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代文学史的角度谈一下汪曾祺小说的特点和意义(对汪曾祺散文化小说创作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作家)

网友提问:

汪曾祺的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对20世纪80年代有何影响呢?

优质回答:

引领。

其他网友回答

对汪曾祺先生的作品,首先你要注意:

1、不要对自己没有看惯的作品轻易地否定、排斥

2、一个作品算是现实主义的也可以,算是现代主义的也可以,只要它真是一个作品。

3、作品就是作品。

其他网友回答

01

汪曾祺小说创作始于20世纪40年代,主要集中于20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新时期以来三个阶段。有关汪曾祺小说的研究始于80年代。

新时期以来的创作又可以细化为80年代温情叙述与90年代的悲剧书写。

02

汪曾祺的一生经历了战争、灾难和各种各样的运动,自己与故乡高邮的关系,童年的回忆、漂泊的苦难、风雨中的十年在他的笔下都有所表现。

他用自己独特的眼光观察生活、观察事物,以“苦心经营的随便”笔法描写普通人和平民生活。

汪曾祺的小说没有战争年代硝烟烽火的壮怀激烈,多是小桥流水的脉脉温情;浅浅淡淡,细腻如清风拂柳的叙述使得不算浓烈的情感盘亘良久,令人满口余香,回味悠长。

03

80年代是中国文坛的一个特殊阶段,汪曾祺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是“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等主流文学之外的大胆尝试。

80年代“反思文学”“伤痕文学”“先锋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的大潮下,文学创作与文学思想相互碰撞,文学传递出的反思、批判等内容可以视为“五四”启蒙文学的延续。

“汪曾祺依托故乡风物描写的小说创作,不自觉应和了‘五四’新文学以来一直存在着的两种启蒙传统———文学启蒙和启蒙文学”。

在寻根意识深受追捧的80年代,带有独立意识境界的汪曾祺小说让人们逐渐认识到“启蒙”的思想价值。

04

漫长的历史河流中,汪曾祺似乎成了一个历史的中介。在现代抒情小说的这条河流上,前有废名的《竹林的故事》、沈从文的《边城》、师陀的《果园城记》,后有汪曾祺及其复苏的抒情河流。

叙事的空白、儿童的叙事视角、散文化的结构特色、平静淡雅的色彩及画面……这些属于汪曾祺,又不独属于汪曾祺的文体特征,那是古老而常新的“审美静观”。

他用这样独特的方式,用一种“贴近距离地观察生活,从一个较远的距离外思索生活”的审美偏好来串联他的作品。

于是在充斥着泛滥的主观抒情的八十年代初,我们品尝到了一种清新的美感,他用这样的方式,坚持着对美的理解与传播,实践着美学效果上的“有益于人心”。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这种姿态尽管在二十世纪的文学潮流中,并不占据中心位置,却不妨碍他借助文学,跨越时代浮躁的藩篱,越来越深地抵达人的心灵深处。

它也许不那么耀眼,不那么富有冲击力,但它就像流水一样,在漫长的岁月中,显现出一种超越时空距离的力量。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