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历史上的纪晓岚是个什么样的人?
优质回答:
由于《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热播,人们几乎已经把张国立和纪晓岚等同。而剧中乾隆帝、和珅、纪晓岚三人互相谈笑风生的场面很容易让人误以为历史上三人真实的关系就是这样的,实际上与历史事实是不符合的。
但是有一点,纪晓岚有才华确实真实的。纪晓岚生于1724年,死于1805年,在那个平均寿命不过40岁左右的年代,他已经是非常高寿了。纪晓岚祖上本是江南大族,也是书香门第,明代初年,纪晓岚的先祖从江南迁移到了河北献县。纪晓岚在小的时候就已经展现出过人的才华,不仅《三字经》、《千字文》等蒙童读物能够倒背如流,而且《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也是烂熟于心。
纪晓岚在24岁的时候中顺天乡试,成为解元,但是中间因为一些波折,他一直到31岁才中了进士,后来进入翰林院做了编修,乾隆帝认为纪晓岚才华太盛,放到外省不一定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于是就把他留在身边。实际上我们所熟悉的纪大学士根本没有做过正儿八经的大学士,只是快临死的时候做了一个协办大学士。小编认为乾隆帝不让纪晓岚做大官的原因可能与纪晓岚其貌不扬有很大关系。
根据史书记载,纪晓岚“貌寝短视”,所谓貌寝指的是他长得不好看,短视是指他有近视眼,而且根据一些野史记载,纪晓岚还有口吃的毛病,这些先天条件都决定了他不能应付官场上的正常礼节,所以乾隆帝安排他去编纂四库全书也是有道理的,毕竟只需要做一些幕后工作就可以。不过纪晓岚也没有辜负乾隆帝的期望,先后主持编纂完成了《四库全书》、《热河志》等,他还有一本自己闲暇时候完成的《阅微草堂笔记》。
真实的纪晓岚不仅不敢和乾隆帝“打情骂俏”,连正常的交流实际上都是不可能的,纪晓岚只是乾隆帝豢养的御用文人而已。举个例子,一次在圆明园,纪晓岚在抽烟,突然听到皇帝驾到,吓得立马把烟袋放到了脚后跟烫得他不行。
其他网友回答
纪晓岚叫纪昀,晓岚是他的字,他生于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做为比照,乾隆帝生于公元1711年,和珅生于1750年,刘墉生于公元1719年,也就是说乾隆大了刘墉八岁,刘墉大了纪晓岚五岁,纪晓岚大了和珅二十六岁。
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纪晓岚与马氏成婚,纪晓岚共有一位夫人,六个妾。
乾隆十二年,纪晓岚参加顺天府乡府,得了第一名,也就是解元,也就是举人的第一名。
乾隆十三年,纪晓岚第一次参加会试,但没有中进士。
乾隆十九年,纪晓岚参加殿试,得了二甲第四,也就是总的排名第七,因为一甲只有状元,榜眼,探花三个人。成为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编修。
纪晓岚先后担任武英殿纂修,功臣馆、国史馆、方略馆总纂,纂修相当于编辑,总纂相当于主编。
乾隆二十七年,担任福建学政。
乾隆三十三年,担任贵州都匀知府,四月,乾隆认为纪晓岚的长处是做学问,而不合适 做地方官,就召其回京当作侍学士。
乾隆三十八年,担任《四库全书》总纂官。
乾隆四十四年,担任詹事府詹事,正三品。詹事府,主要辅佐东宫太子,主官为詹事。四月,担任礼部侍郎,从二品。
乾隆四十七年,《四库全书》完成。
乾隆五十五年,乾隆在乾清宫摆下千叟宴,纪晓岚有参加。
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纪晓岚担任兵部尚书,从一品,后改都察院左都御史,从一品。
嘉庆二年,担任吏部尚书,从一品,之后担任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这里面的协办大学士不是三阁三殿大学士(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体仁阁),所以还是从一品。
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纪晓岚病逝,终年八十二岁。而乾隆帝死嘉庆四年,和珅也是死于嘉庆四年,刘墉死于嘉庆九年,也就是说这四个人纪晓岚最晚死。
其他网友回答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让我们认识了纪晓岚,也见证了乾隆,和珅,纪晓岚这相爱相杀,斗智斗勇的三人组。那历史上乾隆,和珅和纪晓岚到底是什么关系?纪晓岚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纪晓岚本名纪昀,“晓岚”是他的字,这和李白李太白是一个道理。电视剧中的乾隆和珅纪晓岚年龄相仿,和珅似乎更显老态,真实的三人年龄到底如何?答案可能让人意外!
