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戏诸侯 为褒姒一笑是真的吗(烽火戏诸侯褒姒为什么笑)

网友提问:

为何说褒姒是“烽火戏诸侯,一笑天下亡”呢?

优质回答:

褒姒冤枉啊!

前言

关于西周的灭亡,广为流传的是周幽王为博美人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而导致亡国,这种说法实际上是一种文学想象,见诸于史籍的说法则是,褒姒以美色诱惑君王,废太子乱政,导致了亡国。那么,褒姒真的要为西周的灭亡负主要责任么?

一、传世史料中西周灭亡观点

现在可见的提到有关“褒姒灭周”的传世文献有:

《诗·小雅·正月》:“赫赫宗周,褒姒灭之。”《国语·晋语一》:“周幽王伐有褒,褒人以褒姒女焉,褒姒有宠,生伯服,于是乎与虢石甫比,逐太子宜臼而立伯服。太子出奔申,申人、鄫人召西戎以伐周,周于是乎亡。”《国语·郑语》:“夫虢石父谗谄巧从之人也,而立以为卿士……弃聘后而立内妾,好穷固也……周法不昭,而妇言是行,用谄也……”《史记·周本纪》:“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侯,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以虢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又废申侯,去太子也,申侯怒,与鄫、西夷犬戎攻幽王……遂杀幽王骊山下,掳褒姒,尽周赂而去。”

以上史料的观点都体现“美女祸国”的“女祸论”,强调了褒姒——美女,虢石父——奸臣;周幽王——昏君 的影响,导致了周的灭亡,而一切的起点则是褒姒。

二、史料中存在的问题

《史记·周本纪》关于褒姒的记载杂糅了众多文献的内容,并做了一定程度地改写。其中有一些不可信的夸张、想象成分,比如“幽王为烽燧大鼓”其中“烽燧”可能是将秦汉长城烽火台报警措施代入了西周时期的想象,西周时代,大概是没有烽火台的。

《诗·小雅·正月》中提到“赫赫宗周、褒姒灭之。”,《毛诗序》认为这首诗是“大夫刺(讽刺)幽王也”,而且诗是在西周 灭亡前作。

而《国语》中比较详细记载了西周灭亡的事情,归纳《郑语》和《晋语》的大致内容相似,二者的记载大同小异,主要有两点区别:

1、《郑语》记载的过程是推测,这种吧历史事件放在其发生之前,用某人推测的话语展现出来的手法常见于《左传》,如“某某必不免”“”“某某其不终乎”之类,可能是用来表现相关人物的先见之明或者借此强调事情发生的必然性。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史料中关于西周灭亡评价一定程度被定性了。

2、幽王先伐申或是申国先发难,不论二者谁在前,都说明了这两个集团之间的矛盾已经严重激化。

且不论哪个版本的叙述,都是褒姒有宠于幽王上位,而申侯的靠山是申侯。申侯被废没有导致西周与申的战争,而直接原因是幽王要“杀太子以成伯服”。这里出现了两股政治势力得博弈:幽王集团和申侯集团为了核心权力,即王位继承权的斗争。

三、褒姒的活跃与西周灭亡的原因

褒姒出身褒国,褒地在汉水上游,也就是在今天汉中褒城一带。根据《书·牧誓》所称的“西土之人”的构成看在周初褒与周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

但《国语·晋语》:“周幽王伐褒,褒人以褒姒女焉。”,则说明西周晚期周对褒的控制已经相当薄弱,双方关系疏远,褒反而成了周的征伐对象,可见周王室的统治力量衰落。

而周幽王降服褒国后,宠幸褒姒,“弃聘后而立内妾”,废弃申侯而立褒姒为后,甚至不惜为褒姒要改立伯服,并且追杀太子宜臼。褒姒背后代表的降服于幽王得与周关系已经不密切的姒姓褒国,而申侯与太子宜臼代表的则是包括申国在内的许多地方诸侯国。

根据《左传》所言,申与姜氏、郑与申为联姻关系,太子宜臼得到了晋、郑的支持。据《诗·大雅·崧高》申国在西周晚期力量强大,为了应付淮夷等南方民族的威胁,周宣王借助其舅申侯的力量在今南阳一带建立南申来保卫王畿。

