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小学教师不管新老,一学期必须听20节课以上有必要吗?
优质回答:
不管是小学、高中、大学随时组织老师听课都是很有必要的。
新老师学习如何给学生讲解知识点,如何控场,打个比方:刚进公司的员工得学会如何工作吧。教师也是一样的。
老教师有很好的方式方法教学生,但时间久了思维模式都固化了,有新教师带来更多的知识冲击。
这样取长补短的教育会更上一层楼。但规定必须听这么久的课没得必要,一个月听四、五节课,看看别人是怎么讲解的就可以了,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三人行必有我师不是嘴上说说。
其他网友回答
我们这儿要求领导一个学期听三十节课,老师听二十节课。
听一节课,要有听课记录与当场签到,少听一节扣绩效分。
听课的目地有三:
一是填写听课记录,作为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一部分,装入学校教学管理档案,以备上级领导检查。
有许多规模小的学校基本上是由一个主任先闭门造车地搞出二十节听课记录来,其他老师在规定时间内抄完。特别要求听课时间不能写错。
曾有老师把别人听自已课的授课人照抄下来,被上级领导查出后问他,当时你是讲课还是听课,并给予处分。
优点:这样做,目标单一、任务明确,省心省时,可操作性强。更能让老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去。
缺点:缺乏相互借鉴,相互提高的教学技能的切磋。
二、让老师抽空听听其他老师的课,顺便完成听课记录。
学校要求老师在两周内可以相互听课,看看别的老师咋上课的?对自已有何启发?顺便把听课记录写好,以备上级检查。
优点:老师自己按排时间,不折腾,不影响自己的教学。
缺点:缺乏高手点评。
三、在写好听听课记录的同时,真抓实干,把听课活动真正抓好。
1、先让优秀教师讲一节优质课,让全校同科老师听。听后进行说课,评课。然后总结。
2、组织教学效果较差的老师讲一节课,由大家一起听评。指出不足,促其改进。
3、普听一遍,找到教学水平不达标,教学效果差的,重点培养,给予指导。
优点:确实能促进,提高教学。
缺点:耗时费力,影响正常教学的开展。
既然听课是一个学校可自己把握、可大可小的事,但必须有听课记录,以备上级检查,那么老师就应该完成二十节的听课记录,以免影响学校的综合考评。
其他网友回答
不算多,我们这里每周要求听三节课,写听课记录,在教研会上谈体会,相互提缺点。
年轻教师必须听课,这是自我提高的好方法。
但是,没必要照搬别人的讲课方法,教无定法,别人的经验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学情不同,每个老师的风格也不同。
到底如何讲课还得靠自己摸索,经常听别人的课,结合自己的经验,不断完善,慢慢地自己的教学水平就会提高了。
我认为,听课的节数也不一定非要一刀切,老教师可以少听一点。
教务处工作人员、教研组长、教务主任和教学副校长应该多听一点。
其他网友回答
我觉得每周至少听同事一节课,不管是对新老教师都有必要。
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永无止境。作为新教师听课是向前辈学习,学习老教师的课堂驾驭技巧,学习老教师或教龄差不多的同仁在处理教学重点和难点时与自己有什么不同或相同之处,从而能让自己深刻反思,以便以后改进自己的课堂结构和应变能力,也能够激发灵感,偿试自己的课堂改革,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有不断的取长补短,同事间相互学习,才能完善自己,增长才干,提高教学质量。
作为老教师也是一样,也有向年轻教师成其他老教师学习的地方。干到老学到老,特别是现在进入信息化时代,新的教学技术和手段突飞猛进,只有不断地相互学习才能共同提高,共同成长。老教师听课还能给新教师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让新教师快速成长起来。
教师相互听课,甚至不打招呼推门听课,能够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每个教师备课时都准备着这节课有行家来听,这样备课更充分,教学效果更好。而且课后有交流,授课上课双方教师从中都得益。长期以住,整个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会上一个很大的台阶。
当然,这种提高还是有限的,还只是局限在校内,但确实能促进一个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教师要有较大的发展提高,还要参与等级较高的、范围较大的教学研究活动。例如,学校请进名师上示范课,走出去进入名师课堂听课,积极报名参加各种课堂大奖赛等。
其他网友回答
互相学习是必要的,特别是学习教育的新理念。老教师可以适当少一些,听课还好,听课之后的记录与评费的心思更多,其他教学工作也很需要时间和精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