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有什么弊端(中国语文教育的失败)

网友提问:

中国的语文教育有哪些弊病?

优质回答:

语文该圈住,还是放纵“标准”圈住了语文,“无标准”放纵着语文

我们的语文教育有哪些弊端?本来语文是没有弊端的,因为专家学者对教材进行了反复论证才定下来的。《牛郎织女》会导致学生谈恋爱,删掉了。《愚公移山》不符合环保理念,也删掉了。朱自清的《背影》因为父亲过铁道买橘子,违反交通规则,也删掉了。还据说,鲁迅文章太深,不容易懂,也删掉好些了。

语文本来是不应该有弊端的。

勉为其难,我就斗胆提几点。

1.语文教材过于标准化。

从上面删文章就可以看出来。一定弄个标准出来,我们原来学了《牛郎织女》也没谈恋爱,现在禁孩子们,难道禁了就不谈?至于环保啦,交通规则啦,甚至有人说,朱自清一个大人,动不动就哭,也不符合标准。

语文就是要学生会读会写,弄那么多标准干什么?

2.考试试卷也弄出标准来。比如,第一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句子中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结尾起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引起人们思考等作用。僵死的问题,僵死的答案。

3.有标准下的无标准。语文课,从小学开始,就是概括段意,一直到初中高中都是这样。至于作文,就是高考,几个老师给分相差甚远,今年《生活在树上》有打及格分,最后打满分。而无数人偏偏反对满分。

4.语文太在乎考试了,所有的语文教学都是为了考试。有老师直言不讳的宣示,“语文教学题目化”,一切为了考试。记得一个最精彩的教育细节:“考场作文,文字,每一笔都不要写到格子外去。”导致不少学生考试完,再也不读书,不写作了。

本回答也是纯粹为了答题,不成熟,不喜勿喷。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语文教育的目的性不明确、定位不准确。语文教育必须要文道结合。所谓文,就是字、词、句、篇的知识;所谓道,就是人格熏陶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人格熏陶和审美情趣培养只能在语文课中进入,而且要从小学至高中一直贯穿其中。因为要在数理化等自然学科中进行人格熏陶和审美情趣培养是绝对不可能的,这是由学科性质所决定的;在政治、历史课程中进行人格熏陶和审美情趣培养也是不可能的,一是课时太少、二是内容也不完全契合;单独开设这样的一门课程更不可能,中小学教育的课程已经太多了,再也挤不出时间了。语文既有足够的课时、学科内容又吻合,是最佳的选择。可现在的语文基本上没有进行这方面的教育,现今中学生身上的一些人格问题语文是要负责任的。

对文的教育也是对不同年级段定位不准确。小学低年级(一至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任务就是识字教育,六册语文课本要囊括一级汉字的80%左右,学生只要把六册语文课本上的字、词掌握了就行了,根本没有必要读课外读物。现在一年级第一学期的语文就要求孩子读很多的课外读物,学生又不会读,必须要家长陪着一起读。家长既要化钱买很多的课外书,又要花很多时间陪孩子一起读,搞的家长很烦、学生很累。大量的课外读物反倒冲淡了课本上的内容,学生对课本上字词反而没有掌握了。小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字词都没有掌握,语文还要学什么?这样的语文教育是一举三失,家长烦、学生累、必须要掌握的知识没有掌握。

小学高年级(四至六年级),主要教学任务还是字、词,要把余下来的一级汉字全部学完、二级汉字要学70%以上,小学阶段要完成识字任务;同时,适当地学习一些句、篇的知识,适当读一些课外读物。初中语文的主要任务是阅读理解和词汇积累;要有指导地读一些课外读物,不宜读长篇小说,以优秀的散文、传记、杂文、政论文为宜;适当地学习一些文言文。高中语文要阅读理解与文言文并重。现在的语文不知道在学什么东西?

其他网友回答

中国语文教育弊端,首先是总在教本上打转转,学生阅读量小。其次重语文知识传授,轻说写能力提高。第三语文教师内卷化严重,分析课文,照本宣科头头是道,大部分写不出像样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