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工作者和律师有区别吗(律师事务所律师和法律工作者的区别)

网友提问:

大家是否知道法律工作者和律师的区别?

优质回答:

法律工作者和律师的区别:

律师是指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一般具有律师资格或法律职业资格,并在在一个律师事务所执业;

法律工作者是指符合司法部基层法律工作者管理办法规定的执业条件,经批准执业登记,领取《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并在一个(基层)法律服务所中执业,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人员。

律师:是指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向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人员,目前面向社会不同对象提供有偿法律服务的社会执业律师是主流,同时还有特定服务对象和范围的公职律师和公司律师。

法律工作者:是指取得司法部统一组织考试的基层法律工作者资格或经考核取得资格,符合基层法律工作者管理办法的执业条件,经申请并取得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书,在一个法律服务所从事法律服务的人员,他们目前也是法律服务执业人员,其称谓叫“法律工作者”或“基层法律工作者”;

其他网友回答

法律工作者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法律工作者是指包括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企业法务人员、法学教授,甚至司法行政人员等在内的一切从事与法律有关的职业的人员。

而狭义的法律工作者仅指,经司法行政机关核准取得《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在基层法律服务所执业,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人员。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属于我们国家特有的一类法律从业人员,其产生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

而一切还要从中国的律师制度谈起!

中国的律师制度起源于清朝末期,在民国期间得到极大发展,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借鉴苏联经验对旧时代的律师制度和律师队伍进行了改造。

但随着1957年“反右”斗争的不断扩大,律师坚持事实和法律被认为是“不要党的领导、搞法律至上”,参与刑事辩护被认为是“不要阶级斗争”,律师制度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的制度糟粕遭到全盘否定,大量律师被定性为右派分子、成为专政对象,各地律师和律师执业机构被纷纷取缔,甚至司法部也被撤销。

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1979年,中央才决定恢复律师制度。

然而,由于经过二十年浩劫,人才断层严重,导致律师数量也严重不足,一时无法满足社会的大量法律需求,并且最初仅有的律师也只在少数大城市执业,大部分地方乡镇没有律师执业机构,基层人民的法律服务需求无法满足。

为此,司法部充分发挥政治智慧,创设了一项独秀于世界法律之林的职业——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简称“法律工作者”。

至于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执业依据不同

律师的产生和执业依据,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属于法律。

法律工作者的产生和执业依据,是司法部制定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属于部门规章,位阶上比法律低了两个Level!

换句话说,法律工作者的创设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二、准入门槛不同

申请律师执业,途径只有一条,即先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前身为“律师资格考试”、“国家司法考试”),并在律师事务所实习满1年后,最后再通过律师执业面试考核(通不过的继续实习)。

而参加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最低学历要求是大学本科,从2018年开始更是限制为法律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而法律工作者申请执业,有两种途径:

1、考试——通过本省组织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资格考试,无需实习即可直接执业。而参加该考试的最低学历——高中或者中专即可。

2、考核——具备法学本科以上学历;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曾从事审判、检察业务,司法行政工作或者人大、政府法制工作满5年。

上述两类人员可以不用考试,直接向地级市司法局申请考核执业,报省级司法局审批,而这种考核基本上属于走过场!

好在从2018年2月1日起,根据新修订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法律工作者执业准入门槛大大提高:

1、参加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资格考试的最低学历提高为法律专业大学本科,并且也需要在基层法律服务所实习满1年(具有2年以上其他法律职业经历的除外)。

2、申请考核执业的,也必须是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或者曾经取得过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资格。

三、法律素养不同

做律师,必须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而参加该考试首先得是法律本科毕业,才有报名参加考试的资格。而该考试正是以通过率低著称,被称为“天下第一考”,能通过该考试的佼佼者,自然法律素养不低。

而做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只要具备中专或高中学历就可以了,虽然从2018年起也提高到了法律本科,但几十年的低准入门槛,导致大量低学历的人员混入其中滥竽充数,法律素养参差不齐。

四、业务领域不同

律师可以从事的业务领域十分广泛,不论是民事、行政、刑事等诉讼领域,还是代书、见证、尽调等非诉讼领域,律师基本都可以从事。

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则不得从事刑事诉讼代理和辩护业务。

五、执业地域不同

律师执业不受地域限制,可以在国内任意省份(港澳台暂时除外)从事代理业务,甚至根据相关国际条约,在国家与国家之间,律师也有一定的执业空间。

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执业则要受地域限制,只能代理一方当事人住所地在其执业的基层法律服务所所在区县,或者案件可以由其执业的基层法律服务所所在区县法院受理的,民事、行政诉讼案件。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很多法律工作者为了招揽业务,往往冒充律师身份,导致当事人受骗上当。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辨别一个人是律师还是法律工作者呢?方法如下:

一、执业证书

我们委托之前,可以先要求查看一下对方的证件,律师持有的是《律师执业证》,法律工作者持有的则是《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

二、官网查询

为了防止部分人员出示伪造的《律师执业证》,我们还可以登录当地的司法局或律师协会官方网站,输入律师姓名查询核对,如果查到的律师照片、信息与证件一致,才可以确认。

三、执业场所

律师的执业场所是律师事务所,其招牌构成应当是“省级行政区+字号+律师事务所”。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执业场所是基层法律服务所,其招牌构成应当是“县级行政区+乡镇级行政区或字号+法律服务所”。

而很多法律服务所并不按照法律规定制作招牌,到处悬挂的是“ X X省XX法律事务所”,听上去比律师事务所都唬人。

传播法律,传授方法!

欢迎关注我们的头条号或公众号——方法论课堂!

其他网友回答

法律工作者和律师的职称有着很严格的区别,专业知识有很大的差距。

法律工作者是行业门类职称,在法院或司法系统工作的职务类,法制宣传,司法公证,见证等都是从事法律工作的工作者。

律师――律例之师:指精通和掌握自早期的罗马法典、国际上的万国公法(国际公法)世界民法典:本国的宪法,民法,刑法以及行业、部门和专业类法律。司法部规定每二年举行一次律师统考,年度举行执业律师职级考试。

只有取得司法部律师考试通后,发给执业证书的,才具有律师资格。

行业内有个不规则的说法:律师可以去当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法院院长不一定能成为律师。

其他网友回答

律师与法律工作者的区别是:

1、所需资格要求不同。律师必须要取得律师资格证书,现在要想做律师必须参加国家统一的司法考试,考试合格后才能取得资格证书。而法律工作者是不需耍资格证书的,如人民调解负,就是从事法律工作的普通人。还有在法院工作的普通文员等等都是从事法律工作,但不需要任何资格证。

2、工作范围与服务对象不同。律师是向特定当事人提供法律事务的咨询,办理,应诉等工作,凡是涉及当事人的法律事务都是律师工作的范围,范围比较宽泛。而法律工作者没有特定的服务对象,工作也只局限于某个方面的法律工作,范围比较狭窄。

3、薪酬来源不同。律师的薪酬釆源于向当事人提供服务而收取得服务费。而法律工作者的薪酬主要来自国家财政。

4、社会政诒地位不同。律师只是有专长的普通人。而法律工作者中有相当部分的人是国家公职人员。两者的社会地位与政诒地位是不同的。

其他网友回答

通俗的说基层法律工作者是土律师。

在律师人数不够的大背景下出台的一个变通办法,让稍微有些法律知识的人做法律工作者,满足社会需求。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