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奇人百科(明代奇人王阳明到底有多牛?)

网友提问:

明代奇人王阳明到底有多牛?

优质回答:

王阳明当然牛啦,因为大明三百年,他可以称为明朝一哥。

要说职位政绩,他比不上张居正。要比武功,他又没有戚继光出名,要比艺术,他也比不上唐伯虎,论为官典范,他也没有海瑞的名头响。论力挽狂澜,不如于谦。

那为啥他是明朝一哥呢?

看后来人对他的评价,明朝三大才子之一徐渭说:王羲之‘以书掩其人’,王守仁则‘以人掩其书’

世间两个老王,我第一服王羲之,他是书法好,好到让人忘记了他的人品也是极佳,第二服王守仁,他的人品好到让人忘记了他的字也好。

张岱说: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

天不生阳明,万古长如夜。

他明朝一哥的名头,大概源于魏源:阳明先生以道德之事功,为三百年一人。

到了近代,推崇王阳明的人就更多了,孙中山到日本玩了一圈,他就发现一个现象,日本能够搞明治维新,其中的思想基础就是我们中国的心学,这个心学就是王阳明搞的,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知行合一。

这有没有根据呢,有啊,日本东京大学的博士高濑武次郎就说:我邦阳明学之特色,在其有活动的事业家,乃至维新诸豪杰震天动地之伟业,殆无一不由于王学所赐予。

日本海军元帅东乡平八郎的腰间挂一小牌,上写:大王叫我来巡山。不是,是:一生低首拜阳明。

那王阳明为什么这么牛呢?

主要他在文人的三大修为,人生三大目标上达到了顶点。

这三大目标是升官发财死老婆?别开玩笑了,冲这些目标去的,是抛弃同龄人,招呼都不打的家伙。

文人的三大目标是立言,立德,方功。

立言,就是你要有思想传世,百年以后,人家还能记得你说的话,那王阳明创心学,提出知行合一,这可以说是一大创新,现在还具有指导意义,算是达到了立言这个目标。

立德就是成为道德楷模,树立德业,那王阳明当然也是啊,他一生都坚持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从来没干缺德事。

最后立功最难,而且跟上面两个冲突。因为立功往往要不拘小节,不拘小节的时候,走偏一点,就会失德,比如东汉有一个段颎,他是东汉名将,平定叛乱,但杀气太重,总共杀了数十万人,那就是失德了,所以他功高而德不高。

而且你要立言,钻研学问的话,也通常没法立功,没时间啊,而且这种学问家往往比较迂腐,常成为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侏儒。这种人就更多啦,大学问家往往没有什么实务型功劳,但王阳明却是另类,他首先在江西平叛,玩点小招,就把江西的民变给平定了。更大的是平定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这其中,王阳明把知行合一发挥到了极致,几乎是单枪匹马平定了一场大叛乱。

这当然就了不得啦,所以,王士祯表示:王文成公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

三项全能冠军,明朝第一流人物是也。

其他网友回答

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几乎火遍了整个中国,很多朋友都因为这套书开始喜欢中国历史,开始对明史感兴趣。当年明月在书里提出一个观点,他说挽救了大明王朝的救时宰相于谦在他心中只能排在第二位,如果不是因为有一个举世无双的天才,于谦绝对第一。

那么,到底是哪个天才可以把于谦于少保挤到第二位去呢?

他就是王阳明,一个鼎鼎大名的名字,一个了不起的圣人。

其实,人家本名是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生于浙江绍兴,文曲之乡。他的父亲王华是状元出身,曾当过南京吏部尚书,因此王阳明是妥妥的官二代,还是书香门第,出身高贵。王阳明从小天资聪颖,21岁那年就高中举人。但可能是为了磨练他的意志,之后连续两次京试都名落孙山。当时的首辅李东阳特别看好这个年轻人,一再勉励,希望他不要灰心丧气。而他的状元老爹更是劝慰他,此次不中,下次努力就能中了。但王阳明岂是一个平常人,他笑道:“你们以不登第为耻,我以不登第却为之懊恼为耻。”意思是,我看得开,无所谓。

