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心得有哪些?
优质回答
教育孩子的方法主要有三个,心得有两个。下面逐一论述!
三个方法:
1、以家庭教育为切入点!
很多家长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就可以万事大吉了,这种教育观念对孩子对家庭,有害无益。家长应该认识到,家庭才是教育孩子的第一关,如果越过第一关,而去进行下一关的教育,这有悖于最基本的教育观念。所以,家长应该提高自我,以家庭教育为切入点,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
2、以自我提高为起始点!
家长散养式的传统教育观念,已经不适合或者早已经阻碍了新时代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不管孩子是家庭教育或者是学校教育,都离不开家长的自我提高为前提,也是孩子教育和家庭幸福与否的起始点,可见,家长只有自我提高,才有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家长切记:挣钱不是对孩子的教育,而是一种自我生存能力的基本条件。
3、和孩子一起学习为标准点!
很多家长认为,上学是孩子的事情,家长就只给孩子提供金钱就可以了,就尽到父母的责任和义务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并且也是很幼稚的。经营一个家庭需要每一个人的无私付出,同样,孩子的学习与生活也需要家长的参与和支持。家长和孩子是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的合作关系,而不是单一的“雇佣关系”,孩子不是生活和学习的奴隶,更不是传宗接代的机器。家长向孩子学习,会更多的了解与理解孩子的真实需要,孩子向家长学习,会从家长的言谈举止中吸收更多的营养价值,这就是家长和孩子相互学习的重要性!
两个心得:
1:必须了解孩子才能理解和支持孩子!
不要认为,孩子就只有执行的权利,孩子还有独立自主的主观权益。在家庭中,任何人都是家庭环境的主体和客体,角色是相互转换的,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尊重和信任父母,和家长融洽的学习与生活。
2:家长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
教育的主体与客体是水涨船高、相互转化,不断与时俱进的。比如说: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高,和优秀老师的教育是分不开的,一个不负责任的老师是教不出优秀的学生的。同样,家庭教育环境的优越,孩子的素质和气质和别人也是不一样的,一个不优秀的孩子,他的家长也不会很好。家庭环境的优越不是物质生活的优越,而是家长和孩子融洽相处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所以,要想自己的孩子优秀,家长就必须不断学习与提高!
分享一个培养小朋友兴趣、爱好的方法吧,因为这决定着一个孩子的大好前程…
所以以让飞君的理解,“天下第一可封侯”的,就是人的兴趣爱好,
比如马云13岁少年时,就已经以奔放的热情学英语了,周末寒暑假,当别人家的孩子还在忙着各种玩的时候,一位13岁的少年,已经自己积极主动愿意的,跑到西湖边去给外国游客免费当义务导游了,
试想,如果您的孩子,也能如此积极主动愿意的去投入学习,成为一个自觉自律的,不再要家长去反复督促强调的,自己喜欢学习的孩子,那么以此既往,那么这不就是我们所最想达到的、令人满意的教育结果吗?
其实在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人家13岁的少年能够做到的,咱的孩子,为什么打着骂着,说着念着,监督着督促着,都还那么难,做到你满意呢
所以过年放假,当我们要带着孩子探亲访友、各种场合,其实,这不正是咱观察培养孩子天性的好机会吗,看看他们到底喜欢玩什么,跟谁玩,能象西湖边上哪位13岁的少年一样,热情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吗?
记得小时候就特别的盼望过年,各种玩的,各种好吃的,还有压岁钱。玩各种游戏,呼朋唤友,从大球到捉迷藏,只要不给大人惹 事, 把作业安排好,大人都会陪你玩。
所以在小朋友天性放飞的时候,也是家长观察他们天性的最佳时机。
第一,发现和培养现小朋友们的兴趣爱好。
其实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因为人的兴趣爱好而 创造新事物,改变世界,改变人生的故事。
而对人兴趣爱好的培养,环境和氛围的作用非常的重要。
就象伦敦东区的莱顿斯通,能一层一层的 出现 象贝克汉姆那样的球 员一样,因为住在硅谷的缘故,让乔布斯从小就能够有一个电子世界,大约在10岁 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到了电脑。
图片
注意一下,这里的乔布斯,可不是象许多顽皮的熊孩子那样, 吵着闹着只想着怎样玩游戏哦,乔布斯开始喜欢上的是,用basic 软件语言做一些简单的编程 ,厉害吧?