申国政治集团的势力不仅限于山西宗周以西的诸侯国,而是包含西周王朝东南部众诸多诸侯国的强大势力集团,甚至有晋。郑这样的姬姓诸侯。

幽王要扶植褒姒,给与褒姒王后的地位和很大的政治参与权,就是利用降服于自己的褒国势力去打击申国集团。而废申侯,及废除太子宜臼改立伯服,触动了申国政治集团的利益核心,申国甚至不惜与敌对势力犬戎联合灭周。

周的灭亡绝非一时一世的偶然,更不会是幽王迷恋褒姒冲昏了头脑。宗周拥有六师的兵力,军力可达到15000人之多,在算上王的禁卫军。其军力是相当雄厚的,却不敌申、鄯、犬戎联军而令宗周灭亡,可见西周政权到了这一时期已经很衰弱了。

到了西周晚期,宗周可以依赖的军事力量已经衰朽,西周的军事力量连东夷、南淮夷都难以对付,又如何压制得住诸侯?周幽王有着强大的对手(逐渐强大的申国的威胁),而王室的军事力量虚弱,政治盟友较少,文献中支持幽王得只有虢氏的虢石父一位,所以周幽王才会去扶持他。(谁知历史记载中他成为了奸臣。)而褒姒在这场博弈中与周幽王的利益息息相关,作为新晋的王妻,通过政治斗争打压申侯和太子宜臼来提升自己的地位,褒姒与幽王可以说各有所需,各得其所。

从后来周平王(宜臼)迁都之后的政治地位来看,诸侯再不奉周王室号令,也表面了宗室王室的衰弱,周幽王有心重振王室,奈何干不过啊。

结语

通过对史料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褒姒的上位并不是靠美色迷惑君王,也不是随波逐流,而是因为幽王出于削弱政治对手申国势力集团,扩大自身势力的目的,褒姒也才得到幽王的扶植或纵容上位,拥有了王后这一再西周政权中举足轻重的身份。而西周的灭亡正是长期以来周王室与地方诸侯势力矛盾累积的总爆发,以争夺王位继承大权为导火索引发的结果。

其他网友回答

宋高宗杀死岳飞的主谋,但是为何跪在岳飞墓前的是秦桧等人?同理,只因为一个女子就造成天下而亡吗?当然不是!

周幽王是西周的第十二位君主,也是西周的最后一位君主,在周幽王之后就被称之为“东周”了,而之后的历史就把西周的灭亡怪罪在褒姒身上,认为正是褒姒的存在才使得西周灭亡,但事情真是如此吗?

褒姒的悲惨经历

褒姒本是褒国之人,因为容貌而享誉全国,但是褒国却并不是一个大国自然少不了被其他国家骚扰,直至周幽王攻打褒国,褒国无力抵抗只好献出大量金银和美女,其中就有褒姒,作为褒国国民却被褒侯亲自献给他国,这对于褒姒来说自然不公平,但是身为弱女子又能怎么办呢?

周幽王发现了惊为天人的褒姒之后就沉迷了,但是褒姒因为曾经的悲惨经历所以一直很伤心,周幽王为了逗褒姒笑真的是用尽办法,最终用烽火戏诸侯才博得美人一笑,但之后没多久西周就灭亡了,这是因为褒姒还是周幽王呢?我们再从其他角度看。

分封制积弊已深

周朝最常用的制度就是分封制,就是将自己无暇管理的土地交给大臣让他们代为管理,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在最大的程度上减少了君主的压力,君主只用管理这些大臣就可以管理天下,如此看来这个制度是不是很好?

自然不是,分封制虽然极大程度上减轻了君王了压力,但是人的野心也都是随着自身的实力增长的,或许之前在朝堂之上是一个本本分分的大臣,但是到了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呢?管理着那么多的子民还有属于自己的军队,会一直愿意对君王俯首称臣吗?这种人自然有,但是不多。

春秋战国的大乱就是各国诸侯间实力强大所造成的,到了那个时候周朝已经完全没有了统治力只有一定的影响力,当然,是对于百姓的影响力,所以因为分封制的原因,周幽王已经没有多少实权了,如果大臣真的忠心,为何不回去勤王?

