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文天祥的妻女为何皆沦落为宫奴?文天祥被俘后为何要求自杀?
优质回答:
文天祥的妻子欧阳夫人,还有两个女儿柳娘、环娘,被蒙古人俘虏后送到元朝首都“大都”,在宫中为奴为婢,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不仅如此,蒙古人甚至还让柳女给父亲文天祥写信,字里行间都是透露着生活十分艰苦。
为什么文天祥的妻女会沦落为宫奴,还要逼迫她们写家书呢?其实,这是元世祖忽必烈想利用骨肉亲情软化文天祥,迫使他投降元朝。但文天祥不愿因妻女的遭遇而变节,在狱中,他的答复信中所说:
“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简单来说,文天祥知道了妻女的处境,但是为了忠义,死才是他最终的归宿。所以,文天祥被俘后,唯一的要求就是自杀,因为他是一个有气节的男人。他一生只忠于南宋朝,即便是在陆秀夫抱着小皇帝跳海后,也不忘初心,只想着为南宋殉国。
文天祥被捕
公元1278年十一月,在广州坚持抗元的文天祥将潮州当地的盗贼陈懿赶跑。于是陈懿便勾结元朝大将张弘范一同攻打潮州。某日,文天祥正和士兵们在一个名叫五坡岭的地方吃饭,突然,张弘范率领大部队出现在面前,士兵们见状,纷纷丢下吃的,飞快地钻进草丛中躲藏起来。文天祥想要逃跑却慢了一步,被元军王惟义抓住。
或许文天祥早已想到会有这种局面的发生,在被抓住那一刻,快速拿出随着携带的自杀药品“龙脑”并一口气吞了下去。本以为如此这般,便能为南宋尽忠了,他内心也感到十分的充实。然而药失效了,他并没有死,只好成了元兵的俘虏。
紧接着,他被押送到了潮阳,元兵带他去见主将张弘范,看到文天祥一副铁骨铮铮的样子,士兵们看不惯便呵斥他,大概意思就是说,“败军之将,有什么可豪横的”,并让他行跪拜礼。张弘范也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观察,这位在南宋臣民们心中有着非常高地位的男人,看到他即便被俘却依然坚强的性格,坚决不跪,肃然起敬,并用宾客之礼相待。
之后,张弘范想让文天祥写信劝降“宋末三杰”之一的张世杰(抗元名将,民族英雄,与陆秀夫、文天祥并列)。文天祥大笑说:“我不能保卫父母,还教别人叛离父母,可以吗?”在他眼里,国家就是父母,他未能保卫父母,怎么能劝别人背叛父母呢?这让张弘范碰了一鼻子灰。但张弘范仍然不死心,几次三番想要文天祥写信给张世杰,于是文天祥便写了首诗“交差”,也就是千古流传的《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通过这首诗,能看出文天祥高风亮节视死如归的态度,张弘范自知无法获得书信便不再强逼。然而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279年,宋元之间最后的决战在厓山海面爆发,宋军全军覆灭,陆秀夫携带幼帝跳海,南宋宣告灭亡。
在元朝的庆功宴上,张弘范说:“丞相对南宋的忠义已经做到了,现如今南宋皇帝已死,如果你对待大元皇帝能像南宋皇帝一样,你可以做宰相。”令他没想到的是,文天祥十分伤心的说:“国家亡了,但是作为臣子却没有补救的方法,只求速死,不想苟且偷生!”张弘范觉得文天祥的确是个大英雄,感念其对国家的忠心,便派人将他押往京师。
然而,此时文天祥早已经置生死与度外,一心求死,想要追随陆秀夫他们而去。所以在回京师途中,绝食8天,依旧没死。到了京师后,由于两次自杀未果,文天祥只好继续苟活着。在京师的第一天,元兵好酒好肉伺候着,但文天祥却一夜无眠,一直坐到天亮,然后被移送兵马司。
当时正值忽必烈寻找有才能的南宋官员,一个叫王积翁的,极力向忽必烈推荐文天祥。因为在南宋官员心目中,文天祥的地位是超然的,尤其是他的治国才能,无人可及。于是忽必烈便让他劝降文天祥。王积翁见到文天祥,大概说了下来意,文天祥还是摇了摇头说:
“国家亡了,我只能以死报国。倘若因为宽赦,能以道士回归故乡,他日以世俗之外的身份作为顾问,还可以。假如立即给以高官,不仅亡国的大夫不可以此求生存,而且把自己平生的全部抱负抛弃,那么任用我有什么用呢?”
