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文学著作(有思想的著作)

网友提问:

看了20几本文学著作,怎么思想还是没改变呢?

优质回答:

云中答题,相互学习。

看到你提的这个问题,突然想到网上的一句话:都说西藏是净化灵魂的地方,为什么我回来内心还是那么龌鹾。

不夸张的说,西藏神圣纯洁的雪山、一尘不染的湖水、清澈悦耳的梵音以及那些虔诚的朝拜者……让不惜千里迢迢去过的人,内心都会有一种波及灵魂的震撼。它会让你有所思考有所反省与放弃,甚至会让重新构建人生框架。

这或许就是,所谓的环境改变人吧。

但是,并不意味着每一个去过西藏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与感受。它的环境或许具备这样的功效,可就像那些虔诚的朝拜者,需要的也是你的虔诚。

你看了二十几本文学著作,思想却依旧没有什么改变,我来告诉你为什么?

首先,一个人思想的形成过程,到逐渐的趋向稳定,是基于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有出生的家庭环境、有接受的文化教育、也有初始接触社会的环境等等。

你读文学作品,是提升知识文化与个人的修养,这个文化知识,是决定思想形成的一个方面,并不是唯一的指标,或者决定性的因素。

你的家庭成长环境,与第一次独立的接触社会环境,这个不是文化能够改变的。尤其是家庭环境,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这话并不是空穴来风,是有经过实践与证明的科学依据。

还有一点,同样是文化知识不能决定,那就是天生的性格底色。这个文化不仅无法左右还会反过来决定我们的天赋喜好。而一个人思想的形成,也离不开个人的性格影响。

因此,通过几本文学著作,就想让一个人思想有所改变,并不是那么容易。

其次,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能读二十几本文学作品的人,说明已经有了成熟的思想。那么,想要改变也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

电影《落叶归根》胡军扮演的司机,对扮演农民工的赵本山说,开车跑了三十万公里的路程,还是没找到卷钱跑了的妻子。赵本山回答说,既然跑了三十万了,那就再跑它三十万,不信找不到。

借此电影台词,我也想对你说,既然读了二十几本了,那就再读上它二十几本,不信它思想没有变化。

人生中的每一次改变,除了努力与拼搏之外,其实更重要的是不懈的坚持。所谓的水滴石穿就是持之以恒,也就是我在开头所说,正如西藏那些虔诚的朝拜者。结果能不能看见闪闪的佛光,这个我们暂且不说,但虔诚与坚守却是看见佛光的必经过程。

建议再读二十本,不敢保证思想一定会有变化,但如果想要有出现改变,这份坚持是唯一的途径。

最后,圣人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坚持的基础上再继续读书,要一边读还要一边思考。要学习新的还要巩固旧的,温故而知新就是这个道理,旧书百回读熟读子自知,这些都是读书的上乘心法。

凡是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要太过刻意。思想的上改变,是一个循序渐进与潜移默化的过程。铁杵磨成针,功夫到了或许在读书中某一句话,就会让你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读的过程中要不断反复的思考,不要望文生义囫囵吞枣,这是读书之大忌。那些在西藏灵魂得到净化的人,一定是带着虔诚的心与身处其中的醒悟与思考。

所以综上所述,要想依靠文学作品让其思想上发生改变,你只有心怀虔诚与坚持不懈并善于思考,才有可能通过文化的点滴积累,撬动你原有的思维模式,量变到了不可承受的阶段,必然会发生质变。

在此祝你早日顺利抵达。

大家好,我是云中之笔。欢迎朋友们留言点评,一起交流学习。我在头条等你,不见不散!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我愿意与大家共同探讨这个话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想应该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名著的思想内涵。这里说的名著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外国名著,二是指中国名著,从目前来看,流传至今的中外名著多如牛毛,就中国名著来说也不仅仅是古代的四大名著,包括现代和当代的名著也很多。题主所说的看了20几本,就数量来说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少得不能再少了。就我个人来说,在上初中以前,我基本上把国内的有名气的作品都看差不多了,主要是带有革命色彩的书籍,记得清楚的是《红岩》、《红色娘子军》、《铁道游击队》等,高中之前,阅读了《骆驼祥子》、《家》、《春》、《秋》等,古代的四大名著虽然也阅读了,但是没有理解其中的含义,就连书里的人物也分不清楚。后来考上了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接触的中外名著就更多了,通过学习,也有更加深刻的了解,这对我以后工作和学习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从这个方面来说,仅阅读20几本名著是远远不够的,更不可能从思想上改变自己。