大明弘治十二年,经过多次努力,他终于守得云开见日出,高中二甲第七名,观政工部,之后又出任刑部主事,再转为兵部武选司主事,正式步入官场。弘治皇帝朱祐樘为人宽厚,平易近人,在他手里完成了弘治中兴,大明一片蒸蒸日上的气象。王阳明也被这个盛世所鼓舞,认认真真当官。如果历史一直这么发展下去的话,大明就会多一个好官,少一个圣人。

然而,历史出现了拐弯。

弘治皇帝死后,他唯一的儿子正德继位,开始重用大太监刘瑾,让他出任司礼监掌印。刚正不阿的王阳明当然看不惯刘瑾的飞扬跋扈。多次上书弹劾刘瑾,最终引来了刘瑾的忌恨,被杖四十,谪贬到贵州龙场(贵阳西北七十里,)当一个小小的龙场驿栈的驿丞。同时,他的状元父亲王华也被赶出北京,调任南京吏部尚书。

王阳明一路去贵州的路上,刘瑾还不放过他,多次派出人进行刺杀。万般无奈之下,王阳明不得不假装自杀来躲避刺杀,经过千辛万苦才终于到达贵州龙场。虽然龙场还是未开化的地区,少数民族居多,但王阳明并没有气馁,他根据风俗开化教导当地人,受到民众爱戴。在这个时期,他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他在这段时期写了“教条示龙场诸生”,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王阳明“龙场悟道“。

正德五年,刘瑾倒台,被刘瑾迫害的王阳明终于平反昭雪,回到北京。然后,他在北京和南京两地轮流当官,他的好学,他的认真,他的才华得到了父亲的好友、时任兵部尚书王琼的器重。王尚书特别看好这个年轻人,但觉得他还需要历练,于是大笔一挥,推荐王阳明巡抚赣南,出任一方大员。

大家不要以为王尚书是在给老朋友的儿子铺路,说了是历练,当然不可能舒服。当时的赣南匪患不断,民乱不断,几乎没有一天是太平的。王阳明上任以后,面临的是一个火药桶一般的赣南。王阳明到了以后,整肃军队,澄清吏治,然后开始出兵平乱,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基本荡平了赣南境内所有的匪患民乱。王守仁用兵“诡异”、独断,素有“狡诈专兵”之名,老百姓都惊呼他为神。

平定匪患只是王阳明牛刀小试,后来他还干了票大的。

正德十四年,南昌的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聚众十几万,杀戮大批江西官吏,企图夺取大明江山。当时,王阳明刚刚平定了福建的叛乱,他知道宁王造反后,果断意识到如果宁王直取南京,夺取大明的陪都,那么形势将极度恶化,整个富庶的江南半壁都可能毁在刀兵之下。而当时的南京还没做好战争准备,可以说形势非常危险。

王阳明可不是一般人,他知道必须要为朝廷赢得时间。于是,他放出风声,称自己已经整合了江西的军队,加上义兵,还有朝廷增援的军队,有16万之众,并打算带领这些部队攻打宁王的老巢南昌。这个消息一出,宁王果然慌了,害怕了,十万大军一直窝在南昌不敢动弹,这就给朝廷军队的集结赢得了时间。

宁王等了十几天,才发现自己上当,朝廷军队根本没到,自己被王阳明骗了。于是,他开始沿江东下,攻下九江、南康(今江西星子)两城,逼近安庆。安庆位置非常重要,一旦失守,叛军沿江而下,南京就危险了。这个时候,王阳明已经集结了不少军队,大家纷纷建议他领兵去安庆,协助守城。王阳明却认为,宁王主力都在安庆,南昌空虚,之前已经骗过他一次要袭击南昌,这次宁王肯定不相信王阳明还会袭击南昌。于是,王阳明指挥军队直捣宁王老巢南昌,并打下了这座城市。前面打不下安庆,后面老巢失守,逼得宁王只能回兵南昌。王阳明和宁王在鄱阳湖展开决战,兵力远不如宁王的王阳明,凭借高超的军事艺术,旺盛的士气,彻底击败了宁王,并活捉了他,仅仅用了35天,就平定了宁王之乱。

