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称喜欢的女子为什么(古代喜欢的女孩称为)

网友提问:

你最喜爱的古代女子是哪位?为什么?

优质回答:

我想大家与我一样,看到这个问题,脑海中像翻阅一部古代女子图鉴一样,什么西施、卓文君、李清照、梁红玉、鱼玄机等各种性格迥异又魅力无穷的女子都跃然纸上。然而我最喜欢的古代女子,也是对我影响最大的古代女子。不得不承认还是武则天。关于武则天的历史材料有很多,包括《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和《唐大诏令集》等。如果大家没有时间去恶补史书,那么我给大家附上一段《新唐书76卷则天武皇后传》节选,虽然对于武则天一生的描述不算详尽并且有微小的出入,还是可以让大家对她的一生有所了解。第三段阐述了我对武则天喜欢的具体原因。没有耐心阅读第二段的读者朋友们,可以直接阅读第三段。

“高宗则天顺圣皇后武氏,并州文水人。父士彟。文德皇后崩。久之,太宗闻士彟女美,召为才人,方十四。母杨,恸泣与诀。后独自如,曰:见天子庸知非福,何儿女悲乎?母韪其意,止泣。既见帝,赐号武媚。及帝崩,与嫔御皆为比丘尼。高宗为太子时,入侍,悦之。王皇后久无子,萧淑妃方幸,后阴不悦。它日,帝过佛庐,才人见且泣,帝感动。后廉知状,引内后宫,以挠妃宠。才人有权数,诡变不穷。始,下辞降体事后,后喜,数誉于帝,故进为昭仪。昭仪生女,后就顾弄,去,昭仪潜毙儿衾下,伺帝至,阳为欢言,发衾视儿,死矣。又惊问左右,皆曰:后适来。昭仪即悲涕,帝不能察,怒曰:后杀吾女,往与妃相谗媢,今又尔邪!由是昭仪得入其訾,后无以自解,而帝愈信爱,始有废后意。帝下诏废后。诏李勋、于志宁奉玺绶进昭仪为皇后。上元元年,进号天后。帝崩,中宗即位,天后称皇太后。太后不惜爵位,以笼四方豪桀自为助。虽妄男子,言有所合,辄不次官之。至不称职,寻亦废诛不少纵,务取实材真贤。又畏天下有谋反逆者,诏许上变,在所给轻传,供五品食,送京师,即日召见,厚饵爵赏歆动之。凡言变,吏不得何诘,虽耘夫荛子必亲延见,禀之宾馆。敢稽若不送者,以所告罪之。故上变者遍天下,人人屏息,无敢议。太后虽春秋高,善自涂泽,虽左右不悟其衰。俄而二齿生,下诏改元为长寿。神龙元年,太后有疾,久不平,居迎仙院。宰相张柬之等建策,请中宗以兵入诛易之、昌宗,于是羽林将军李多祚等帅兵自玄武门入,斩二张于院左。中宗于是复即位。徙太后上阳宫,帝率百官诣观风殿问起居,后率十日一诣宫,俄朝朔、望,复唐宗庙,诸武王者咸降爵。是岁,后崩,年八十一。遗制称则天大圣皇太后,去帝号。谥曰则天大圣后,拊乾陵。”

太子李显通过神龙政变,再次登上帝位以后,才尊母亲武氏为“则天大圣皇帝”。所以严格来讲,并不能用”武则天”来称呼其一生。但是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我全文采用这一称呼。关于武则天的描述,使用得最多的词语莫过于政治家、书法家、女皇帝、善弄权谋、心狠手辣这五个词。我喜欢她的原因也差不多,不过是正面的欣赏。具体原因如下:

①胆识过人。

②在逆境里,不气馁。为自己创造机会。

③不形于色、沉得住气、能屈能伸、忍耐力强。

④持之以恒,意志坚定。

第①点 :胆识过人 。武则天的一生都可以用胆识过人来形容,但是令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件事:第一件是被选入宫时,看到母亲痛哭流涕不舍其入宫时所说的话:”见天子庸之非福,何儿女悲乎?”面对一个一无所知的深宫高墙,没有任何畏惧,反而这样反问母亲。可见14岁的武则天小小年纪就颇有见地并且胆识过人了。第二件是众所周知的”狮子骢事件”。具体过程不必赘述。虽然当时唐人有胡人血统,女性思想也相对开放,但是敢于在万人之上的皇帝面前毛遂自荐,真可谓是胆识过人、勇气可嘉。就算那时的武则天初出茅庐,行事不算周全,但也正是这样无所畏惧的性格才促成了她日后政治理想的最终实现。

第②点:在逆境中,不气馁,为自己创造机会。这一点,令我印象深刻的也是两件事:第一件体现在唐太宗病榻前,与当时的太子李治的“相恋”。《唐会要*卷三》中记载:”时上在东宫,因入侍,悦之”。作为父亲的妾室与儿子发展亲密关系这件事,在寻常百姓家就已经有悖伦常,世俗不容。况且二人是在帝王之家,暂且置道德观念不论,可见武则天在困境中,不但没有气馁,还能为自己创造机会。当然了,我们作为当代人不仅要以史为鉴,还要以人为镜。在守住自己道德底线的前提下,再学习古人的优点。第二件体现在武则天进入感业寺后写的一首诗上:”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彼来尝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这是武则天写给李治的。这个时候的武则天,比初入宫廷时还要迷茫。她并没有每天以泪洗面,日渐颓废。而是把微弱的希望寄托在李治身上,并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全力以赴,奋力拼搏。我想在感业寺时,就算李治彻底把她遗忘了,她也绝对不会因此一蹶不振,而是时刻寻找机会,改变命运。或者说她已经做了许多件可能改变命运的事,只是并无史料传至后世,让我们知晓罢了。包括后来修建明堂,修改、译讲《大云经》,都体现出了武则天在努力实现政治目标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或许我们在顺境中亦可如此,但是若在逆境之中,却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前几年在工作中,我被同事们戏称孙、穿山甲。说我遇神杀神,遇鬼杀鬼。没有啃不动的石头。意思是不管什么样的大难题,我都能轻而易举地克服。我觉得我这一部分性格的养成就是受了武则天极大的影响。并不是我能力强,而是面对困难不气馁,不停地寻找机会,所有想到的可能有助于克服困难的方法,我都拼尽全力、认真地去实践。所以成功的几率也比别人更大些。我希望当下的年轻人能够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我们不是在为别人工作,而是在为明天的自己。工作中积累的每一条人脉、每一个经验于我们自己而言,才是比薪金更重要不知多少倍的真正的财富。

