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有人说儒学是哲学,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优质回答:
与其说哲学,不如说是宗教。
哲学是开放的,包容的,是可以修改,删减或者进化的。
可是儒学在后来却是排外的,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可是实际上,《论语》中对孝,对仁,对礼都做了细化的处理。
孟子更是变本加厉,连治学,修身的内容都不要了,只剩下了“仁”,而且除了“仁”以外,其它的都看不眼,甚至持以反对意见。
儒学,有很深的排外思想。
与儒学理念不附的思想或哲学,在中国很难生存。并且冠以“邪魔歪道”、“玩物丧志”、“奇技淫巧”等名头加以抨击。中国历史上除了那些埋头做学问的儒家学者以外,大凡是以儒入仕的人,似乎都喜欢骂别人是小人,是奸臣,是坏蛋。
他们不喜欢不同意见,他们只喜欢提意见,批评,甚至骂人。这一点秦始皇就深受其苦,而汉武帝也是苦不堪言,到了宋朝更是如此,且不说陆游那个愣头青,单单那个朱熹小妹就已经把儒学细化到一切生活细节里,做不到就不行,做不到就批评你。
在他们眼里,凡是与儒家思想不附的行为和言论,都是错的,都是需要批判的,都是需要打倒的。做不到晨昏定省就是不孝,做不到日省吾身就是不贤,总之这种行为手则反而把大多数人都逼成了小人和魔鬼。
自己吃素也就罢了,还逼着别人不许养猪!
这种极度的排外,连佛学和道教都甘拜下风。
更郁闷的是,只要是经典,哪怕是《论语》之前的经典,也必须附以儒学的含义,比如《易》、比如《诗》,哪怕是《道德经》也不行,那也是孔子向老子请教之后的独挡一面。
只有一个庄子,对孔子有些微辞,可是庄子主旨不是批判,重要的是庄子不理时事,不爱政治,自然构不成危胁!明朝出来一个王阳明,可是也不成高举旗帜说儒家的不是。
谁也不敢!
其他网友回答
儒學用來修身的,嚴格講它不是哲學。
其他网友回答
儒家学说不是哲学。首先弄明白什么是哲学。
哲学的定义:是关于对物质世界看法,使人聪明的学问。人类的生活中、科学的研究中含有哲学,但生活、科学不是哲学,正如大海海水含盐,但海水不是盐,盐不是海水一样。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所有的哲学派别分成兩大阵营一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阵营。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关于物质第一性和意识第二性的学说,关于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的学说;它是科学认识和革命改造的实践活动的方法、工具。唯心主义与之相反。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他反对中国古代中国一切新东西,而主张恢复过时的旧的社会制度,企图使旧的传统制度的宗教仪式永世长存,他把人分“君子”(奴隶主贵族)和“小人”(奴隶)。孔子主张“小人”应俯首于”君子”。为此目的,他制定了一种以”仁”即“人道”的概念为基础的伦理学说。《诗》、《书》、《论语》、《孝经》等。
孔子信天命,孔子的儒家思想以“天命”观为基础。所以儒家学说不是哲学,但其学说含“天命”观。以心第一性观察、识事物,社会和人。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提问本身就有陷阱的嫌疑,儒家只是道家这颗大树上生发出来的枝叶,而且属于长歪了的一支。拿儒家和道家并列,并置于道家之前,显然是浅薄无知的。一方面,儒家在先秦时期被普遍抛弃。新中国是建立在“砸烂孔家店”的前提上的。但是近年来儒家一点都不消停。另一方面,儒家理论之一是道德修养,然而儒家或者崇尚儒家的,大多呈现的反而是道德败坏。粗口骂人的、人身攻击的、东拉西扯的比比皆是。聊这个话题,还是有难度的。
一、什么叫哲学
【辞海】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人们对整个世界(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观点的体系。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以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大英百科全书】哲学(英语:Philosophy,源于希腊语:Φιλοσοφ?α),按照词源有「爱智慧」的意思。在学术界里,对于哲学一词并无普遍接受的定义,也预见不到有达成一致定义的可能。单就西方学术史来说,哲学是对一些问题的研究,涉及实在、逻辑、知识、道德、美学、语言及意识等概念。 在日常中,哲学一词可以是指一种宗旨、主张,或者理念。