王积翁很理解文天祥的心情,虽然他自己已经是卖主求荣的汉奸,但很佩服文天祥的节操,想保住文天祥的性命。之后,王积翁便约上宋官谢昌元等十人一起请求忽必烈释放文天祥做道士。
忽必烈也是听闻文天祥有大才,便让文天祥两个被俘的女儿柳娘与环娘给他写信劝降。文天祥收到信后心如刀绞,但在国家大义面前他义无反顾,回信说到:“收柳女信,痛割肠胃,谁无妻儿骨肉之情?……”这真是让人不忍心读下多,即便是铁石心肠的人看了都要掉眼泪。自此忽必烈知晓文天祥始终不屈,也想要放了他,但最终又打消了这个念头,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有一个叫留梦炎的人,他对王积翁等人说:“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意思就是说:“若是把文天祥放出去,他又在江南号召人民抗元,将置我等十人于何地?”于是留梦炎百般阻挠,最终也影响到了忽必烈的判断,在公元1283年1月9日,忽必烈杀了文天祥,终年47岁。
文天祥死后,妻子欧阳氏被允许为他收尸。之后,同乡张毅夫把文天祥的骨灰带回老家,交给文天祥的继子安葬。此外,留梦炎也被后人称为“宋末第一败类”,最主要的原因,他是直接导致文天祥被杀害的罪魁祸首,还有他帮元朝招降了一大批宋臣,心甘情愿做了元朝的马前卒。
最后想说,历朝历代,总有一些民族的脊梁,使我们知晓民族大义,正因为他们的精忠报国,才使我们汉民族历经磨难却永不消亡!国家也是家,正因为有那么多的英雄舍小家为大家,才会带来社会乃至国家的不断发展强大,每个时代的美好生活都是有一群舍身成仁的时代英雄们创造的!
其他网友回答
文天祥的妻子欧阳夫人和两个女儿柳娘、环娘都被元军俘虏,送至大都,在宫中为奴婢,这是蒙古汗国以来对待敌人家属的惯例,可能也不乏忽必烈想利用骨肉亲情软化文天祥的打算。
我们先从第二个小问题说起,文天祥被俘后实际上当即设法自杀,后来也曾经多次设法自杀,只是未果,这自然是殉国尽忠的表现,本不必多说,但有一段时间竟有人以文天祥自杀不成说明其未必想死,质疑他的忠义节操。
这就回到第一个问题,有句话叫:『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也作『慷慨捐生易,从容就死难』),说的是因为情绪激昂毫不犹豫地为正义献出生命容易(当然实际也不容易),从容不迫泰然自若地面对死亡而不改志节就比较难一些。
文天祥只要在元廷的监狱中坚拒诱降,始终不屈,就是对各地反元斗争和百姓的人心最大的鼓舞,反而是他本人要承担比独自死亡更大的压力,这也包括看到亲人的困苦和屈辱。
但是,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就酱紫。
其他网友回答
文天祥战败被俘后,一开始是打算自杀的,自刎而死的是他的副手。当时他服用了脑子(一种毒药),结果没死,后来又是绝食又是撞墙之类的,还是没死,时间长了,求死的心也就渐渐地淡了下来。
而他的妻子欧阳富人和两个女儿柳娘、环娘被元军俘虏后,送到了大都在宫中为奴,这是蒙古人对待敌方家属的一贯做法。
而忽必烈其实并不想杀文天祥,他一直都希望能招降文天祥,所以讲起妻女押到宫中作奴,也是想用亲情来感化文天祥,好让文天祥侍奉自己。
