注:这令九江市民相当不满,市政府也很重视,九江的目标是2020年成功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九江千百年来都属于江西,但九江城区和邻郊却并不说江西话(赣语),而是使用江淮官话,这主要原因便是上文所说的:九江在古代和江西腹地经济联系不紧密,其经济活动主要和长江有关。加之由于战争原因,九江城本土居民多被屠戮,现在的九江城居民多是清末一直到民国时从湖北黄梅,安徽皖南乃至河南信阳一带的移民后裔,所以方言与江西大部分地区有所不同。现在在九江城中转一转,你听到的不是爽朗的赣语,而是更加柔合的淮韵。
注:九江方言在江西是很独特的
得益于庐山等的加成,九江在三线城市中有着较高的知名度,但其经济实力和知名度却并不匹配,九江已经不是清末民初时期称雄一时的“四大米市”,“三大茶市”,它不仅完全无法和汉口,长沙等地相比,就连岳阳、芜湖都胜其一筹,九江的人均GDP并没有到全国平均水平。
不过,九江的进步也很快,1978年,九江的经济产值在江西省内排南昌、赣州、上饶、宜春、吉安之后;位列第6;而现在已经位居第三,且和第二的赣州极为接近。
2007年,全国330多个地级行政单位中,九江的GDP位列117位;但到了2018年,已经上升到93位,且九江发展速度很快,未来将会有进一步增长。
九江城市实力的提升很大程度得益于长江经济带的开发和“昌九一体化”建设,这其实可以看成是近代的延续,近代九江开埠和南浔铁路通车后,江西就逐级形成了由中心城市南昌、门户城市九江及昌九沿线市镇所组成的双核型空间结构模式;而长江沿线商路格局则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流通渠道,九江在其中还是有一环的。
九江小坝(李公堤)
九江曾是一个单纯的军事要塞,也曾成为繁盛的商埠,它蛰伏过,兴起过,也没落过,然而,就赣西北而言,九江城一直是这一地区的中心,是周边人民心中的“府城”;现在在九江城中转一转,八里湖的新城有着现代化气息,然而浔阳仍保留着很多老城风貌,四码头商圈繁盛依旧,锁江楼塔也仍旧庇佑着这座城市,傍晚小坝的法国梧桐下,青年男女依伴而行,也多了一丝浪漫色彩;其实,褪去军事色彩、也不复往日地位的九江,也是一座很闲适的城市,毕竟,能被庐山、长江、鄱阳湖滋养出灵气的城市,也只有它了,浔城山水风月,温柔依旧。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