乾隆生育公元 1711 年,纪晓岚生于 1724 年,和珅生于 1750 年。也就是说,当和珅家办满月酒的时候,乾隆已经 39 岁,纪晓岚也已经 26 岁,抱了儿子。1754 年,当 30 岁的纪晓岚考中进士进入仕途之时, 4 岁的小和珅还在穿开裆裤玩泥巴呢。
当然和珅也不可能一生出来就当官,当 20 岁左右的和珅进入仕途时,乾隆已是一个 60 岁的老同志,所以三人在朝堂上的真实形象是——乾隆是大爷,纪晓岚是大叔,和珅是妥妥的后进小辈小年轻。
纪晓岚进入仕途至乾隆退休前的大约 40 年间里,基本上都是在翰林院,国史馆,功臣馆,方略馆等这些地方打转转,修修书修修史。简单来说,纪晓岚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文化工作者。
比起发迹后的和珅,纪晓岚的官儿就有点不够看了。且不说六部尚书和珅就占了好几个,国家六部就跟他自家开的一样,和珅还担任过文官正一品的殿阁大学士和武官正一品的领侍卫内大臣,绝对的文武双修,政界军界一把抓。
和珅政界军界一把抓,纪晓岚是单纯的文化工作者,加之二人又有 20 多岁的年纪差,两人在朝堂上没有太多交集,也就不存在电视剧中那么多斗智斗勇,整来整去的事儿了。两人基本上是井水不犯河水,你过你的我过我的的状态,这真实的历史状况,估计会让观众朋友们失望了。
说了纪晓岚和和珅的关系,我们再来看看纪晓岚和乾隆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乾隆也是个舞文弄墨的主,骨子里充满着文化风骚的气质,纪晓岚是妥妥的文化人,而且纪晓岚的才华是得到乾隆的认可的,所以道两人相同可以相谋。
有个例子可以证明,纪晓岚在中央为官多年,按照惯例应该外放地方为官。乾隆听到这个消息赶紧过来救场,认为纪晓岚太有才华,放到地方有点浪费了,于是破例继续留在中央任职,可见乾隆对纪晓岚才华的肯定。
纪晓岚在乾隆中后期的官位虽然不高,但为朝廷各种修书修史,乾隆自然会经常过问,所以纪晓岚不是重臣而算是乾隆的近臣,有点类似东方朔,司马相如对于汉武帝的味道,二人自然很有些交集,历史上纪晓岚也曾多次陪乾隆去热河避暑,去江南旅游。
两人的关系还有一个佐证,一次纪晓岚的次子,担任九江通判的纪汝传因渎职而耽误了国家赋税的征收,作为老爸的纪晓岚自然受到牵连,按照法律应该降职处理,乾隆大手一挥,改降职为降级留用,纪晓岚也算是逃过一劫。
纪晓岚的才华是没得说的,小时候便有神童之名。搞笑的事,纪晓岚第一次乡试,牛逼哄哄的却跑偏了题,第二次乡试就正儿八经地中了第一名解元。30 岁中进士也算是很不错的,但纪晓岚才华的两大结晶即《四库全书》和《阅微草堂笔记》,在后世的评价褒贬不一,甚至评价度不高。
《四库全书》无疑是乾隆朝的一大盛事,为保存中国传统文化作出贡献。但过度宣扬朝廷价值观的《四库全书》也大量删减编辑了大量古代文献,从另一个角度说,也算是一场中国文化史上的浩劫。堪比蒲松龄《聊斋志异》的《阅微草堂笔记》,虽然文字典雅,故事迷人,但缺乏振聋发聩的真知灼见,文字性强,但文学性弱。
这里我们也必须为纪晓岚说句公道话,乾隆时期既是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康乾大盛世,又是文化高压,文字狱频出的文化专制时期。当时《四库全书》的编撰者可谓是文人中的高危职业,受牵连的不计其数,纪晓岚也是多次死里逃生,险象环生,不用说他要发表自己的见解,能活下来就已经很不错了。