第二,阅读名著必须弄清楚思想内涵。我们阅读名著的目的绝对不是一种时尚或者消磨时光,更不是一种形式,而是扩大自己知识面的重要渠道。记得我阅读名著时喜欢做读书笔记,将名著里最精彩的语言摘录下来,便于以后复习参考。记得大学四年,我摘录的名著笔记就有50多本180多万字。这还是20年前没有电脑、手机的网络信息闭塞的时代。现在不同了,网络特别发达,要做读书笔记并不困难。还有一点,我在做读书笔记的时候,喜欢揣摩作者或者书中人物,思考作者使用语言的真正目的。通过多年来的积累,自己感觉知识面越来越广,很多学到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都能够得到运用,而思想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

第三,要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上面我在以我为例时提到过做阅读笔记,这种做法的好处很多,主要是在做笔记时有了一个熟悉和思考的空间。当然,我们阅读名著紧靠做读书笔记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我们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换句话说,就是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让实践去检验。我们通常所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还是以我为例,我大学毕业后参军,因为从小就喜爱文学,到部队更是如此,部队根据我的情况,又把我送到军校学习新闻专业,毕业后在军区报社做随军记者和编辑,转业后,先后在报社、电视台做编辑。我从13岁开始发表作品,到目前先后发表中长篇小说、诗歌、散文等1600余万字。所有这些,都是和我长期阅读名著有一定的关系。因此,阅读名著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行为,是需要认真思考并学会运用的过程,只有这样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读了二十多本文学著作可以看出你对文学作品的喜爱,也可以看出你是一个爱学习,有毅力的人。二十多部著作不算少了。

其次,你想要改变自己的思想,除了通过阅读这些文学作品之外,其实还应该结合文学作品中的一些优秀思想从自身出发,改变不好的思想。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改进:

1.认清自己思想的缺陷或不足,了解自己想要变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应该拥有怎样的思想;

2.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因为一个人的思想观念是综合很多因素所以才形成的,所以要改变自己的思想并不容易,一定要持之以恒才行;

3.好的思想要多用行动来实践,这样才能让自己记忆深刻;

总结:如果觉得自己的思想有不足的地方,可以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进行学习,但是更重要的是要自己心里认可好的思想。如果自己内心觉得这个思想都不是正确的,那么就算读了再多的文学著作也是没有任何帮助的。但是,相信每个人都要要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那么,我们也应该从各方面对自己进行提升。

好了,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在此,也欢迎大家提出不同的意见和看法!谢谢大家!

其他网友回答

要是思想上的改变能让我们察觉到的话,那这个改变是很剧烈的。就比如从重男轻女变为男女平等的思想,这个改变我们肯定能察觉的到,但是我们通过读书是不会获得这种剧烈的改变的。

我们的思想就像是一颗树,读书所能做到的就是使大树的枝干更加的枝繁叶茂,这种改变我们是感受不到的,一棵光秃秃的树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变成枝繁叶茂的树,而是慢慢的成长的。我们每天都在观察树的成长,也渐渐再忘记之前的树是长什么样的。只有拿起手中的相机拍下对比图,我们才会发现树的变化原来已经这么大了。

读书是永远改变不了我们思想那棵树的主干的,而改变主干是我们瞬时能感觉到的变化,因为与我们的思想原则有着本质区别的书我们是肯定读不下去的。就比如让我们现在去读那些宣扬一些封建陋习的书,我们肯定会觉得恶心,并且从心理和生理上进行排斥,除非我们是想强行扭转我们的思想,这个过程很痛苦也很艰难。