所以如果家长们发现自己的孩子,有那么一个很有意思的兴趣爱好,那么这样的孩子的将来,一定会给你带来许多的惊喜。
如果没有,那么咱可以学习一下“孟母三迁”呀,带着孩子找到那样有气氛的环境呗,比如可以告诉孩子,图书馆在哪里!
图片。
第二,引导和培养孩子有一个很好的,积极向上热情执着的性格。
关于性格,记得有位心理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为什么呢?
有了兴趣和爱好,我们还需要孩子,有一个健全的人格,比如说情商。
那么什么是情商呢?
用最简单的话说,情商就是在乎和重视自己内心的感受,以及对方的感受,然后就是对这种感受的探索与认知。
比如过年的时候带着咱的孩子走亲访友, 可以注意一下咱的孩子是怎样待人接物的,比如他对人的态度是否有礼貌,与同龄的孩子接触,聊的是什么样的内容,喜欢同什么样的孩子交朋友?
这里有这样一个故事:1980年的马云在西湖边操练英语的时候,结识了来中国旅游的澳大利亚人肯.莫利一家,并与后者成为一生的朋友,5年后的1985年,马云受邀前往肯.莫利的家乡澳大利亚纽卡斯旅行,正是那次29天的澳洲之旅,让马云打开了眼界,对世界有了不一样的思考。
马云后来说:“那段旅行的时光让我首次发现了中国之外的世界,是我人生的转折点”。
到了2017年2月,为了回馈当年澳洲之旅对自己的改变,马云出资2000万美元,在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设立了Ma-Morley奖学金,用于支持那些“想自己看看这个世界,经历它、用它的脑袋思考它的年轻人”。
所以人的热情表达是双互的,咱若也能把孩子培养出这样的能力,那他的未来,能不让人惊讶吗?
图片。
第三,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他的思维方式。
很显然,观察力就是人们对客观规律的探索和客观的世界认知。
人如果只从一个角度或一个方面去看事物,很明显会像盲人摸象一样的片面,除以人需要多换几个角度,几个思路打破思维模式的定式,使我们能够发现更多的问题,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孩子成长起来,无论他将来想做些什么事情,他的战略眼光一定不会差。
比如逆向思维,这里有两个看到的经典的故事。
1)小明不愿意做老爸留下的课外作业,那么这位老爸就说,这个作业我来做怎么样?但是我的要求是你必须给我检查作业。
小明不要做作业了,当然高高兴兴的答应了,而且很认真的把老爸做错的每一道题目 ,都认识认真的更正了过来。
( 老爸把每一道题都做错了,换个角度,孩子认认真真的做题了)
2) 几个客人兴冲冲的到农家乐去钓鱼, 但钓了一天,一条大的也没钓到,钓到的都是一些只能随手丢的小鱼,老板说没钓到鱼的,我每人送一只山上养的土鸡怎么样?
( 其实那鱼塘里根本就没有大鱼,老板是换了一个角度,好价钱卖出去了山上养的土鸡)
所以看看人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是多么能解决许多事情啊。
所以这也就是强扭的瓜不甜,比如像小明做作业,象那位老板如一味的卖高价,能把这些事情处理的更让双方满意吗?
所以情商的培养和思维方式的磨练,对孩子的成长,一定是会有极大的帮助的。
好吧,
亲喜欢这文字,就点个关注赞呗,
链接看更多有价值的,
有趣有味,
转发,分享,
点右下角呗…
写于2019年2月1日
end
请问大家在教育自己孩子健康成长方面,有哪些成功的方法和心得?
优质回答
既要呵护,又要敢于放手,让孩子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我觉得首先是要大人要不断的去学习儿童教育知识;在孩子的教育成长过程中,要尊重孩子生理心理,智力,心智发展的客观规律。戒急戒躁。陪伴孩子一同成长。
第2个我觉得就是要发掘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去不断的重复,大人做好监督,坚持。
第3个家庭一定要创造一个学习的氛围。
教育孩子父母有哪些心得?孩子攀比应该怎么办?