文天祥被俘后,元军统帅张弘范对文天祥非常礼遇,而送到元大都后,忽必烈对文天祥说“做我的丞相吧。”但文天祥并没有答应,而是有礼有节地说“国家忘了,我只能以死报国,如果您能够宽大为怀,我愿意回到自己的家乡做一名道士。如果日后要我出来做顾问,其实是可以商量的,如果让我做高官,就没有意义了。”其实到这个时候,文天祥其实已经不想死了,但他也不会为元朝效力。
其实从人的心理上来说,求死是一时的,如果过了那个时候,求死的心也就淡了,这也能理解为什么现在保险公司对于自杀险会要求两年后才有效,毕竟过了2年下来,一个人求死的心也就没了。
从价值观上来说,其实我们并不能指责文天祥,为了大宋他已经尽力了,而对于仁人志士,也并非只有死路一条,更何况,文天祥也从来没有屈服过。
文天祥被俘后,蒙古人要他下跪,他坚决不跪。张弘范把他带到崖山,要他写劝降信给张世杰,他写下了《过伶仃洋》,更是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反而鼓舞了张世杰等人的士气。在元大都,丞相博罗等人在枢密院见他,要他下跪,他还是坚决不跪,按在地上也无济于事。
其实元朝并不想杀文天祥,如果要杀早就杀了,张弘范手上有尚方宝剑,其实当场就可以杀了文天祥,也不用等到四年以后了。即便文天祥顶撞了博罗,博罗气的要杀了他,还是被忽必烈阻止了。忽必烈对文天祥抱有敬意,还有一些幻想。
忽必烈也反复劝降文天祥,文天祥就是不肯,忽必烈最后问,你到底要怎样?文天祥说,但求一死。忽必烈挥手让他退下了。
而文天祥最后又为什么死了呢?其实细思极恐。
朝中有位与文天祥一样在南宋做过宰相的留梦炎,他比文天祥做宰相要早,只不过他先投靠了元朝,在南宋还没有灭亡的时候。这个时候文天祥的存在对于他来说就是莫大的讽刺,他容不得文天祥的存在。当朝中宋朝降臣要求忽必烈放文天祥回去做道士的时候,留梦炎坚决反对,他对忽必烈说,你今天放了文天祥,明天他要是造反你怎么办?就这样,文天祥的一线生机破灭了,毁在了投降派的手上。
而南宋这边,也有一个人,天天盼着文天祥去死,他就是王炎午,原本是一名太学生,当时鼎鼎大名的爱国青年,曾经投奔文天祥做过幕僚,后来因为父母病死而离职。文天祥被俘后不久,他就跳出来写了篇《生祭文丞相文》,就是在文天祥活着的时候写他的祭文。
祭文有一千七百多字,他让人传抄了一百多份,沿着文天祥北上大都的必经之路沿路张贴,就像今天的大字报。据他所说,每个字巴掌大小,沿途张贴。不过这个说法是存疑的,一千七百多字,每个字巴掌大小,这文章得写多大面积?而且文天祥是朝廷要犯,一路上自然是戒备森严,还能允许你沿途张贴的这么明显?
王炎午振振有词,他说到,文丞相二十中了状元,四十当了宰相,极尽殊荣,备受皇恩,如今要忠孝两全,也就差一死了。他在文中还提醒文天祥,如果今天不死,到了大都那边就会死的很惨,如果不知道该怎么死,我教你,可以冻死、饿死,也可以淹死、闷死,文丞相,你自己看着办吧。
这是什么狗屁逻辑呢?是变态的逻辑,劝别人去死,但他自己却一直活得好好的。虽然后来王炎午没有效力元朝,但他一直活到老死,其实就是个伪君子!
于是,文天祥在宋朝这边的“爱国青年”和元朝那边的投降派的联合劝死下,最终还是死了。
慷慨就死,这本来是值得尊敬的行为,但是这样的行为应该要出自于一个人的自愿。文天祥对于宋朝已经尽力,是死是活应该是他个人决定。而那些以道德标榜的人,从来都是用最高的道德标准要求别人,却用最低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的,把一套道德标准强加给别人,却从不要求自己,这又是何等的虚伪、变态呢?
