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那边农村过元旦节吗?主要习俗是什么?
优质回答
感谢平台的邀请
老实说以前电视,手机,网络等等都不是太发达的时候,我们这边农村是不过元旦节的,该做家务做家务,该去地里做农活依然去做农活,没有任何的不同,像平常日子一样,只是大家口头上会说说,今天阳历年啦,新的一年开始了,然后依然该干嘛干嘛。
现在呢,随着电视里跨年演唱会的兴起,以及手机,网络上各种节日气氛的传播,农村多少会受到些这种快乐气氛的感染,少部分人会在元旦给自己放天假,好好休息休息,或者去别的地方转转,旅旅游啥的,但是总体上依然和以前差不多,多数人还是不会过元旦节的,农村里真正的新年还是春节,所以元旦节日过得人还是非常少。
你们那个地方,元旦节有什么习俗?
优质回答
我们这过元旦没有什么习俗讲究,只是个节假日而已。
我们山东没啥习俗,就是普通节日,放个假,吃个水饺。
古代人如何过元旦?
优质回答
在古代,元旦其实就是现在的春节。元旦,“元”是开始、第一的意思。“旦”是早晨天明的时间,也通常包含一天之意。因此“元旦”就是一年的开始、一年的第一天。对古代人来说,元旦是个盛大的节日,要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庆祝。
元旦是一年之始,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朔日(初一),谓之元旦,俗称为新年。”当时,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视之为大节日,《野客丛书》中说:“国家官私以冬至、元正(元旦)、寒食。为大节日,七日假。”也就是说,北宋时期的“元旦”相当于现在的春节,当时国家的“假日办”要发出通知,给“上班族”放假七天。在元旦的时候,在北宋的京城,宫廷里要举行大规模的朝会,皇帝要受百官的朝贺,人们称之为“排正仗”。此时,常有辽、高丽、西夏、于阗、回纥等地的外交官前来朝贺。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说:“大辽大使顶金冠,后檐尖长,如大莲叶,服紫窄袍,金蹀躞;副使展裹金带,如汉服。大使拜则立左足,跪右足,以两手着右肩为一拜。副使拜如汉仪。回纥皆长髯高鼻,以匹帛缠头,散披其服。于阗皆小金花毡笠、金丝战袍、束带,并妻男同来,乘骆驼,毡兜铜铎入贡。其中辽使臣朝见完毕,翌日要到相国寺烧香,次日于南御苑射箭,朝廷选善射武臣伴射。伴射得胜,京师市井儿拦路争献口号,观者如堵。”可见当时京城里过元旦的盛况。元旦这天的清晨,京城里的家家户户都要早早起床,梳洗打扮,穿上新衣,走亲访友,相互祝福,把酒相庆。
从元旦这天开始,政府准许百姓可以在三天中参与关扑游戏。所谓“关扑”,是一种带有赌博性质的游戏,参与游戏的双方约定好价格,用铜钱在瓦罐内或地上掷,根据钱的字幕的多少来判定输赢,赢的人可折钱取走所扑的物品,输的人要付钱。关扑可以赌得很大,车马、地宅、歌姬、舞女,都可以作为赌资。
“关扑”简洁明了,在当时的民间非常盛行。但只有像元旦这样大的节日,官府才允许“关扑”开放,一般以食物、日常器具、果实、柴炭之类来赌。元旦之夜,有钱人家的女子或入场观赌,或入店饮宴,《东京梦华录》中说,这种事情“惯习成风,不相笑讶”。
除了放假和允许公开赌博外,在北宋古人怎样过元旦节?北宋时期的元旦这天,京城的许多繁华街道上都要结彩棚,摆放帽子、梳子、珠翠、首饰、衣着、花朵、领抹、靴鞋、玩具之类的商品,还有舞场歌馆,车马来往,络绎不绝。同时,当时也有许多饮食习俗,比如,大部分家庭要吃素饼。《东京梦华录》中说:“(元旦的开封)皆煎术汤以饮之,并烧苍朮,又辟除疫疠之气。”许多人家还“用柏一枝、柿一枚、橘一枚,就中擘开,众分食之,以为一岁百事吉之兆。”如此看来,北宋的元旦真是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非常热闹
明朝天顺年间民间送贺年卡
元旦,正是辞旧迎新的时候,亲朋好友之间互相赠送贺年卡祝福新年快乐。据有关史料记载,我国明朝天顺年间,民间就已经出现了贺年卡。
