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唐诗三百首》,为什么没有收录李贺的诗?
优质回答:
孙洙在《唐诗三百首·序》中交代了自己编此读本的缘由,一直以来作为童蒙读物的《千家诗》存在”随手掇拾,工拙莫辨”之弊,”且止五七律绝二体,而唐宋人又杂出其间,殊乖体制”可见在蘅塘退士看来《千家诗》收录诗歌质量参差不齐,工拙莫辨,不利于后人学习。又言”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共三百余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自己要从脍炙人口的作品中,再筛选出尤要的录成一编,最终还是要作为通俗读本,老少皆宜。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来验证《唐诗三百首》选编的价值。结合李贺诗歌的特点,其所具备的艺术审美价值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开创性当不容置喙,但若当作后人学诗的蓝本,被模仿借鉴却是极为不妥的。
畸零人的苦闷人生
作为李唐宗室后裔,李长吉有着属于自己的骄傲和清高,他也有过”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的理想抱负,但家族的辉煌已成过去,家境颇为贫寒,心理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使他生出无限的失落感和屈辱感。再加之那奇怪的长相,”通眉””巨鼻””长指爪”且体弱多病,李贺承受着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压力,这注定了他压抑苦闷人生的开始。在人间游历了短短二十七载,骑驴觅诗,苦吟成性,将自己”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的人生苦闷,将”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的沧桑感一一见之于诗。这些诗作显示了诗人卓荦的才华,然而它们独属于长吉,独属于这个畸零人的情感世界。是他人无法理解的,诗歌所呈现出的高超诗情诗境我们又能体认几何,所谓长吉”诗心”或许就在于此。”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若收录了李贺的诗,将成为一个幌子,一个口号。在李贺的诗作中,后人做得到”知人论世”,却难以做到”以意逆志”。
反常态化的风格
中国的文学创作环境,尤其是诗歌创作始终处在一个”松紧放”的循环之中。当社会政治的束缚相对薄弱时,文学的发展也会多元化,艺术呈现也会愈加斑斓多姿。先秦两汉文学始终笼罩在儒家诗教的浓云密雾中,温柔敦厚,”发乎情,止乎礼义”。汉末的动乱,解放了这个时代的文学,自《古诗十九首》开始,出现了温丽悲远的情调,诗歌开始灵动起来 ,有经历魏晋南北朝三百八十余年的发展,唐诗这个有情感有生命的东西出现了。它满载时代的回响,与诗人的脉搏齐跳跃,在这个开明的盛世中,李贺的诗表露个性色彩的程度可以说到达了更高水平。他不是以一个文人的身份在创作,更不是以一个儒家士大夫的身份在创作,他不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他用心体察生命,一切创作都体现着一种”反常态化”的风格,与群体相乖违,在构思与艺术想象上彰显着独创性。
李贺的诗写鬼怪,写死亡,”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魂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他的诗中满是难言的凄厉之美”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百年老鸮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纵是《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这两篇名作,也是那样的诗情浓烈,”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凄艳的有种窒息感,”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凤凰这种神鸟粗俗的叫,香兰的优雅与笑的意象拼接,都是那么的诡异。这样的诗作放在今天或许无伤大雅,然在《唐诗三百首》作者衢蘅退士孙洙生活的清朝,那是一个大兴文字狱,思想禁锢严厉的时代,选编作品时不得不考虑李贺诗歌的特殊性,这种与世俗的过度乖违,也是与政权主流思想的相悖,李贺的诗歌与”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距离太远了。从收录的其他作品也能得到反证,”郊寒岛瘦”是中国文学史上公认的论断,这二位作者的诗作也是带着中唐诗人的个性特色,是不和主流诗歌发展的,因而《唐诗三百首》选录二人的作品也是有意避开”孤骨夜难卧,吟虫相唧唧复唧唧””霜气入病骨,老人身生冰”此等作品,而是选了《游子吟》、《寻隐者不遇》等主旨明确,情感舒缓的作品,同样以求新求变著称的韩愈作品也是选脍炙人口,情韵明朗的。
李贺的诗歌展现的是一个敏感焦虑的青年人的苦闷和压抑感,他的诗情,艺术技巧,语言开拓,审美范式都将是文学史的光辉旗帜,但遗憾的是长吉不属于每个时代芸芸众生,他仅属于艺术的世界,文学的园地。这个世界还是需要一些脍炙人口的作品传达一些昂扬的格调,《唐诗三百首》更多的要传递正能量,这也是几个世纪以来经典咏流传的原因所在。(作者:骞翮思远翥)
其他网友回答
《唐诗三百首》,为什么不收录李贺的诗?