在这种文化高压的大背景下,纪晓岚纵使再有才华也只能按照朝廷的价值观行事,安安分分的做官方文学的代言人,这是时代的悲哀,文人的悲哀,也是纪晓岚的悲哀。
纪晓岚在政治上难有见解,在文化上难有建树,这是时代的限制,但在生活上却别出心裁,丰富多彩。纪晓岚有一妻六妾,特别喜欢女朋友,史书记其“日御五女”,纪晓岚还喜欢吃肉,平常基本不吃五谷杂粮,还特别喜欢抽大烟,被人称为“纪大烟袋”。
据说有一次纪晓岚正在抽大烟,乾隆突然召见,纪晓岚忙不迭的把大烟杆藏在靴子里。不想没有完全熄灭,乾隆讲的眉飞色舞,高谈阔论,纪晓岚在下面坐卧不宁,因为火已经烧起来了,烟已经从靴子里冒出来了。乾隆忙问“爱卿啊,怎么回事”,纪晓岚弱弱的道“失火了”。乾隆忙让纪晓岚去灭火,纪晓岚这才幸免于难。
纪晓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纪晓岚是才华横溢,关心民间疾苦的知识分子,是不吃五谷只吃肉的怪人,是日御五女的色鬼,是吞云吐雾的纪大烟袋,是嬉笑怒骂的纪大才子,是生错时代的纪晓岚!
乾隆,和珅,纪晓岚三人组,纪晓岚是笑到最后的人,也是活到最后的人。 1799 年,乾隆去世,和珅跟着去陪乾隆。1805 年,纪晓岚去世,享年 81 岁。嘉庆皇帝不仅给了丧葬费,还亲笔提写了祭文和碑文,所以说无论生前死后,老纪这辈子都不算白活。
其他网友回答
纪晓岚,名昀,字晓岚,生于1724年。父亲纪客舒是一位考据学家,做过京官,外放姚安知府。纪晓岚4岁开始读书,12岁随父入京。纪晓岚24岁应顺天府乡试,为解元。31岁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继授编修。乾隆三十三年,授贵州都匀知府。但皇帝认为纪昀学问优胜,到外省做官不能尽其所长,将其留在身边。同年4月,提升为侍学士。但纪晓岚一生并未做过一天大学士,临终前勉强做了一个月的协办大学士,也只是安慰之意。
张国立演绎的纪晓岚形象,铁齿铜牙、幽默风趣、儒雅潇洒
清代,纪晓岚可以算是在文化方面屈指可数的几位代表性人物之一。综括他的一生,除了在做官方面表现不凡,一直做到了协办大学士的职位之外,在文化方面他最大的成就就是在乾隆皇帝的授命下,领导编篡了当时最具有想象力的“形象工程”——《四库全书》,并著有一部以谈鬼怪故事为主的《阅微草堂笔记》。
当然,以上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家未必熟知的则是纪晓岚超乎寻常人的“纵欲”。
综括而言,纪晓岚的“纵欲”主要表现在“食”和“色”两个方面。就“食”的一面说,他的癖好是只吃猪肉,不吃米、面,而且饭量尤佳,动辄每顿吃掉上十盘猪肉。相对于“食”的一面,纪晓岚在“色”字上面的表现,更是强烈得令人嗔目,以至于让人联想到他是不是得了性欲亢进的疾病。
关于纪晓岚在这两个方面的特异表现,清人的一些笔记野史中多有记载,这里随手援引几条,以为证明。
小横香室主人在《清朝野史大观》卷3中说:“公平生不谷食面或偶尔食之,米则未曾上口也。饮时只猪肉十盘,熬茶一壶耳。”
采蘅之的《虫鸣漫录》卷2说:“纪文达公自言乃野怪转身,以肉为饭,无粒米入口,日御数女。五鼓如朝一次,归寓一次,午间一次,薄暮一次,临卧一次。不可缺者。此外乘兴而幸者,亦往往而有。”
昭枪在《啸亭杂录》卷10中也说“(公)今年已八十,犹好色不衰,日食肉数十斤,终日不啖一谷,真奇人也。”