两次改革失败,西周的灭亡已是注定

早在周幽王之前的国君周厉王就发现了国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深知如果不进行改革那么国家必然会走向灭亡,所以周厉王在位时对国家进行改革,改革内容主要是将土地全部强制归国家管,让国家经营,由于君主专权所以一时间国力强大。

但是大规模收取土地自然动了其他贵族的蛋糕,所以在持续了一段时间内就因国人的暴动而宣布结束,其主持改革的周厉王也因此被囚禁,直至死亡。

第二次改革就是周厉王之后的周宣王的改革,两人的改革是完全不同的方向,周宣王将国家的所有土地都送出交给善于经营的人来打理,我们可以理解为贵族打理,也是说王室和贵族之间的协议,这种方式除了百姓都赞同,贵族和诸侯的权力得到保障,因此大力支持周宣王的行为,一时间国家再度强大起来。

但是观其两种制度改革就会发现都是不完整的,果不其然,在经历了一段时间后百姓纷纷逃离,因为贵族收取土地之后自然是对百姓的剥削,失去保障的百姓自然选择逃离这个地方去更好的地方生活,于是周王朝的人口数量急剧下降,这种现象带来的后果自然是国家无兵国力衰弱。

到了周幽王的时候,周幽王就吸取经验不进行改革,但是国家制度加上两次改革已对国家残害至深已经无力挽回,所以最终才有了“褒姒笑,天下亡”这样的说法。

结语

结合全文来看,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只是加速了西周的灭亡,而不是西周灭亡的主要原因,而“褒姒笑,天下亡”这样的说法我认为是后世为了告诫当朝统治者不要沉迷女色不管理朝政,虽然这样的说法有很好的教育意义,但是将一个弱女子推为罪魁祸首是不是有些过于残忍?

(网络配图,侵权删除)

感谢阅读,如果觉得不错,关注+点赞就是您对文青创作内容的最大认可,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只有点燃烽火台,褒姒才能开口笑!

其他网友回答

大家好,我是老李杂谈,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专门的查看了西周历史。

故事是这样的,周朝时,周宣王死后,其子宫涅继位,是为周幽王。当时周室王畿所处之关中一带发生大地震,加以连年旱灾,使民众饥寒交迫、四处流亡,社会动荡不安,国力衰竭。而周幽王是个荒淫无道的昏君,他不思挽救周朝于危亡,奋发图强,反而重用佞臣虢石父,盘剥百姓,激化了阶级矛盾;又对外攻伐西戎而大败。这时,有个大臣名褒珦,劝谏幽王,周幽王非但不听,反而把褒珦关押起来。

烽火台遗址

褒珦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褒国族人千方百计要把褒珦救出来。他们听说周幽王好美色,正下令广征天下美女入宫,就借此机会寻访美女。终于找着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姑娘并将其买下,教其唱歌跳舞,并把她打扮起来,起名为褒姒,献于幽王。替褒珦赎罪。

幽王见了褒姒,惊为天人,非常喜爱,马上立她为妃,同时也把褒珦释放了。幽王自得褒姒以后,十分宠幸她,一味过起荒淫奢侈的生活。褒姒虽然生得艳如桃李,却冷若冰霜,自进宫以来从来没有笑过一次,幽王为了博得褒姒的开心一笑,不惜想尽一切办法,可是褒姒终日不笑。为此,幽王竟然悬赏求计,谁能引得褒姒一笑,赏金千两。这时有个佞臣叫虢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个主意,提议用烽火台一试。

烽火本是古代敌寇侵犯时的紧急军事报警信号。由国都到边镇要塞,沿途都遍设烽火台。西周为了防备犬戎的侵扰,在镐京附近的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一带修筑了20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一旦犬戎进袭,首先发现的哨兵立刻在台上点燃烽火,邻近烽火台也相继点火,向附近的诸侯报警。诸侯见了烽火,知道京城告急,天子有难,必须起兵勤王,赶来救驾。虢石父献计令烽火台平白无故点起烽火,招引诸侯前来白跑一趟,以此逗引褒姒发笑。

昏庸的周幽王采纳了虢石父的建议,马上带着褒姒,由虢石父陪同登上了骊山烽火台,命令守兵点燃烽火。一时间,狼烟四起,烽火冲天,各地诸侯一见警报,以为犬戎打过来了,果然带领本部兵马急速赶来救驾。到了骊山脚下,连一个犬戎兵的影儿也没有,只听到山上一阵阵奏乐和唱歌的声音,一看是周幽王和褒姒高坐台上饮酒作乐。周幽王派人告诉他们说,辛苦了大家,这儿没什么事,不过是大王和王妃放烟火取乐,诸侯们始知被戏弄,怀怨而回。褒姒见千军万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如同儿戏一般,觉得十分好玩,禁不住嫣然一笑。周幽王大喜,立刻赏虢石父千金。

