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语录400条上(值得收藏)(曾国藩语录400句)

曾国藩的经典处事名言有哪些?

优质回答

曾国藩的经典处事名言有:

1 .凡事不可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在曾国藩看来,任何事情都不能等到明天,今日事今日毕,否则日积月累,终会造成累疾而难以消除。所以他要求自己的子侄们要有时间观念,学会珍惜时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只要有勤奋的精神做保障,就可以勤能补拙。

2 .尽一分心,做一日事,不计成败。

曾国藩强调,做事要过得硬,只有用尽自己的每一分心来做好每一天的事,至于成功和失败,就不要太计较了。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害怕失败,这是人之常情,但是,还没开始做事,就思前想后,顾忌这儿忧虑那儿,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战战兢兢,这样反而会失去许多机会,不能放开手脚大胆地去做事,其结果只能是失败。做事只有不计成败,把注意力放在所做的事情上,专心做好,其结果肯定是成功的。

3 .从波平浪静处安身,莫从掀天揭地处着想。

曾国藩这句话看似胸无大志,其实不然。“一个人要在波平浪静处安身立命,不要把自己置身于风口浪尖之上。”做人做事,只有先在波平浪静处站稳脚跟,才有可能应付波涛汹涌的险境。换句话说就是,只有先埋头苦干,做好自己的事业,过好自己的日子,才能尽自己的努力去改善周围的生活环境,伸张正义,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从而做到“兼济天下”。

4 .成事之道:以专而精,以纷而散。

曾国藩这句话,适用于各行各业的不同人士,一个人但凡每做一件事,只要做到精神专注就能做好,如果杂乱无章必然做事无成。当代的生活繁杂多变,无论学习还是工作,很多人都会被眼前的一些迷雾所遮蔽,迷失了方向,左顾右盼,忽视了专注的巨大力量。“以专而精,以纷而散。”提醒我们,专注能够帮助我们拨开迷雾,在充满荆棘、坎坷的人生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敞亮。

5 .不贪财,不失信,不自足。

曾国藩所说的“三不”,不贪图钱财、不失去信用、不自以为是,有了这三样,自然而然连鬼神都会俯首钦佩,无论到哪儿都会得到人们的敬仰与尊重。只有不贪财,才会廉,只有廉,才能无忧无患、平安度日;只要不失信,则为诚,一个诚而有信的人,就能得到别人的爱戴,可以避免生活中那些潜在的危险;只要不自足,做人不自以为是、不自满自大,始终保持谦逊,时刻反省自己的过失,既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又能看见别人的优点,这样,就能扬长避短,能够使自己更上一层楼。

6 .择一术以坚持,他术不可全废。

曾国藩是个做事很专注也很认真的人,他深知一心不能二用、做事不能见异思迁的道理。所以他强调:“选择了一个方向后就必须长期坚持下去,同时也不能对其他方面有所偏废。”曾国藩对自己的要求是:一本书还没有读完,就绝对不会去读第二本书;在读书时绝不处理其他政务和军务。俗话讲“贪多嚼不烂”,做事贪多,到最后肯定是一事无成,什么都做不好。另外,在专注于一件事情的同时,也不能完全偏废了其他事情,只不过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千万不可本末倒置,要把力气用到点子上,这样才能精益求精。

7 .先求稳当,次求变化。

曾国藩为人一生求稳,“首先谋求的是稳妥顺当,然后再谋求战术变化。”他要求子侄们做事要沉稳,凡事要考虑好了再去做,“磨刀不误砍柴工”,即便因为思考而耽误了一些时间,也好过因为冒进而铸成的大错,使得前功尽弃。这句话提醒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事先考虑周全,不仅要有稳重的态度,还要有灵活的应变能力,这样,做起事来就能临危不惧、处变不惊。

8 .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曾国藩的这句话,实际上就是提醒我们要学会谨言慎行,“做事不能随心所欲,说话不能胡言乱语。”谨言慎行,就是要学会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说什么话。曾国藩认为,用花言巧语去取悦于人,最终只能给自己带来困扰,闲言碎语不仅会给他人的生活造成矛盾,还会扰乱自己的心神。谨言慎行,强调做人不可锋芒毕露,也不能因为圆滑而丧失了自己的个性与原则,在现实生活中,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直来直去的性格是不合时宜的,委婉的处事方式总会更容易被人接受,做事谨慎小心一些,对人温和圆滑一些,总归没有坏处。

