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国际金本位制度,在金本位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与变化的范围是什么?
先说结论,国际金本位制度是指以黄金为准备金的国际化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与变化的范围是国家的经济实力水平以及准备金数量。金本位制度的的维护与发展需要国家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以及数目巨大的黄金储备。嗯
金本位制与布雷顿区别?
两者的区别国际货币的锚定物不同,金本位制国际贸易锚定货币是黄金,各国央行根据自己本国的黄金储备,把自己的货币与黄金设定一个比值,来确定出口商品的价值,国际贸易直接用黄金来结算,布雷顿体系是把美元跟黄金挂钩,国际贸易直接用美元结算。
国际本位制的特点?
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
1.各国政fu都规定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确定本国铸币的货币单位及含金量。金币具有无限法偿的权利,并能与银行券自由兑换。
2.金币可以自由熔化为黄金,而黄金也可以拿到国家造币厂中铸造成金币。
3.黄金可以在各国之间自由地输出与输入。
1880到1914年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
国际货币体系从1880至1914年为国际金本位制度,1918至1939年为国际金本位制度的恢复时期,1944至1973年演变布雷顿森林体系,1973至1976年向浮动汇率制度过渡时期,1976年至今演变为牙买加体系。
①国际金本位制
世界上第一次出现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金本位制。1880~1914年是国际金本位制的黄金时期,铸币平价是各国汇率的决定基础,黄金输送点是汇率变动的上下限。
金本位制的内容:
由铸币平价决定的汇率构成各国货币的中心汇率;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是两国本位币的含金量之比,即铸币平价;市场汇率受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波动幅度为黄金输送点;黄金输送点包括黄金输入点和黄金输出点,等于铸币平价加减运送黄金的运费。
②布雷顿森林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即1945~1973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1976年以来的牙买加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起来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运行特征: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行的20多年时,国际收支失衡问题始终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
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身的内在缺陷——特里芬难题,即维持对美元的信心和保证国际清偿力之间存在两难选择,决定了其崩溃的必然性。
③牙买加体系(1976年通过,1978年生效)
牙买加体系的主要运行特征:
在国际货币体系变迁的过程中,曾出现过的国际货币体系有( )。
A.国际金本位制
B.牙买加体系
C.金银复本位制
D.银本位制
E.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案:ABE
金本位国家有哪些?
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标准货币的制度,它指黄金作为价值的标准及生要的支付工具。
英国于1821年首先实行金本位制度。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各国和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仿效,金本位制由一国制度变为国际制度。
金本位制分为三种类型:1.金币本位制。2.金块本位制。3.金汇兑本位制。
定金本位制什么意思?
是指以黄金作为国际本位货币的制度。英国于1816年率先实行金本位制度,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各国和日本等国相继仿效,因此许多国家的货币制度逐渐统一,金本位制度由国内制度演变为国际制度。国际金本位制按其货币与黄金的联系程度,可以分为: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金银本位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二战后这个体系会破裂?那么现在国际上采用的是什么体系?
金本位即金本位制 (Gold standard),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铸币平价(Mint Parity)来决定。金本位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在历史上,曾有过三种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就狭义来说,金本位制即指该种货币制度。
二战后,世界金融经济体系一直由美国主导,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到牙买加体系,再到美元-华尔街体系,其实质是美元霸权地位。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崩溃的根本原因,是这个制度本身存在着不可解脱的矛盾。在这种制度下,美元作为国际支付手段与国际储备手段,发挥着世界货币的职能。一方面,作为国际支付手段与国际储备手段,美元币值稳定,其它国家就会接受。而美元币值稳定,要求美国有足够的黄金储备,而且美国的国际收支必须保持顺差,从而使黄金不断流入美国而增加其黄金储备。否则,人们在国际支付中就不会接受美元。另一方面,全世界要获得充足的外汇储备,美国的国际收支就要保持大量逆差,否则全世界就会面临外汇储备短缺,国际流通渠道出现国际支付手段短缺。随着美国逆差的增大,美元的黄金保证会不断减少,美元将不断贬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美元短缺到美元泛滥,是这种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