先看看编《唐诗三百首》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唐诗三百首》,这本书的编者叫“蘅塘居士”,他的原名叫孙洙,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一个进士,这个人虽然一生做的都是些小官,基本上就是些县长之类,但是他做官的时候,却是一个很受老百姓爱戴的官员。
据说他做县令的时候,断案子,板子还没打到罪犯身上,他先就落泪,是一个心底善良的父母官。另外,在地方上,也大修水利什么的,造福老百姓,每次离开一个地方的时候,当地的老百姓也都是哭着送行,谁舍得这样的地方长官走呀?
孙洙为什么要选编《唐诗三百首》?他选编的标准是什么?
孙洙是个读书人,平时的爱好就是写诗。他的名句就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为孙洙是南方人,他写诗受到南方人沈德潜的影响。而沈德潜的诗歌理论,也就是强调诗的教化作用,提倡通过读诗、写诗,达到让人“温柔敦厚”的教育目的。
沈德潜的这个主张,对孙洙的影响很大。
孙洙发现,当时小孩子们读的是启蒙诗歌的教材《千家诗》,这个教材,有几个不可原谅的缺点:选的诗歌好坏不一,而且年代也有些乱,唐宋混杂。总之,就是对孩子们德育和美育的健康发展不利。于是他打算从几万首唐诗里选300首有代表性的诗歌,来给小孩子读诗,达到通过读这些诗歌,提高小孩子们的道德修养,让孩子们变成一个“温柔敦厚”的人的目的。
因此,孙洙在《唐诗三百首》里选的唐诗,基本上就是按照这个标准来的。
李贺的诗歌的特色是什么?
明胡震亨曾引王思任之语评李贺:
贺以哀激之思,作晦僻之调,喜用鬼字,泣字,死字,血字。
翻译一下,就是说李贺的诗歌思想要么悲哀,要么激越,而且还用偏僻难懂的意象表达出来,最喜欢在诗歌里用的字就是鬼、哭、死、血这些字眼。
这样的作品,对小孩子来说,无论是学习还是欣赏,都不合适。
用孙洙的喜好标准,李贺的诗歌是不会被孙洙看上眼的。或者说,在孙洙看来,写这些诗歌的李贺是不能算一个优秀的诗人的,因为他和孙洙的“温柔敦厚”相差太远。因此,《唐诗三百首》自然也就不选李贺的诗歌了。
其他网友回答
唐朝是诗歌的盛世,整个唐朝历史中出现无数出色的诗人,他们也都创作出众多不朽的名篇,后来虽然经历战乱,但唐朝大部分的诗篇还是能流传下来。现在我们的教育里面,也是要求去学习唐诗,很多人在接触唐诗的时候,都是先从《唐诗三百首》这种总集里面开始学习,这里收录唐代诸多名家的诗篇,可让人有些不解的是,这部作品里面没有收录李贺的诗篇,在唐代历史上,李贺绝对是一个不世出的奇才,他被称作诗鬼。
唐朝诗人李贺的诗文风格如何,为何《唐诗三百首》不收录他的诗?
李贺的诗歌对于后世很多人都产生巨大的影响,毛主席本人也非常欣赏李贺的诗歌,在创作诗歌的时候也受到李贺的影响。这么出名的一个诗人,他也有诸多佳作传世,为何这部作品里面就没有收录他的诗歌呢?