孙静庵的《栖霞阁野乘》更是讲述了一个关于纪晓岚好色的精彩故事:“河间纪文达公,为一代巨儒。幼时能于夜中见物,盖其禀赋有独绝常人人者。一日不御女,则肤欲裂,筋欲抽。尝以编辑《四库全书》,值宿内庭,数日未御女,两睛暴赤,颧红如火。纯庙偶见之,大惊,询问何疾,公以实对。上大笑,遂命宫女二名伴宿。编辑既竟,返宅休沐,上即以二宫女赐之。文达欣然,辄以此夸人,谓为‘奉旨纳妾’云。”
堂堂的一代文宗,竟然好色好到了近似于“色情狂”的病态程度,甚至在皇帝面前也不加掩饰,这一现象到底是精神现象,还是单纯的生理现象?似有进一步解剖的需要。
纪晓岚一生著述甚丰,既有以官方身份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热河志》等,也有以私人身份著述的《阅微草堂笔记》。纪晓岚入主四库馆,惨淡经营了13年,但其编纂的《四库全书》几乎囊括了乾隆以前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典籍。主管如此浩大的编书工程,本应受到圣上的信任、重用才是。但一次纪晓岚为好友向皇帝求情,乾隆竟勃然大怒,当即骂道:“朕以你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皇帝并没有把他当成独当一面的重臣,而只是把他当作给皇帝解闷的戏子一样。 直到乾隆帝将帝位传给嘉庆皇帝,纪晓岚的职位仍没变化。嘉庆皇帝继位后,纪晓岚颇得赏识,死后恩荣有加。可是即使在嘉庆期间,他仍未能进入中枢机构军机处或被晋升为大学士,因为乾隆此时仍然是太上皇。乾隆认为纪晓岚不过是一介儒生,最多是个“御用文人”。
张国立、张铁林、王刚”铁三角”主演的一系列纪晓岚清宫戏,成了人们中对纪昀乾隆和绅的文学印象
在这个问题上,我以为前人的野史笔记都把它归之于单纯的生理现象,说他是“奇人”,具有这个方面的特异功能,云云,这是被表面现象给蒙蔽了的“只见树木,不见泰山”的泛泛之谈。我个人倾向于认为,作为一位才情冠绝一时的大知识分子,纪晓岚的“好肉”与“好色”,不能只简单地当成一种纯粹的个人生理现象,更多的应被理解为是一种精神现象,必须到纪晓岚的精神世界的深处寻找原因,这才能切中肯綮,找到这种现象的最合理的解释。
而要揭开这个现象的谜底,我以为首要的一点必须从纪晓岚在文化方面所取得几项成就的真实“含金量”说起。
纪晓岚为世人瞩目的文化成绩主要有两项:一是奉旨领导编篡了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型图书——《四库全书》;二是在晚年写了一部“追录旧闻,姑以消遣岁月”的随笔杂记《阅微草堂笔记》。
关于《四库全书》,今人文怀沙老先生曾将其评价为是一部阉割中国古文化的集大成之作(大意)。实际上,这也并非是很新鲜的思想。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在其名著《美国与中国》(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2月版)中,对于《四库全书》早就提出了相似的观点,并一针见血地指出—。
通过这项庞大工程,清廷实际上进行了一次文字清查(文学上的“宗教裁判”)工作,其目的之一是取缔一切非议外来统治者的著作。编纂人在搜求珍本和全整文本以编入这一大文库时,也就能够查出那些应予取缔或销毁的一切异端著作。他们出善价收集珍本,甚至挨家挨户搜寻。该禁的图书是研究军事或边务的著作以及有反夷狄之说的评议,而主要是那些颂扬明朝的作品。……正如L.C.古德里奇所论证的,这是最大规模的思想统治。
