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上第一位科学家(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是谁)

网友提问:

人类历史上有哪些科学家?

优质回答:

在此仅列举几个中国古代的代表人物:

1、张仲景(公元150 —219 )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主要成就:《伤寒杂病论》 、《伤寒论》、《金匮要略》等。

2、祖冲之(429 -500 ),字文远,范阳遒(今河北涞水)人。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祖冲之的杰出成就主要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他研究过《九章算术》及刘徽注。主要成就:圆周率、数学杰作《缀术》、改革闰法、应用“岁差”、首次提出“交点月”的计算、编撰《大明历》、制作出指南车、《述异记》、《太平御览》等。

3、张衡。张衡在天文学方面著有《灵宪》、《浑仪图注》等,数学著作有《算罔论》,文学作品以《二京赋》、《归田赋》等为代表。《隋书·经籍志》有《张衡集》14卷,久佚。明人张溥编有《张河间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4、毕升。毕升(约971-1051)湖北蕲州蕲水县直河乡(今湖北黄冈市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墩村)人,北宋布衣。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家。其发明活字印刷术,比德国人古腾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早四百多年。

5、李时珍。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其实科学的范围很广,仅仅中国范围内的就多不胜数。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很好,一提起科学,想到的是西方如何如何,一般认为我国历史上科举取士,都是一些之乎者也的文人,没有科学家,更没有科学成就,这是十分偏颇的,下面小虫带你认识一下我国历史上的科技大咖吧!

墨子

我们所熟知的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位思想家,但他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科技成就超越了时代!

墨子对“力”的定义:“力,形之所以奋也。”力是物体发生运动的原因。可以说该定义是牛顿第二定律的雏形。墨子用“秤”来解释杠杆原理!所称物品重量增减,秤锤就应移动,才能获得平衡,比公元前3世纪同时期的古希腊阿基米得的杠杆原理要先进许多。

墨子对圜(圆)的定义和现在几何学如出一辙,圆是由同一个圆心到圆周上任何一点的距离都相等的几何图形;对方的定义是,长方形的四边和角都是直而正的。应该指出的是,墨子对“方”的定义与完全可以比美欧几里得“四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长方形”的定义。

墨子最大的科学贡献在于提出“小孔成像”原理,发现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定理,比欧洲早几百年!

蔡伦

蔡伦原来是个小太监,总结了前人造纸的经验,用树皮、麻头、破布和破渔网等原料造纸。先把原材料弄碎,然后放在水里浸泡、捣烂成浆状物,再经过蒸煮,最后摊成薄片,晒干,这样就变成材轻质薄的纸了,很适合写字。 。蔡伦被奉为造纸鼻祖、 “纸神” 。麦克·哈特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七位 。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发明家,蔡伦上榜!沈括

沈括发现了人工磁化磁针的方法,并通过反复实验比较发现悬丝法测定的磁偏角最小,效果最佳!自制仪器对天象进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观测,用晷、漏观测发现了太阳日有长有短。数学上发现隙积术,具有了用连续模型解决离散问题的思想,开创了中国垛积术研究的先河到表面曲率不同与成像之间的关系,并以此开创了垛积学的研究先河,物理上发现镜面凹凸与成像大小的关系,第一次记录了“红光验尸”的内容,是中国关于滤光应用的最早记载。

提出应弦共振现象,这比诺布尔和皮戈特的琴弦上纸游码试验早了500年,还提出了“虚能纳声”的空穴效应,以此来解释兵土用皮革箭袋作枕头,可以听到数里外人马声的原因。

郭守敬

元代大科学家,进行了许多精密的天文观测,其中较为知名的即为四海测验,元朝疆域内不同地区日出日落昼夜长短时间不同,郭守敬分别在二十七个地方进行天文观测,称之为“四海测验”。

测定了夏至日的表影长度和昼、夜的时间长度;测出的北极出地高度平均误差只有0.35;新测二十八宿距度,平均误差还不到5’;测定了黄赤交角新值,误差仅1’多;取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与现今通行的公历值完全一致。

郭守敬曾提出,以海平面作为基准,比较大都和两地地形高下之差,这是地理学上“海拔”概念的创始。

郭守敬设计的赤道经纬仪是世界上最早的赤道装置,欧洲直到1598年才由丹麦天文学家第谷才发明,郭守敬还使用滚柱轴承,使简仪南端的动赤道环可以灵活地在定赤道环之上运转。西方的类似装置是在二百年后才由意达·芬奇发明!其他,诸如张衡、祖冲之、刘徽、僧一行等人也在科技史上做出了卓越的成就,向他们致敬!

其他网友回答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在东汉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晚年因病入朝任尚书,于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北宋时被追封为西鄂伯。

张衡在天文学方面著有《灵宪》、《浑仪图注》等,数学著作有《算罔论》,文学作品以《二京赋》、《归田赋》等为代表。《隋书·经籍志》有《张衡集》14卷,久佚。明人张溥编有《张河间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誉为“木圣”(科圣),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