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投江的故事要简单50字(屈原投江的故事要简单的故事)

屈原为何要投江?

优质回答

战国时期,楚国的大夫屈原,三番五次的劝告楚怀王,要联合齐国一同对抗秦国。可是,楚怀王宠信靳尚和公子兰这伙人,压根不重视屈原。不仅如此,他还稀里糊涂的受邀去了秦国境内,被秦国扣押在了咸阳,一直到公元前296年,憋屈的死在了秦国。

老爹挂了,儿子横立为国君,就是历史上的楚顷襄王。这货,更二,他居然继续重用靳尚和公子兰这批一味向秦国妥协投降的人。屈原本以为自己能得到一些重用,结果,还是没戏。

他还是不甘心,劝完老子劝儿子,希望楚顷襄王能远离小人,重振军队,抗击强秦,替先王报仇雪恨。靳尚和公子兰就担心楚顷襄王反抗秦国,一直把屈原看作是眼中钉,肉中刺。他们勾搭起来,一同构陷屈原,楚顷襄王就把屈原给革职罢官了,放逐到湘南的洞庭湖一带。

屈原简直要气疯了,这种昏君还值得继续辅佐吗?他不吃不喝,满心的忧愤无处去说。他在汨罗江边,披头散发,骨瘦如柴,心忧国事却无处着力。

江边的渔夫都劝他:“楚国人都知道你是忠臣!你为国家已经尽力了。”

屈原回答:“我伤心的不是自己个人的遭遇,楚国现在这个境况,我心里刀割一般。我如何能眼看着国家危险而不管呢,只要能救楚国,即便是死一百次我也愿意。”

在这种背景之下,屈原创作了传世至今的《离骚》: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在一日日的期盼中,十几年都过去了,屈原还没有得到楚王重新启用他的消息。屈原甚至想立刻回到郢都,再去劝说楚王,事实上已不太可能了。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率军攻打楚国并且攻破了都城郢都。这时的屈原,已经是62岁的花甲老人了。他不愿意眼看楚国被毁,江山沦丧,并且视与楚国共存亡,在五月初五那天,怀抱一块大青石,屈原跳到了汨罗江中以身殉国。

渔民们划着小舟去救屈原,可是汪洋大水,哪儿有屈原的影子,他早已随着楚国一起去了。他们划着舟,在江面上祭祀屈原,把竹筒里的米饭撒在江里。后来,为了祭奠屈原,将他在五月初五投江的日子,称为“端午节”或者“端阳节”。

回答完毕!

说到屈原,很多人都会想到端午节,这个节日的设立,就是为了纪念屈原。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主要有《离骚》《九章》《天问》等脍炙人口的作品。

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能看出屈原的一生都在坚持自己的爱国事业,但为什么这样一位爱国人士最终却投汨罗江而死?下面就来听听有书君的几点分析:

一、政治抱负得不到施展

屈原除了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因为出身皇族,所以被重视。在屈原的辅佐之下,楚国也已经日渐强盛,他甚至开始憧憬楚国一统六国的景象。

但因为性格耿直不知迂回,遇到贪污腐败,便常常与其正面冲突,故而在朝堂上结怨很深,时常被排挤,甚至在楚王面前说他的坏话。

说的人多了,楚怀王也就信了。直到后来,楚怀王对他的谏言不再当回事,以至于听信了奸臣的意见,在秦国被俘,最终被杀害。

楚怀王死后,公子子兰继位,新的楚王依然偏信奸臣,不听屈原的劝诫。屈原看着人民受苦,大王受奸臣摆布,自己的一腔热血付之东流。一切的一切让屈原心灰意冷,最终选择了自我了断。

二、保持清白高洁的操守

楚怀王可以说是个昏庸的糊涂蛋,分不清好坏,因为没有采纳屈原的意见客死秦国。楚王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公子兰继位,另一个成为相国。但新的楚王依然偏信奸臣,屈原的忠心为国和那些贪污腐败的大臣格格不入,以至于得罪了满朝的大臣,被新君流放,这一流放就是二十年。

长期的放逐让屈原身心交瘁,再没有重返朝廷、施展抱负的希望,为了保持清白高洁的操守,捍卫自己的理想,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自我了断来的痛快。刘安的《离骚传》就曾赞叹屈原不肯在浊世中苟活,故而“蝉蜕于污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三、自身的性格使然

从屈原的诗歌中不难发现他是一个以高标准要求自己的完美君子。楚国的灭亡,让屈原万念俱灰,心中有太多的悲愤之情却无人可以倾听和排解。他不愿意做亡国之人,即便是死也不愿辱节。

四,唤起君王和民众的觉醒

屈原看着楚王的昏庸,想要借自己的死来唤起楚王的觉醒,希望他能变得强大起来,以死谏主,体现了屈原的坚毅的爱国之情。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死,来唤起整个国民的自立自强。

最后,有书君不得不感叹屈原一心为国为民的爱国之心,只可惜,他生不逢时,跟错了君王,以至于一腔热血,无法释放,最终走上了灭亡的道路。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端午节到了:屈原为什么要投江呢,心里面有怎样的一种难受?

