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德国有多憋屈?连小小的荷兰都找德国索要领土

德国在近代史上是个相当不走运的国家,一战二战都战败了,1945年前呢,世界上民族主义情绪还是很重的,打完仗打输了,那就割地呗,这是规矩(二战后,规矩变了,有头有脸的国家基本就不太搞割地赔款了),所以德国的面积是越打越小。
但是,好歹也都是20世纪了,割地也要有说法啊,像当年甲午战争时期,日本人割让台湾的这种操作是很难行的通了,因为台湾从来就是中国的,和日本一点关系没有,日本要台湾,那这完全属于侵略了;20世纪了,大家要脸,所以割让领土可以,但好歹有说法。
比如德国,德国丢的领土丢的最多的是东边那片,因为东边的话,德国和西斯拉夫国家(主要是波兰)确实有纠葛;此外是宿敌法国,著名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大家都知道,又割回去了,这些地方都是由历史说法的,所以领土索要国还能理直气壮。
但是,有些小国也不顺眼,比如二战之后,有这么一个小国,它也找德国要领土了,这就是荷兰。
荷兰说实话和德国在领土方面从来就没有争议,但是,荷兰毕竟也受到严重损失了,1945年10月,荷兰向德国提出了2,500万荷兰盾的赔款要求,但根据《雅尔塔协定》,对德的补偿要求不得以财产支付,所以荷兰想了坏招:要德国割地!
一想到扩大领土,那多来劲啊,于是各种计划都出来了,在1945年5月荷兰解放的头一年内,出版了数十种鼓吹从昔日的第三帝国中夺取领土,但最好不要其上的德国人的传单和小册子,这一方面是扩张的雄心,一方面是复仇的激情。
而这其中以弗里茨?柏奇-舒特(荷兰国土规划局主席、领土扩张委员会秘书)提出的最为详细,因此而被称为柏奇-舒特计划,荷兰人是认真准备的,专门搞了委员会来研究这些事儿。
“柏奇-舒特计划”中,德国西北部大片土地要并入荷兰。威廉港-奥斯纳布吕克-哈姆-韦塞尔一线以西的土地将被纳入荷兰国境。林堡以东的土地沿莱茵河溯流而上至科隆,往西到亚琛止的地区也归荷兰。在A版本,亚琛、科隆、明斯特、奥尔登堡、奥斯斯布吕肯等大城市都会被并入。柏奇·舒特把这称为威悉河线。
在B计划内,西莱茵兰的科隆、门兴格拉德巴赫和诺伊斯等城市不被纳入。至于C计划声索的范围就小得多了,包括法勒尔以西、整个埃姆斯兰县以及直到克莱韦公国的韦塞尔县。
柏奇-舒特计划示意图:左方为荷兰,右方为西德的下萨克森和北威两州。颜色部分表示不同的割地方案。
但是,这种要求是不合理的,因为这一带一直就是德国领土,而且历史上就由操德语居民居住,荷兰的声索欠缺历史依据,但是谁让德国战败了,荷兰是受害者呢,受害就是天然的正义!柏奇·舒特用为荷兰增加国力和强化国防为理由,认为荷兰的损失必须得到赔付。
对了,荷兰人是只要地不要人的,荷兰还想驱逐这200万德国人。实际上荷兰政府内也有反对扩张的声音,甚至首相威廉·舍默尔霍恩亦不赞成,这些人主要是左派。但荷兰威廉明娜女王强烈支持计划,并催促他与盟军展开商讨。1946年,首相以荷兰政府的名义,向德索要4,980 km2的土地,这已经是简化的了,新的荷德边界南起瓦尔斯,经温特斯韦克至埃姆斯河,届时550,000名德国人会被纳入荷兰管治之下。
那其他国家怎么看呢?其实是不怎么支持的,冷战来临,盟军,特别是美国方面,认为必须保障德国西部的稳定,就是让大家不要再欺负西德了。
1947年1月14日至2月25日,西方盟国外长在伦敦开会,会上荷兰政府(贝尔第一次内阁)索要了1840 km2的土地,大约有十六万人居住于上述地区内,九成以上操德语。这是柏奇-舒特计划C计划的简化版,但荷兰政府内很多都不满意,天主教人民党认为方案微不足道,补偿不够;而荷兰共产党就反对任何以扩张领土为形式的补偿。
内部掣肘,外部没有支持,这自然不会被通过,但是,毕竟荷兰这么努力了,人家也是受害者,德国一点血也不出那也不好意思,所以1949年4月23日在伦敦的会议上,一个规模小得多的方案获得批准了。同日正午,荷兰军队进驻69 km2的地区。
也就是说,荷兰也就获得了这么69平方公里的地方,当时相关地区的人口约一万。
但是,即使是这些领土,也没捞着,1957年3月起,西德政府就向荷方争取归还这些地区,最后在1960年4月8日在海牙达成协议,西德向荷兰支付2.8亿西德马克作损害赔偿,换取荷兰归还埃尔滕、塞尔夫坎特、苏德维克三地。
也就是,还是拿钱算地,最后算了,荷兰的领土就多了3平方公里,这是一个叫的维勒山的山丘。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