优质回答
不能谈攀比心理色变,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教育引导措施
教育孩子有哪些心得,这一个问题太过于宽泛,千言万语都难以说清楚讲明白。所以,这里,我们重点来谈一谈,孩子有攀比心理后,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引导。
首先,攀比心理不是洪水猛兽,没必要谈虎色变
很多家长,一看到孩子产生了攀比心理,就以为是洪水猛兽到了,如临大敌一般。其实,攀比心理是一种比较的心理,而这种比较心理,是非常普遍的——任何人,都有比较心理,只是程度有差别而已。
但攀比心理,又有正向攀比心理和负向攀比心理之分。所谓的正向攀比,指正面的积极的比较,是在理性意识驱使下的正当竞争,往往能够引发个体积极的竞争欲望,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
举个例子,树立榜样,并以榜样为目标,努力达到榜样的标准,就是一种正向的攀比心理。作为家长,你难道不希望你的孩子,以班级或者年级各方面表现最好的孩子为榜样,然后攀比吗?
而所谓的负向攀比心理,指那些消极的、伴随有情绪性心理障碍的比较,会使个体陷入思维的死角,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极端的自我肯定或者否定。
这里举个例子,最近这些年,大学里面的“校园贷”非常兴旺发达,有不少的大学生,特别是女学生,为了更高的消费,完全超乎自己家庭经济条件,在各种网络平台借钱,最后身败名裂,有的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究其原因,很多人就是为了和别人攀比,同学买了名牌包包,自己也要买。但没有钱啊,怎么办呢?就采取了借高利贷的方式,最后成为了拆东墙补西墙。莫泊桑著名的短篇小说《项链》里面的主人公马蒂尔德,不就是这样的吗?
这样的攀比,之所以是负向攀比,就是因为缺乏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理性分析,只是一味地沉溺于攀比中无法自拔,对人对己都很不利。比如,看到别人有一个高档玩具,马上自己就要;看到别人出国旅游,自己也要父母满足。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关注的,其实是负向的攀比,而不是对攀比的全面否定。
其次,深入分析产生攀比心理的原因,及时引导孩子正确面对
前面谈到了,如果是正向的攀比,不但不应横加干涉,反而需要保护,要给予肯定行的鼓励。那如果是负向的攀比心理,我们就需要分析原因——只有先分析原因,才能找到教育引导的方法——对症下药的前提下,是因病施治啊(下面所说的攀比心理,侧重于负面攀比心理)!
产生攀比心理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家庭、社会和自身等三个维度来分析。
1.家长的攀比心理,是形成孩子攀比心理的重要因素。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大多数负面的心理情绪,我们都可以在父母身上找到影子。有些父母,本身就喜欢攀比,朋友聚会,比的就是名牌衣服、包包,谈的就是吃穿有多高档;甚至,连妻子(老公)、孩子都是攀比的对象。这样,孩子耳濡目染,他不攀比,岂不是咄咄怪事?
2.社会的影响特别是周边朋友的影响,是形成攀比心理的原因之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由于身边的人大多有攀比心理,人就难免会受到影响,跟着产生攀比心理。三水三心高中的时候,有一个同学,随时在大家面前显摆各种优势,然后,就有几个同学和他一起,比较起来!
3.个体的经历与对世界的看法,是形成攀比心理的根本原因。产生负面攀比心理的根本原因,在于个体自身。有些人不愿意读书,不愿意让自己在正事中忙碌,大量的时间,就是与这个比较与那个比较。举个例子,马蒂尔德忙于还债之后,她还有时间攀比吗?
第三,教育孩子克服负面攀比心理的几个方法
对产生攀比心理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之后,教育引导孩子克服负面的攀比心理,就可以对症下药了。
1.父母要做好示范。作为父母,要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不要盲目攀比,你才能引导孩子不要陷入负面攀比的泥潭。
2.引导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面对周边的人各种高品质的生活,甚至更好的学习成绩,孩子产生攀比心理,在所难免,作为家长,要教育引导孩子,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只要找到自己的优势智能,并不断地发展,终究有一天会走向成功,做最好的自己。
3.教育孩子纵向比较,减少盲目地横向比较。作为家长,还要引导孩子选择好比较的对象,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做纵向比较,把从前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来比较,而不是盲目地与周边的人比较。另外,与优秀的人比较,其目的是找到方向,与不够优秀的人比较,可以找到信心。
4.增强自身实力,克服负性攀比。家长教育引导孩子克服攀比心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引导孩子不断增强自身实力。我的孩子有一段时间,回家就给我讲,谁到欧洲旅游,谁到美洲旅游,看得出来,他的眼里,满满的羡慕。我就告诉他,依靠父母,不是真的有出息的人,真正有出息的人,是不断壮大自己,将来自己凭本事能力去干自己想干的事。
总之,作为家长,面对孩子的攀比心理,一边要正确区分孩子的攀比心理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正向的心理,要积极加以扶持、鼓励,一旦发现孩子的负面攀比心理,就要积极采取措施,分析原因,在采取适当的方法教育引导。这样,孩子才会成为一个心理阳光的人!
