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载“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怎样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优质回答
一.概念
1.道:宗旨,纲领。2.明:第一个‘明’,动词,彰明,显发。3.德:德行。4.亲:更新。5.止:有达成和维持之意。6.至善:最完善圆满的境界。
二.回答
这段话的意思是:《大学》的宗旨是:发扬天固有的光明正大的德行,使人民受到感化,成为新民,以求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 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
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革除不好的思想;认识最真的本心。
出处:《礼记·大学》——先秦至西汉·七十子后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什么意思
我来答
爱做作业的学生
LV.2 2019-10-25聊聊
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 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
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革除不好的思想;认识最真的本心。
出处:《礼记·大学》——先秦至西汉·七十子后学
扩展资料
所谓三纲,是指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它既是《大学》的 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所谓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
纵览四书五经,我们发现,儒家的全部学说实际上都是循着 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所以,抓住这三纲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 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循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你就 会登堂入室,领略懦学经典的奥义。
就这里的阶梯本身而言,实际上包括“内修”和“外治”两 大方面:前面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后面 三纲“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
而其中间的“修身”一 环,则是连结“内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它与前面的 “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它与后面的“外治”项 目连在一起,是“兼善天下”。
《大学》之道,在亲民。亲民到底是什么意思?
优质回答
《大学》之道,在亲民。亲民到底是什么意思?
孺学经典《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从原本《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配合,便成为四书之一。
在亲民:在于广泛的亲近民众和尊重民意。
“亲”:是亲近,体察,尊重。
“民”:就是民众,引申为民意,民情。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大德之人讲习的学问道理在于发扬人们天赋的善良美德,在于鼓励天下的人革除自己身上的旧习,在于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能够知其所止,止于至善,然后意志才有定力,意志有了定力,然后心才能静下来,不会妄动,能做到心不妄动,然后才能安于处境随遇而安,能够随遇而安,然后才能处事精当思虑周详,能够思虑周详,才能得到至善的境界。
拿现在话简单的说就是为政者要有以上的思想来对待老百姓,只要纯朴厚实,多办实事,即便不说自己爱民,百姓也会亲近他。
在中国创造,复兴中华的今天,也就更可以明确说明国家正是因为随时从民意民心考虑需求出发,一切以发展内需,深化发展,开拓”一带一路”来扩大中国经济发展,真实的体现出几千年中华民族以民意民心为根本,在亲民,富民,体察民情上等到了真正的民众认可的”在亲民”!
《大学》之道,在亲民。亲民到底是什么意思?
答:《大学》只讲两个道理,第一个道理:“在明明德”,如何彰显人性光明之品德;第二个道理:“在亲民”,是讲亲民的原理。所谓“亲民”,换句简单的话就是“民贵君轻”论,只要看看历史就知道,哪一朝只要以百姓之心为心,为民众考虑,为民众谋福利,往往是改朝换代或者盛世、中兴之时代,这是被反复证明的原理。
难点是,每当太平年代一久,就没有奋斗目标,自身懈怠,导致百病丛生,最后难以挽回。
个人也罢、集团也罢、国家也罢,都是相同的道理。只有自始至终坚定地向着彰显美好品德为首要要务,不为权力财富所迷惑,那么,朝代的年份可以久长一些,幸福可以润泽得久一些,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亲民”永远不会过时,它是达到最高善良标准,其中一半的原理。敬奉!2021年5月23日
“止于至善”怎么解释?
优质回答
“止于至善”出于《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止于至善。止:达到,至:最,极。达到最完美的境界。
止于至善,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于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就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是自我到无我境界的一种升华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止于至善的止是什么意思.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