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人该怎么样增加自己的学识,谈吐,文化素养?
优质回答:
一个人从懂事那天起,就知好与坏,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没见有多少不求上进的人,可以肯定的说自甘惰落的人是少之又少!
积极向上,一心向善是每个人的初衷,要想成为一个方方面面合格够格,能摆上台面的说法就是怎么样增加自己的学识,谈吐文化修养?回答这个问题还是有难度的,更不是一句两句能说的清楚的,是要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做足功课,下不知多少真功夫才能到达理想彼岸的!
首先要多读书读好书,有益身心书常读,无利家国事莫为,看好书显得尤为重要,除了学好书本上的,还要学好课外的,多参加社交活动,有机会多看看电视节目主持人主持的节目,品味主持人临场发挥效应,对能展现学识,谈吐,文化修养方面的优美词汇表达是否和诙谐,根据自身潜能临场发挥要恰到好处,要雅而不俗,掷地有声,心里积淀的东西越多越好,书到用时方恨少!有真才实学,临场发挥是关键,几十年前相声大师说着说着卡壳了,急的满头汗,连忙掏出手帕正得擦汗“什么呀?!”“介绍信呀!”…这“介绍信”一出,迎得满堂彩,立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社会这大熔炉,也是繁育学识,谈吐,文化修养的绝佳沃土,书本里,辞典里各类典籍里都无法寻觅得到的都在这里应运而生,茁壮成长,供每一位尽情享用!
文化修养的书也多的去了,什么半部《论语》治国平天下,《四库全书》修德,《儒》修智,《史》知古人,《大学》本末先后远近。……
博览群书是必须的,活到老,学到老,到老还嫌学的少,勤学苦练,手脑并用才是增加学识,谈吐文化修养必不可少的必修课,只有做足了功课,才能达到一定的境界,才能得到你通过不懈努力拼搏应说得到的东西!
愿每一位都成为学识谈吐文化修养的完美人!
其他网友回答
第一点,肯定是要多读书了!
曾国藩在他的家书里面给他弟弟的信里面说,唯有读书能改变气质。你的修养到了以后,曾国藩说这叫面有德容。面有德容,气质自然散发出来,就能够感化人,就能够带动人,就能够影响人。所以叫做“大而化之”。
进入现代文明,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文化积累史,也是精神成长史。一个人要想使自己学识渊博,最好的途径当然就是读书。
现在社会节奏快,要想办法利用碎片时间多读点书。我最近6年多,坚持每天晨读经典,写读书笔记300多万字。每天我利用碎片时间把第二天要读的东西复制粘贴在简书笔记本上并做大致的浏览,第二天早上静心深入思考写笔记。这六年收获真是太大了,从一开始的简单注释,到现在的旁征博引,直抒己见,思想境界的提升与当初相比,已经是不可同日而语。
第二点,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读书的目的,无外乎提升自己的素养和增长才干。古语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更是进一步提出“知行合一”的观点,强调思想与实践的统一。
比如说要孝敬父母这道理谁都懂,有的人在母亲节发朋友圈说了很多感恩的漂亮话,但就不回家看望父母。是他真没有时间吗?其实是私欲隔断了知和行,他自私,他懒惰,不愿意为父母付出。从根本上说,为什么要孝敬父母这道理他并没有真懂。“知而不行,只是未知。”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讲的也是“知”与“行”的关系。我们学习地理,从课本上了解了什么是“戈壁滩”,然而,那些概念不一定在脑海中呈现画面,所谓的“知”,还是很肤浅的。去年我第一次穿越戈壁,经过几百公里的无人区和不毛之地的砾石荒漠,这才切身感受到什么是“荒凉”,什么是“寸草不生”,也能体会到《资治通鉴》里所描述的古匈奴人生存的艰难,也搞懂了匈奴为什么要掠夺中原。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不读书,那就不能把眼前的现象同地理同历史文化相联结并且构成理性的线条。
阅历是一种宝贵的财富,从年轻时候开始,就要想办法多出去旅行,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你的独特经历就是有趣的故事,与别人交谈也是谈资。
第三点,要结交有趣的朋友
“鬼才”贾平凹说:“人可以无知,但不可以无趣。”有趣是这个世界上的稀缺资源,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在《朋友四型》里把人分四种:第一型,高级而有趣;第二型,高级而无趣;第三型,低级而有趣;第四型,低级而无趣。我们要结交高级而有趣的朋友。
有趣的人,是人群中的“快乐发动机”,与有趣的人相处,你会觉得世界变得有趣,生活变得有趣,自己似乎也变得有趣起来。你有学识又有趣,别人愿意和你交往,你说出的话,别人肯定愿意倾听。
我有一位朋友,是省图书馆的馆员,他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对汉字有深入研究,又是省内著名书法家,曾作为作为“文化大使”,到俄罗斯访问演讲。他喜欢酿酒,橡木桶、软木塞、专用酒瓶、储藏的地窖一应俱全,非常专业。他喜欢种地,把地拾掇得比农民还地道。他喜欢唱歌跳舞,而且极有神韵。他从小拜师习武,即使现在,几个年轻人也近不了他的身。他喜欢打乒乓球,在省文化系统比赛中是能够拿上名次的。他幽默,只要有人群的地方,他就是大家的“开心果”!有这样的朋友,岂能不受熏陶。
其他网友回答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