到了嘉靖朝,父亲王华过世,王阳明丁忧回家守制。他受邀在稷山书院讲学;嘉靖四年(1525年),又在绍兴创建阳明书院,其弟子亦开始讲学,传播“心学”。他在天泉桥留心学四句教法: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至此,他学问大成,终成一代圣人。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四圣”。

守制后,王阳明再次总督两广,奉命平定两广的叛乱。他指挥两湖的军队进入两广,仅仅用了不到5个月时间,就基本剿灭全部叛军,平定了叛乱。但不幸的是,可能南方的瘴气让他的肺病加重了,平定叛乱之后没多久,一代圣人王阳明就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大庚县青龙港(今江西省大余县境内)的一条船上,结束了丰富多彩的一生。

现在我们可以了解王阳明有多牛:文,他可以开宗立派,和孔子,孟子,朱子并称为四圣。武,他可以平定各种匪患民乱,并击败宁王,保证大明江山稳固。这样一个文武双全,忠心报国的伟大人物,当年明月把他列在第一位,也就不足为怪了。

参考资料:

1.周月亮:《王阳明传》

2.张廷玉:《明史》

“许述工作室”核心成员查佳峰主答

其他网友回答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将自己开创的思想亲身付诸实践,并证明其完全切实可行的思想家,他在立言、立德、立功上近乎完美的不朽功勋,完全可以说是神一样的存在,以“奇人”或“牛人”这样的世俗化语言形容他,确实有失恭敬。做为个人终身的精神导师,我不想证明他有多“牛”,这样的用词有违自己对他的精神崇仰,因此本文只是简单地介绍一下伟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分享给同样热爱他的朋友们。

王阳明所处的时代,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思想已经完全进入书斋式的圣学研究,类似于我们今天的肢解式课文分析,并由此步入纯理论层面的程朱理学,官方的科举考试严格遵循程朱理学的标准答案,不能有任何逾越,而王阳明以思想解放为主导的实用主义心学自然被排斥在官学之外。进入现代以后,中国思想界完全由唯物主义哲学观一统天下,王阳明心学思想因浓厚的唯心主义色彩而受到多方批判。所以,王阳明的心学思想长期被排斥在中国社会主流文化之外,但这并不阻碍其思想持久的影响力。

哲学思考自有人类以来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物质与精神谁是第一性这一根本性的终极问题,始终困扰着自有人类以来的所有哲学认识活动。针对这一终极思考,王阳明给出的答案是“心即理”,他认为万事万物都离不开一个“理”,这个理不是客观存在,而是主观认知,没有主观认知,所有的客观存在都是没有意义的,就像他在17岁的时候很莽撞地坐在竹林里“格竹”一样,七天七夜后,客观存在的竹子依然是竹子,而主观认知的自己差点送了命。

“格竹”的失败使他意识到程朱理学要求“格物致知”以达到“穷物理”的目的,过于强调客观存在了,改变人的不是客观存在的竹子,而是人本身。所以,“龙场悟道”后,他开始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所有的客观存在都是主观认知的结果,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客观存在才有真实的意义,并由此发展出“知行合一”的思想,从此走上了一条实践之路。

抛开对世界本源这样的宏观认识问题,从微观层面来说,王阳明的心学完全不同于一般的纯理论认识,而是有着很强的可操作性,因为微观世界广泛存在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活动,从本质上讲反映的就是人的心理活动,王阳明的心学其实就是一门很高级的心理学,而且有着很深的科学意义。所以,当王阳明以白面书生的身份指挥一群乌合之众,无论是平叛职业军人的造反,还是占山为王的土匪,都能无往而不胜,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心不动,随机而动”的高级心理学在实践层面的应用。任何人只要能完全掌握了王阳明心学的精髓,从事政治就是一个很高明的政治家,从事经济就是一个很成功的实业家,从事军事就是一个很厉害的军事统帅,这一点不仅被他自己所证明,也完全被后世的推崇者所证明,曾国藩、毛泽东等一代伟人,无不受其思想的深刻影响;尤其是深受王阳明思想影响的日本,处处可见王阳明的影子,每一个游客到了日本,在很微小的层面都能体验到十分体切的服务,就在于日本深得王阳明心学精髓的体现!