别人且不管,我个人对于以上这些“诛心之论”,是非常赞成的。也曾经专门著文《〈四库全书〉的B面》(见《四川文学》2006年6月上)表达了相同的观点。所以,纪晓岚秉承皇帝的谕旨所从事的这项事业,你可以说它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也可以说它是“阉割”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项工程。
其他网友回答
真正的纪晓岚,并非像电视剧中那样受宠,并且还是一个好色嗜肉之人。
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张国立老师所演绎的纪晓岚,展现出来的是一幅足智多谋的模样,每每与和珅的斗智斗勇,他总能靠着聪明才智而略胜一筹。
但有道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电视剧中的纪晓岚,与历史上真正的纪晓岚则是大相径庭。
那么,历史上真正的纪晓岚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坦白来讲,历史上的纪晓岚,确实有一定的聪明才智不假,但却有两个最大的特点,一个是爱吃肉,一个是好色。
另外,最重要的是,历史上的纪晓岚,并不像电视剧中那样的受宠。
之所以说纪晓岚不受宠,看他的官职履历就能看得出来。
乾隆十九年,三十岁的纪晓岚经过数年的努力,终于在这一年高中进士,自此,开始了他一生的官宦生涯。
在初入官场的时候,纪晓岚靠着学识,确实赢得了乾隆皇帝的重视,尤其是在乾隆二十一年,他主持纂修了《热河志》,更然乾隆皇帝对他赞赏有加,恩准他在当年巡视热河时伴驾。
而在热河伴驾之后,纪晓岚进入了官场上的“快车道”。
从武英殿的一个普通纂修,到国史馆总纂,纪晓岚仅仅用了三年不到的时间就达成,并且,在担任国史馆总纂一年后,乾隆皇帝又任命他为方略馆总纂。
升迁之所以这么快,纪晓岚靠的就是真才实学,这一点就连乾隆皇帝都对他赞赏有加,称其为“学问优胜”。
如果仅从表面上看,纪晓岚似乎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宠爱和重用,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不久之后发生的一件事,让纪晓岚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天心难测”。
乾隆三十三年,纪晓岚的亲家,两淮盐运使卢见曾获罪,而纪晓岚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漏言”给卢见曾,帮助卢见曾避祸,结果呢?不仅卢见曾祸没有避成,“漏言”之事也被乾隆帝得知。
最终,乾隆皇帝当即下令,将纪晓岚流放至乌鲁木齐。
之所以要说这件事,是因为这次流放,是纪晓岚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外放”,并且还是在获罪之后才达成的。
清朝时期,对于那些有能力且受到重用的文官,皇帝往往都会将其委以实职,去让他作为封疆大吏,比如刘统勋和刘墉父子,再比如左宗棠。
但纪晓岚一生都没有这种机会,表面上看,乾隆皇帝对他十分欣赏,欣赏他的学识,但实际上,乾隆皇帝也仅仅止步于欣赏他的学识而已。
根据《清实录》记载,乾隆曾对刘墉和纪晓岚这二人做出过一次评价,他认为刘墉属于那种“遇事模棱”之人,而纪晓岚,则是“读书多却不明理”。
