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知具体指什么?
三不知,指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不知”出自《左传·鲁哀公二十七年》:晋荀瑶带领大军伐郑,齐军前去援郑。齐军中荀寅进谏不被主将采纳,自我反省,他说道:“君子之谋也, 始中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左传》 荀文子于荀瑶有云:“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掌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释义:“一问三不知”就是从荀寅的话语中概括出来的。它的原意是对某一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都不知道,用来表示对实际情况一点也不知道。
左传说的是哪三不知?
三不知指的是对事情的发生、过程与结尾都不知。
1、《春秋左传》又称《左传》,是我国现存的一部历史文学作品。据传说,它是春秋晚期左秋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写的。实际上,它写于战国时期或汉朝之间。其编年史始于鲁隐公元年,止于鲁悼公十四年,比春秋编年史长得多。
2、《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纪年史书,是春秋晚期吕氏史学家左丘明所著。“春秋”一词最初是东周时期各国史学家编年史的总称。古人非常重视书写历史,因为历史不仅是祖先生活的记录,而且可以从中学习各种知识来指导世俗生活。
3、《左传》除了阐释春秋思想外,还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它是中国古代文学与史学完美结合的典范,对后世史书、小说、戏剧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左传》语言精练,用词优美,叙事手法一直受到赞誉。
“一问三不知三不知”中的“三不知”是指什么?
“三不知”,最早见于《左传》: 晋国的荀瑶率兵攻打郑国,荀文子认为,对敌情不甚清楚,不可轻举妄动, 就对荀瑶说:“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入焉。
今我三不知 而入之,不亦难乎?”所谓“三不知”,指对一件事的开始、经过、结局 都不了解。
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说的哪三不知?
《左传》中所说的“三不知”很明白,是始、中、终三阶段三方面都不知道。邓拓在他的《变三不知为三知》一文中,对“始、中、终”做了很详细的阐述:“‘始’,就是事物的起源、开端或创始阶段,它包括了事物发展的历史背景和萌芽状态的种种情况在内。‘中’,就是事物在发展中间的全部过程情形,它包括了事物在不断上升或逐步下降的期间各种复杂变化过程在内。‘终’,这就是事物发展变法的结果,是一个过程的终了,当然它同时也可以说是另一个新过程的开始。”
“三不知”从最初的始、中、终三方面都不知道,逐渐产生了别的意思。后来用“三不知”指对内情一无所知,有时指装糊涂。
一问三不知是指哪三个不知?
古人常说“一问三不知”,那么三不知到底指的是哪三不知呢?这句话又是出自于哪里呢?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一问三不知是一个汉语词汇,现指怎么问都说不知道,比喻对实际情况了解的太少。三不知,指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出自《左传》。
公元前468年,晋国的荀瑶率兵攻打郑国,齐国为防止晋国强大,就派陈成子带兵支援郑国。两军对垒之际,有个名叫荀寅的人报告陈成子说:“有消息说晋军打算出动一千辆战车来把我们全部消灭。”陈成子听了大怒,骂道:“再多我们也不怕。你刚才的话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荀寅反省自己,感慨说:聪明人谋划一件事情,对其的开始、发展、结果三方面都要考虑到,然后才向上报告。我什么都没考虑到就急忙报告,难怪要挨骂了。
另外,一问三不知也有装糊涂,假装不知道,明哲保身的意思。
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
句子出自于古代春秋末期鲁国人左名明的《左传》。一问三不知是一个汉语词汇,现指怎么问都说不知道。“三不知”指的是开始、中间、结局都全然不知,出自荀文子:“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一问三不知也有装糊涂,假装不知道,故意不告诉对方的意思,有明哲保身的意味。还有不知其然,不知其所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意思。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
人有哪三不知?
人们常说的三不知具体是指:不知道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现在,三不知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汇,现指不管怎样问,别人的回答总说不知道。比喻对实际情况了解太少。另外,一问三不知也有踹着明白装糊涂,假装不知道的意思,有明哲保身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