其他网友回答

明代奇人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释道,而且善于统兵作战,经常听各种学者夸明代奇人王阳明是个牛人,王阳明到底有多牛?沿着王阳明的成长历程我们一起来看看:

1,出生的家庭就很牛

王阳明的一生确实非常牛,首先他出生的家庭就是个名门望族_牛人世家,传说他的祖上可以追溯到晋朝王義之书圣,父亲是当朝当红状元郎王华,王阳明很好的遗传了他父亲的基因。

通常牛人、奇人出生都会有很多特别的现象,拘传他的母亲怀孕超过十个月才分娩,在他诞生之前,他的祖母梦见天神抱着一赤子,从红云天端而降,祖父遂为他取名为“云”,并给他居住的地方起名为“瑞云楼”。

出生后,他5岁还不会说话,有一高僧过其家,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故祖父给他改名“守仁”,“阳明”是他的号,从那以后他才开口说话,够神奇的了吧!这一传说或许说明王阳明确实是承载着一些伟大的使命而来的吧!

2,少年立志就很牛

王阳明从小就志存高远,心思不同于他人,一次课堂上的探讨,他竟认为科举并不是第一头等大事,真正最要紧的是读书做圣贤之人。

然而牛人命运皆多舛,他也大起大落几次,考个进士都考了三次才中。几经磨难,王阳明却说:大家都是在为不得志而羞耻,可我却为自己因为不得志懊恼而羞耻。是的,他就是个这般不同寻常的牛人。

3,钻研精神,就很牛。

王阳明曾去拜访娄谅,娄谅跟他讲了朱熹的“格物致知”,他听了之后,十分开心,就开始钻研朱熹的书,为了理解朱熹的理论,王阳明格了七天的竹子,但是没有一点收获,反而生了场大病,这个就是著名的“守仁格竹”。

王阳明刚开始很相信朱熹的论说,通过这次他便把朱熹之道放下了。开启了自己的心学研究。

4,三大正道很牛:

1,)龙场悟道,心即是理的人生论

公元1506年,王守仁得罪了刘瑾,就被贬到贵州龙场驿栈那边当驿丞,他到龙场那里得到新的领悟,史称龙场悟道。王阳明终于明白:“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王阳明在这指出,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就是理,也是良知。

2)知行合一的认识论

知行合一,知与行没有先后之分,都是一起出发一起消失。致良知,人所有的行为最终是要回归到内心的,所以在做出任何行为之前以良知致之,方能在最后不愧于心。

因此王阳明认为,应该本着自己的良知去对待每一件事物。比如你知道对父母应该孝敬,那就去孝敬父母,这就是“格物”。在格物的过程中,内心的尘埃会被慢慢擦去,良知会达到极致,就像明镜一般明亮,这就是“致知”,也就是使良知达到极致,也就是知行合一。

3)天泉证道,致良知的修养论。

与两个学生在天泉桥上辩论最终得出:“王门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5,三大军事行动很牛,都巧用功心术完胜

1)平定江西盗贼流寇

正德十二年,王阳明带兵平定江西为患数十年的盗贼,江西山贼数万都被消灭。

王阳明用兵出名就在于其用兵奸诈,独断,不管对方比自己人多多少,最后他都会利用一些攻心战略取胜。

2)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

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王阳明一共只花了35天就打败了他,最终宁王朱宸濠兵败被俘,策划了近二十年的叛乱王阳明仅用了三十五天就给平定了。王阳明是不是打仗也很牛!