其实这就与李贺的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李贺这个人一生不得志,由于避讳,他一直都没有办法在仕途上有什么发展,出身李唐宗室的他,曾经有着非常好的理想,也有这个才能去做出一番事业,可现实非常残酷,被封建礼制严格束缚,他只能靠着祖辈的关系做个从九品的小官,升迁无望。
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让李贺活得非常苦闷,他与李白这些豁达洒脱的人不一样,李贺性子异常刚烈,心胸也没有那么豁达,现实对他不满,他就必须要发泄出来。
李贺的诗没能入选,最大的因素就是这种性格让他的诗文风格非常诡异,他被称为诗鬼就与自己的行文风格有关,后人总结李贺诗歌的特点,发现他最常用的四个字就是“鬼,泣,血,死。”光是看到这几个字,估计人背后都会发凉,很多人把李贺诗歌读完,内心是非常压抑绝望的,估计心里都在琢磨这个作者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心里扭曲变态的人。
因此李贺他的这个风格,确实不适合进入到《唐诗三百首》中,这部作品就是用来给儿童或者是初次接触唐诗的人来启蒙的,那么李贺这种风格,上来估计就能把孩子们给吓死,就算是有些孩子承受能力比较强,可学习李贺的诗歌,长期下来也会变得非常压抑,这不利于儿童的成长。
要想学习李贺的诗,必须是要有一定的诗文功底,并且要有成熟的心智,否则容易被他的这种风格给带进沟里。还是李白,白居易这些人的诗歌更加适合孩子,初学者们来学习,还有一点,李贺的诗文主旨过于叛逆,违背传统的儒家思想,这种诗歌收录进来,会对这些封建统治者产生不利的影响。
李贺本人深受封建礼制的迫害,他利用自己的诗歌来讽刺批评,这种诗歌注定无法成为封建社会里面的主流,因此在收录诗歌的时候,是有意要忽略他的诗。当然,从学习的角度来看,李贺想象力异常丰富,不过他身上满满负能量,想象出来的也大多都是一些恐怖的东西,而且要是不能理解李贺的心境,是没有办法读懂他的诗歌,因此学习他的诗歌难度确实是非常大。在历史上诗歌风格与李贺相似的人也没有几个,除非是有非常好的天赋或者理解能力,否则其他人在学习诗歌的时候接触李贺是没有什么好处的。
还有,他在诗歌里面非常喜欢去用一些生词,有的时候光是读完他的一篇诗,里面都有很多的字是不认识的,这些生僻字并不常用,要是人们来学习的话,估计光是查字典就要费很长的时间,而李贺在用词方面也非常另类。学诗主要是品味用词格式,以及诗歌的思想情感,李贺在这些方面都太过另类,实在是不适合用来学习。当然,编录《唐诗三百首》的作者自己也是一位文学大家,他就非常喜欢一些温和清新的诗歌,像李贺这种风格的确实不是他喜欢的类型,由于这些因素,现代人对于李贺确实是不太了解,他的才华在唐朝文坛中绝对是顶级的,否则后世诸多大家也不会这么欣赏他。
我认为,李贺的诗歌没有被选中,确实是非常可惜的事情,因为李贺虽是一个充满负能量的人,可他一生也创作出不少的诗篇,并不是所有的诗歌都不适合被录入的,比如他的诗歌里面就有“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这样慷慨励志的诗句,李贺也是一位充满少年豪情的人,要说他的诗歌一点都不适合学习,那还是有些误解他了。
但编录唐诗的人再厉害,那么多的唐诗也不可能都很好去理解,一个人的眼光与格局是有着一定的局限,在编录的过程中不可能照顾到所有地方,因此李贺没有入选,是很可惜,但这不会影响他的伟大,好的作品无论在哪里,都会受到人们的重视追捧,喜欢李贺的人不会因为他的诗歌诡异凄惨而放弃,讨厌他的人也不会因为他的才华而改变看法。
李贺是一个用生命在写诗的人,他的诗歌大部分都脱离现实,没有足够想象能力的人很难去理解。关于李贺有一个非常出名的典故就是“呕心沥血”说他在写诗的时候废寝忘食,自己原本身体就不是非常好,却还是在劳神去专注写诗,这也让他只活了27岁就早逝。
李贺一生确实是非常悲剧,他留下诸多佳作,自己现实中却过得非常不如意,甚至他死后留下的诗篇,也是过去很久才被别人给拿出来发表,后来很多人谈到李贺,就不禁想到另外一位天才王勃,这俩人都是英年早逝的天才,也都有传世佳作。人们一直在猜想,要是他们没有那么早死去,会有什么样的成就,我认为李贺他在死前就已经自成一派,要是他继续活着,肯定能有更大的成就,相比之下,王勃的成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自己一生的传奇经历。
人们去读《唐诗三百首》更多还是要开始学习了解唐诗,李贺的诗歌确实更适合学成之后再接触了解,学诗也是有着很多讲究的,不是说谁的名气大谁就适合去当教材,比如在《红楼梦》里面黛玉去教初学的香菱来做诗,就明确表示不要去学陆游这些人的诗歌,先从王维等人的诗开始学起。确实,像李贺这些人能成功,都是有着非常出色的天赋,他们的风格与思维和常人是不一样的,因此学他们的诗歌,很有可能让自己走歪路,总得来看,这部作品里面收录的大部分诗歌,对于初学者来说帮助是非常大的。
参考文献:
《唐诗三百首》
《李贺诗集》
【文/羽评郡主,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立删!抄袭必究,欢迎关注、评论、点赞、转发,每天更新精彩有趣的历史知识,您的认可是我最大的动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
用一个字评价李贺诗就是
奇!
