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吕芳三思(大明王朝吕芳说的三思)

网友提问:

如何理解《大明王朝1566》中大太监吕芳说的「思危、思退、思变」?

优质回答:

这是吕芳教育冯保时说的话。当时的冯保为了急着往上爬,腊月二十九打死了周云逸,后来更是抢着给皇帝报祥瑞。吕芳为堵住众人的嘴,惩罚了冯保。等众人退了以后,吕芳又苦口婆的里对冯保分析了他目前的处境。

吕芳是这么分析:

“为了急着往上爬,你二十九打死了周云逸。”“今天又抢着去报祥瑞,我不计较你,可宫里这么多人能不记恨吗?”“还有周云逸的那么多同僚,还有裕王。”“要找死,也不是这个找法。”

从这里可以看出,冯保可以说是大难临头了。一方面,他这些争宠邀功的行为必然会遭到其他太监们记恨,也必然会遭到打击报复。吕芳能够保护他一时,保护不了他一世。另一方面他得罪了周云逸的同僚,特别是得罪了裕王。要知道裕王是极有可能继承大统的,一旦裕王继任大统,这个时候冯保肯定是逃不了的。

冯保听了吕芳的分析,顿时间有放弃人生的想法。于是吕芳便告诫了他:

“做官要三思,思危、思退、思变。”“知道了危险就能躲开危险,这就叫思危。”“躲到人家都不再注意你的地方,这就叫思退。”“退了下来就有机会。再慢慢看,慢慢想,自己以前哪错了,往后该怎么做。这就叫思变。”

吕芳其实已经很好的把“三思”的意思给解释清楚了。从吕芳和冯保的对话来看,吕芳已经准备站在裕王这一边了,还 把宝压到还是皇孙的万历皇帝身上。这个“做官三思”也同时预示着这对爷孙的命运。不过二人正好相反。

冯保即得罪了宫里的人,又得罪了裕王。一旦裕王继位,他是跑不了的。所以这便是思危。为了避开危险,冯保必须远离是非,慢慢积攒自己的力量,这便是思退。冯保去裕王府做皇孙的大伴。一方面让裕王重新相信自己,另一面等皇孙继位,自己便有了大展拳脚的几乎。这便是思变。

从皇孙的出生,到嘉靖的“枣栗子”,以及无不表明裕王是极有可能继任大统的。吕芳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自幼跟随嘉靖皇帝,同权臣严嵩有着多年的合作关系。裕王继任大统,吕芳肯定是会被取代的。一旦裕王那边的人报复吕芳,吕芳多半是善终不了的。这便是思危。吕芳执掌司礼监多年,权势极大,只要在权力的圈子里,自然免不了争斗,有争斗就总有失败的时候。嘉靖后来也顾念主仆情谊,让他到南京去,远离了争斗。这便是思退。在大明朝局微妙变化之时,吕芳把握了住了未来的方向,后来他把冯保派到了裕王那里,自己也站在了裕王那边。这便是思变。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其他网友回答

《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相当不错的剧,剧中很多权谋、人性的刻画非常细腻,让人印象深刻,就算与当时大火的《琅琊榜》相比,也不遑多让,甚至更为精彩。若是没有看过的朋友们,可以去看看。

而今天,我们所要讨论的则是其中十分经典的一幕,大太监吕芳教导冯保时所说的三思:思危、思退、思变。

故事开始于嘉靖三十九年农历腊月二十九,这个冬天一直无雪来临,这在古代看来可不是什么好兆头,所以嘉靖帝潜心祈雪。但当小太监们发现下雪,准备向皇上报告之

时,冯保却恐吓小太监们不准声张,而自己却一路小跑向皇上报喜去了。

当冯保回来之时,自己的干爹大太监吕芳问他:我还以为皇上一高兴就赏你进了司礼监呢。吓得冯保赶忙连抽自己耳光。但吕芳一行人径直走了,也没有管冯保。在他们

商讨完之后,冯保在雪中早已冻僵,吕芳见状,心中也实不忍,命人将他抬进屋中,并告诉了几句话:做官要三思,什么叫‘三思’?‘三思’就是‘思危、思退、思变’!

知道了危险就能躲开危险,这就叫‘思危’;躲到人家都不再注意你的地方这就叫‘思退’;退了下来就有机会,再慢慢看,慢慢想,自己以前哪儿错了,往后该

怎么做,这就叫‘思变’!”

细细想来,这几句话真的可以让人受益一生。思危、思退、思变。在那后宫中,唯有知进退,明得失方是真正的智慧。当时瑞雪来临,有多少人想将这消息报告给皇上,

可冯保却一门心思堵住众人之口,独自一人去禀告皇上,这样一来,得罪了多少人。远的不说,就说司礼监,那个叫陈洪的首席秉笔太监,几句话一说就差点将冯保害死。这

也是冯保没有思危所致。

再说思退,正所谓高处不胜寒,当你莅临高处,可曾想过花无百日好,人无千日红。

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做什么事情都要谨慎行事,要知道知进退,荣耀权利大家都喜

欢,但急流勇退更为难得,唯有真正懂得这个道理的人,才能走的更远,

最后,再说思变。当你思退之后,你可以多想想你以前的不足,哪里做的不好,哪里需要改进,以后的自己如何做才能做到更好。这个更能考验你自己的执行力了。当你

做到这些的时候,待时而动,时机来临之时,就是你一鸣惊人之刻。

随后的数年时光里,冯保的确做到了这些,他收敛自己、忍辱负重。在那一刻时间来临之后,与他的铁杆搭档张居正一举成功,成为了权倾一时的大人物。(这是后话)

三思而后行,这里的道理又何止是关于做官呢?我们的人生不亦要如此吗?

欢迎大家关注留言,点赞,你们的鼓励就是我前行的动力。

其他网友回答

太监吕芳说的「思危、思退、思变」指的做官要三思,要预知危险知道危险到来要能躲开危险,这就是的“思危”,要躲到什么地方当然是躲到别人不注意思地方为“思退”,既然退下来就要好好想想那里出了差错,冷静思考接下来怎么做,方为“思变”。

吕芳所说的三思太经典了,所谓退一步天空地阔,进一步走头无路,做人做事都不要步步紧逼要留有回旋的余地,以退为进才是人生大智慧,只可惜做到者廖廖无几,大多数人碰到事情激动起来就鲁莽行事。

吕芳一辈子都守在皇权中心,看似至高无上其实稍不留神就身首异处,在这种环境做官就需要极高智慧,情商。吕芳识得其中之“道”可谓官中的圣人。思危、思退、思变,三思而后行,何止做官呢?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