正是乾隆皇帝出于这种心理,才会打着纪晓岚“学问优胜,到外省做官不能尽其所长”的旗号,一直将纪晓岚留在京城,却从不外放。
如果真的像电视剧中那样器重纪晓岚,那早就会被光明正大的外放为官,进行历练了。
不仅如此,这次因“漏言”给亲家卢见曾,让纪晓岚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磨难。
卢见曾是清朝雍正年间的能臣,以“善于治水”而闻名,当初雍正皇帝还活着的时候,对卢见曾可谓是厚爱有加,先后数次对其提拔。
另外,卢见曾本人也是学识渊博,《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还有“杨州八怪”,就都曾经受过卢见曾的教诲。
但在雍正去世,乾隆登基之后,一切都变了味儿。
最开始,也就是乾隆刚刚登基的时候,对于父亲雍正留下来的老臣,乾隆还算是比较尊重,曾委任卢见曾为两淮盐运使,并且,在乾隆二十七年,卢见曾告老还乡之际,乾隆皇帝还趁着下江南,专门到卢见曾的家中看望。
这一切都说明,当年卢见曾还是比较厉害的,不过,俗话说得好,花无百日红,就在卢见曾退休六年之后,一场意外的风波席卷而来。
据史料记载,当时有人秘密向乾隆举报,说历任的两淮盐运使多有贪赃之行,并造成了国库的巨大亏空,乾隆得知后,迅速着手安排人进行调查。
而就在乾隆刚刚下令调查时,第一时间得到消息的纪晓岚,马上告诉了亲家卢见曾。
作为纪晓岚而言,他这么做其实在当时也无可厚非,毕竟在封建时代,“礼尚往来”也是常有的事情,何况,卢见曾与纪晓岚还是姻亲,透露点内幕消息实属再正常不过。
但最终的结果是,卢见曾因罪被论“绞”,而暗中透露消息,“揣摩圣意”的纪晓岚则被革职流放。
纪晓岚被流放之地,是如今的乌鲁木齐,按照当时大清朝的律法,一般被流放到这里的,基本上都是重刑犯,也就是犯了大罪的人。
而纪晓岚呢?抛开他的罪名大小不谈,单说在此之前他担任总篡的地位,理论上也不应该被流放至此,但理论毕竟是理论,实际上,乾隆皇帝流放纪晓岚可是丝毫没含糊。
由此说明,乾隆对纪晓岚,并没有太多的怜悯和照顾之心,所谓的“恩宠有加”,差不多只是空话。
封建时代的“天心难测”便是如此,昔日居庙堂,今日遭流放,一切来得就是这么突然。
不过,流放乌鲁木齐,也让纪晓岚的人生变得更加充实,在那里的近两年时间里,他看遍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同时也对自己前半生的经历进行了认真反思,而在两年之后,纪晓岚变成了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人。
从乌鲁木齐归来后,纪晓岚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我们常说,一个人的性格大变是因为经历了磨难和挫折之后才会形成的,而纪晓岚也是如此,在他被突然流放之际,以及在乌鲁木齐期间,他深刻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想要在大清的官场走的更远,那就必需要明白乾隆皇帝是个什么样的人。
乾隆是个什么样的人?一句话总结,他是一个极其自负,自视甚高的人。
当然,乾隆自负也是有一定资本的,清朝经过康熙皇帝的打拼,以及雍正皇帝的积累,到乾隆接手的时候,可谓是国富民强,蒸蒸日上。
正是仗着有丰厚的家底,乾隆登基之后,又发动了数次平定边境的战争,比如平大小金川,灭准噶尔,最终完成了康熙、雍正未完成的事业。
