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提倡节俭的帝王(中国历史上节俭的人)

网友提问:

中国历史上最节俭的皇帝是谁?

优质回答:

答,我认为是汉文帝刘恒。我在8月21日问答《文景之治是怎么一回事?》中做过了回答。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前翻参看。

有朋友说是清宣宗旻宁,也就是道光皇帝。我认为爱新觉罗.旻宁是个藏拙伪善,沽名钓誉的皇帝。不能和汉文帝刘恒相提并论。

如果不信,你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就明白了。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节俭到至高境界——死抠死抠的,死了还要抠把,汉文帝死后墓里别说金银,连铜锡制品也不放,盗墓贼都不愿意费力气盗他的墓。

他母亲朴素,皇帝遗忘有这么个老婆

汉文帝刘恒是刘邦的四儿子,他继承了母亲薄姬为人低调、生活朴素节俭的性格。薄姬被刘邦从织布房选进皇宫后,依旧衣着俭朴,不声不响,刘邦竟然把她忘了。一年后听到其他妃子聊到她,刘邦才想起还有个姓薄的老婆,这才宠幸了她。生下刘恒后,薄姬依然如我,又被刘邦淡忘了。刘恒封代王后,薄姬带着儿子远离京城到封地生活,由于分封的地方比较贫瘠,刘恒也养成了心地仁善,躬行节俭的生活方式。

刘恒抠门到穿草鞋、补丁皇袍?

刘恒当皇帝后,依然保持节俭风格,宋朝有个叫吴垧的人写了本《五总志》,说刘恒俭朴到极点,穿着草鞋登大殿料理国事,还有野史记载,刘恒的皇袍非常破旧,打着很多补丁。这些说法有点荒唐,刘恒确实节俭到抠门的地步,但他毕竟是皇帝,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再抠门也不能穿草鞋登大殿,因为这是违背礼制的事情,在封建社会,礼制规定了不同阶层的人享受不同的待遇,是不能破坏的,草鞋是布衣百姓穿的,即使刘恒愿意这么做,大臣们也不干啊,皇帝议事时穿破鞋、补丁衣服,大臣们不能僭越,那见皇帝时穿什么?总不能光着脚、穿乞丐服吧,如果真那样,就不是上朝议事了,而是丐帮大会!

《史记》对汉文帝的生活记录很客观,刘恒生活一直保持节俭,他穿的衣服是用普通的粗丝织成的,穿的久了,有的地方磨损了,就让皇后帮他织补一下,但肯定到不了打大补丁的程度。他不但自己节俭,还下令严禁后宫奢侈浪费,为了节省面料,不准嫔妃穿下摆拖到地上的衣服,屋子里的帐幕、帷子不要有刺绣、带花边的,就是对最受宠爱的慎夫人也不开特例。估计当时的汉宫素的像尼姑庵一样。历代有很多皇帝节俭是做秀,为了给大臣、百姓看,但刘恒却不是这样,他是体恤百姓,怕宫中生活奢靡,影响社会风气。

二十多年没有增加过娱乐设施

享乐是人的本性,汉文帝也有享乐的想法,但从小节俭惯了,已经深深刻印在他的骨子里,不能听"花钱"两字。有一次他想造一个露台,他问工匠需要花多少钱?工匠算计了一下,说:“紧巴点也得一百斤金子。”汉文帝感觉肋条骨疼:“这够十户小康家庭的家产了,还是省省吧。”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

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

也就是说他在位时非常节俭,生活和享乐的设施都是继承上一辈的,住的紧张,大家挤一挤;宫殿破旧,工匠修一修;狩猎场太小,更容易捕到猎物;打猎用的狗老了,捕猎经验更丰富……当了二十三年皇帝,享乐设施不但没有一样增加,反而经常缩减,比如他把皇宫里饲养的马大部分送给驿站当送信的马,宫中只留下少量的马匹,结果宦官办事只能两条腿跑,估计当时宫里的太监没有胖子。

死时也不忘抠最后一次

君王死时都想把生前享乐的一切带到地下,秦始皇死后墓中有水银做的百川大河,人鱼做的蜡烛,棺材放满了珠宝……而刘恒却再三嘱咐丧事要办的简单,不要专门做粗麻布的丧服,丧服的带子只做三寸,不要陈设战马和兵器。坟地简陋点就行了,不要大兴土木改变了山川原来的模样。陪葬物品“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陪葬品就是些陶器瓦罐。后来赤眉军攻进长安,把周边的帝王的陵墓挖了个遍,大发死人财,可唯独没动汉文帝的陵墓,因为知道里面没啥好东西。

看来俭朴的墓地更能让逝者安息。

其他网友回答

自秦王嬴政登基称“始皇帝”以后,中国共经历83个朝代,有403位皇帝,而皇帝表现各有千秋。最节俭的皇帝、史书上记载最多的当数清朝的道光皇帝。

龙袍可以天下最有面子的衣服,可道光皇帝的龙袍是打补丁的,龙袍都如此,更何况别的衣服了,道光皇帝几乎从来不穿新衣服,所有衣服都是打补丁的。道光皇帝自己尚且如此,他的嫔妃自不用提了,她们不仅没有新衣服穿,连脂粉胭脂钱都没有,全被道光皇帝给扣掉了。道光皇帝看见大臣穿新衣服,甚至都会给人家脸色看,一时间臣子们穿新衣服都会划破两道,打个补丁才敢穿,甚至旧衣服的价格超过了新衣服。

一般皇帝的寿辰、各种庆典都要大肆庆祝一番的,到道光皇帝这里通用取消。道光皇帝的皇后过生日,宴请群臣吃饭,以一人一碗面条的规格的“高规格”,举办了这场宴会,甚至都不管饱,大臣吃完宴会回去还要在加点餐。

道光皇帝省到何种程度?自己的标准晚餐一个烧饼、一壶热茶。甚至,烧饼都不是御膳房自己做的,而是派太监去民间买的,吃完就上炕睡觉,在省一点灯油钱。

如果紫荆城的能租出去赚钱,我想道光皇帝大概就租出去赚钱了,为了省钱,道光皇帝把自己寝宫的家具、瓷器都搬走 ,除了必须要用的床之外,什么都不留。除了批阅奏折,最大的的爱好便是睡觉。

盛夏的时候皇宫内院的妃嫔们都喜欢吃西瓜避暑,而道光皇帝为了省钱,特意下旨:西瓜太贵,喝水就行了。

道光皇帝出行能坐轿子就不自己走,不是因为懒,是因为自己走太费鞋。

道光皇帝刚登基为帝之后,就下了一道诏书其中引用了一句古人的话:百姓不足,君孰与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意思是:百姓不穷,我这个皇帝能穷吗?百姓不富,我这个皇帝能富吗?

道光皇帝心里是爱民的,甚至哪里干旱他就亲自前去求雨。他免了许多百姓的税收,哪里有灾他总能及时的赈灾。大把大把的拨银子,他也毫不心疼。然而,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却是在他的时代签的。道光皇帝是一位守成之主,虽然他不是什么雄主,但他爱惜民力,心里是装着百姓的。百姓就是这样,其实,皇帝的武功是建立在民脂民膏基础上的,百姓所要的,就是一个心里装着他们的皇帝。

我是史争朝夕,我们一同学习、进步,欢迎您的指正批评。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