周幽王为进一步讨褒姒欢心,又罔顾老祖宗的规矩,废黜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册封褒姒为后,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并下令废去王后的父亲申侯的爵位,还准备出兵攻伐他。申侯得到这个消息,先发制人,联合联合缯侯及西北夷族犬戎之兵,于公元前771年进攻镐京。周幽王听到犬戎进攻的消息,惊慌失措,急忙命令烽火台点燃烽火。烽火倒是烧起来了,可是诸侯们因上次受了愚弄,这次都不再理会。

周幽王

烽火台上白天冒着浓烟,夜里火光烛天,可就是没有一个救兵到来。使得周幽王叫苦不迭。镐京守兵本就怨恨周幽王昏庸,不满将领经常克扣粮饷,这时也都不愿效命,犬戎兵一到,便勉强招架了一阵以后,一哄而散,犬戎兵马蜂拥入城,周幽王带着褒姒、伯服,仓皇从后门逃出,奔往骊山。途中,他再次命令点燃烽火。烽烟虽直透九霄,还是不见诸侯救兵前来。犬戎兵紧紧追逼,周幽王的左右在一路上也纷纷逃散,只剩下一百余人逃进了骊宫。周幽王采纳臣下的意见,命令放火焚烧前宫门,以迷惑犬戎兵,自己则从后宫门逃走。逃不多远,犬戎兵又追了上来,一阵乱杀,只剩下周幽王、褒姒和伯服三人。他们早已被吓得瘫痪在车中。犬戎兵见周幽王穿戴着天子的服饰,知道就是周天子,就当场将他砍死。又从褒姒手中抢过太子伯服,一刀将他杀死,只留下褒姒一人做了俘虏(一说被杀)。至此,西周宣告灭亡。

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幽王退走后,申侯、鲁侯、许文公等共立原来的太子姬宜臼为天子,于公元前770年在申(今河南省南阳市北)即位,是为周平王。因镐京已遭战争破坏,而周朝西边大多土地都被犬戎所占,周平王恐镐京难保,于公元前770年在秦护送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在郑、晋辅助下立国。东迁后的周朝。史称东周。

至今仍相传的“千金买笑”的故事就是从这儿来的。后来,又有人写了首诗讽刺“烽火戏诸侯”之事:

良夜颐宫奏管簧,无端烽火烛穹苍。可怜列国奔驰苦,止博褒妃笑一场!

后常用这个典故咏叹荒唐君主误国,寄寓兴亡的感慨。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故事看完了,我再说说,西周灭亡的事,历史上任何个朝代的灭亡和更替都是有导火索的,这个周幽王亡国,看似因为“为博美人一笑”啥事都能做出来,实际上是用侧面放映了他处理朝中大事的昏庸,草率,不计后果,荒淫无道,面对动荡的社会,民不聊生的穷苦百姓,不发展生产,而只顾自己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一个真实社会写照。中国文学的拨打精深,不去写老百姓怎么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而描写君王的荒诞,就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大家都知道,打仗是很烧粮草的事,他不让老百姓耕种,而是拿士兵开玩笑,这样的国家是不会长久的。

西周灭亡已是历史的必然,烽火戏诸侯只不过是一个催化剂,加剧了它的灭亡.就算没有烽火戏诸侯,西周早晚也会在其他事件中灭亡,无法挽回。华丽的邪恶化身,最多也只可以唯持到幽王垂垂老矣的时候而已……烽火戏诸侯都只是一个机遇而已,只要天子失信的话,诸侯就大有依借失信,自大,争霸……在未烽火戏诸侯之前,各家都只是暗地里扩大而已……当时政权已经摇摇欲坠,烽火戏诸侯只是一个引子,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诱因。如果不发生这件事,也还是会有其它诱因的。

我上小学时候老师讲这一段的时候,主要说了,烽火台显示3000年前古代人民的智慧,一旦发现敌情,便立刻发出警报:白天点燃掺有狼粪的柴草,使浓烟直上云霄;夜里则燃烧加有硫磺和硝石的干柴,使火光通明,以传递紧急军情。也就是现在的我才想到,没有烽火戏诸侯,西周也会灭亡,书读百遍其意自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感知和看问题也越来越透彻。你说呢?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一句就能说明,周幽王没好好上班,而是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女同事身上,天天挑逗。想尽办法博其一笑。更可气的是,他经常拿别人开涮!久而久之。领导就不喜欢他了。历史这个公司也就把他开除了。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