我认为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大心得,一是重视,二是配合。
孩子从启蒙教育到长大成人,家长教育孩子先是全面的,体现在全;从小学到大学,在孩子慢慢成长,逐渐成人的过程中,孩子的诸多素质逐步形成和成为习惯,家长就得配合学校教育,主要是突出重点,对孩子某一方面所出现的问题去强化教育,体现在强。
诸多素质主要包括:独立意识辨是非,热爱劳动有爱心,刻苦学习讲方法有耐力,身体健康有活力,主从有度显乐观。当然,这是教育孩子努力的大方向,要做到十全十美,非下大功夫不可。同时,它们之间不是孤立的,是可以互相影响,相互促进的。好比主业学习和业余爱好兼顾了,孩子当然乐观,也会有活力;热爱了劳动,体现了劳动的艰辛与不易,孩子就可能对父母和它人有了爱心,就可能明白了刻苦学习的意义,也就可能增强了独立意识,活力、耐力、乐观,也会减少孩子的攀比心理。
攀比心理是个无底洞,人心难足,欲望难平。发展下去,有金山也成流沙,最后必害孩子沉论、颓废。
造成孩子有了攀比心的最主要直接原因,1是父母自身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场合的攀比示范;2是从小孩子的衣食住行都讲究最好的,高档名牌的,甚至还有不少人认为的,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都圆,崇拜外国货,对孩子形成了一定的潜行默化。
其实,抚养孩子要从艰苦朴素的理念出发,本着“吃饱穿暖”的朴素观点。在当今条件下,吃饱上追求一下营养;穿暖上追求一下整洁美观;住行上追求一下舒适、适用就好了。
我个人认为,要教育孩子的攀比现象,除了要从小培养,还要做好两点:1是家长要以身垂范少攀比,即使需要也要力避孩子;2是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朴素观点,教育孩子热爱劳动,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让孩子在劳动中体会出,我们的消耗和花费来自艰辛和不易,让孩子有个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认识,也就自然防止或制止了孩子好攀比现象。
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
优质回答
家长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1、在与孩子沟通时,一定要认真聆听他说话,让他感到父母对他的重视与尊重,这样孩子小小的自尊心就会被树立起来,他也会在与大人的谈话中,认真思考自己想的和做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这对孩子的理性思维习惯也有良好的帮助。当然大人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也应该注意一些细节,这样才能比较迅速的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2、尊重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的一些带有孩童般的想法,即使感觉是幼稚的,只要是他发自内心的想法,先要对其表示肯定,再一步步深入剖析其利害关系,达到理想的教育层面,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观点。3、有一种饱和原则,就是孩子们惯有的厌烦心情。虽然强烈的想拥有目的,也能够体会把事情做完的乐趣,但是因为课程繁多在内心产生阻力,无法持续主动地去做事,如果把要求的水准降低,课业的份量减少,继续培养孩子在低潮时的活力,那么他们在低潮过后,又会升起责任心,更主动地去做功课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你受到过什么启发?
优质回答
作为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就是起一个引导示范作用,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细节决定成败!