3)思田告捷

嘉靖六年,王阳明总督两广,成功的利用心学,很轻松的平定了思恩、田州的民族首领卢苏、王受的造反。

遗憾的是,思田告捷后,王阳明便一病不起。

死时留下遗言: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阳明在立德、立功、立言上皆居绝顶,成就‘’真三不朽‘’,实现了古今圣贤的最高人格理想。他的《传习录》等都是引领人类智慧的书籍。这样看下来,是不是觉得王阳明确实很牛啊?!

我们还是去多读多体会牛人王阳明的心学,修炼强大的人生智慧,力争做个现代版的牛人吧!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其他网友回答

大家好,我是锬锬,本文1141个字,阅读时间大约3分钟

今天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明代奇人王阳明。

说到王阳明啊,大家可能最多能想到的就是在高中课本里创心学的他。而“知行合一”和“致良知”就是他提出来的。可以说他是心学创立的集大成者。那“王一哥”到底是有多牛呢?今天锬锬就和大家说一说这个话题。

1.少年得志

首先,王阳明可以说是继承了父母很好的基因,他的父亲是明朝的状元王华,更有传说呀,他的祖上是书圣王羲之,当然,每一个传奇人物的背后都有一些传奇的故事,相传他五岁的时候都还不会说话。被一高僧摸了摸头之后,神奇的事儿发生了,他竟然开口说话了。开始上学的王阳明就和大多数人不一样,当大家都在为科举考试而懊恼的时候,他却说:大家都在为不得志而感到羞耻的时候,我却为自己不得志懊恼而感到耻辱。(可能是学渣语录吧),所以王阳明考进士考了三次才中。但抛开这件事不说,实际上,王阳明从小是想抓紧读书做圣贤之人的人。(从小就知道自己的使命)

2.格物致知

朱熹的“格物致知”可以说是王阳明的启蒙,刚开始他对此是深信不疑,于是开始钻研此论。为了能够真正的理解到朱熹的格物致知,王阳明甚至做了一件当初类似耶稣做的事情,那就是格竹子,但是格来格去发现一点儿收获都没有,反而还生了一场病。从这以后王阳明放下了朱熹的理论,开始潜心研究自己的心学。

3.与孔子起名的超高思想境界

这个理论就是谈谈在文章前说到的“执行合一”和“致良知”具体含义谈谈就不在这里详讲了。大概的意思就是说“你的良知和你的行动要统一。”从而上升到人性上的“大爱,大智,大诚,大真。”用锬锬的话讲,“那就是做一个正儿八经的好人。”

4.军事大家

对于文人来讲很难做到文武双全,但王阳明他做到了,他的厉害,不仅仅只是创立了心学,更重要的是他把他的智慧,用到了现实。王阳明所处的时代正好正德统治,但大家都知道在他的统治下,国家可以说是一片混乱,叛乱四起,而其中最有名的叛乱就是宁王叛乱。这个宁王呢,是当时一个很有能力的王爷。由于见到正德皇帝如此情景,他就想通过叛乱来取代正德。可惜的是他遇上了王阳。当时担任赣南巡抚的王阳明直接攻击南昌并一锅端了宁王老巢。宁王看到南昌已失,便撤兵逃跑,王阳明和宁王的鄱阳湖决战。王阳明凭借出色的军事能力最终打败了宁王的军队。到了嘉靖继位之后,王阳明又帮助嘉靖平定叛乱,到后来,叛军只要看到王阳明直接就举白旗了。

作为王阳明这样文能够创立心学,武能够平定叛乱的人。真的是为数不多的奇才,用明末清初的散文家魏禧的话讲:阳明先生以道德之事功,为三百年一人。

你有什么有趣的见解,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如果喜欢锬锬的文章请点个赞,如果对锬锬其它的文章感兴趣请关注锬锬,您的鼓励是锬锬继续码字的动力!

作者:锬锬

图片:网络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明代奇人王阳明到底有多牛.jpg”/>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