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科研思路与方法(中医药科研的困难)

网友提问:

中医药科研能力应该如何提升?

优质回答:

谢谢邀请,中医药的研发能力如何提高?这个问题问得好,中医药研发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中医药的审批标准不是按照中医的要求来审批,而是以西医的检测手段,化验成分,甚至是现代化提取。把中医药做成西医药的剂型,甚至成分也是西医化验成分,什么人参总皂苷,灵芝多糖了,黄酮了等等吧!中医药性说的是全息能量,四气五味,道地药材,君臣佐使配伍,根本不是说什么化学成分。而我们现在认定一种中医药是否合格,首先是毒理指标要达标,其次是主要化学成分要达标,就这两个指标大多数能治病的中医药就别想再上市了。我们的祖国医学,几千年的经方,民间秘方,效果虽好,难以市场化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医西医化,现代化,科技化。不是说西医,科技不好,是说中医药用西医标准来审核,就是驴唇不对马嘴。这中医药这方面,过度的科技化就是对中医药的毁灭性打击。中医药的剂型在过去除了熬汤药以外,还有丸散膏丹。现在随着市场的要求中药深加工,主要是提取,这可以说是一种进步,也可以说是一种背叛。对于中医药的看法,应该是多继承,多挖掘,多总结,把一些确实有效的经方,良方,甚至可以组织一些名老中医研究探讨,针对现在人们的常见病,多发病,给出一些基本的组方来做成成药,既有效,又方便还省钱。比如中医药,像藿香正气丸,胶囊,滴丸之类;六味地方丸,逍遥丸,银翘解毒丸,香砂养胃丸,保和丸等等。现在好多人在中医药使用方面误区比较大,第一觉得中医药治病太慢;第二觉得中医药太难吃,不方便;第三不对症乱吃;中医药治病慢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把病诊断清楚就瞎用药,当然效果不会好,还有就是根本就不是中医药能解决的问题,用中医药来解决,吃多少药也不管用,对中药产生了好多的误会。举个常见的例子吧,六味地黄丸大家都比较熟悉,人们都知道六味地黄丸是补肾的,治疗腰酸背痛,头晕,耳鸣,失眠多梦的,殊不知六味地黄丸是治疗因肝肾阴虚引起的上述症状才有效,如果是肾阳虚引起的上述症状,吃了不仅没有效果,病情还会加重。因此诊断是肾阳虚还是肾阴虚就显得更为重要了。现在的问题是中医药乱用的问题相当严重,某种程度上比乱输液和乱用抗生素也差不多。我们的国人现在是全民保健,全民乱补,只要说个什么好,一混而上,根本不考虑适合不适合自己。西洋参,枸杞,黄芪,三七粉,你看吧,药店大作宣传,老百姓是瞎买的吃,根本不考虑对不对证。因此,发展中医药需要一个好的环境,用科学的态度去审视中医药而非科学的方法,中医是一门伟大的理论体系,绝非简单的应用,一定的有懂中医的医生做指导,才能使用。千万不能自己瞎吃乱用,不然害了自己,毁了中医药的名声。

其他网友回答

中醫能力之提升在於多臨證,而不是走西醫之路在化驗室脱離實際。今人雖為外行卻指手劃腳,髙談闊論動輒以“科學”自居,且與國際接軌為由,真“貽笑於大方”也。於戲,今人之不古甚矣哉!

其他网友回答

已传承5000年的中医文化,博大经深,涵盖宇宙,还需要提升吗?

其他网友回答

中药科研代替不了中医传承,产业化可能在部分成方中实现,但如果想以此取代中医本身,将是毁灭性的!

其他网友回答

应该找药物学家和化学家来研究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