而也是因为有了这种功绩,乾隆才会自认为自己是“千古一帝”,在他心目里,除了爷爷康熙之外,其他的皇帝都不如他,包括他的父亲雍正。
这样一个自视甚高,且常以“十全老人”自居的乾隆帝,臣子们与他在相处之时,就会十分困难。
如果表现的过于聪明,乾隆就会不高兴,要知道,天底下最聪明的必须是乾隆自己,而表现的愚笨,则就会被乾隆所厌烦。
而真正能得乾隆欢心的臣子,就是像和珅那样的,能够在恰当的时机表现出恰当的愚笨,也能在合适的时候,表现出合适的“聪明”。
说得简单点,就是时时刻刻能彰显乾隆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帝王,天底下没有比他更聪明的人。
在被流放之前,纪晓岚对这一点并不理解,但经过流放之后,他深刻体会到了其中的道理,因此,才会在从乌鲁木齐回来之后,秉承“老实做人,踏实做事”的人生格言。
也正是纪晓岚的“良好”表现,让乾隆帝重拾了对他的宠爱,在乾隆三十六年,纪晓岚被起任为国史馆编修,重新回归官场。
而在两年后,纪晓岚走到了人生最巅峰的时刻,他被乾隆皇帝委任为《四库全书》总纂。
《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引以为傲的“功绩”之一,当时的前朝,经过康雍乾三代帝王的治理,呈现出一派“盛世”之象,这种情况下,乾隆就萌生出了修一部古往今来最全丛书的想法。
因此,《四库全书》便应运而生,而纪晓岚作为具有丰富编纂经验的人,成为了该丛书的总纂官。
很多关于他好色以及嗜肉的典故,就是在他担任总纂后流传下来的。
据说,纪晓岚曾经有一段时间忙于修书,连续一个多月都没有回家,每天吃住都是在书馆当中,而这天乾隆帝突发兴起,要来看看丛书编篡的进度,结果到了书馆之后,看到了一幕让他目瞪口呆的景象。
当时的纪晓岚,由于连续工作多日,不仅满脸通红,并且,两眼犹如冒火一般,最重要的是,赤着上身在桌案上奋笔疾书,以至于乾隆来了他都没有发现。
最终,乾隆对于纪晓岚这种“失仪”的举动并未怪罪,并且为了让纪晓岚能够“泻火”,还特意赏赐了他爱吃的肥肉,更重要的是,又赏赐了两名宫女来陪伴“纪先生”进行编书工作。
这个典故真假程度有待考证,但从此之后,坊间均流传纪晓岚无肉不欢,并且相当好色,甚至到了后来,还说他能“日御数女”。
纪晓岚是不是真的能“日御数女”我们不知道,不过,据史料记载,他一生一共有一妻六妾则是千真万确的。
不过,在《四库全书》即将编纂完成时,纪晓岚迎来了人生的另一次低谷,在乾隆执政晚期,纪晓岚并不受宠,并且官位还几度沉浮,尤其是在乾隆退位前,更是屡遭贬官。
之所以如此,还是那句话,天心难测。
但在乾隆之后,继任的嘉庆皇帝对纪晓岚还是很不错的,在嘉庆元年,纪晓岚被委任为兵部尚书,紧接着在嘉庆二年,又迁任吏部尚书,还加太子少保衔。
尤其是在嘉庆扳倒和珅之后,对于纪晓岚却尊重有加,甚至在嘉庆八年,嘉庆帝专门派人前去为纪晓岚祝贺八十大寿。
比着和珅最终被三尺白绫赐死,纪晓岚的结局可谓是相当不错了。
嘉庆十年,纪晓岚于京城老宅去世,享年八十二岁,据传在他临终前,曾把儿孙们叫到床前,留下了几句堪称名言的家训。
这几句,可以说是纪晓岚一生经验教训的总结,其中“莫入盐行”和“莫贪赃”,正是他有感当年自己亲家卢见曾凄惨结局的感悟。
所以说,真正的纪晓岚是个什么样的人?简单总结来说,他是一个文人,但却是一个把腰弯了下去的文人。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历史上的纪晓岚是个什么样的人.jpg”/>