如果说不入三百首的原因,小可认为
可能是因为李贺有佳句而无佳诗。
或者可以这样说,李贺诗不缺少局部之美,但缺少整体之美。李贺喜欢骑驴觅诗,寻得佳句便投入囊中。有古人因为这个典故做为依据,来判断得出李贺诗的整体效果有所欠缺。
虽然片面,但李贺诗的特色却表露无疑。
诗,以一字论优劣。但没有整体,那么再精彩的某个炼字。也成不了佳作。但反过却成立,诗虽然没有妙字,但整体流畅,衔接自然,搭配曼妙,也足以称雄,比如杜牧《山行》,比如张继《枫桥夜泊》。
还有一个可能,就是在某个题材或内容中,李贺尽管有好诗,比如《马》,比如《南园》(其五)都是佳作,可是在同等坐标之下,有更好的作用,至少作者是这样认为。
李贺也是苦吟派,但他的苦吟不仅体现在表达方式和遣词用句上,他的诗风倾向也不符合诗的主流。
诗,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可是李贺的诗里光“死”字就有二十多句,“鬼”也有十多句,至于用韵,特别喜欢转韵,他仄韵诗的数量极多,还有句句押韵式,而且两句一转韵。按理来说,这些都不过份,古体诗很灵活,可这个灵活的频率在李贺那里,实在太高了。
我们随便举出一些例子,还可以看到他的另一面:比如“人闲春荡荡,帐暖香扬扬。飞光染幽红,夸娇来洞房。《感讽》”,比如“别柳当马头,官槐如兔目。《勉爱行》”,不难看出,他的诗太小众,很不好读。不适合初学者或进阶者。所以古人评价李贺诗“奇而不正”,“奇则过凡”
他一直在尝试新的写法,而他的奇峻险绝也倍让后人所激赏,后人每有奇险之句都称之为“长吉体”,这个“体”字,却不是唐诗三百首其他人有资格能拿到的。
而且后人有一个公论,如果不是李贺英年早逝,在诗歌方面的成就会相当大。正如杜牧所说“世皆曰:
‘使贺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
其他网友回答
李贺的诗没有入选《唐诗三百首》,与编者的认识和选编的目的有关。
1、蘅塘退士对唐诗的认识有其局限性
《唐诗三百首》编者是清朝的蘅塘退士孙洙。他对唐诗自身的认识有其局限性。蘅塘退士选诗优缺点并存,优点是所选篇目体裁广泛,所选作者三教九流无所不包,但是也有其缺点,像晚唐的陆龟蒙、皮日休、罗隐等名家,多有感时伤世的经典作品,然而一首也未选入。被后世称为“孤偏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也没有选入。蘅塘退士其所选七言绝句中,宮怨诗的比重大些。
这样看来,没有选入李贺的诗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毕竟是从《全唐诗》近五万首诗中选出三百首。
2、蘅塘退士编书是为了儿童启蒙
蘅塘退士在《唐诗三百首》的题辞中指出,该书为“世俗儿童就学 ”而收编,“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数十首,共三百余首,录成一编,为塾私课本,俾童而习之。”
显然,编者遍书针对的读者是孩子。既然是给儿童作启蒙教材用,当然要选相对来说更普及的、更易于儿童接受的、朗朗上口的。
3、李贺的诗风
李贺的诗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的追求。他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营造出波谲云诡的气氛,例如《李凭箜篌引》,他本人也被称为“诗鬼”。也有人评价,李贺的诗分雕琢求奇,用典较多,语意晦涩等。
在孙洙眼里,李贺的的这种风格不太适合作启蒙教材。
李贺画像
综上所述,由于蘅塘退士编书是为了给儿童作启蒙教材,李贺的诗风又与孙洙的选诗标准相抵触,故而李贺的诗没有入选《唐诗三百首》。
关注梅鹤读书,欢迎留言、点赞,一起读出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