在明朝时期,有人用二寸宽、三寸长的笺纸,在上面印制出美丽精巧的梅花图案,并且工工整整地写上姓名和地址。到了农历正月初一这天,爆竹声声,春联鲜艳,人们满脸喜悦之情,互相拜年,普天同庆,一派欢乐祥和的气氛四处弥漫。这时,有人就拿着自己精心制作的贺年卡赠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既可以恭贺新春之喜,又可以送上一片温暖如春的美好情愫,真是一件很有意义又无限温馨的事情。 到了清朝康熙年间,有许多人喜欢用红色的硬纸片来制作贺年卡,有些人为了更充分地表达自己对友谊和别种情愫的珍视和看重,还十分珍重地把贺年卡装在古朴芬芳的精美锦盒里,然后怀着真诚的情感馈赠给要送的那个人,以此来表达心中的美好祝福和温暖情愫。
民国的时候,亲友之间互相赠送贺年卡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风气。当时,于社会大众受西方思想及其生活方式的影响和熏陶,人们不仅在辞旧迎新的日子里互赠贺年卡,即使在公历的新年(即元旦)前夕也互相赠送贺年卡,以表示浓浓的祝福,这就是圣诞卡,弥漫着十分浪漫的气氛。当时,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贺年卡的花色和品种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缤纷。同时,随着邮政和通讯事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已经把当面赠送贺年卡变成了互相邮寄贺年卡,使小小的贺年卡蕴涵了更加浓郁的美好情调和浪漫氛围。
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贺年卡又被许多画家赋予更多的现实意义。一些充满爱国热情的进步画家,在贺年卡上精心绘制出有社会意义的图案,而且特别注重贺年卡图案的进步色彩。
与此同时,在当时的日伪地区和国民党统治地区,一些贪官污吏却借送贺年卡之名,向老百姓按门收钱,大肆盘剥,中饱私囊,不仅使贺年卡失去了其本身具有的美好含义,同时,这种卑鄙行径更是对贺年卡的亵渎。 现在,贺年卡已经成了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的一种美好载体,而且,还出现了便捷的电子贺年卡,是人们沟通感情的一种别致的方式。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 是“初”、“始”的意思,“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即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西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西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西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界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由此可见,古代称为“元旦”的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现在称“春节”或者“过年”。不过,不同朝代仍有不同朝代的称呼,先秦时期叫“上元”、“元日”、“改岁”、“献岁”等等;两汉时期则称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时期又叫做“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唐宋元明时期,称为“元旦”、“元日”、“岁日”、“新正”、“新元”等;而到了清朝,就一直叫“元旦”或“元日”了。从以上各朝各代对“春节”的称呼中我们可以看出,“春节”在古时候叫得最多的就是“元日”或“元旦”。也就是说,他们所说的元旦,并不是我们现在说的阳历一月一日。
