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丧事祭拜亡人顺序(祭祀老人有什么讲究)

网友提问:

农村人为去世的老人开祭是怎么回事?祭礼有哪些内容?有没有意义?

优质回答:

为去世的老人开祭,是一种特色文化,更多的是体现逝者为大的人文精神,也是为再生的亲人相邻朋友的一种宣告。

人来到世上,短短几十载,有的人过得平凡有的人过得风光、有的人过得富足、有的人过得贫困、无论是哪一种,但人生的意义都在于此间,为逝者开办祭奠活动,也是告慰逝者的在天之灵,更是生者为逝者灵魂的告慰。

无论你在什么样的社会位置,人都会有离去的一天,这是自然规律, 有老人离去就有新人出生,这是世界进化的一个自然过程,为逝者开祭为生者庆生,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文化。

祭祀流程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和各地方的风俗习惯不一样,但其目的都是盖棺定论,愿生者坚强,逝者安息,并让逝者如土为安,让再生的人心灵上得到无悔的安慰,更是家族史的一种传承。

有的地方3天4天,有的有9天,各地不同的方式或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来决定,但这些年国家提倡精神文明建设,提倡节省,杜绝浪费,我弟也相应的出台了,严禁大操大办酒席或丧祭,从某种意义上讲,也节省了社会资源,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

意义何在?

其意义就是对亲人朋友相邻的一种宣告,有的是生者生前高高兴兴的生活,去世后也风风光光的离开,对逝者亡魂的一种超度,中国人崇尚佛家文化、道家文化等,而佛道两家在很多地方被融为一体,其大多是在为逝者超度上体现出来,希望逝者的亡魂入土为安,希望逝者的在天之灵庇护家人的健康成长,在开办祭祀的过程中要烧掉很多纸,其目的是为逝者到另外一个极乐世界去开辟一个新的空间,不受其它的欺凌等等,这是生者的一种自我告慰,虽然他是唯心的,但这是几千年文化的一种传承,在目前来说还难以去改变它,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类更加走向文明,这些风俗会被在经济的发展中,人文精神文明的提高中慢慢的会减淡。

其他网友回答

为逝亡者行祭礼,我这里基本没有了。实行火化了,人们对这种老礼仪淡化了,都认识到厚葬不如薄养,况兼免了一大笔花费,减轻了精神负担,倒也不是坏事。

我这里,这些祭祀礼仪还有:扫墓,迎神遊乡,年例等还举行祭祀。仪式大同小异,只是祭祀的对象不同。都是以欢快的乐曲相伴,在喜庆的氛围进行。

其他网友回答

祭礼也称喊祭,其程序、过程、内容相当复杂。老人去世,还搞这一套的已少之又少。我们这里方圆几十里都难得听说一回。如今,会祭礼那些仪节、那些诗的人已相当相当少了,甚至找不到了,而且一、两个还不行。同时,还有几个人会写祭文?会写帖书?所以,这个项目到了”破旧立新″的时候了,别再提倡了!

其他网友回答

开祭是祭祀亡灵的一种仪式,即为“鹤吊开堂”,共两大部分。⑦堂奠,一般于发丧先期下午举行。主祭宾为佳宾,也叫做客祭(除孝子贤孙以外的直傍系親属),为祭祀亡灵的专场活动,有固定的程序,全场配有中西乐队(大小乐)相伴,设神位丶香案丶灵位三张台桌。礼生一般四人加家礼生一人(请主祭者),放炮奏乐后礼生歌开堂诗三章(略)就可以进行客祭了,按长幼次序逐个逐项进行(参神香案礼最后祭祀祭文礼生代读,也可客主自读,复位孝子谢礼退位紧接下一位,直至礼成。第二部分为家奠,旧时安排在次日早上,现在大多数都是堂奠结束后継续举行。家奠复杂得多,从头至尾诰文七十有二,凡是程序都有诰文,中途歌词可多可少,礼数繁多,一般三献,极个别有点主者(场面特别,礼生十数人,桌台七八张,旧时只七品以上可作点主官)。三献礼毕宣读祭文,撤饌佳宾向孝子赠言,礼成奏乐。

其他网友回答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