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张九龄为什么能看出安禄山将来肯定会造反?
优质回答:
张九龄对安禄山的反感、怀疑,源自于他对当时唐朝军政高层“主昏相奸、将有贰心”可怕景象的清醒认识和高度警惕。
张九龄学富五车、才智过人,性格刚直不阿,从不向权贵低头。在他近40年宦海沉浮中,他因与权贵不和屡遭罢官、流放,但也正因为这段特殊经历,张九龄对民情、边防体察和感悟较深,看待问题更加见微知著、一针见血。而且张九龄具备深厚文史造诣,善于通过“古今对比”来汲取历史经验教训。
具体到安禄山的问题上,张九龄主要看到的是西晋末年因异族得势招来“五胡大乱”,因此他对于唐廷重用胡人充当边将十分警惕。安禄山有一次进京见驾,张九龄专门给前者相了一面,随即得出“将来祸乱幽州者必此人”的精准判断。俗语道,面由心生,而阅人无数、经验老到的张九龄通过察言观色就能看出安禄山绝非善类,的确很厉害。
后来,张九龄得知安禄山(时任范阳节度使张守珪的部将)因违反军纪轻敌冒进导致惨败,已被押赴京城听候处置,就更加确定自己此前的判断没错,于是坚决主张将其按军法处斩,还向唐玄宗呈上了一篇著名的《请诛安禄山疏》。
在这篇奏章里,张九龄先以古代名将穰首、孙武等人“依法治军、执法必严”的典故来劝谏唐玄宗杀安禄山以肃军纪,然后又阐明安禄山“形相已逆,肝胆多邪”等反叛迹象,并警告皇帝若将其放虎归山必留后患,“终生大乱”。
此外在面见唐玄宗时,张九龄还举出西晋尚书左仆射王衍预见小贩石勒(羯族人,后来从奴隶当上皇帝)“将来必成枭雄”的典故,认为安禄山狼子野心就是“唐朝的石勒”,以后肯定是个叛党。但很可惜,唐玄宗没能听进去这番金石良言,还是把安禄山特赦了。
过了不到20年,被张九龄断言“必反”的安禄山果然掀起安史之乱,唐玄宗被迫仓皇逃亡四川,这时他才想起张九龄当年的劝告,悔恨得肠子都青了,“每思曲江则泣下”,而曲江正是张九龄的故乡。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张九龄(公元673一74O年)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武则天时期中进士。先后当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迁中书令,是唐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诗人。
张九龄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他博学多才、阅历丰富、直言敢谏,在识人用人方面独具慧眼,他能够根据安禄山的言谈举止,蛛丝马迹,认定此人有野心,会成为唐朝的最大祸害,劝说唐玄宗除掉安禄山,唐玄宗却不以为然,仍然对安禄山深信不疑,最终导致安史之乱。
如果唐玄宗晚年,能够知人善任,采纳张九龄正确的意见,能够近贤臣、远小人。像李林甫、杨国忠这样的人不会得到重用,对张九龄这样的忠臣能够言听计从,安禄山就不能做强做大,安史之乱就不会发生,开元盛世就不会转为乱世,唐朝也不会就此走向下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