综上:可以简单得出几个哲学的几个特征:爱智慧(具有思辩性),世界观(不包括人生观、价值观),概括和总结(不是简单汇总,而是有所提炼和升华)等等。以此为标准,衡量道家、儒家是不是哲学,就“有图有真相”了。
二、道家哲学、孔杨优劣
道家虽然也称之为家,但却很独特。道家仅仅老子一人,诸如庄子、杨朱等明显属于道家学派的,实际上并非老聃的弟子,而是《老子》的研读者。顾实的《杨朱哲学》一书(民国学术文化名著系列丛书)中,第二章第四节就专门论述了孔子与杨朱的优劣。主要论点有三。
第一,老聃见杨朱曰:“始以汝为可教”(从现在吃,认为你是可教之人)。送孔子曰:“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明显的批评之语)。两者优劣之差,显然蛮大的。
第二,杨朱两度奉教于老聃,咸立即蹴然改容,不留些许退转之余地。(也就是心悦诚服,遵照不悖)。而孔子则是“闻老聃之教而未必近遵行也”。PS:表拿孔子有发展、创新所以并未完全遵循老子说事。在孔子眼里,老子是无法望其项背的。跟都跟不上,何谈追赶、超越?所以,这种不遵循,就是学渣而已,没有第二种解释。
第三,《庄子》一书,分内篇外篇,显然是内道家而外其他百家之意。同为问道老聃。杨朱问道老子,在内篇之《应帝王篇》,明显杨朱得道家帝王之术(治国理念)之正宗。孔子问道于老子,在外篇之《天地篇》,明显孔子犹为道家之旁门外道。
三、道家哲学思想
众所周知,“治大国如烹小鲜”是尽人皆知。但是,后世对其理解都是部分的、甚至点滴的,只是大概的理解。至今也少有完整、准确的白话翻译。这本身就彰显了老子思想的智慧、思辩性。西方历史上的哲学家们(哲学原为西方概念,西方哲学家自然是自以为正宗)的眼里,《老子》是“离世界真相差一张纸”。我不知道还有没有更高的评价了。
再以杨朱为例。“拔一毛利天下,不为也;悉数天下奉一身,不予也”,就是极具思辩性的观点,后世将杨朱思想,称之为“中国的人权宣言”,正是因为杨朱在这方面的思想、理论。
杨朱还有一个观点大意是:越是自以为可以治理国家者,越是不能把国家交给他。为什么呢?杨朱给出的理由是:当一个人自以为可以治理好国家,那么当他真正获得治国权力之后,必然尽一切可能证明自己却是具备治理好国家的能力。至于能否真的治理好国家,反而是其次了。在这样的思想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就成了必然的选择。现代,看看特朗普“美国优先”的选举口号,再看看特朗普执政以来的种种癫狂,简直就是现代版“越是自以为可以治理国家者,越是不能把国家交给他”的反面典型。
PS: 管中窥豹的说。什么是智慧、什么是思辩、什么是哲学?看起来不明白,认真看看反复思考,或者亲身经历后,才能明白的思想、理论。
四、孔子、《论语》
所谓《论语》,把它称之为一场龙门阵的记录,大体不差。所谓《论语》,读着读着,就成了心灵鸡汤了。此,儒家思想的特征之一。
儒家思想的特征之二,是缺乏基本的逻辑性,更不能奢谈思辩了。举例而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百般吹捧、千般推崇的”儒家经典”。
然而,以“己”和“人”而言,有“己”欲而“人”亦欲,“己”欲而“人”不欲;“己”不欲而“人”欲,“己”不欲而“人”亦不欲,四种逻辑情况。这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表达的,仅仅是四种情况之一,遗漏了其他三种情况。
正因如此,同为逼人上梁山。高俅逼迫林冲是万恶不赦,宋江吴用逼迫卢俊义就成了天经地义。其中的根本差别,仅仅在于宋江自己落草为寇了。按这个逻辑,只要自己先干坏事、当个恶人,做什么坏事都天经地义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如此的弱智。能算哲学嘛?
其他网友回答
人为地制定了一套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规矩:用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