9 .不随众人之喜惧为喜惧。

曾国藩认为,人的意志决定人的成败,意志力是一种心如鼎镇、志如磐石的态度和品质。一个人应该做到“不会跟随大家的欢喜而开心,也不会跟随大家的担忧而害怕。”人生之路,犹如逆水行舟,需要人们以极大的意志力去支持,坚持就是忍耐,在艰难困苦面前,不能退缩,只有受的住苦,才能品得到甜。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有那些意志力坚定、经得起痛苦煎熬的人,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

10 .凡事,做一节,说一节。

曾国藩是一个有名的“语迟”,每当大家在一起讨论事情的时候,他总是最沉默的那个,但往往在最关键的时刻,他总能给出一针见血的见解,可见曾国藩的城府有多深!所以他总是强调:“凡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完一件事情,然后再评述这件事情。”也就是说,做任何事情,都要说到做到,切不可在还没有做到之前就信口开河、空许诺言。一般来讲,从一个人说话办事的态度上就基本能看出此人的品格习惯,多嘴多舌的人大多心性浮躁,不懂得话到嘴边留三分,这是成功人士之大忌。尤其是要懂得不能轻易评论他人,不要随意发表看法,说话做事要三思而后行。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首先要管得住自己的嘴,避免“祸从口出”。

图片来自网络。

我觉得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介绍一下曾国藩: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在曾国藩的倡议下,清政府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1.目者面之渊,不深则不清。奥者面之山,不高则不灵。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眼睛如同面部的两方水潭,不深沉就不会清朗。鼻子如同支撑面部的山脉,鼻梁不高就不聪明。

2.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这句话的意思是:因为有才而自我满足,因为有能力而自我夸耀,就会被小人所嫉妒,也被君子所看轻。

3.众人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

这句话的意思是:众人所倾向的,大势所归附的,即使有很大的力量,也不敢违背。

5.人之生,气质不甚相远也,习而之善,既君子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出生的时候,气质本性差距不是很大,通过学习而达到品质优良,就是君子。

6.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7.、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这句话的意思是:坚强他的意志,让他的心经受苦难,让他的身体得到锻炼。事情没有大小之分,必定会有所成就。

8.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这句话的意思是:家室太过显赫,有时候并不是什么好事,所谓物盛则衰,也可以理解为富贵招祸。

9.凡事之须逐日检点者,一旦姑待,后来补救难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凡是需要每天要做完的事,如果推托到以后再做,那么以后再来补救就困难了。

10.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智慧愈苦而愈明,不可因境遇偶拂,遽尔摧沮。

这句话的意思是:精神是越使用越旺盛,不可以因为身体素来虚弱而过于保养爱惜。智慧是越处在艰苦环境就越被激发出来,不可以因为境遇偶尔不顺就立刻垂头丧气。

这些金玉良言皆是曾国藩所说,这些道理能明白,记住,并且实行,对于个人或者家庭都是好事。

你知道的曾国藩语录有哪些?

优质回答

1.富贵功名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

2.“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

3.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

4.逊,自无后患。

5.大过改之,微瑕涵之。

6.两利求大,两害取轻。

7.不甘为庸庸者,向平实处用功。

8.艰苦则强,娇养则弱。

9.不争一时之短,须争一世之长。

10.专守一“静”字法,可期万稳。

11.咬定牙根,徐图自强。

12.多言好辩惹祸端。

13.凡事不可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14.择一术以坚持,他术不可全废。

15.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即可有进。

16.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

17.胸中不宜太苦,须活活泼泼。

18.唯读书可变化气质。

19.买书不可不多,看书不可不知所择。

20.天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曾文正公家书

你最喜欢曾国藩哪些经典语录?

优质回答

曾国藩这10句话,竟把生活脱的一丝不挂。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在为人处世上,曾国藩终生以“拙诚”、“坚忍”行事。

1、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

感悟:曾国藩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庸人与人才的致命弱点。对于庸人来说,懒惰是一种十分有害的精神病毒,当一个人被惰性所支配时,整天或只说不做,或空耗时间,或耽于幻想,整个生活将会没有奋斗的动力,因此一事无成。而骄傲会使人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中停滞不前。自以为自己什么都行,不思进取,而社会在前进,他人在进步。百舸争流千帆过,你却原地踏步,必然落在他人后边。真正有本事的人都是谦逊的人,骄傲的人做不好什么的。

2、观人四法: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

感悟:如果一个人能做到这四条,不管现在处境如何,将来一定有所成就!讲信用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根本。无官气是看他发达了之后怎样。有条理象征着逻辑清晰。少大话的人才是踏实肯干的人!