第③点:不形于色、沉得住气、能屈能伸,忍耐力强。这一点,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武则天两个时期的表现。第一个时期是武则天从感业寺再次入宫的时候。《新唐书》中用“痛柔躯不耻,以就大事”来形容武则天当时的处事态度。武则天得以再次入宫已是万幸。她没有小心翼翼、苟活性命,而是无时无刻不在为自己的政治目标而努力。她克制本性,隐藏锋芒。不光对皇帝李治言听计从,柔情逢迎。对王皇后亦是卑躬屈膝,小心侍奉。如此已经算是处事周到,可武则天不止于此。《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九》中记载“武昭仪伺后所不敬者,必倾心与相结,所得赏赐分与之。由是后及淑妃动静,昭仪必知之,皆以闻于上”。可见武则天不光小心谨慎、心思缜密、注意细节,更值得敬佩的是不形于色、沉得住气、能屈能伸、忍耐力强。第二个时期体现在武则天对付太子李贤的过程中。当时唐高宗李治风疾发作,召集大臣议事,欲让武则天摄政。宰相上谏:“陛下奈何以高祖、太宗之天下,不传之子孙而委之天后乎!”这件事情的发生,就让武则天明白,预想成就大业,太子李贤乃最大障碍。母子二人从此心生嫌隙,关系也越来越紧张。(怀疑二人并非生理学母子,与本论证无关,不做详解)。太子李贤天资聪颖,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在李宏当太子之时就开始监国,事必躬亲,把国家政务打理得井井有条,深得唐高宗欣赏。武则天在对待这样优秀的太子李贤时,又一次体现出和她本身积极主动性相悖的超强忍耐力。武则天表面上忙于政务,无暇分心。实际上随时暗中留心观察,待太子李贤防备之心松懈下来,才伺机而动。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太子宫中官僚上书说李贤纵情声色。武则天抓住时机,以此为突破口。终于通过一件风化案追踪到另一件杀术士案,又在查杀术士案作案工具的过程中,查出太子府马房之中有几百具甲胄。武则天抓住时机,毫不犹豫直接定义成谋反案。就算高宗质疑求情,武则天也态度坚决并表示:“为人子怀逆谋,天地所不容,大义灭亲,何可赦也?”就这样,太子李贤浑然不觉之中,一步步被武则天拉下太子之位。可见武则天遇事该进则进,该退则退,时机未到,能沉得住气、忍耐力强;时机一到,也绝不手软。

第④点:持之以恒、意志坚定。我在中国古代历史人物中,最喜欢的人有两个。男为曹操,女为武则天。二人有许多共同特点。《旧唐书*则天纪》中评论武则天“素多智计,兼涉文史”。用这一句评论曹操,亦无可厚非。但是二人最大的区别在于:曹操一生未称帝,他的谋天下大计是在天下大势一步一步发展中明确的。而武则天作为一名女子虽不是入宫就为称帝。但是她的政治野心是有目共睹的。她14岁入宫,于一般人而言,若不能受皇帝恩宠,三年五年初生牛犊的志气就可能消耗殆尽了。而武则天一生都持之以恒、意志坚定。就算因太宗殡天而入感业寺,也未能在精神上将其击垮。她在困境之中,不气馁,主动创造机会。所以她的每一次绝处逢生和最终的成就帝业都是绝非偶然。

武则天一生传奇。由于其性格张扬外露,并没有得到唐太宗宠幸。11年最美好的青春时光都蹉跎在深宫里。她在唐太宗病重之际,才得以抓住机会。尽管如此,唐太宗殡天后,武则天也没有直接得到李治的特殊照顾,也被送往感业寺。我前几年摘抄过两段话,到现在依然喜欢。第一段是:“每一个出色的女子,都曾在感情路上磕磕绊绊。在每次飞蛾扑火里烧成过灰烬,转而春风吹又生,爱情让内心丰盈的女子更丰盈,让无力承受的人迅速枯萎。”另外一段是:“年龄对一个人来说,可以是一种负担,也可以是一种财富,一个女人只要足够喜欢自己,年纪是伤害不了她的”。我觉得这两句话揉捏在一起,用来描绘武则天再合适不过了。对于一个真正心怀大志的人,时光是伤不了她的。有的人的志气或许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枯萎,而武则天正是在时光的流逝中,沉淀出了更好的自己。她学会了抑制本性、收敛锋芒。置于道德观念不论的话,这是一个多么优秀的女子啊!实在是让我无比敬佩、无比喜欢。

其他网友回答

武则天是治国英雄

花木兰和穆桂英他们应该是武将

我昨天改变了地球,改变了人生

他真正的样子是什么样的?

小的时候要是跟七仙女一样,他就是老娃,80岁他都改变不了多少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