其他网友回答
在以身殉节的古代文人中,文天祥是最为著名的一位。自从被俘的那一刻开始,文天祥便一心求死,在自杀未遂后,他在被押赴北方的途中,又绝食八日,着实令人动容。在绝食求死未果后,文天祥依旧一心求死,最后慷慨就义。
文天祥是南宋名臣,生于1236年,正是南宋风雨飘摇之际。宝佑四年(1256)年时,文天祥中状元,进入仕途。文天祥是个十分刚正的臣子,是坚定的主战派。恭帝元年(1257)年时,文天祥在赣州组织义军,前往临安抵抗南下的元军,于次年升任右丞相。
面对元军的猛烈攻势,南宋尝试与之和谈,于是派文天祥前往。在1276年的和谈中,文天祥一度遭元朝宰相扣押,后侥幸逃脱,继续在南方组织武装与元军对抗。到1278年时,文天祥兵败被俘,成了元军俘虏。
在文天祥被俘后,他当即服毒自杀。可惜,元军却并未让文天祥得逞。在元军袭击文天祥部的这场战斗中,邹洬挥刀自刎,刘子俊、陈龙复、肖明哲、肖资等人尽皆战死,而被俘的杜浒也忧愤而死。可以说,当时南宋残部对元军的抵抗情绪十分高涨,很少有人投降。
文天祥落入敌手后,先被押往潮阳,后又被送往大都。据《宋史》记载,文天祥在前往大都途中,再次寻死未果: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
当时,元世祖也算求贤若渴,希望文天祥这样有才气的忠臣能投降,收为己用。然而,令文天祥虽然不再绝食,却始终不愿投降。面对元朝劝降的人员,文天祥坦诚相告:
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宋史·文天祥传》
面对如此大义凛然的文天祥,元朝统治者也无计可施,最终只能忍痛下旨将其处死。在文天祥受刑时,他还对刽子手说:“吾事毕矣。”之后,文天祥朝南方跪拜,慷慨赴死。
文天祥虽为一代文臣,但却一身傲骨,着实令人钦佩。据说,在张弘范对其劝降时,文天祥拿出自己所作的《过零丁洋》,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也令对方颇为敬重,只好不再提投降之事,而是礼遇有加。
如今回顾文天祥的事迹,着实令人动容。文天祥求死,一方面是他自己富有气节,始终秉承着忠臣不事二主的理念;另一方面则是,南宋灭亡时士大夫阶层表现的大多都极具气节,或力战而死,或自尽而亡,很少有投降者。只是,在这批士人中,自然尤以文天祥的事迹最为典型。
其他网友回答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作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这是文天祥的媳妇儿欧阳氏,在给文天祥收尸时,从他的袖管里找到的一句话。欧阳氏看到这句话,不禁声泪俱下,她直言:我夫不负国,我安能负夫?在安葬完文天祥以后,欧阳氏也跟着自尽了。
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所以很少有人能够理解,也不可能选择成为文天祥,可是文天祥的的确确就在那里,就在历史书本里,永远都不会被抹杀掉。你可以不相信忠义,甚至鄙夷忠义,这是现代社会的常态,但是你不能不承认忠义的存在。
如果你是文天祥,你该怎么选?
文天祥所处的环境,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他被元军俘虏以后,忽必烈曾经多次前来劝降,而且不止一次自己亲自前来,都遭到了文天祥的拒绝。
宋朝的另外一位状元宰相留梦炎,被忽必烈派来劝降文天祥,结果遭到了文天祥的各种辱骂,只好羞愧地离去。
宋朝的小皇帝宋恭帝赵显,也被忽必烈派来劝降文天祥,赵显说了一大堆话以后,文天祥只说了四个字:圣驾请回。
宰相、皇帝全都选择了投降元朝,为什么文天祥就是不愿投降呢?这是所有人都不能理解的,当年刘禅投降了邓艾,姜维不也罢兵投降了钟会嘛!