3、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感悟:天才和庸才的区别只有一个:专注。美国最有名的金融顾问苏沙·奥马说:“我一次只做一件事,做好它后,我再做别的。”如何做到专注?把要处理的事务按轻重缓急排序,最重要的事放在“专注力高峰”的时间来做,这样更容易提高效率。

4、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感悟:大智如愚,大巧若拙,这是来自先人最古老的智慧。前者是自然的,后者是机心的,独立于机心之外的人的本真状态,才是最厉害的武器。

5、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感悟:当过去已成为不可改变的历史,未来依旧是不能预知的憧憬,我们唯一能握在手中的,便是现在经历的每一秒钟。“活在当下”是禅宗的人生态度,这简单的四个字都蕴含着令人无尽深思的内力。“活在当下”并非不回忆过去,预计未来,而是专注于过程,一个过程只干好一件事情。回忆就专心回忆,展望就是展望,念经就专心念经,劳动就专心劳动,吃饭就专心吃饭,过好每一天的生活。

6、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感悟:时间单向前进,一去不复返。以前总感觉时间还很多,成年以后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事情来不及做。什么永远追不上?时间。

7、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感悟:一个人越是在意什么就越缺少什么,此五条为识人之术,能看破人性的弱点。

8、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感悟:志、识、恒仍是今天对读书人的教导,三者缺一不可。

9、曾国藩人生三境说: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

感悟:古语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少年时在逆境中成长,更能被磨砺得愈发光彩。中年时年富力强,无论出于什么地方都能做出一番成就。晚年时选择遵从本心,找寻自己最舒服的生活状态,一生都能丰富多彩、福寿延绵。

10、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感悟:奢侈败家,安逸惯人,骄傲会使别人更加讨厌你。做人、做事的道理,曾国藩早已指出。

如何理解“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地坐,向宽处行”这句话?应该如何做好自己呢?

优质回答

回答:如何理解:“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这句话?应该如何做好自己呢?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出自左宗棠写的一副对联。左宗棠是晚清的湘军将领、洋务派领袖,后成为国家重臣,他的一生战功赫赫,因率兵收复了新疆,而名垂青史。他的一生忠介耿直,不群不党;清廉自守,无欲则刚。

左宗棠的这副对联虽然仅仅24字,其蕴含道理却极其深邃,对联高度概括了中国圣贤中庸之道的人生哲学。

香港李嘉诚先生一直把这幅对联悬挂于自己的办公室,以此联劝勉醒示自己人生。

我非常欣赏并理解左宗棠的这副对联的涵义。

纵观祝福对联的上中下,横览高平宽,让我理解了他的思想:即;居上时想到下,立高时寻找宽。事不做尽,势不用尽,话不说尽,福不享尽。左宗棠的这副对联真的是一副不可多得绝佳的好对联、它体现了醒世恒言。

阅读理解这副对联后;我们如何做好自己呢?首先:我从不羡慕达官贵人的权势地位,不羡慕富甲豪门的奢华生活,不羡慕影视明星以及明星、名人的炫彩生活。我一直喜欢朴实宁静的生活,去追求自己的初衷理想,按照自己的价值观与价值取向;去做自己喜欢并欣慰的事。

人生短暂、光阴有限。我追求精神的富有、追求人生境界。喜欢书、天天读书。昨天我又在京东商城买了霍金的《时间简史》等9本名著与科幻小说。时时汲取中国五千多年文化底蕴的博大精髓,去不断丰沛增长自己头脑中的文化、科技知识。去不断认识理解这个全新变幻的世界。让自己思想不能落伍。

我一贯秉承宁静致远、厚德载物的原则;去不断完善自己生命全过程。

我每天主要在早晚或其他时间;在今日头条上至少要浏览二至三四小时的国际、国内、财经、科技、军事、视频、健康、养生、历史、文化、娱乐等板块的各类新闻报道与资讯。接受新事物、跟上时代步伐,指导自己前进方向。

我一贯追求简约的健康生活,不追求奢华,不喜欢浮夸风。接受健康知识,喜欢大自然的清新空气、在大自然中陶冶性情。喜欢散步,简单运动、一切顺其生命轨道的自然。不断去除心中的阴霾、装载更心中的喜乐。

我更喜欢白云悠悠的天空、喜欢辽阔无际的原野、喜欢万顷波涛澎湃的海洋,喜欢黛绿远山的苍翠欲滴。

喜欢;宁静致远、天人合一。

须知;诺大世界,许多事物与我们连半毛钱关系都没有,虚名不值。而保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读书、写字、听音乐,画画、看电影、仰望天空大美流云飘逸,夜观璀璨星辰月华如练,都是不错的选择。

生命诚可贵、正所谓;

花虽无语香袭人.