优质回答

屈原死因新解从司马迁著史至今,屈原因政治忧愤而投汨罗江自沉的动人故事被人们广为流传。而其

中唯一的证据,就是诗人那首被放逐以后所写的《怀沙》。诗中称,自杀的方式已然确定,那就是向江中忿然一跃,去拥抱(“怀”)江底柔软的泥沙。对此,早在30年代胡适先生就曾提出质疑,认为《怀沙》一诗中的许多话语并不符合屈原的模式,很可能是后人根据他自杀的传说而炮制的一篇伪作。

那么,屈原究竟是怎么死的呢?目前,在海内外的学者和历史学家当中,“屈原死于谋杀”的说法十分流行。在屈原生活的年代,许多人有谋杀他的嫌疑,如他的政治宿敌令尹子兰、佞臣靳尚等等,但屈原已遭贬放,除非有极特殊的原因,否则他们没有必要再去杀害这个在政治上已经毫无指望的人。这样看来,屈原最终不过是一场秘密爱情的牺牲品而已。

屈原在爱情生活上的浪漫性是人所共知的。他写过大量的情诗,其中《湘夫人》最令人关注,因为屈原对她投入了异乎寻常的眷恋与爱慕。从诗中可以推断,此女美貌惊人,而且比屈原拥有更高的地位;她因为种种限制无法与屈原公开见面,而只能和他在荒郊野外秘密约会。符合这三个条件的女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楚怀王的宠妃郑袖。其实“湘夫人”三字已是暗示,“湘”就是楚国;“夫人”,即楚王的妻妾。

屈原与其宠妃的暖昧关系被怀王知道后,促使他以政治名义放逐屈原,使人再也无法与郑袖见面。十几年后,楚怀王驾崩,为防止屈原与郑袖的关系卷土重来,楚国王室遵照楚怀王的遗命,派人对屈原进行了捕杀。追杀事件的发生地就是今天的汨罗江,兵士们最终在江边抓住了屈原,将他刺杀后装进袋子,捆紧了之后压上石块投入江心,演出了一幕残酷的历史悲剧。

还是有百姓目击了这一谋杀过程,但在当时的暴政下他们必须委婉地说出真相,于是导致了“端午节”的起源:在纪念另一个楚国英雄伍子胥的日子(五月初五)里,举行哀悼屈原的祭礼,用赛龙舟隐喻当时追杀屈原的激烈场面;用包粽子来隐喻屈原被投入江中的悲惨事实——糯米饭象征着屈原的肉体,粽叶象征着装他的袋子,粽丝象征着捆扎他的绳索;而把粽子投入水里,则象征着屈原被人淹死的真相。

屈原楚国贵族出身,他忠君爱国,在楚怀王期间曾经受到重用,出任左徒和三闾大夫。

屈原对内主张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主张联齐抗秦。他对内的主张威胁到了一些贵族的利益,这些贵族便上书楚怀王诽谤弹劾屈原,楚怀王听信谗言,把屈原流放至汉北一带。

楚国丹阳之败后,楚怀王重新启用屈原。刚开始楚怀王还是非常赞成联齐抗秦的,后因小人惨和加之独断,慢慢放弃了这一策略。秦强楚弱,楚又失去了外援,期间秦楚数次交锋,楚国都吃了败仗。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约楚怀王在武关见面,楚怀王不听屈原等人的劝阻,执意赴约,后被秦昭襄王扣留,直至客死秦国。

楚怀王被扣留秦国不得返,楚中大臣立太子横为王,是为楚倾襄王。楚倾襄王欲与秦国讲和,遭到了屈原的极力反对,楚倾襄王认为屈原是块拌脚石,于是革去了屈原的官职并放逐江南。

屈原这次被流放,时间长达十六年之久。在这十六年期间,他创作出了大量优秀辞赋作品,其中有很多篇章都是在表达自己爱国忧民的情怀。

他虽然被流放在外,但是仍然心系国家,经常会打听楚国的近况。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下郢都,屈原听到这个消息后,心情极度苦闷和绝望。不久后,即农历五月五日,他带着这样的心情投向了汨罗江,一代爱国诗人就这样走了……

屈原投江的故事概括?

优质回答

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积极主张楚国联合齐国,抗击秦国,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反而被罢了官,发配到边远的地方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屈原投江的故事要简单50字.jpg”/>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