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朱棣夺得皇位是上天注定的吗?三次大风居然都帮助了朱棣?
优质回答:
天命论一直是古代帝王以天子自诩的惯用伎俩
朱棣之所以得天下,三场大风只是以天命来作为借口。而其根本原因如下:
1、有野心
2、有谋臣
3、朱允炆削藩
下面逐一分析
朱棣是一个有野心的人
朱棣,即明成祖,公元1402-1424在位,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子,也是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 、永乐皇帝等。
《明史·列传第三十三姚广孝》中记载:燕王与(姚广孝)语甚合,请以从。至北平,住持庆寿寺。出入府中,迹甚密,时时屏人语。
我们知道《明史》是清朝撰修的,而《明史》中朱棣所获评价最高,原因在于清认为的“造反有理”,民间野史越是对朱棣评价不好,《明史》越是拔高朱棣。反之清朝自证得明朝天下也是正确的。当然,朱棣即位后也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
为什么说上面一段废话,因为《明史》要拔高朱棣,就不方便直接说朱棣早有夺位之意,只能隐晦地说与姚广孝“时时屏人语”。
且朱棣的军事能力在当时诸王中也是首屈一指,二十三年,同晋王讨乃儿不花。晋王怯不敢进,王倍道趋迤都山,获其全部而还,太祖大喜,是后屡帅诸将出征,并令王节制沿边士马,王威名大振。
朱棣拥有有野心的谋臣
朱棣功劳最大的谋臣当属姚广孝。
《明史·卷一百四十五·列传第三十三》:道衍遂密劝成祖举兵。成祖曰:“民心向彼,奈何?”道衍曰:“臣知天道,何论民心。”乃进袁珙及卜者金忠。于是成祖意益决。阴选将校,勾军卒,收材勇异能之士。燕邸,故元宫也,深邃。道衍练兵后苑中。穴地作重屋,缭以厚垣,密甃翎甋瓶缶,日夜铸军器,畜鹅鸭乱其声。建文元年六月,燕府护卫百户倪谅上变。诏逮府中官属。都指挥张信输诚于成祖,成祖遂决策起兵。适大风雨至,檐瓦堕地,成祖色变。道衍曰:「祥也。飞龙在天,从以风雨。瓦堕,将易黄也。」兵起,以诛齐泰、黄子澄为名,号其众曰「靖难之师。」
这里面,道衍(姚广孝)不但给朱棣将了大道理即所谓天道,又采用用养鹅鸭的方式来掩盖铸造兵器的声音,还机变十足,把瓦坠地说成“祥也。飞龙在天,从以风雨。瓦堕,将易黄也。”
所以,帝在籓邸,所接皆武人,独道衍定策起兵。及帝转战山东、河北,在军三年,或旋或否,战守机事皆决于道衍。道衍未尝临战阵,然帝用兵有天下,道衍力为多,论功以为第一。
朱允炆削藩
应该说,朱允炆丢失皇位最直接的因素是削藩,帝纳齐泰、黄子澄谋,欲因事以次削除之。惮燕王强,未发,乃先废周王橚,欲以牵引燕。于是告讦四起,湘、代、齐、岷皆以罪废。王内自危,佯狂称疾。泰、子澄密劝帝除王,帝未决。
建文帝(朱允炆)采纳齐泰、黄子澄的计谋,洪武三十一年开始削藩,但是又害怕朱棣,不敢拿朱棣开刀,只好先把朱棣的亲兄弟周王橚废了。
削藩,是帝王巩固政权的必要举措。但是,建文帝上位之初,政权还没有稳固,决心不足,没有雷霆手段、优柔寡断、用人不当,不但导致削藩失败,还失去皇位。如果建文帝没有释放朱棣的三个儿子、如果建文帝直接拿朱棣开刀,其他的湘、代、齐、岷不足为虑。不拿朱棣开刀,反倒给了朱棣一个指泰、子澄为奸臣,并援《祖训》「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书既发,遂举兵。自署官属,称其师曰「靖难」。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我们应该清晰的明确一点,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或许历史上并没有那三场大风,或许只是朱棣善用巧既赢得了战争。这三场大风的故事说不定只是为了说明朱棣夺取皇位、靖难之役是符合天意的。
