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名字为什么多用之(魏晋南北朝时期好听的名字)

网友提问:

为什么感觉东晋南北朝时期很多人的名字后面有一个“之”字?

优质回答:

东晋南北朝很多人名字带“之”字是一种宗教信仰的标识,代表自己是天师道的信众。

秦汉以来人们取名字都沿袭着春秋时期“讥二名,非礼也”的用法,从皇帝到大臣都是单名,刘邦、刘秀、曹操、司马懿等。

到了晋朝时,道教分出来的天师道发展迅速,很多贵族都信奉。

其他网友回答

古代历史人物的姓名,通过整理发现名与字中带“之”的历史人物颇多,已形成一种不可忽视的语言现象。本文对名字中“之”的用法进行归纳,发现大部分“之”在名或字中为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也有部分用了“之”的本义,或同音假借,但为数不多。

关键词:“之” 名 字 助词

中国人的名字中有些字重复出现,并且重现几率相当高,这种现象从古至今未曾消失过。“之”字便是其中之一。《中国人名大词典》(历史人物卷)①中的人物都有名与字,名或字带有“之”字的人物数量众多。这些名字一般是复名,“之”所处的位置不一致,因此名与字中的“之”往往具有不同的功能。

二、“之”在人名或字中的用法与功能

人名或字中带有“之”的通常是复名,一般是“姓氏+名或字”,具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姓氏+之+□②”,另一种是“姓氏+□+之”。前者在《中国人名大词典》(历史人物卷)中有49例,后者有98例。

据已有资料可知,最早大量出现这种形式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论语》《左传》《孟子》都有记载。《古书疑义举例续补》中记载“《论语·雍也篇》有孟之反”“王氏《经传释词》词卷九云:《礼记·射义》,公罔之裘。郑注曰,‘之,发声也’。《左传·僖二十四年》,介之推。松注,‘之,助语也’。”“清陈僅云:古之缓声,多用语助,人名亦然,石之纷如、舟之侨、上之登、夏之御寇、烛庸之越、公之鱼、耿之不比……妇人有南之威、丽之姬……自汉以降,无此例矣。”由此可见历来的研究都将这种形式中的“之”译为语气助词。

到了现代,何乐士所著的《虚词研究》对《左传》中出现的“之”作了系统的研究,研究发现“之”共出现7156次,其中助词“之”出现2564次,而这些助词出现在专有名词中的“之”共33例,约占助词“之”的1.3%,如“介之推,烛之武”等,“之”都是虚词,和以往的研究一样都将此“之”归为语气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

其他网友回答

魏晋南北朝之所以士族起名带有“之”字,是因为当时宗教信仰的关系。

当时士人信奉道家“五斗米教”。一些文人名士喜欢用“之”字命名。究其根源,主要是与道教五斗米道有关。五斗米道是东 汉顺帝年间沛国人张道陵创立的,他们奉老子为教祖,以《道德经》为经典,教人奉道悔过。五斗米教多用“之”字作为道徒名字的暗记,出于对五斗米道的崇信,“之”字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于是“之”字频频出现在他们的名字之中。像王羲之家族即“世事张氏五斗米教”。

历史记载,王羲之的二儿子、谢道韫的丈夫王凝之就笃信天师道。他每天除了读书写字,就是作法贴符。而要命的是王凝之把天师道作为自己的依靠。他任会稽太守时,孙恩、卢循进攻会稽。敌人逼近,王凝之不积极备战,而是作法,祷告天师,要天师惩罚同样信奉天师道的孙恩。孙恩兵临城下,王凝之不是去指挥作战,而是去关门作法。但天师并没有帮助他,孙恩轻易攻破了毫无防守的城池,并杀了王凝之。

另外,国学大师曾陈寅恪在《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说:“六朝人最重家讳,而‘之’‘道’等字则在不避之列……”。古代的人比较注重家讳,就是一家之中,晚辈的名字用字不能和长辈一样而故那时的人们用“之”“道”做名字的很多。

其他网友回答

东晋南北朝时期,很多人的名字都带有“之”字,如书圣王羲之一家,儿子有玄之、凝之、徽之、操之、献之。徽之子桢之,献之嗣子静之。祖孙三代,名字中带“之”字。

当时的人们为何用“之”为名呢?陈寅恪在《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一文中认为,这与当时的宗教观念有关。原来,‘之’字为五斗米道(即天师道)的标识。东晋南北朝时,天师道和当时的上流社会关系密切,当时的许多大家族都信奉天师道。

历史记载,王羲之的二儿子、谢道韫的丈夫王凝之就笃信天师道。他每天除了读书写字,就是作法贴符。而要命的是王凝之把天师道作为自己的依靠。他任会稽太守时,孙恩、卢循进攻会稽。敌人逼近,王凝之不积极备战,而是作法,祷告天师,要天师惩罚同样信奉天师道的孙恩。孙恩兵临城下,王凝之不是去指挥作战,而是去关门作法。但天师并没有帮助他,孙恩轻易攻破了毫无防守的城池,并杀了王凝之。

另外,古代的人比较注重家讳,就是一家之中,晚辈的名字用字不能和长辈一样。而陈寅恪在《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还说:“六朝人最重家讳,而‘之’‘道’等字则在不避之列……”故那时的人们用“之”“道”做名字的很多。

由此看来,当时,人们用“之”字为名,既与天师道有关,也与当时重家讳的社会风气有关。

其他网友回答

这是因为他们都信仰“五斗米道”

两晋时期,入五斗米道者颇有其人。王羲之家族即“世事张氏五斗米道”。

四川和江、浙地区农民领袖多有利用五斗米道起事者。

孙恩、卢循领导的农民起义,有众数十万人。

所以说:封建迷信是少数人创造出来敛财的工具,必须对他们斩尽杀绝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