在古代,古人是这样过元旦节的: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祭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等。史料记载了我国北宋时期过元旦的盛况。北宋京城过元旦,宫廷里要举行大规模的朝会,皇帝要受百官的朝贺,人们称之为“排正仗”。此时,常有辽、高丽、西夏、于阗、回纥等地的外交官前来朝贺。
在北宋时期,元旦是农历正月初一,也称元日、正旦、元正、岁朝、年朝等。北宋时期的“元旦”相当于现在的春节,当时国家的“假日办”要发出通知,给“上班族”放假七天。
北宋元旦放假七天允许民间公开赌博。从元旦这天开始,政府准许百姓可以在三天中参与关扑游戏。所谓“关扑”,是一种带有赌博性质的游戏,参与游戏的双方约定好价格,用铜钱在瓦罐内或地上掷,根据钱的字幕的多少来判定输赢,赢的人可折钱取走所扑的物品,输的人要付钱。关扑可以赌得很大,车马、地宅、歌姬、舞女,都可以作为赌资。
元旦之夜,有钱人家的女子也可以入场观赌,或入店饮宴,《东京梦华录》中说,这种事情“惯习成风,不相笑讶”。如此看来,古代的女子,可以借着元旦佳节,暂时摆脱一些清规戒律,适当地放松享受一下生活。
宫廷里过元旦隆重繁华,寻常百姓过元旦也是热闹非凡。元旦这天清晨,家家户户都要早早起床,梳洗打扮,穿上新衣,走亲访友,相互祝福,把酒相庆。还有舞场歌馆,车马来往,络绎不绝。
除了放假和允许公开赌博外,京城的许多繁华街道上都要结彩棚,摆放帽子、首饰、衣着、靴鞋、玩具之类的商品,车马来往,络绎不绝。同时,当时也有许多饮食习俗,比如,大部分家庭要吃素饼。北宋的元旦真是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非常热闹。
古人过节日也是为了休闲和放松,对文人墨客来说,最好的休闲方式无非是吟诗作赋。元旦是个盛大的节日,历代诗人都留下了与元旦有关的诗作。
唐白居易《七年元日对酒五首》之二:“众老忧添岁,余衰喜入春。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表达了已过60岁的诗人不惧衰老、昂首挺胸进入新一年的风貌
唐人孟浩然写了一首《回家元日》诗,云:“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犹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在大唐盛世,“田家占气候”,自有半年乐,而诗人“无禄尚忧农”的情怀,则更是读书人的高尚品格 。
三国时曹植《元会》诗:“初步元祚,古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描写了曹魏时元旦贺岁的场面。
宋朝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可谓是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
南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古代元旦有贴春联的习俗。南宋诗人陆游的《已酉元旦》诗:“夜雨解残雪,朝阳开积阴,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
宋伯仁《岁旦》诗:“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桃板随人换,梅花隔岁香。”诗中的“桃符”、“桃板”即指春联 。
明朝天顺年间民间就有了送贺年卡。据有关史料记载,我国明朝天顺年间,民间就已经出现了贺年卡。在明朝时期,有人用二寸宽、三寸长的笺纸,在上面印制出美丽精巧的梅花图案,并且工工整整地写上姓名和地址。拿着自己精心制作的贺年卡赠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既可以恭贺新春之喜,又可以送上一片温暖如春的美好情愫,真是一件很有意义又无限温馨的事情。
到了清朝康熙年间,有许多人喜欢用红色的硬纸片来制作贺年卡,有些人为了更充分地表达自己对友谊和别种情愫的珍视和看重,还十分珍重地把贺年卡装在古朴芬芳的精美锦盒里,然后怀着真诚的情感馈赠给要送的那个人,以此来表达心中的美好祝福和温暖情愫。
随着时代的变迁,元旦有着不同的过法,但不变的依然是中国人在节日里狂欢。
万年历丨元旦是中国传统节日吗?各国过法有何不同?