当然再除去这些历史性的因素之外,双方的领导者也是有很大的原因,首先,我们的主角之一朱棣,自出生起便随父亲朱元璋南征北战,战场经验极其丰富。
而建文帝朱允炆这个角色就显得滑稽很多,他在战前就为朱棣披上了一件防弹外衣,下令军士不得杀伤朱棣,这是一个极其愚蠢的军令。这个命令会让手下的军士认为朱允炆和朱棣还有商量的余地,如果朱棣和朱允炆在战后和解了那么自己这些俘获朱棣的军师必然会受到朱棣的严厉打击,所以南军在和朱棣交战的时候并不能全心全意的投入战斗。而且朱允炆大量运用文臣指挥战斗,一群纸上谈兵的家伙去指挥和当时最杰出的军事家的战斗,可笑至极。
当时建文帝手下大都是朱元璋时代遗留下来的一代开国战将的子孙,而大军的指挥权却掌握在一个的手里。在被封到北方之后整天就和蒙古贵族交战,长期的交战历练了朱棣的军事才能,而且在进站时租地还挟持了宁王得到了宁王手中的朵颜三卫,这在战斗力方面大大加强了朱棣方面的军事力量。
从双方战斗力和谋略上来说,朱棣的胜利是必然的。
然后从道理上来说,其实朱棣自己知道自己的胜利是名不正言不顺的,虽然他打出了清君侧的旗号,相信即使是最后取得胜利的朱棣在得到皇位之后也一定是惶惶不安的。
所以如果那三场大风是朱棣自己杜撰的,那也是情有可原的。为了让自己夺取皇位显得名正言顺,也为了让天下百姓相信自己才是真正的天子。
当时的历史事实,我们无法真正的知晓那三场大风是不是真的存在,我们不能穿越等过去也不能让朱棣活过来告诉我们。谁都不知道那三场大风是真的有还是朱棣下令史官更改的。
我们可以知道的是,朱棣是一位真正的好皇帝,如果没有朱棣就没有永乐盛世,没有郑和七下西洋,没有《永乐大典》,没有把北元打成哒哒打成散兵游勇的军事实力,南北运河也不能再次疏通,没有我们曾经大明王朝的一切辉煌。或许朱棣不是一个好人,但是他却是一个能堪比唐宗宋祖的好皇帝,在朱棣的统治之下,大明王朝的福音远播四海,万邦来朝。
如果朱允炆和是其父继续当皇帝,我想也做不出朱棣这样的举动,他们只是仁慈的皇帝,他们或许能让天下太平,能创造太平盛世,但是绝对创造不出朱棣这样的奇迹。
其他网友回答
建文帝从政经验的不成熟,如下达不允许伤害朱棣的命令,做大事者,不拘小节,
其他网友回答
朱棣与侄儿朱?文两人自身条件pK一下,立马高低,強弱立杆见影,朱棣天庭饱满,地阁方园,双目有神,大鼻饱满,横扫八方的”八字胡”更增威武之势,不怒自威,一幅帝王之像。再看建文帝朱?文文弱白净,小鲜肉一个,情场上和演义界一定会混得风起云涌,少女心目中的”男神”,可是在政治大舞台上混,朱?文的经历、性格、人缘,威望和朱棣相比就不是一个档次了。最重要一点就是一上位就对叔叔伯伯们下毒手,搞得天怒人怨,孤立了自已,树敌太多。俗话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个浅浅的道理都搞不明白,下场结局如何,可想而知了。”人的命,天注定”,老天刮三次大风助朱棣夺得江山,也充分证明了天助有道者成功,朱棣确实是位好皇帝。
其他网友回答
应该说古代人有此说法与评说。但也有一些道源,为什么朱元璋会有僧衣帽度蝶之类封于密盒,到城破危急由司礼太监拿出来请建文急急乔装出逃。难道元璋和尚早知未来之事?那还枉杀三、四万人干么呢?致于三风诸葛亮也没留下,想真是天助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