首先在作息上一般早上6点半就起床,洗漱,吃早餐,早餐吃少,12点钟吃中餐,吃饱,晚餐吃好!不暴饮暴食。晚上10点半前就睡觉。
其次言而有信,不轻易答应孩子要求,答应了就要兑现。
第三孩子的叛逆心较强,就要经常加强孩子的勾通交流,谈心,放下身段陪孩子学习,做孩子的朋友。
第四在孩子面前要注意言行举止,讲文明,不说脏话,粗话,夫妻间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以免影响孩子的学习情绪。
总之,父母是的第一任老师,要当好老师,必须先当好学生,要当好学生,就必须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跟得上形势。
我认为环境影响非常重要。(1)儿子四五个月时,已能听懂话。当邻居阿姨逗他说,奶奶走了,儿子马上就哭了。他会看着奶奶,双手张开,要奶奶抱。
儿子自出生便养在农村,家里养了几只公鸡和母鸡。一天到晚,听的最多的就是鸡叫,因此他最先会模仿的就是鸡叫。从单纯的嗓子发一声,到会拐着弯叫,模仿的甚是特别。四个多月时,有次坐车回家的路上,他闭着眼睛睡觉,我模仿了声鸡叫,他竟睡梦中回应了一声,于是就这样,我俩声音此起彼伏,像两只公鸡在聊天,也似对唱,长长的一路便在我们的笑声中缩短了距离。
慢慢的越长越大,七八个月时,带着他出去玩,只要见到鸡,他都会像见到亲人似的一定要去给鸡打个招呼,鸡叫他也叫,融洽似兄弟。万万想不到,儿子以模仿鸡叫而闻名全村。
正因为生养在农村,有鸡这个小伙伴,儿子学会了嗓子发声,学会了第一个本领。如果说,我是生母,给他启蒙教育的就是环境这个静态的养母,让他在无意识的长期影响中听到、自我练习到、以致到模仿的像模像样。
孩子具有与生俱来地使自己成长发展的能力,将其置身于环境这个自然教育中 ,他将自由发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甚至会提前迸发他的潜能。
(2)儿子九个多月时,有一天,舅奶奶来串门,看到儿子就陪着玩了一会。儿子突然拉着她的手去拿盆子。那段时间儿子经常扔盆,我正想要上前去教训他。只见儿子拉着舅奶奶的手一歪一歪的走到水龙头那里放下盆子,又跑到楼梯下经常放鞋子的地方把奶奶的一只鞋子拿出来放到盆子里,再一趟将另一只鞋子也放到盆子里,终于拿齐了,手在水龙头上转了几下。我们看明白了,他要刷鞋。他虽然说不明白,却看到奶奶经常穿的鞋子是怎样的,奶奶平常又是怎样在刷鞋,都要准备什么,在哪刷。我们都不清楚每个孩子的大脑究竟让他掌握多少,但是,他的确有观察力、记忆力、思考力、学习力、行动力。孩子虽小,长期潜移默化的观察,让他在无意识中又学到了本领。有些学习,不是今天学今天就展示出来,孩子会在你不经意间给你惊喜。奶奶日常生活的重复,给儿子创造了动的环境,“活”的环境给予了儿子一连串的模仿,让儿子学会了记忆,学会了思考,无意识中再次提高了学习的模仿力。
大家伙说说自身教育孩子的心得,有哪些好的方法?
优质回答
我没有孩子。但我有带孩子,和别的父母交流的经历,所以简单说一下经验教训吧
我想先问问父母们,为什么有这么多教出优秀孩子的父母案例,为什么有的父母教不出来呢?(就是 为什么懂得这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首先就是要把握肯定与否定的平衡。注意我用的词语。有的家长说打不敢打,骂不敢骂只能笑脸相迎,也有的说小孩就要打。其实都是不对的。我们作为成年人,都知道与不同的人交流要用不同的方式。跟孩子也是如此,干嘛总想着随他的意或者打骂呢?孩子很单纯,他们不知道社会对于对错的评判,我们要立足于社会的原则,道德和法律对他的行为首先要做出肯定和否定的态度,犯了错不要怕伤害他的自尊,就指出来然后再安慰他,这叫先给大棒再给胡萝卜。当他们得意忘我时候,要为他们开心,同时要提醒他们不要马失前蹄,这叫先给胡萝卜再给大棒。
另外呢,千万不要把所有事情都推给老师和学校。该陪伴一定要陪伴,我见过很多孩子都是缺乏陪伴,性格障碍的。
还有就是不要在孩子面前做丢人,没道德的事情,否则只会有样学样。前两天高铁霸座骂哭乘务员的女人,她的侄子就劝她人家查票应该的,结果被那个女人教训了一番,我想会给孩子造成不可逆的心里伤害吧。言传身教或者说实践是最有效的教育,他可以让孩子学到好习惯,也会让他仇视这个社会。永远要注意你的言行。
教育不是说是否打骂,是否宠溺这么简单。我上面是一些方面罢了。
如果点赞多了我还会更新,还有关于学习方面的。手打不易,希望支持。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孩子教育心得体会范文.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