石头无言可解人.

人生如白驹过隙,时光如飞烟飘逝。人在宇宙中是多么的渺小,终抵不过岁月对生命的无情蚕食,终抵不过你仅仅是宇宙一介过客,终抵不过最后你依然是尘归尘,土归土。

时光荏苒,生命光阴有限、个人能力有限。在有限的生命中、为自己的心中寻求安放一块净土,规划一方小小世界,放一点童趣、乐趣、追求、欲望、理想……放一些满足与安逸……

珍爱自己、珍惜友谊,追求身体健康,精神富有。用左宗棠的这副对联经常提示自己、怀有一颗平常心,去厚德载物。我感觉与家人在一起的平平安安,既是福泽无边。

我觉的这句话见仁见智吧,我是这么理解的,做人做事要有长远的人生规划~与远大的理想抱负~发上等的愿望,严格要求自己,为自己订立宏大的目标,立志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不能拘泥于眼前~把心态看平,做人做事把根基打牢固,从基础开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能够坐得稳,坐得住~能够经受住考验~向宽阔处行,一方面是要把握时代发展,向着正确的道路迈进,这样道路会越走越宽阔~这也提示我们~做事做人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我觉得其中最关键的思想内涵都是平衡~平衡才能和谐、平衡才能发展、平衡才能进步~同时也提示我们做人锋芒不必露尽,留些深敛,凡事不必做尽,留些余德~有功不必邀尽,知人不必言尽,责人不必苛尽,十分能耐使七分,留下三分给儿孙,十分能耐都使尽,后面儿孙不如人~老子也曾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凡事只要有一种看透一切的格局,方能做到豁达大度~

曾国藩治家名言只有6字,不信孔孟之道,为何只相信天命?

优质回答

曾国潘作为清朝名将,在各方面总有树功扬名的地方。家言不信孔孟之道,也就是对有些教条,筐筐有时不要太固执。并不是反对孔孟之说。就是现在对任何事或物,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解,不能盲目崇拜。

那人做了点对已有利的事,凡是错的也对。曾的意我理解是这样,对错直能这样。

人性探微 王溢嘉专栏 知命能让人乐天,还能让人谦虚。 清朝中兴名臣曾国藩所领导的湘军,在与太平天国的战斗中原本是败多胜少,但从咸丰八年起就开始改观,在攻克九江后更是气势如虹,正当他自信不久即能剿灭太平军时,却在三河之役里全军覆没,曾国华(曾国藩之弟)、李续宾等将帅皆阵亡。曾国藩受到严重的打击,事隔多年后,他在日记里说:“偶思咸丰八年四月葛睾山扶乩,即已预知有是年十月三河之败,温弟(指曾国华)之变。天下万事皆有前定,丝毫不能从人力强求,纷纷思虑亦何补邪?以后每日当从‘乐天知命’四字上用功,治事则日有恒课,治心则纯任天命。” 将战争的失败及士卒的惨死归于人力不可抗拒的“天命”,而非自己决策的错误,是典型的“自利性归因”,可以减少罪恶感,让自己心情好一点。所谓“乐天知命”,其实是“知命”而后让人“乐天”,这也是很多人为什么会相信命运的原因,因为它对心灵的创伤具有很大的抚慰作用。 不过曾国藩的相信天命有比这更深刻的意义。多数人虽然会将自己的失败或不幸归于不可控因素(天命即是其中之一),但却喜欢将自己的成功归于可控因素(自己的努力、选择等),这种“自利性归因”当然也是为了增加自尊,但曾国藩在提到自己的成功时,依然相信有天命的因素,早年他从“赐同进士”出身在短短十余年间官至二品(侍郎),在官场上可说是平步青云,但他并不认为这是因为自己优秀,而同样将之归于天命。他在给陈源兖的信中说:“不特仆不自意其速化至此,即知好三数人亦未敢为此不近情之称许。可见命数有定。”也许这是曾国藩在他人面前所做的谦虚之辞,但这种谦虚不仅会让人觉得修养好,而且就像实验所显示的,将自己的成功归于不可控或外在因素(也就是不自我炫耀),还能减少他人的忌妒,而让人更加喜欢与尊重你。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曾国藩语录400条上(值得收藏).jpg”/>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