优质回答
此”元旦”非彼”元旦”;中国传统节日中曾经有过”元旦”,也就是农历正月初一;这个元旦节老有历史了;春节有多久,元旦就有多久。
“元”表示开始、最初。“旦”,是一个象形字;表示太阳刚出地平线之际,即一日之始。因此“元旦”就是一年之始、一年的第一天。
需要说明一下,在民国建立将历法改成公历前,“元旦”指的是农历新年;也就是大年初一;而古时的春节指的是立春。
说白了,现在的中国人有两个”新年”,即公历的元旦;还有一个就是农历的春节,俗称”大年初一”。
公历纪年,其实就是以基督教为主的一种纪年方法,将耶稣基督的诞生那一年定为”元年”;在此之前的称为”公元前”;此后的称为”公元”,比如说明年就是公元2022年。
全世界大部分国家现在都采用了”公历历法”,也就是将每一个新年的第一天规定为”元旦”(新年);而最先跨入新的一年的地方是太平洋上的某一个岛屿(日期变更线)。
当然,也有不少国家采取的是”双规制”;换言之,这些国家和中国一样,分别在自己的日历标明两个新年;一个是世界通用即”公历”,还有一个就是自己民族的纪年法,比如说穆斯林以及犹太人分别就有自己的新年。
过元旦,世界各国大同小异,也都是辞旧迎新,将所有的不开心留给过去的一年;希望新的一年能够带来新的希望。
元旦是全世界人民的节曰,元旦的到来证明了过去的一年已结束,象征新的一年到来的第一天,致此各国也有庆祝活动国家元首也有元旦贺词,我国也有公休日法定假期,其它国家也有假期,我认为没有什么不同。
古代元旦节都有哪些活动?
优质回答
不知道提问者是不是知道这么个历史,古代元旦就是春节
先做一个“元旦”的名词解释
“元”有“始,开端”之意
“旦本”意是天亮,也即“早晨”后衍生含义有“一日之始”。
两字合一,即指新年第一天
元旦即春节,为什么成为两个节日的
辛亥革命成功后,民国政府决定采用公历,而将公历一月一日成为元旦,而将原来的农历第一天则改称为“春节”。
中国自古就有新朝代通过“改历法,重定首月”以宣誓政权更替,新时代的到来传统。民国也曾经想过这样要求人们过元旦,而不过春节,尤其是公职人员则是曾严令只过行元旦。
然而“改元从定首月”自汉朝之后,就没有实行过改历法,从定一年之始的事了。农历新年的习俗已经不能因为行政手段而发生改变。因此出现了人们只过农历新年,不过公历新年的情况。
即至新中国之后农历、公历并用。
元旦脱离了传统含义意,只保留了其名词含义新年第一天,
而新出现的春节,则继承了传统的过元旦所有传统习俗。
也因此古代元旦怎么过,看看我们春节继承下来的习俗就知道了
春节期间贴年红、守岁、吃团年饭、拜年是一般操做。
各地又有有舞狮、飘色、舞龙、游神、庙会、逛花街、赏花灯、游锣鼓、游标旗、烧烟花、祈福、掼春,也有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等丰富多彩,富有地域色彩的传统习俗。
元旦,顾名思义,即为新的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是开头第一的意思,旦这个象形字意味着太阳从地平在线升起来,意味着新的一天开始。元旦,是一年之元,一月之元,一时之元,元即首。现在的元旦固定在公历的一月一日,属于公历新年,每年的元旦一到来就会放假3天。
古代元旦是我们现在的春节
新年在古时最初被称为岁首,都是指农历的正月初一。最著名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即是宋代王安石写的《元日》诗。“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晋书》对元旦作了最初的记载,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
夏商周三代时间不尽相同:夏代岁首在建寅之月,即夏历一月(与今相同);商代岁首在建丑之月,即夏历十二月;周代岁首在建子之月,即夏历十一月。
一般平民百姓庆祝元旦主要表现是放鞭炮、杀三牲、拜祭祖辈等等。写对联、书写福字、舞龙灯的民间活动也逐渐成为元旦的主要庆祝活动之一。“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晋代诗人辛兰在诗歌《元正》里记录了当时元旦的情景。“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南朝梁人兰子云在也其《介雅》一诗里对元旦作了大概的记录。
至汉武帝时,颁发《太阳历》,明确规定以夏历正月初一为岁首,从此历代沿用,直至1911年为止。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元旦节传统节日风俗.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