不能理解的还在后面,文天祥的妻女当时也被元军给俘虏了,她们在元军那里干着粗活,备受欺辱,只要文天祥点点头,她们就能够得到安逸的生活。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对不起,我会点头。可是文天祥始终都没有点头,他的心里有一股信念,正是这股信念始终在支撑着他。
是气所磅礴,凛然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文天祥20岁便高中状元,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在文天祥的前半生中,他没有所谓的家国天下,只有荣耀和辉煌。
因为他的人生一直处于一帆风顺的状态,文天祥也就堕入了纸醉金迷的生活当中。他开始寻欢作乐,可是有一天,他发现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完全不允许他这么放纵下去。
文天祥一改常态,他知道南下的蒙古大军,即将成为南宋的致命伤,为此他积极上书主战,只有面对敌人,才有战胜敌人的可能。
可惜当时的宋理宗赵昀是个糊涂蛋,他只知道研究自己的理学思想,错过了富国强兵的大好机会。
公元1275年,蒙古大军再次南下,这次是来真的了,因为他们的兵锋直指之地居然就是南宋的都城临安。
至元十九年,有闽僧言土星犯帝坐,疑有变。未几,中山有狂人自称”宋主”,有兵千人,欲取文丞相。京城亦有匿名书,言某日烧蓑城苇,率两翼兵为乱,丞相可无忧者。时盗新杀左丞相阿合马,命撤城苇,迁瀛国公及宋宗室开平,疑丞相者天祥也。—《宋史》
当时的宋朝已经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之中,没有人愿意前来搭救宋王朝,只有文天祥散尽家财,组织了一支勤王军前来勤王。国仇家恨面前,文天祥放弃了安逸的生活,放弃了纸醉金迷,从此踏上了保家卫国之路。
纵有香忠骨,却无回天术。
文天祥是著名的忠义宰相,那么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当上宰相的呢?当时他出使元廷,结果被人家给扣下了。好不容易逃出来以后,文天祥这才被拜为右丞相。
因为此时的宋朝也意识到了,人家是来灭国的,你再一味地求饶压根就没有任何出路。只有任用文天祥这样的主战派成员,才有可能保住宋朝。
那么文天祥有没有办到呢?很可惜并没有。文天祥最大的作用,那就是名气大。因为人家有文采,又忠心报国,所以是南宋后期的精神支柱。可是在军事上的才能,不可否认,实在是太平庸了。
文天祥所领导的抵抗军队,几乎没有打过胜仗,一直处于节节败退的状态。比如说刘钦、鞠华叔、颜师立、颜起岩等人全部战死,他最中意的武冈教授罗开礼在收复永丰县以后,也兵败被杀。
节节败退的文天祥,带着残余人马,已经逃到了丽江浦。这个时候他被加封为信国公,几乎成了南宋朝廷最后的依靠。
让这么一个没有军事才能的人,作为最高军事统帅,这是南宋朝廷进退失据的关键败笔。很显然,南宋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了。
文天祥被抓的时候,正在五坡岭上吃饭,谁也想不到元军和土匪的人马突然杀到。为此文天祥选择吃龙脑自尽,结果居然没死,就这么成了俘虏。而他的老婆女儿此前已经被元军俘虏。
南明的史可法和文天祥很类似,他们都是忠义之臣的表率,也都是流芳千古的名臣。可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致命伤,那就是缺乏军事才能。
在乱世中,把王朝的命运交托给没有军事才能的人掌管,无异于是在为亡国做铺垫。很显然这两位都是回天乏术之人。
总结:文天祥死得其所,和国家大义比起来,家人的利益他不放在心上。
文天祥如果投降了,那么他的妻女就不用在元廷中干苦力,遭受屈辱。我想这世上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投降。
可是文天祥是20岁的状元,是南宋的宰相,是天下反抗元朝统治的代表人物。如果他选择低头,可不是一个人低头,而是千千万万个人低下了头。
这代价实在是太大了,拿一个王朝的灭亡,去换取一家人的幸福,这是文天祥所不愿意看到的。舍生取义,大概就是这么个道理。
只不过文天祥更加伟大一些,他不仅愿意舍弃自己的性命,也忍心舍弃家人的性命。只要他这杆抗元大旗不倒,他相信天下就会有若干人会在抗元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参考资料:《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