所以说,继续读书并且享受读书吧。

其他网友回答

答题人 | 胡 渔 (湖北省全民阅读推广大使、湖北省“十佳领读者”)。

读了20几本书,就指望思想有新变化?这个就是比较急功近利的想法和行为了。

自我30多年的阅读经验来看,具体读了多少书,不知道,但还是可以试着分析一下你这个问题的。

作为全民阅读推广大使,平时经常接受各类书友的咨询,包括各种问题。作为阅读指导顾问,也相当于医生,那么对于你们这类有阅读困惑的“患者”,首先得弄清楚你的病情,才能对症下药。

首先,你说读了20多本文学著作,都是哪类作品,好歹要列出你读的书名,才好做分析。即使是文学作品,也有很多类型,如果你阅读的文学作品,都是同一个类型,那么可能做的是重复运动。文学作品里面分很多种,去中国近现代文学,古典文学,古典文学里还有诗词歌赋。还有外国文学,里面又分欧美文学,拉美文学,还有东南亚文学,非洲文学等。

读了这么多作品,个人思想没有变化。可能得原因之一,就是你读的文学作品比较单一化。

其次,阅读方法也很重要。具体说就是个人对书本知识,思想的吸收能力。

有的人读了很多书,但依然过不好自己的基本生活,就是因为吸收不好,或者说吸收的角度有欠缺。

很多人以为只要打开书本,认字就算是阅读么?那只能是认字。孔子都说: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说明了思考和学习的关系。真正的阅读不只是认字,了解一本书的基本主题思想,那和学生时代语文老师照本宣科没有什么区别:某某文章,写了什么,说明了什么,给予了我们什么启示?很多人到此为止,也把到这个环节视为自己阅读完毕!

真正的阅读要做泛读和精读相结合。一般人,没有特殊要求的,基本的泛读为主,真正要更新自己的思想,必须得精读,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口到”。具体说明如下:

眼到——书中内容,每一页,每一行,每一句话,到具体的字词句,都要认读,切莫跳过去,只求其大概意思。

手到——阅读的时候,要做读书笔记,三言两语,几条下划线,或者深度的书评都可以,总之都要动笔。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

心到——就是要心脑开动思维器官,进行思考,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其目的何在?多给自己设问,存疑等,切莫只把自己变成一个单纯的接受者。

口到——所谓阅读,很多时候,其实,我们只做到了一半。就是阅,并没有读。对于比较经典的文学作品,有时候是需要读出来的,这样整个人都可能沉浸在作品里,比如世界文学名著《简-爱》里面简和罗切斯特先生很多的对话和独白,写得非常精彩,如果我们随着读出来,这样更能体会人物之间的感情,神态,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再次,作品思维向自我思维转化的问题。这个并非直线转化的。

哪怕是你读了世界上再经典的作品,他不会直接转化为你个人的思想。那么,这中间转化的桥梁就是社会实践——它简单的包括这几个方面——个人与他人关系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处理,个人的工作等。

笔者试以大家所熟知的《红楼梦》为例,做个简单的说明。

我们在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列个性鲜明的人物。比如王熙凤这个人,大家都知道她是个非常善于处理各种关系的人。她在书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那么我们怎么学习她呢?

你看王熙凤处理贾府的各种关系里,得心应手。首先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思考:假如,我是王熙凤的时候,我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看彼此的方法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她为什么会是这样。这样比较容易和作者,还我书中的主人公产生“共情”。

然后,再回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我们遇到人际关系怎么处理,我们在班里里,再公司里,在一个家庭里,尝试用王熙凤的思维和方法去看问题,分析问题。

当然,再说王熙凤的管理或者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问题。它必须结合我们每个个体的实际生活,进行更新,涤荡。这样才能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最终为我所用!

最后,还有一个人整体的阅读量的问题:就是你要读多少书,才能有可能改变个人的思想和思维?

前面的三点,你认真做到了,还需要有一个基本的阅读量。如果说,读20多本书,就能改变一个人的思想,而且是往好的方向发展,没有那么容易的。

笔者查阅了很多阅读学研究资料,最基本的阅读量100本左右,这还是只针对某一个学科。

以上回答不知道是否对你有所启发,大家对这个问题感兴趣,或者有同类疑问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会认真回复的。

(本文作者系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鲁迅研究会会员。)

@问答 @今日头条青云计划 @今日头条文化频道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